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有一種強大的新型能源,足夠人類使用萬年以上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也是一顆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球。自從人類誕生之後,就開始不斷使用地球留給我們的富貴資源,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我們對資源的需求和應用是非常少的。

可是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科技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就很大了,而科技快速發展的基礎就是各種資源。沒有這些資源,空有各種理論,也無法真正應用科技,讓科技為人類服務。

不過,隨著人類大量使用地球資源的同時,也給地球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各種破壞。我們都知道,人類目前應用的基本都是傳統的化石燃料,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這些資源是地球經過數億年以上留給人類發展的財富。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有一種強大的新型能源,足夠人類使用萬年以上

大圖模式

人類依靠這些傳統化石燃料,的確讓人類文明實現了一次次飛躍。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化石燃料帶來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生態不斷惡化,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如果地球的環境繼續惡化下去,可能用不了幾百年,地球將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我們只能離開地球去其它星球生存。

可能有人會說了,只要我們加強環保措施,地球的生態惡化情況就會好轉。可事實上,大家都明白,地球生態惡化的根源就是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燃燒它們會釋放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只要人類的科技想要發展,工業想要快速發展,就離不開這些化石燃料的使用,自然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就不可避免,自然地球的生態環境就很難得到根本改變。

人類加強環保措施,只能延續地球生態惡化的步伐,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它們。如果是這樣,那是否這種情況就無法改變了?難道地球的命運真的如霍金預言的那樣,數百年之後會成為一片荒涼?事實上,要解決地球生態惡化的情況,我們仍然需要從能源上入手。

只要研究出一種完全清潔的能源模式,從根本上拋棄化石燃料,地球的生態惡化情況自然就會停止,環境也會慢慢實現自我修復。那麼什麼樣的能源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呢?其實科學家已經找到了這樣的能源模式,那就是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探索的可控核聚變。

核能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它的強大讓大家都到害怕。而核能的應用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核裂變,一種是核聚變。核裂變會產生嚴重的核輻射,對環境的汙染非常厲害,可是核聚變則正好相反,它是一種完全清潔的能源。核聚變反應主要藉助氫同位素,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汙染環境。只要我們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那麼就可以用它來完全替代傳統的化石能源模式,從而切斷汙染源頭,還地球清新環境。

任何的能源應用模式都離不開燃料,可控核聚變自然也需要燃料,雖然理論上來說,可控核聚變的燃料非常普遍,水,石頭都可以,但是要實現,需要非常強大的核聚變技術。在人類剛剛進入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初期階段,對原料也是有要求的,而且不同的燃料效果自然也不同。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有一種強大的新型能源,足夠人類使用萬年以上

大圖模式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探索,發現氦-3是一種非常完美的核聚變燃料,不僅讓核聚變更容易發生,而且不會產生任何的汙染。是未來人類最理想的核聚變能源。可是氦-3在地球的儲量只有不到一噸,連科學家做相關實驗也不夠,更不要說未來全面應用了。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當人類走出地球開始對月球進行探索之後發現,月球的氦-3儲量非常豐富,初步的探測也達到了百萬噸以上,如此豐富的儲量足夠人類使用上萬年了。

對於月球,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由於其質量較大,自轉和公轉週期一樣,所以月球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月球的背面我們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50年前,阿波羅實現了對月球正面的載人登月探測,2019年,我國實現了人類首次對月球背面的探測器著陸探測。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有一種強大的新型能源,足夠人類使用萬年以上

大圖模式

人類半個多世紀以來對月球不斷的探測,主要的目標還是奔著氦-3而去。尤其是隨著科學家對可控核聚變技術的不斷突破,有可能用不了太久就可以實現初步的可控核聚變。那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大量的氦-3燃料,因此,近年來,我們也會發現,世界各國都加速了對月球的各種探測。

雖然月球離我們非常近,從地球前往一趟也只需要一週左右,但是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想要實現月球採礦還是無法做到的。主要是我們的航天動力技術還沒有獲得一次重大突破,想要實現月球採礦,需要強大的飛船引擎,起碼不需要火箭助推就可以進入太空。

只要有了更強一些的動力技術,我們就能夠快速自由出入地球,並往返地月。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在月球建立開採基地,對氦-3進行大量的開採。可能有人會說了,如果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技術,就可以研究出核聚變引擎,這可是非常強大的動力引擎,那個時候縱橫太陽系也不是總是,更不要說小小的月球採礦了。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有一種強大的新型能源,足夠人類使用萬年以上

大圖模式

可事實上,可控核聚變技術想要實現,可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容易,理想狀態下,有望在50年內實現。如果後面的研究不順利,可能再過100年也無法實現。而月球採礦我們卻等不了50年了,科學家預計人類在20年內就要實現月球採礦。

不管如何,可控核聚變對人類的意義非凡,對地球的意義也非凡。只有它實現了,地球的生態惡化情況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類才能夠避免未來放棄地球,全部移民到其它星球。雖然外星球移民是人類未來必然要做得的事情,但是對於人類的起源之地-地球,我們自然是希望它能夠永世長存,永遠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

可能這裡不少人還有一個疑問:月球不是從地球分離出去的嗎?為什麼地球只有不到一噸的氦-3,而月球卻有百萬噸以上的儲量?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有一種強大的新型能源,足夠人類使用萬年以上

大圖模式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也有一個猜測,那就是氦-3可能並不是地球本身的物質,它是外來的。根據科學家對月球起源的猜測,是來自於地球早期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跟地球的碰撞。這顆火星大小的行星可能有著豐富的氦-3儲量,跟地球碰撞之後產生的碎片,少部分融入地球,大部分則形成了後來的月球。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