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重新理解社群經濟

很多人說“社群”這個詞語已經聽了千百遍了,還有什麼需要理解的麼?確實是,社群電商、社群社會等等字樣已經見多不怪了。但是很多事情、概念、風口總會在一個年代、月份、切點變得突出,和不得不做。

社群的由來

社群放到人類的歷史長河來看都是存在的,從原始的部落,到今天的宗教,可以說都可以納入到社群的概念中。但是今天我們提到的社群是互聯網發展後的社群,在13年朋友圈大行其道的時候,很多人提出了朋友圈賣貨的思維,也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微商的原來的樣子。而後16年的時候著名財經作家,大家熟知的吳曉波老師發表了《我所理解的社群經濟》,他的文章把社群定義為一種基於互聯網的新興人際關係。

時至今日,重新理解社群經濟


也許這篇文章後奠定了社群經濟的理論依據,向後人們提出了17年是社群發展的元年、流量後時代。社群開始理論層出不窮,實戰遍地開花,人們參與到了形形色色的社群。一個愛好相聚的人們,垂釣的、象棋的、文玩的、寫文章的,一個個的社群成立、變現,從而造就了最近幾年的諸多財務自由者。

社群的未來

為什麼我們今天老生常談的來說社群的理解,因為忙碌的我們有多少年沒有靜下心來觀察當前的社會、來複盤匆忙的多年走過的路、沒有規劃自己以後的路徑、方法。

與此同時的是,以前的社群發展還是一部分人來做,參與的群體,理解的人們還不是大眾。疫情的今天倒逼著整個消費社會變遷出現了節點,注意這個關鍵詞語“節點”,因為這個時候我們還沒有理解社群的話,就像當年從事傳統行業的人們認為什麼淘寶、天貓、京東好像離我們很遠的樣子。

實際上社群今天已經走進了我們生活,不抓住的話,也許是明天全面復工後,你可能看不懂了現在的銷售,再也理解不了一樣。

為什麼,本質上是現在消費時代的供需方的邊界開始變得模糊,越來越一體化了。個體同時具備的消費方,供貨方的兩種身份。形象的例子就是,你可以是乘車的人,你也可能是司機的身份。而社群的到來又重新把這兩種身份昇華到了一個買賣之上的更高的訴求。就是人們的信任、溝通、互助、服務、尊重的層面。

時至今日,重新理解社群經濟

未來已來

未來已來,社群已經在今天、此刻融入了整個消費社會的意識中。社群既是當下又是未來。

如何做好社群是經濟,是商業、可變現呢?

當下人們已經把社群變成商業,也就開始著變現的路徑。曾經看到一個讀書會,100多萬的會員收入過億了。這種培訓的、服務的、銷售的各種社群已經植入到了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

說實話社群一定不是一個流量的時代,因為他一定要求的是那端是人,人有感情、信任、收穫的需求。有個1000粉絲模型理論說的其實是社群的理論,說的是1000個社群的人,每年提供1000的收入給到你,其實就是一個100萬的模型。而這個模型在社群裡是最有效的。

那如何做好社群呢?這裡面最核心的是提供優質的內容,內容可以指你的專業服務、自媒體內容、專業的產品。如果沒有優質的內容,你的社群就沒有辦法走遠,更談不上商業化、和變現的步驟。

同時互聯網的作用開始體現,就是把核心內容的連接成本無限壓縮掉。

時至今日,重新理解社群經濟


社群的大戲早已過了序幕的時間,大戲已經開始了,我們慶幸有所感覺,剩下的是有所行動。未來已來,未來即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