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大地在顫抖,天空在搖晃,世界一片通紅,空氣都彷彿燃燒起來,巨大的轟鳴聲中,地面裂開,炙熱的岩漿夾雜著火山灰噴湧而出,人們四下逃散…。這就是公元79年8月,維蘇威火山劇烈爆發時人間地獄般的恐怖場景,噴湧而出的岩漿使當時意大利第二大城市龐貝一夜之間消失,繁華的市鎮都埋沒在火山灰之下。當後世偶然挖掘出被埋葬的古城時,竟然發現所有的市民都保持著死前最後的狀態,麵包還在爐子裡,狗還拴在鏈子上,而就在那一瞬間,一切生命都完結了。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位於意大利坎帕尼亞地區邊緣的龐貝古城就是被維蘇威火山噴發吞噬

於是自古以來,火山爆發都被視為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而忽略了其實它是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19世紀西方著名的火山學家喬治•斯克洛珀說過,假如賣牛奶的小女孩相信月亮是一個大奶酪,那麼天文學家會想象我們的地球是個凝縮的星雲,化學家猜測它是個由鋁和鉀化合的球,礦物學家說它是個巨大的晶體,而動物學家則認為它是個巨大的有生命和熱量的動物,火山是它的鼻孔,岩漿是它的血液,地震是它的脈搏。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火山噴發的過程更像是地球發洩內火的過程

所以火山噴發的過程更像是地球發洩內火的過程,超過1000℃的岩漿沿著一定的通道,以爆炸、噴射等形式衝出地表,進入高空,回落到地面堆積成各種地面形態、有巖流、巖丘、渣堆…。當然有時岩漿並不劇烈地咆哮和噴射,而是沿著地殼的裂縫“寧靜”地溢出,形成岩漿的河,冷凝後成為熔岩流;也有時沒有岩漿噴溢,只噴射氣體和灰塵。這一切都都源於我們看似平靜,其實並不安定的地球。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伴隨著大地的轟鳴與爆炸,火山噴發形成的岩漿流隨著山勢傾瀉而出

作為內部蘊藏著巨大能量的地球,地核的高溫高壓使局部岩石熔化形成岩漿,岩漿受擠壓就會穿透地殼的薄弱地段,上升到地面或噴出地表而形成山,也就是火山。地球表層的地殼是由大大小小的岩石板塊構成的,板塊的邊緣便是薄弱地段,尤其是一個板塊俯衝到另一個板塊之下時會使岩漿受到擠壓,就更容易引起火山噴發,使許多火山在板塊的邊緣形成。就如環太平洋火山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帶所在的區域均是各大板塊的交界邊緣一樣。當然板塊內部也會有一些火山生成,不過人們往往把它歸結為地球的熱點或地幔柱,猶如地球生的膿癤子。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崑崙山南緣的阿什庫勒盆地火山群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活火山群

但想要掌握火山的脾氣,就要從認識它開始。眾所周知,地下的岩漿以及氣體,衝破地殼,夾雜在其中的碎屑堆積在地表上形成的特殊地貌,即為火山。但並不是所有的火山都會爆發,火山也分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三種,只是對於這三種類型的判斷和界定,科學界並沒有一個非常嚴格明確的標準。現在我們提到的活火山,一般是指近一萬年以來有過噴發記錄的,相對而言,那些有史以來沒有噴發記錄,科學考證後,發現在人類可以預測的未來之中,都不會再有噴發的火山則稱之為死火山。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主要噴發岩漿、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灰以及水蒸汽、二氧化碳和氣體硫等。

活火山的噴發形式又主要分為中心式、裂隙式或二者混合式。中心式是岩漿沿某一通道上升並噴出地表,形成圓形火山或近圓形火山口或火山錐;而裂隙式則是岩漿沿某一斷裂或裂隙噴出或溢出,形成帶狀或面狀熔岩流。當然在實際觀測中,人們發現全球有許多典型的火山噴發,於是便以那些典型的火山噴發命名噴發類型。意大利是世界上研究火山最早的國家,所以許多火山噴發類型是以意大利和地中海的火山命名的。如代表火山極其猛烈,噴發時有巨響,噴出的火山灰可高達幾十公里的普里尼式噴發,就是為了紀念殞命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噴發現場的火山觀測學家普里尼。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火山口的形成過程示意圖

普里尼式噴發時,火山口噴發和奔流出的高溫熔岩具有毀滅性,熾熱的溫度會摧毀前方道路上的一切障礙,村莊、農田、森林、城市都會毀於一旦。不過熔岩的危害只在火山周圍的瞬間,而鋪天蓋地的火山灰影響範圍更大,時間更長,它們瀰漫空中,遮擋陽光,汙染空氣,阻礙飛機飛行。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噴發時,火山灰隨著颱風暴雨降落到人口稠密的地區,約200人死在壓塌的屋頂下,隨後幾年還因為這些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地球平均氣溫下降了0.5℃。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印尼錫納朋火山噴發時的遮天蔽日的火山灰

此外火山的爆發多數是氣體驅動的,因為地球內部壓力很大,很多氣體溶解在岩漿之中,當熾熱的岩漿湧出地面,就像打開了一瓶搖晃了很久的可樂一樣,黏稠的岩漿混雜氣泡翻滾而出,高壓氣體瞬間揮發,攜裹著火山灰,形成巨大的氣柱直衝雲霄,氣柱的速度甚至可以超過音速。2010年4月冰島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就使得整個歐洲航空全面癱瘓,引發了歐洲乃至全球的混亂。不過衛星照片上,這次噴發而成的巨型煙柱,更有著驚人的視覺衝擊:迸發的火紅巖漿、扶搖直上的煙柱,這些都是火山脾氣暴烈的一面。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熔岩流流入海洋時的“水火交融”景象

當然火山的“脾氣”也並不都是如此暴躁,由於地質構造、岩漿成分等因素的影響,也有很多火山的爆發是相當“溫柔”的,並因此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爭相觀看的奇景。從1983開始,已連續噴發了18年的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便是由火山締造的熱點景觀之一,奔流的岩漿終年不息,如同滾燙的“鋼水”注入大海,留下沸騰、轟鳴的太平洋奇觀。其實夏威夷的火山之所以如此“溫柔”噴發,跟岩漿的屬性有很大關係,畢竟基性岩漿由於其中的二氧化硅含量較低,黏度也較低,岩漿的流動性就比較大,再加上夏威夷地處太平洋中脊,多為中心式或裂隙式噴發,所以其爆炸力不很強,危險性也不大。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火熱的岩漿傾倒進大海,連冰冷的海水都沸騰了,整個夏威夷群島由8個大島和120個小島組成

當然火山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震撼的“水火交融”的景觀,其實鑲嵌在太平洋的整個夏威夷群島都是由火山締造的。其中的毛伊島、拉納伊島、莫洛卡伊島、瓦胡島、考愛島等島嶼自東向西排列,年代也一個比一個老,其中最大最年輕的便是夏威夷島。正是由於板塊運動,造成海底擴張,這些火山島一個個地被推移到遠離冒出岩漿的大洋中脊的地方,老火山也逐漸停息,新火山不斷生成,並堆積出新的陸地島嶼。

灼熱岩漿穿透地殼衝出地表,火山噴發上演地球震撼“煙花秀”

火山噴發具有雙重性,既能造成災害,也能創造財富。圖為持續噴出火山灰的印尼拉翁火山,山下是鬱鬱蔥蔥的肥

於是從夏威夷島到考愛島便展現出了一幅自然變遷的生動畫面:東邊島上岩漿滾滾,土地均被火山噴發物掩蓋,彷彿人間煉獄;而西邊島上死寂的火山之下,卻已是鬱鬱蔥蔥,生機盎然,火山灰作為極好的肥料成就了富饒的田園,同時鄰近火山和地下岩漿又孕育了極其豐富的地熱和溫泉資源,彷彿天堂一般。

這就是火山帶給我們的,毀滅與新生,地獄與天堂。

備註:文中部分圖片引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