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無能 累死千軍

這句號出自《岳飛傳》中陸登的話:“城中的民房拆毀了一半,磚瓦木料全運城上,百姓們露宿街頭,實是我陸登一人之過。一將無能,累死千軍!”

意思是:城中百姓的房屋被拆毀了一大半,磚瓦和建房子的木料都沒運過來,百姓們都露宿街頭,這是我陸登的過錯啊,我一個將領無能,連累的所有的軍隊!

今天說的不是陸登,而是被滿清道光皇帝封為揚威將軍,而實際上是草包將軍的奕經。

一將無能 累死千軍

愛新覺羅·奕經,字潤峰,隸屬滿洲鑲紅旗。清高宗弘曆曾孫,成恭親王永瑆之孫、貝勒綿懿之子,承繼循郡王永璋。

雖然滿清八旗子弟裡,出草包本屬正常,但奕經,卻是一隻“名滿京城”的草包。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英軍入侵浙東,鎮海、定海、寧波接連淪陷,在前線指揮的欽差大臣殉節,前線吃緊,時任浙江巡撫的劉韻珂連發多道奏摺,請求道光皇帝派將領指揮戰鬥。而滿清幾乎無人可用,道光帝才任命奕經為揚威將軍,領兵到浙江督管抗擊英國入侵。

這個任命雖然朝野都不服,但是也無人敢去前線,也只好任由奕經發揮了!

奕經一路上游山玩水,慢慢騰騰,兩個月後才到達浙江。到達杭州一帶後,他死活不敢往前走了,他一不研究敵情,二不認真備戰,卻上奏道光皇帝:“儘可依賴天威,一戰而勝。”

他聽說西湖關帝廟很靈驗,便前去求籤,籤語有“虎頭人”句,他竟從中悟出“取勝之道”,制定“五虎制敵”計劃----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當年正月二十九日四更,即1842年3月10日凌晨)由生肖屬虎的人(選定安義鎮總兵段永福)為前敵大將。認為寅者虎也,洋人者羊也,虎能吃羊,所以必勝。按照奕經的計劃,反攻三城的部署是:主要一路攻寧波,由段永福等率兵勇二千餘先駐屯大隱山;餘步雲率軍近二千屯奉化、嵊縣為支應守禦。第二路攻鎮海,由副將朱貴、都司劉天保等率軍近二千駐慈溪大寶山;遊擊謝天貴及紳士李維鏞等率南北壯勇二千餘伏梅墟,扼寧鎮通道,並沉船甬江;泗州知州張應雲率軍千餘屯駱駝橋為後應;文蔚統兵二千駐慈溪長溪嶺為總策應,“督催前敵”。第三路攻定海,由鄭鼎臣率水勇二千為先鋒,預先渡海伏岱山,海州知州王用賓率兵一千駐乍浦;奕經統兵千餘駐紹興東關大本營,“居中調遣”;特依順統兵千餘屯杭州萬松嶺,“後路應援”。此外,先派精壯懷利刃飾鄉農,混入三城為內應奕經等認為部署周全,萬無一失,上奏朝庭。道光帝聞奏大喜,硃批嘉獎:“卿等佈置妥密,仰仗天祖默佑,必能成此大功。朕引領東南,敬待捷音,立頒懋賞。”

3月9日晚,各路兵勇冒雨出發。“五虎制敵”的浙東反攻戰役就此開始了。寧波方面:先遣隊壯勇五百人夜攻南門,內應擒殺守門英兵,接入清軍,進攻英將駐紮的府署。英軍衝出,登上街旁屋頂射擊。壯勇逼在狹街,不能仰攻當即敗退。10日天將明,段永福率大隊抵西門,爬城而入,作戰不利,相拒至八時左右退出,英軍追擊數里。段領敗兵不敢回大隱山,直奔東關。餘步雲率軍正在赴寧波途中,接到敗訊就不戰而潰。鎮海方面:劉天保率先鋒壯勇夜攻西門,內應開門接入,英軍出隊抵拒。因怕傷及百姓,壯勇奉令未帶火器槍炮,臨時派人回取,返城時天已黎明,招寶山英軍開炮轟擊,壯勇不支退出。朱貴所率大隊,先因風雨迷路而誤時半天,後遇英軍阻擊而退回大寶山。定海方面:鄭鼎臣率水勇先期渡岱山,船小浪大,速度緩慢,才渡五六百人就被英軍發現。三月七日英艦攻岱山,水勇戰敗。鄭鼎臣主張再渡,卻遭奕經的親信誣陷而止。奕經“五虎制敵”的浙東反攻戰役就這樣失敗了,非但沒有收復三城,反丟慈溪。奕經狼狽逃往杭州,不久便被以誤國殃民罪革職,留下笑柄。

同時期還有個被封為“靖逆將軍”奕山,為道光帝的族侄,負責廣東軍務。奕山也同樣是個草包,他日夜飲酒作樂,經歷57天才由佛山行至廣州。5月21日,奕山所部在白鵝潭水域向英軍發起夜襲,結果一敗塗地,廣州城外炮臺盡失。清軍退入廣州城,不敢出戰,南海鄉勇和湖南鄉勇為搶奪糧食而引發內鬨,城內大亂。26日,奕山派人舉旗投降,被迫簽訂《廣州和約》。

這兩人與時任浙江巡撫的劉韻珂工作作風正好相反,劉韻珂不僅負責整個浙江的政務,在奕經未到之前,還全面代管整個浙江軍務,後來又負責杭州的防務,糧臺的建設與管理,監製鑄炮和造船等工作,最終累病並臥床不起,深受當地民人愛戴。

當時無名子撰聯雲:“逆不靖,威不揚,二將軍難兄難弟;波未寧,海未定,一中丞憂國憂民。”又有繪背坐小像者,題其上雲:“咄爾何人?將軍奕經,奈何背坐,羞面見人!”

聯中,中丞即指的巡撫劉韻珂,並巧妙地在“靖逆將軍”、“揚威將軍”兩封號上作文章,下聯又巧妙運用“寧波”“定海”兩地的地名。既對奕山,奕經一對草包兄弟,作了辛辣的諷刺,同時,表達了人民為劉巡撫嗚不平。對聯聯語構思巧妙,褒貶分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