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行业如何才能翻盘?

关店、亏损、滞销的库存

似乎成为了中国服装品牌2019年三大关键词。

中国服饰行业如何才能翻盘?


2019年,我国服饰行业整体走向都不是很好。服装企业们频繁陷入危机,库存滞销,关店潮等等。面对这些困境,服装品牌们该如何应对?才能翻盘,向阳而生!


服装品牌转型的契口:电商崛起

还记得电商蓬勃发展的时候吗?那时是互联网品牌诞生与高速发展阶段,海外的营销策略也逐步进入中国消费市场的时候,那时听到最多的则是“多品类,多品牌”的群狼战术。这些品牌,手头谁没有几个乃至几十个品牌,从孩子到老人,从女性到男性,似乎他们通盘想盘下14亿中国消费者。

盲目的扩张,扩品牌、扩品类。而当消费市场成熟,这种发展变得成本上升,库存压力不断攀升,动销周转持续下跌,服装企业在那时还没有意识危机的来临。

中国服饰行业如何才能翻盘?

李宁、贵人鸟、森马、美邦服饰等中国品牌都在经历着危机,库存滞销、现金流吃紧,门店经营不善,外来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内外夹击,让这些品牌年差点就倒了。

而那时候,电商成了传统品牌清理库存的渠道,这也给了成长于电商等新兴渠道品牌的机会。可入局玩家越多,传统电商已不是早年的电商,对于(更多资讯关注头条号:快看时尚)品牌商来说这些渠道去库存的效率过低,他们也开始看重电商渠道,将爆品、新品,有的甚至单独开发一条产品线,直接进入电商渠道,反观传统电商渠道的去库存能力已大不如以往,效率在降低。

中国服饰行业如何才能翻盘?

2014年开始,以互联网品牌为代表,他们开始着眼短平快的供应链模式,业内称之为“柔性供应链”。柔性供应链简称供应链管理柔性,是指供应链对于需求变化的敏捷性,或者叫做对于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需求的变化也可以称之为不确定性或者风险,这是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企业与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需求的不确定性程度提高会导致加大了供应链管理难度和成本。

举个例子,品牌商可以拿小量的款,快速测试市场反映,若销量逐渐上升,紧接着进入大货生产,若销量不好,立马进入清仓环节。可随着逐年上升的业绩压力,外加工厂有明显淡旺季,品牌商依旧还是要预测爆款,批量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但是,柔性供应链仍无法解决库存滞销问题,而不解决库存滞销问题,很有可能会成为那根压死企业的稻草。

中国服饰行业如何才能翻盘?


服装品牌改革之路:提升效率才是王道

据悉,目前包括美特斯邦威在内的多家国内服装企业都希望学习ZARA、H&M的快时尚模式,如增加款式减少单品货量、缩短补货周期和供货时间,同时降低相关产品售价,但从目前来看不但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成功,部分企业甚至衍生出成本上升、质量问题频发等(更多资讯关注头条号:快看时尚)一系列其他问题。分析指出,中国目前的服装企业虽然硬件达标,但不具备优衣库、ZARA、H&M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软件”,比如控制成本、降低库存等。以供应链为例,由于品牌店铺规模大,数量多,上述“快时尚”品牌在与上游供货商的“对话”中掌握绝对主动权,可以以最低的价格和速度拿到相应的原料,而这是目前国内本土品牌无法办到的。

服装企业的革命,不仅仅是将海外品牌的那套直接搬抄,而是要找到自己症结所在,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企业的发展道路,或许变革之路有点寂寞跟诱惑,可核心在于效率

对于一家服装企业来说,什么是命脉,货和资金,如何提升这两者的使用效率,或许是国内品牌商应该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中国服饰行业如何才能翻盘?

服装企业在思维的转变上,往往会与过往的成功案例对齐,可群狼战术的规模效应打法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如今的消费需求。服装企业自救,或许在清库存的同时,也要重新思考花钱的逻辑,学会洞察消费需求,精细化经营,才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