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芬戰爭中的索米衝鋒槍:纏繞在蘇聯士兵心中的噩夢

二戰中蘇聯軍隊大規模裝備以波波莎衝鋒槍為代表的自動武器,憑藉其優良的性能成為蘇聯步兵衝鋒及近戰的火力支柱。其強大的火力持續性及超高的射速可以全面壓制德軍,令德軍損失慘重。蘇聯為何會如此重視波波莎衝鋒槍的裝備和使用呢,這與蘇聯衛國戰爭前與芬蘭發生的那場“冬季戰爭”有關。

蘇芬戰爭中的索米衝鋒槍:纏繞在蘇聯士兵心中的噩夢

蘇軍在坦克掩護下向芬蘭軍隊進攻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蘇聯為了應對當前嚴峻的局勢,斯大林開始著手建立其所謂的東方戰線,將國境線西移建立戰爭緩衝區。在與芬蘭關於領土置換問題上和談無望後,蘇聯悍然發動了對芬蘭的入侵戰爭,並計劃在16天內結束戰鬥。這似乎是一場根本沒有懸念的戰爭,然而戰局的發展並沒有如蘇聯預想的那樣順利。芬蘭軍隊以絕對的劣勢兵力和裝備頑強抵抗了三個多月,蘇聯軍隊傷亡了近百萬人後才取得了最後的慘勝。

蘇芬戰爭中的索米衝鋒槍:纏繞在蘇聯士兵心中的噩夢

蘇軍士兵傷亡慘重

兵力裝備都佔據壓倒性優勢的蘇軍為何會傷亡如此慘重呢,原來這與芬蘭軍隊所裝備的索米M1931式衝鋒槍有關。芬蘭索米衝鋒槍在戰爭初期裝備並不算多,芬蘭軍隊裝備的索米衝鋒槍比例約為每44名士兵才裝備一支。但配合著芬軍機動靈活的戰術運用,有限數量的索米衝鋒槍在防禦作戰和叢林、山地游擊戰中給了蘇軍沉重打擊。尤其是裝備了索米衝鋒槍的芬蘭滑雪機動部隊更是恐怖,他們來無影去無蹤,利用索米衝鋒槍強大的火力對蘇聯軍隊不斷髮動突襲,蘇軍士兵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成片的撂倒。

蘇芬戰爭中的索米衝鋒槍:纏繞在蘇聯士兵心中的噩夢

裝備索米衝鋒槍的芬蘭雪地機動部隊

由於當時蘇軍軍事思想的落後,並沒有意識到衝鋒槍等自動武器在戰場上的作用,大部分士兵普遍裝備的還是莫辛·納甘步槍,根本無力壓制芬蘭索米衝鋒槍的強大速射火力,因此傷亡慘重。當蘇軍士兵聽到索米衝鋒槍那特有的嗒嗒聲響便意味著死神的來臨,索米衝鋒槍成為了每個蘇軍士兵揮之不去的噩夢。而索米衝鋒槍的威名不僅建立在戰場的廝殺中,更是因為芬軍對沖鋒槍戰術的運用給蘇軍留下深刻印象,並對其裝備建設和戰術思想產生的深遠影響,因此在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非常重視衝鋒槍等自動火力槍械的使用。波波莎衝鋒槍也成為了二戰中生產量最多的衝鋒槍。並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蘇芬戰爭中的索米衝鋒槍:纏繞在蘇聯士兵心中的噩夢

芬蘭士兵使用索米衝鋒槍射擊

索米M1931式衝鋒槍,是芬蘭設計師拉蒂在M26基礎上推出的一款衝鋒槍,並在1931年在芬蘭蒂卡科斯基兵工廠投入批量生產,同年被芬蘭軍隊正式列裝,定名為M1931式。它採用片狀準星和弧形座式可調錶尺,最大標稱射程500米(實際上有效射程遠達不到如此);套筒前方設計成向下的斜面可起到一定的防跳作用,令武器在射擊時更加平穩,索米衝鋒槍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它的精度,曾有人對比過同時代的衝鋒槍,索米衝鋒槍精度是最好的。索米衝鋒槍供彈具為25發盒式直彈匣和70發彈鼓。火力持續性非常強大,並且射擊可靠,基本沒有卡殼的風險,尤其是在近距離掃射時更是無人能敵。

蘇芬戰爭中的索米衝鋒槍:纏繞在蘇聯士兵心中的噩夢

索米衝鋒槍

1939年11月開始的蘇芬戰爭,雖然以蘇聯割據芬蘭近十分之一的國土而告終,但在軍事上芬蘭軍隊可以算得上是以小博大,以弱勝強,先進的武器,合理戰術的運用給蘇軍造成了可怕的傷亡,索米衝鋒槍也成為了蘇軍士兵心裡揮之不去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