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讖緯是一種古老的吉凶預測學,所謂讖,就是通過文字、圖案、語言等,以隱晦的方式預示未來吉凶,通常跟政治掛鉤,代表上天的意志。所謂緯,亦稱緯書,是對圖讖符讖等預言的輯錄,相對於經書而言稱緯書。

通俗地說,讖緯學說就是研究神道方術,假借天命對未來作出預測的迷信活動。只不過這個迷信活動上升到了學術研究的層次,一度與儒家經學並駕齊驅,甚至與經學相互滲透。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舉幾個歷史上最有名的圖讖案例:秦朝的“亡秦者胡也”、漢武帝時期的“代漢者當塗高”、唐朝的“三世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等等。

讖緯起源很早,但是真正發展成為“流行病”,始於西漢末年,到東漢逐漸變成主流意識形態,風頭蓋過了經學。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就是個堅定的讖緯主義者,堪稱明君聖主的劉秀,一輩子在讖緯上沒少幹荒唐事。建武元年登基之初,劉秀竟然依據《赤伏符》暗示任命官員。光武一朝,如果誰要是不信讖緯,就要倒大黴,下面這三位經學大家就是如此。

讖緯橫行世界裡的“反讖三劍客”

  • 1. 鄭興

鄭興是東漢初年四大學術泰斗(桓譚、鄭興、杜林、陳元)之一,他專長於《春秋左氏傳》,東漢《左氏傳》學派,半數出自他的門下。新朝時期,他和弟子們,曾經與大名鼎鼎的國師公劉歆,一起研討、宣講《左氏傳》。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鄭興信天命,卻不信讖緯,他是個有神論者,信奉天人感應。同時他他不認為上天會降下“聖旨”(讖),所有的圖讖符讖只不過是偽造的罷了。

  • 2. 尹敏

尹敏的思想大體上接近鄭興,也是個反對讖緯的有神論者,同樣主張“以五經仁義正道為本”。

東漢開國不久,劉秀命尹敏整理新朝遺留下來的圖讖,尹敏不願意,他說:“讖緯不是聖人之言,錯誤頗多,會貽誤後代。”劉秀不聽,趕鴨子上架,尹敏幹出了一件勁爆的事:

“敏因其闕文增之曰:‘君無口,為漢輔。’帝見而怪之,召敏問其故。敏對曰:‘臣見前人增損圖書,敢不自量,竊幸萬一。’”

他見一個符讖有缺文的地方,就提筆在那裡補上一句“君無口為漢輔”。“君”無口,就是“尹”,意思是姓尹的要當輔臣做宰相!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劉秀被搞愣了,問尹敏你這是啥意思?尹敏大大咧咧地說,圖讖那玩意前人不就是這樣隨便增增減減嘛,我也學學,運氣好的話說不定也能夢想成真!

尹敏直指圖讖的本質,這東西按理來說應該是上天降下來的,可事實上基本都是偽造的,根本不靠譜。你劉秀當初不是憑《赤伏符》,就任命一個不知從哪兒蹦出來的孫鹹做大司馬嘛,我怎麼就不能騙個宰相當當?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看你怎麼辦!

  • 3. 桓譚

桓譚是兩漢之間最偉大的經學大師,也是天文學家,他甚至被人譽為“素丞相”(相對於孔子的“素王”稱號),他的《新論》被推崇為可以與《論語》比肩。

跟鄭興、尹敏不同,桓譚是個無神論者,更是一個堅定的反讖緯學者,是我國古代唯物主義的先驅。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當然,在讖緯橫行的時代,桓譚為他的學術思想付出了巨大代價,他一生多次上疏劉秀,陳述自己的治國理念,痛斥讖緯的“奇怪虛誕”:

“孔子難言天道性命,子貢等人不得而聞,後世俗儒豈能通之!今諸巧慧小才伎數之人,增益圖書,矯稱讖記,以欺惑貪邪,詿誤人主,焉可不抑遠之哉!”

可惜劉秀對桓譚的奏疏,要麼直接扔垃圾桶,要麼就是“不悅”,桓譚為此還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

三劍客合璧也不敵皇權的威力

鄭興、尹敏和桓譚,就像渾濁世界裡一股清新的風,更像是一把刺穿黑暗的利劍,但是在皇權面前,三劍合璧也難免劍折人銷。

有一次,劉秀向鄭興諮詢祭祀事宜,鄭興的回答,差點讓他蒙難: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帝嘗問興郊祀事,曰:‘吾欲以讖斷之,何如?’興對曰:‘臣不為讖。’帝怒曰:‘卿之不為讖,非之邪?’興惶恐曰:‘臣於書有所未學,而無所非也。’帝意乃解。”

劉秀想憑讖緯定郊祭典儀,鄭興僅僅說了句我不懂讖緯,惹得劉秀大怒。鄭興還算識趣,以“我沒學過讖,不代表讖就不對”,逃過了處罰。因為不依附讖緯學說,鄭興終生得不到重用。

尹敏公然挑戰劉秀,但是方法太巧妙,讓劉秀竟然沒辦法動怒,雖逃過責難,同樣也一輩子位居纖末,不得伸展。

桓譚不像鄭興那麼圓滑,也不像尹敏那麼技巧,他對讖緯迎頭痛擊,顯得那麼義無反顧。由此桓譚不光一輩子不得志,下場還很悲涼:

“有詔會議靈臺所處,帝謂譚曰:‘吾欲以讖決之,何如?’譚默然良久,曰:‘臣不讀讖。’帝問其故,譚復極言讖之非經。帝大怒曰:‘桓譚非聖無法,將下斬之!’譚叩頭流血,良久乃得解。出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樂,道病卒,時年七十餘。”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劉秀想籌建靈臺以觀天文星象,在選址討論會上,劉秀問桓譚,以讖緯決定怎麼樣?桓譚忍了半天沒忍住,還跟劉秀頂嘴,說讖言不是經典。

盛怒之下的劉秀失去理智,竟然差點殺了桓譚。可憐七十多歲的老人家,把頭都磕破了,才換回一條命,在發配六安郡的途中鬱鬱而終。

以鄭興、尹敏和桓譚的學問,倘若放在西漢末年,他們必然位居宰輔,這就是王充為何稱桓譚為“素丞相”的原因。可惜三人一輩子都在中低級別混,他們的治國理念從來就沒被接受過,還被劉秀折磨得七暈八素。

那麼,劉秀為何如此迷信?他就從來沒有懷疑讖緯的不可靠嗎?

劉秀對讖緯認知的三個階段,迷信背後有文章

劉秀對讖緯的信,應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叫“不能不信”,第二階段叫“不得不信”,第三階段叫“不許不信”。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不能不信”是主動的信,是當時儒學大環境下的自然薰陶,也可以說那是一種盲目迷信,劉秀接受的就是這個教育。

更主要的是,“漢室復興,劉秀為天子”的讖言,直接將他帶入其中。雖說劉秀也知道,那個“劉秀”其實不是他,恐怕內心深處還是有一個強烈的呼聲:為什麼那個劉秀就一定不是我呢?

所以,劉秀登基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要親眼看一看,那個被傳得神乎其神的《赤伏符》,那裡面是否真的有“劉秀”兩個字。

當劉秀看到了彊華獻上的《赤伏符》後,心裡頓時涼快了,也豁然開朗了:敢情這玩意不靠譜,一看就不是真的。現在真假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天下人都信,我這個受益人,當然必須信,裝也要裝成信徒!

從這個階段起,劉秀對讖緯變成了“不得不信”,一切從政治需要出發,事實退居其次。最直接的證據就是,當他發現新朝遺留的圖讖,很多都是有利於王莽的,他特地讓尹敏篡改內容:

“帝以敏博通經記,令校圖讖,使蠲去崔發所為王莽著錄次比。”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很顯然,劉秀已經完全洞悉,曾經被奉若神明的圖讖,其背後都是假大空。他令尹敏捉刀篡改,其實就已經失去了對讖緯的敬畏之心,讖緯已經墮落為他的工具了。

那麼,劉秀為何還要表現出對讖緯的執著呢?這就是他的第三階段“不許不信”,他要把讖緯學說,打造成東漢帝國新的意識形態,從“假神”變成帝國新的精神信仰

,所以,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人都必須信!

從這一刻開始,一場由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三代帝王主導的緯學造神運動拉開帷幕。劉秀召集當世的讖緯大師們,在前人《七緯書》基礎上,雜糅《論語讖》、《河圖》、《洛書》,編撰成八十一篇讖緯。

中元元年,劉秀下令正式頒佈圖讖於天下,規定所有儒生必須讀讖緯,否則不能入仕。由此,讖緯被稱為“內學”,五經反而下降為“外學”。

至此,讖緯成了皇權為天下人精心打造的精神信仰,他可以不信,老百姓必須信!

讖緯學說的政治工具屬性,才是劉秀迷信的必然性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從個人信仰,變成政治需要,再塑造成精神信仰,劉秀這麼費盡心機,到底為了啥?

當然是為了政權的統治需要!讖緯學說至少為東漢政權做出瞭如下幾大貢獻:

  • 1. 驗證了東漢政權的合法性

劉秀建立的政權,除了他本人姓劉,其實跟西漢沒有一點關係。每朝開國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要驗證政權的合法性。但是讖緯幫劉秀省卻了這個麻煩,他借“漢室復興”的讖言,宣佈自己是按照天命,恢復了漢政權,而不是建立了新政權。

  • 2. 驗證了劉秀皇位的合法性

神秘的《赤伏符》,就是劉秀的護身符,沒有哪個比上天的指示更具說服力。

  • 3. 統一了天下百姓的思想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讖緯學說還推動了儒學的宗教化進程,宗教化的儒學,反過頭來又以神的意志,宣揚統治階級的思想,對加強思想統一,強化政權穩定起到了積極的意義。

圖讖這東西,有史以來就存在,之所以一直沒有氾濫成災,就是因為它本不靠譜,要麼人為造假,要麼牽強附會。可是一旦當它變成工具,甚至為政治利益服務的工具時,它就像一個基因被改造的怪獸,迅速瘋長。

所以,讖緯的畸形發展,本質上並不是劉秀本人的迷信,劉秀也早就看穿了圖讖的欺騙性。假如否定讖緯,就是打自己的臉,給自己的皇位抹黑。最聰明的做法就是,繼承並改造讖緯,讓讖緯迸發新的生命力,為自己在老百姓的思想裡,植入一個對漢家天下的信仰!

鄭興、尹敏和桓譚的悲劇在於,他們根本沒看透這一層,誤以為劉秀是盲目迷信,試圖通過對學術的自我堅守,來影響和改變劉秀。殊不知,光武大帝的思想深邃,豈是迷信二字就能概括的!

劉秀為何迷信讖緯?反讖三劍客的遭遇,給你揭示一個深邃的光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