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高龄父母一时冲动,孕育了无辜生命,多少孩子跟着遭殃?

近些年来,二胎政策开放,有不少家长兴冲冲地就加入了生二胎的队伍。

一开始势头还算不错,宝宝毕竟是非常可爱的小家伙,就像我们平时喜欢的小猫小狗,看到他们就觉得非常快乐。但是随着家长们把孩子慢慢养大,一些生二胎时考虑不周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渐渐凸显。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人"唱衰"二胎,最近一些"奇特"的生二胎案例,又让更多的人认为生二胎不好,最好别生。

去年,山东枣庄有一位67岁老人生孩子的事情引起了轰动,一时间引起了网络热议。

但你以为这样的事情是绝无仅有的吗?错了。美国有一对老夫妻,因为儿女长大后寂寞,就打了一千多次催卵针为了生孩子;印度有一位70岁的老人生孩子,堪称是世界最老的产妇……

我们很多人在听到这样的事件时,第一印象是比较吃惊,然后觉得这么大年龄还能生孩子很厉害,会送上自己的祝福。

实际上这类群体在生育孩子的时候,并没有很好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将所有的问题都向好的一面去考虑,得出的结论自然就很片面了。

我们作为一般的父母,有想要生二胎的计划时,也一定要将年龄问题考虑进去,不要太过冲动,从育儿心理方面来讲,想要成功教育出一个好孩子的高龄父母,需要做到以下3点。

1. 已经养大了孩子的家庭,要更加尊重大孩的内心想法

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高龄生娃的情况是,家长会在孩子上大学之后感觉到孩子不在身边很寂寞,因而选择再生一个陪陪自己。

我认为这种生育意愿的出发点就是不好的,家长生孩子的主要目的是"陪自己",只是因为喜欢看到孩子依靠着自己罢了,并没有慎重地对待生育。

现今的教育理念都在提倡尊重孩子自身,尊重每一个孩子作为人的基本价值,要懂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更不能成为家长的玩具。

这种"寂寞需要孩子陪伴"的生育意图虽然符合我们一般人的价值观,但是并不利于培养孩子成长。

我的建议是:即使家长"想要孩子陪"是生二胎的出发点,但在这之后也要认真考虑到家里大孩子的想法和态度,更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

不要想着等大孩子毕业工作之后赚钱养二宝,这种做法首先就是将大孩子当做了"工具人",是非常不尊重他的行为。

每个人的看法和喜好不同,如果大孩子强烈表示厌恶、抗拒,也不要勉强,更不要指责他们。作为家长如果我们对自己养育二宝非常有自信,那就用实际行动向孩子表示自己的信心。

我们现实中很多家长在和大孩子商量生二宝的时候,都像是"一时冲动",当面对大孩子提出的种种现实的问题时,总是想着回答,甚至有"想一出是一出"的嫌疑,有很多家长甚至直言"先跟你商量看",或者是拿出一些明显不具备足够可行性的方案来。

这样的沟通方式,才正是让很多孩子坚决抗议父母生二胎的主要原因。

2. 传统观念"老来得子"不一定是好事,直面现实

高龄父母生孩子,要面对的问题众多。我们都知道,高龄产妇怀孕会面临很多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比如内脏受挤压、血压升高、腰椎受损等等。年龄大的人身体的恢复能力原本就不如年轻人,更别提是生孩子这种"高危"行为呢?

孩子抗拒自己的父母高龄再生育,也是因为害怕母亲身体出问题,原本可以安享晚年,却有可能要服用大把的药物,甚至还会有其他病症早早出现。

如果母亲因为生育二宝而导致出现一系列疾病,对于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把"老来得子"当做人生一大喜事,但实际上这是因为我们古时候医疗水平不发达,人均寿命短,在古代,35-40就已经算是老年人了,因此这个年龄段生育孩子就算是"老来得子"。

而我们现实中一些高龄产妇,选择在50岁、60岁生孩子,这显然并不是一件单纯值得庆祝的事情,我们更应该担心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3.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首要责任,不要乱甩锅

高龄生育近些年来闹得沸沸扬扬,主要是因为一些父母生下孩子之后,持一种"耍赖"的心态。

他们逼着自己的大孩子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而实际上大孩子可能刚刚大学毕业,自己养活自己都还是个未知数,于是有不少人对于这类家长非常厌恶。

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认为,成年子女对于未成年子女有一定的扶养义务,而并非作为监护人来抚养孩子,

想要逼着大孩子养二宝的家长可以省省了。

与此同时,我也希望各位高龄生娃的家长明白一个道理:父母的身份并不是一个物件,一旦将监护责任"甩锅"给大孩子,那么二宝对于父母的崇敬和孝顺自然也会下降。

孩子的内心是纯粹的,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在小的时候一般会用简单的逻辑去评判事物,如果父母不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和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只是觉得"养孩子好玩",那么孩子从内心深处也会对父母产生隔阂。

4.养育孩子并不简单,高龄父母应当认清自身的能力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当在生育二宝之前,先审视自身的能力,不光是经济能力,还有教育孩子的能力,从教育大宝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学习如何与孩子交流,还可以多问问大宝的意见。

有不少家长对于教育孩子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常常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身为家长为孩子做出了好的榜样,将自己应当进行的家庭教育付出实践,而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做"甩手掌柜",把孩子"凑合"着养。

我们不能有限寄希望于他人的善意,单凭一句"还是好人多",就把孩子生出来。

作为父母要将孩子教育成一个优秀的人,懂得辨别生活中的是非对错,懂得保护自己,才有能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试想一下,如果高龄父母生出孩子之后,却没有能力将孩子养育至成年,甚至早早就生病卧床,以及父母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也不懂得教育心理学

,和孩子很难沟通,这个孩子很难说不会变得比一般孩子更加叛逆。

这样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进入社会,他首先自身就很难被判断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甚至很有可能因为自身的种种缺陷遭人白眼。

那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总不能寄希望于"社会上好人多",然后期望大家去怜悯这个"招人讨厌"的孩子吧。

另外,在怜悯和施舍中长大的孩子,如果他自身没有受到很好的道德教育,也有可能成为"白眼狼",不懂得感恩,反而成为"伸手党",习惯于依附别人而活。

如果到了这个地步,年迈的家长还能说这样的孩子是"难得的缘分"吗?

因此,高龄老人如果想要养育孩子,一定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无论是家庭的经济情况还是对于教育孩子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