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前汉的封国是相同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分封藩国

首先要知道从朱元璋起兵开始到立国后多次北伐, 练出来的精兵强将非常多的,别看史书上记载朱元璋动辄几万几万地杀,其实那些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武将及其家属,绝大部分是同他们结党营私的官吏及家属和仗着主家势力为非作歹的奴仆及家属,这些攀附的势力数量是很庞大的。

明朝与前汉的封国是相同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分封藩国

朱元璋搞藩封目的是打击威胁统治的利益集团,而不是消灭支撑国家的武将集团,武将集团本身的精华还是在的,真要是像某些人渲染的那样乱杀一通,武将早就集体造反了。而事实上,朱元璋看到了宋朝文官过度膨胀和无限制土地兼并对国家根基的严重破坏,所以其实是有意抬高武将来制衡文官势力的。

明朝与前汉的封国是相同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分封藩国

而被文官洗脑的朱允文上台后打破了这种平衡,为了换取一个明君的头衔无原则地听从文官,彻底放纵文官地主肆意损国自肥,同时像宋朝一样崇文抑武,学着文官一样鄙视武将,已经把整个武将阶层得罪死了,除了少数愚忠的基本都离心离德,很多人暗中支持朱棣,才是靖难被绝对劣势的朱棣翻盘的根本原因。

明朝与前汉的封国是相同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分封藩国

而且他设计的原本思路里藩王的部队是无法威胁皇权的。结果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在打蒙古人时获得了足够的兵力,而自己的孙子办事又太差劲。但好在朱棣算是个好皇帝。宗族的安全感问题。中国的宗法式社会,我觉得即便是在今天也没有改变,越是长大就越有这种感觉。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即便你富有了,也需要惠及更多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感,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守卫你的财富,而具有血缘关系的宗亲,是第一选择。

明朝与前汉的封国是相同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分封藩国

虽然封藩可能有外并内的危险,但是不管谁并谁,天下非刘者不王,天下始终是掌握在自己家族手里的,不会江山易姓。封藩的必要性。明朝时蒙古的残余势力依然非常强大。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以一隅伐全局而能战而胜之的,仅此一例。这是燕王朱棣的英明神武和建文的昏招迭出相辅相成的共同结果。理论上朱棣和皇太极一样,没有任何胜算,所以从决策者而言,朱洪武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至少不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明朝与前汉的封国是相同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分封藩国

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分封藩国?在古代交通并不便利、信息传递缓慢和物流成本高企的条件下,中央集中权力的办法并没有太多。如果是帝国中期官吏体系成熟完备的情况下,可以用科举选拔官吏来进行有效统治,然而帝国初创阶段并无大批可靠的官吏来代表中央去制服地方豪强,只有靠血缘凝聚,这是分封藩国的现实考虑。替代的方法就是类似宋朝的半地方自治,如折家将之流,或者清的三藩,很难说比亲王分封更好。

明朝与前汉的封国是相同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分封藩国

综上,我认为,明朝的封国其实在本质上与前汉的封国的大不相同的。西汉初期刘邦分封的王其实更像是西周时期封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封邦建国,在名义上要服从于天子,然而其属地是完全跟中央政府没有一点关系的。汉人势力的收缩是唐朝结下的苦果。安史之乱后,北方土地即全部丢失了,晚唐北宋均偶有收复西北,但根本无统治力。至于臭名昭著的河朔三镇等北方藩镇,已经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哪里的降将降兵与盘结于当地,以致"半胡化"。如果从脱离中央算起,幽州等地到元末已经"分离"五六百年了,中间石敬瑭割让那片相对分离的土地,都有着比较复杂的背景原因,宋朝想拿回根本不是后人可以指点的。社会治理结构退化这么厉害,也无怪乎明朝重拾分封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