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蘇57的雷達系統水平如何?

2233卡哇伊


蘇57的雷達採用了俄羅斯最新研發的N036B系列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其具有功率大和探測距離遠的特點,該雷達的設計理念和我國殲20戰鬥機使用的主雷達+側陣列雷達+襟翼雷達副天線的設計理念類似,但是其系統的先進性不如殲20。


說起來,N036B已經算是俄羅斯空軍戰鬥機雷達中最先進的型號了,此前俄羅斯在蘇35S上使用的都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雖然俄羅斯號稱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比其他國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還要先進,因為其能夠實現集中波速的凝視掃描,獲取遠距離目標的火控數據,實現率先打擊,然而俄羅斯自己還是心虛的在新一代蘇57戰鬥機上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完成了“真香”。


N036B雷達有一個主雷達陣列,其探測的範圍對沒有隱身設計的目標來說,最大可以到300公里,但是對隱身目標會被壓縮到100公里以內,其設計中帶有雷達副天線,但是由於俄羅斯在電子設備設計製造中的技術劣勢,導致其雷達副天線和側陣列都是獨立於主雷達系統存在的,只是通過電子系統連接到同一個終端上,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系統實體硬連接。


蘇57的雷達側陣列也和主雷達一樣使用X波段,但是襟翼雷達卻是L波段,目的是對付隱身目標,可以說蘇57在一架戰鬥機上實現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雙波段雷達系統,設計思路還是非常先進的,除了其實現的方式略顯笨拙外,其餘地方倒是沒有什麼可吐槽之處。不過看看殲20戰鬥機雷達使用的小型化、高度集成的雷達系統,蘇57還是捏一把汗,畢竟對於戰鬥機來說,系統越小越輕,也越可靠,越省空間,飛機的性能也就越好。


所以說,蘇57戰鬥機的雷達系統相比於上一代的第四代戰鬥機來說就是全方位的領先,但是相對於新一代的第五代戰鬥機來看,就有些略顯落後了。


海事先鋒


紙上的宣仔,為您解答。

Su57用的N036“松鼠”雷達,思路比較新奇,採用的是主雷達+側視雷達+機翼L波段雷達。目的是能夠對主雷達的死角進行充分的補盲,並提高對隱身戰鬥機的預警能力,以及態勢感知能力。這個雷達的設計理念很先進,可惜,被俄羅斯落後的器件水平拖累了。

我們看一下“松鼠”雷達的具體信息:

1. N036-1 X波段機首雷達:
* 技術原型於2009年莫斯科航空展中展出。 * 固定式主動陣列天線成卵圓形,面積900 x 700 mm,天線向上傾斜15度。 * 1,552個Vertical polarization(針對空對空搜索最佳化)GaAs模組。 * 水平掃描角+/-60度。 2. N036B-1 X波段側視陣列:
* 技術原型於2013年莫斯科航空展中展出。
* 橢圓形陣列設計,最大寬徑500 mm,由36道總計358個Horizontal polarization(針對地面目標搜索最佳化)GaAs模組所組成(PAK-FA/T-50機身兩側的側視陣列天線容納空間可再多容納40個GaAs模組)。

* 側視陣列安裝在座艙下方的左右兩側前機體,天線向下傾斜15度。
* 配合上N036-1 X波段機首雷達,PAK-FA/T-50的雷達水平掃描角度可望高達+/-135度。
3. N036L-1 L波段天線陣列:兼具敵我識別以及長程空中/地面目標搜索功能。
4. 內建式N036Sh Pokosnik敵我識別系統。
5. 未來預定引進毫米波主動陣列雷達莢艙。
6. L402喜馬拉雅ECM系統:由環繞在機體周邊與尾端的電戰天線陣列以及N036 主動陣列火控雷達系統上的部份天線陣列所共同構成。

N036主雷達

側視雷達

L波段襟翼雷達

總體效果

我們來逐個看一下它的組成部分。首先看主雷達,N036的主雷達用上有源相控陣雷達,其探測能力、多波束多目標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和Su-35的雪豹-E 無源相控陣雷達不可同日而語。但如果和F-22對比的話還是遜色不少。首先N036主雷達僅有1500多個T/R,在功率上天然有些劣勢。而雷達孔徑比它小的AN/APG-77,即F-22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有1953個T/R。F-35的雷達也有1600個以上,殲20則可能超過了2200個。從雷達孔徑上看Su-57的孔徑與F-22不相上下,但T/R數還不如,說明在集成能力上和美國比還有一定差距。而且即便毛子T/R器件的技術趕了上來,發射功率和AN/APG-77相同,雷達總功率也是比AN/APG-77要低的。

AN/APG-77雷達

N036側視雷達和主雷達同屬於X波段。側視雷達很長時間內被大家認為是對主雷達的補盲,可以覆蓋主雷達看不到的區域,有了它,基本上可以覆蓋前半球180範圍。不過側視雷達僅有358個T/R,功率僅有主雷達的1/4,探測距離會衰減到主雷達的70%左右,補盲的效果並不明顯。其實側視雷達的主要作用還是對地探測,而不是補盲,因為側視雷達陣面方向與飛機運動方向恰好垂直,所以在合成孔徑(SAR)模式下工作非常比較方便,飛機只要飛直線就好了,比用主雷達探測的效率更高。美國曾經計劃在Block30上為F-22也增加側視雷達,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施。而有意思明明美國該項技術已經成熟,但是F-35也並未裝上側視雷達。可能是因為F-35除主雷達外,有全向的360°的EODAS系統,襟翼上裝備的IFF(敵我識別天線)和RWR已經滿足了全向態勢感知能力的需求。而殲20上目前也未見有裝備側視雷達的跡象,儘管我們早已經在外貿KLJ-7A雷達上已經推出了側視雷達陣列。


合成孔徑雷達工作原理

F-35機翼上在全向360°集成了IFF(敵我識別)和RWR(雷達告警)天線

F-22曾經計劃在Block30使用側視雷達

我國外貿的KLJ-7A雷達,擁有側視陣列,且集成度比N036更高

最後我們來看看N036的L波段雷達。L波段雷達其實早在Su-35上就已經得到了應用,在兩側的機翼分別有一個12對T/R的AESA天線陣列,同時集成了敵我識別功能,且可以蒐集美軍Link16數據鏈信號並對敵機進行定位。

Su-35 襟翼L波段雷達工作模式

不過這種雷達真的可以發現隱身戰機嗎?恐怕沒那麼樂觀。

從F-22這張模擬出來的RCS分佈圖我們可以看到,其實1GHZ(即L波段)-12GHZ(X波段)下,F-22的RCS變化並不是太大。

俄羅斯最開始在搞襟翼L波段雷達的時候,就引起了我國雷達方向院所的重視。國內科研人員對第一時間對俄羅斯L波段雷達進行了調研和評估,其探測能力如下:

可見即便使用是高增益型的L波段雷達,對RCS 1㎡的的目標也只有120公里的探測距離。這樣的探測能力,對L波段下RCS 0.01~0.001㎡的隱形戰機來說,用處不大,幾乎無法做到在中距彈攔截範圍之外提前發現敵方的五代戰機。當用來探測直徑尺寸在分米尺寸的巡航導彈時,探測效果明顯會好不少。而且對陣上不具備隱身能力的四代和四代半戰機的時候,Su57的態勢感知能力還是領先一大截的。


宣仔


機載雷達是戰鬥機最主要的感知手段和火控裝備之一,對於提高戰鬥機的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戰鬥機的機載雷達天線陣面都是安裝在機頭的正前方位置,這樣可以獲得最為良好的探測視野,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侷限性,那就是單部雷達的掃描範圍相當有限,以目前最主流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為例,為了避免在主威脅方向上的雷達波束性能明顯下降,典型掃描扇區寬度一般控制在120度左右,如果有目標出現在戰鬥機的側後方向就只好無能為力了。

蘇35的雪豹E無緣相控陣雷達帶有機械傳動裝置

儘管有預警機可以向戰鬥機提供更加詳盡的空情信息,但是現代空戰環境錯高度綜複雜,飛行員往往還是傾向於優先選擇“求人不如求己”,最大限度地強化自身的感知能力才是王道。俄羅斯在航空電子設備領域一直處於較為落後的狀態,因此更加註重通過系統整合的方式來彌補單項裝備性能的不足,其中增加機載雷達的側視能力則不失為一個事半功倍的捷徑。蘇35配備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就是比較成功的案例,其天線陣面由機械傳動裝置帶動,可以左右偏轉 + 繞軸旋轉。

蘇57的“獨門絕技”——N036B型X波段有源相控陣側視雷達

這樣的設計將機載雷達的掃描扇區寬度擴大到了180度,使得蘇35能夠在發射機載武器以後立即大角度轉向脫離,依靠指向側面的雷達波束持續進行目標追蹤與武器控制,大大提高空中作戰的自由度(當然缺點就是增加了一些死重)。嚐到了甜頭的俄羅斯在蘇57身上把此項功能繼續發揚光大,簡單地轉動天線陣面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乾脆直接在機頭兩側分別安裝了兩部側視雷達,再加上機頭正面的一部主雷達,蘇57儼然化身成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三眼神將——二郎神。

蘇57的三面陣雷達各自獨立,整個系統龐大笨重

毫無疑問三面陣雷達的側視能力更是得到了質的飛躍,除了機身尾部方向的極小範圍死角以外,基本上實現了雷達波束的無縫覆蓋,無法敵方空中目標從哪裡來犯,己方飛行員都能夠做到及時預警、從容應對,在空戰中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也難怪俄羅斯將三面陣雷達視為本國五代機的“獨門絕技”(美國曾經計劃為F22配備側視雷達,只不過最終半途而廢,F35則採用光電傳感器來實現全向感知)。誰知好景不長,中國卻不聲不響地走到了前面。

中國亮相的一體式三面陣雷達更勝一籌

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國展出了兩款具有側視能力的外貿版有源相控陣雷達。一款類似蘇35的雪豹E雷達,也就是天線陣面帶有機械傳動裝置。另一款則類似於蘇57的三面陣雷達,有一個正向主陣面和兩個側視陣面。即便是我國比較低端的出口貨,這兩款雷達的技術水準依然明顯高於俄羅斯最強戰機所使用的同類產品。蘇35的雪豹E雷達還是落後一代的無源相控陣,就不必多說了;蘇57的三面陣雷達雖然終於升級成了有源相控陣,但卻是三部各自獨立的雷達,有著不同的後端和不同的算法,整個系統龐大笨重。

一體式三面陣雷達實現了處理後端的高度集成,體積重量優勢明顯

中國則直接將三個天線陣面整合到了一部雷達當中,掃描扇區寬度可達300度以上,而且共享同一個後端,結構簡潔緊湊,與普通的單面有源相控陣雷達所佔用的空間體積基本一樣,不僅可以用於新研製的機型,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老機型上改裝,無論是系統集成度還是效能性價比都有無與倫比的優勢。從陣面T/R單元數量看,俄羅斯蘇57的側視雷達只有300來個單元,而我們展出的這款,卻達到了500-600單元。而且根據相關雷達製造商透露的可靠消息,這種一體化的三面陣雷達主要用於外銷的中型戰機上面。顯然,如果是我國戰機要裝備,其性能只會更強大。


晨曦談兵


俄羅斯雷達怎麼樣...我拿個紙做的雷達,就擺在那說xx雷達,採用xx技術,能在兩百千米外探測出隱身機。

這話你信嗎?

你當然不信。

因為你知道我根本不會造雷達,我沒有那基礎,況且還是紙。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俄羅斯你就信,俄羅斯就就牛逼?

人家國家電子工業幾乎為0...然後造出多麼多麼牛x的雷達,你信嗎?

反正我是不信,愛他怎麼吹牛逼,我都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