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乘坐飛機不是那麼容易被傳染

小七是在2月3日最緊張的時候乘機從羅馬經迪拜轉機飛回國內,當時意大利停止了所有與中國的直航,我們原定的國航航班取消了,只能又買的阿聯酋航空的單程票。從開始登機氣氛就是很緊張的,尤其是第二程航班,全程幾乎沒有人說話很安靜。飛機落地後自己的鄰座還被點名提前叫出去測體溫,當時簡直有點崩潰啊,擔心自己被傳染呢。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擔心乘飛機會很容易被病毒攜帶者傳染,因為飛機是一個密閉的環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所以這樣的擔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條件反射。我更是如此了,很擔心鄰座的客人是不是攜帶了病毒,要不為什麼被提前叫去測體溫呢,簡直沒法形容當時的心情,很想知道在飛機上是不是很容易傳染病毒。即使沒有疫情大家也希望瞭解乘坐飛機會不會有影響呢。後來看了不少相關的文章說明了乘飛機還是比較安全的,也正好有朋友在飛機修理公司工作,就自己最近了解的簡單說說。

其實乘坐飛機不是那麼容易被傳染

在飛機的設計中,機艙內的空氣來源於飛機發動機的壓氣機,將外界的新鮮空氣吸入到飛機內部。在這一過程中,要把空氣調節到適合人體的壓力及溫度,再與原客艙內部空氣混合參與循環,這就是我們在飛機客艙裡呼吸的空氣,而且每分鐘就可以為每名乘客至少提供250-280升的新鮮空氣。

其實乘坐飛機不是那麼容易被傳染

飛機客艙的空氣是經過過濾後的再循環空氣和外部進入的新鮮空氣混合後的,在客艙內是自上而下流動的,並帶走乘客所產生的空氣汙染物,隨後由座位底部被抽出。算下來客艙內的空氣平均每2-3分鐘更新一次,飛機的平均換氣頻率遠高於其他商業室內環境,並且為乘客提供的空氣量是他們呼吸所需空氣的80倍。

其實乘坐飛機不是那麼容易被傳染

示意圖表明,機艙中的空氣由機艙的頂部和側邊進入,然後經過高效的過濾器離開機艙,有99.97%的病菌會被過濾掉。對於其他乘客,這種危險並不顯著,因為客艙空氣在橫斷面上循環,也就是在每位乘客的垂直位置循環,呼吸的空氣和飛沫的播散被限制在少數附近幾排座位。對乘客而言,與病人同乘一架飛機並不一定會被傳染,不過坐在同排或前後兩排,可能會比較危險。


其實乘坐飛機不是那麼容易被傳染

一般來說,絕大部分的現代客機都安裝有高效微粒捕集器,據相關測試證明,這種過濾器能提供符合醫院手術室標準的空氣。對於典型病毒大小範圍內的顆粒,過濾效率可超過99.99%,可有效去除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病毒及細菌。

波音和空客的飛機是中國民用航空運輸的主力機型,雖然兩大飛機巨頭都曾表示,疫情期間乘坐飛機不會有安全隱患,但希望每位乘客就算在平時乘坐飛機還是應該做好適當的防護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