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实现梦想,就变成了“野心”吗?


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

——(英)罗伯特


没实现梦想,就变成了“野心”吗?

读研之前的我是有野心却无计划和行动


李莉娟的《成都姑娘》你看过吗?一个那么普通的成都姑娘,


怀揣着所有的梦想,一路打拼着,


有幸成为了法国波尔多形象大使及知名拍卖行亚太区市场总监,


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普通人却难以望其项背!


没实现梦想,就变成了“野心”吗?


也许少部分人可以这样奋斗成为下一个“李莉娟”,


可是大部分人呢?依然只是作为普通人平庸地生活着。 


上大学时,我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什么热门的技术型专业,


属于“万金油”专业,毕业找工作也只能是“不限专业”的岗位,


看起来似乎选择的机会更多了,但因为目标不明确,反而更难得选择了。


所以上学时很容易随大流,别人考托福、雅思与GRE,自己也想跟着去报名考试;


别人找实习单位,自己也到处谋差事;别人想考研,


我也做着考研前的准备。别人准备考公务员,我也买了书尝试着能否行。


除了盲目跟风外,还浪费了钱和时间,最后做成功的事情屈指可数。 


归根结底就是根本没去想以后要做什么,该去从哪儿开始。 


考托福、雅思与GRE是为了出国做准备,姑且不论英语成绩考得怎么样,


问题是当时的我根本不具备出国的条件,光是高昂的学费就承受不起。


野心是足够了但经济实力却远远不足,光是那每年30万左右的人民币就让我望洋兴叹。


没实现梦想,就变成了“野心”吗?


有次,我将计划已安排好了,几点起床背单词,


一天大概能掌握多少个单词量和遗忘程度,综合了一下后每天收获到的单词量会是多少。


可一周后我不是以在外地出差的精神状态不佳,


就是在看书时突然困得挣不开眼了为借口将进度拉得长了。


更可笑的是,有次看了一本小说,情节也不是很吸引人却看得入了迷,


于是将每日的必背单词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了,


等想起来时已过去了三天时间,心里一阵阵地后悔,可又有什么用呢?


读研后的我虽有了计划却依然内心的阻力重重


在研究生期间,我这才有了稍微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终于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我的理想工作是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可以一段时间内很忙,


也可以接受加班,但必须要有自己可支配的灵活的个人时间。


算来算去,我能想到的符合这一条件的工作要么是作家,要么是大学老师,


当作家我哪里会具备那个能力,但大学老师还可以拼一拼。 


但是按现实情况,想当大学老师就必须先读博,


没实现梦想,就变成了“野心”吗?

想去个好点的大学任教还得是名海归博士,读博不是空有野心就行的,


关键要看自己能不能坚持得下去,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的,


有许多学长、学姐读博后无法正常毕业,扛着一路的压力是寸步难行。


所以当能力配不上野心时,整个人都是痛苦的。 


看了《成都姑娘》后,有一段时间我总有一种去读博的冲动,


我想当大学老师,想拥有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 


最重要的是,我当时有种绝望的念头,如果我不乘着这个年纪,


这个机会出去走走的话,我估计这辈子都很少有机会再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了,


毕竟按照现在的主流思想,毕了业就要工作了,下一步当然就是结婚生孩子的节奏了! 


没实现梦想,就变成了“野心”吗?


一个女人,组成了家庭,和有了孩子后,至少就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义无反顾了吧! 


年轻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以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牵绊也会随之越来越多


早已不再是那个简单的自己,是XX的妻子、XX的母亲的角色了。


我的读博梦想,依然是进行时状态,我现在的能力或者说是努力还配不上我的“野心”,


金钱、知识储备、语言障碍、家人的支持与理解等都需要准备和沟通,


所以我给自己列了个必须完成的计划:


什么时间之前考完英语,并达到申请学校的标准;


什么时间段继续学习,不能把之前学到的东西拉下;


找好给我写推荐信的老师;尽量减少出游次数,为以后能攒够钱。


没实现梦想,就变成了“野心”吗?


当能力配不上野心时,是痛苦的,但也是充满动力的,


怀揣梦想是美好的,为梦想努力也是美好的。 


一个人能为自己的梦想而坚持,


付出的过程本来就是美好的,


就算会经历挫折、经历磨难,


回过头想想,那何尝不是一种风雨之后见彩虹的美好?


没实现梦想,就变成了“野心”吗?

排版: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