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会装备歼-31吗?

利刃观察眼


歼31飞机代号是“鹘鹰”,该机问世后,一直备受关注。如果是歼20飞机是雪中送炭,那么歼31就有锦上添花的感觉。正是这两款隐形飞机的问世,让我国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外,唯一设计出两款隐形机的国家。但歼31出来这么久了,至今还没有正式服役,从之前的1.0版本,到现在的2.0版本,它依然处于试验和研究状态。由此可见,它短时间内不可能列装空军。

歼31飞机的设计理念同“威龙”歼20差别很大,威龙是重型战机,注重远航程,高隐身,强大制空能力。而鹘鹰是一款中型战机,身板要比威龙小一些,走的路线是传统设计思路,没有采用鸭翼布局。同时由于它机身偏小,因此载弹量和载油量有十分有限,在综合战力上不如威龙。

鹘鹰也有亮点,这款飞机本身偏方型,不同于威龙的长型,因此它更适合在室内机库存放,能提升有限空间的停机效率。如果鹘鹰能够登上航母,载机数量会超过威龙,从数量上提升航母舰载机的战力。

但鹘鹰也有弱点,最大短板就是发动机。根据一些报道来看,鹘鹰用的发动机不是大推力的,这会影响它的机动性发挥。如果它遇到综合性能较强的隐形飞机,可能会落下风,难以满足实战的高标准要求。

我们结合当下的情况看,鹘鹰还有不少改进的余地。首先它要增加载油量,扩大作战半径,实现这个目标后,才有机会获得订单。然后是改良发动机,增加载弹量,提高飞机的“冲劲”。经过了大改动后,鹘鹰既有突出的优点,也有高端机没有的小巧优势。到时候,鹘鹰或许就会得到青睐,正式获得军用战机身份。


兵说


关于歼31能否装备空军?这里我要澄清一下,如果原先使用的俄罗斯发动机的情况下,我想中国空军和海军装备的可能性不大,可是据传现在的歼三十一二.0版又出现了,而且一次使用国产的发动机,听说是飞的比较频繁,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那么就不排除在近五年之内,装备中国空军或者海军的可能性。


因为中国除了歼20以外,急需一种伴飞飞机,苏35是一款成熟机型,但是它并非伴飞机型,如果在战区执行任务,苏35执行不了隐身任务,只能把他排除在外,那么中国就必须选择一款中型或者轻型的伴飞隐身飞机,这时歼31就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装备歼31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可是歼31所存在的缺陷是他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最大的绊脚石,传统的机型无法执行特殊的护航任务,无法长时间超音速巡航,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机载武器过少,这都是他后期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是如果把歼三十一和无人机混搭护航,我想这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如果大量配备无人机,那么歼31只是一个头狼,他就不需要太多的弹药,同时还可以加装更多的电子设备,这不是为一举两得的办法。

(以上只是本人的臆想,也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管它对不对的竹筒倒豆一起口气说出来,欢迎集体拍砖)我是刘辉,一个伪军迷。


愚人时代1972


不会,要相信军方不会白痴到那个地步。

首先,目前没有歼31这个型号,无论某些沈飞党怎么带节奏,目前为止这款飞机都没有成为军队型号,仍然是航空工业沈飞自筹资金搞的一个厂家项目,主要目的是打造一款用于出口的外贸四代机,项目代号FC31(以下简称为31,这款飞机的总设计师孙聪在央视《开讲了》节目就是用31这个简称,也没敢用歼31),这一点无论如何要说清楚。

其次,与大部分胡说八道相反的是,31这款飞机并不是沈飞方面用于四代机竞标的方案,竞标方案是一款与苏30SM相似、加强了隐身性能的三翼面布局。

这款三翼面布局的飞机(代号雪鹄)才是沈飞的四代机方案,由于整体设计跑偏,败的比较彻底,所以沈飞方面一直没有声张,大部分军迷对这个飞机不太熟悉。

31(代号鹘鹰是)沈飞在输掉我国的四代机项目竞标后为了保持先进战机的研发能力、在未来的战机技术发展中不掉队,自筹资金上的一个技术验证项目,主要目的是通个这个项目获得战机隐身设计、先进机体结构、先进制造技术等一系列未来战机的关键技术。对于沈飞这种不甘沉沦、自我加压的积极态度,值得广大军迷为它点赞。虽然沈飞近年来的表现不如成飞,但是一个充满竞争力的沈飞对于保证我国航工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毕竟,一枝独秀不是春。

沈飞在抄袭多年苏霍伊后,效果越来越差,名声越来越臭,于是痛定思痛,决定换个思路,看看抄袭洛马有没有出路。笔者开个玩笑,沈飞党不要当真。

其实,笔者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笔者在头条上写了几个关于质疑31的问答,阅读量都非常惨淡,笔者甚至怀疑沈飞是不是头条的股东,或者支付过封口费之类的。虽然是句玩笑,但是读者看看头条上多少开口闭口“歼31”的文章,阅读量与其胡说八道的程度呈正比。笔者既不是有内幕消息的“权威人士”,也不是下笔千言的军媒大佬,但是实在看不惯某些人胡说八道,所以即便知道本文惨淡的下场,但是还是要说几句,供读者们参考。

在所有挺31的文章中,都在提支撑31这款飞机转正的三个理由:与歼20进行搭配、高于歼20的效费比以及作为舰载机的优势。笔者的文章主要围绕以上这3点展开。

1、关于31与歼20的搭配问题。

很多军迷把31这款飞机与美国的F35相提并论,认为美帝有的我们一定也要有。但是,这种思路没有厘清31和F35之间在定位上的区别。F35项目的名称叫“联合攻击机”,英文是JIONT STRIKE FIGHTER,简称JSF,从名称上就能开出来,这是一款主要以对面打击为主的攻击机,基本上就是“三分制空、七分对地”。美国拉盟友开发这么一款飞机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顶级四代机F22在研制之初没有过多考虑对地打击,造成F22虽然制空能力独步天下,但是较短的航程和尺寸较浅的内部弹仓不能挂载大吨位对地打击弹药,而且航电系统上为对地打击考虑较少。正是由于F22对地打击效果不理想,美国方面开发了F35与F22进行任务搭配。F35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航程(作战半径超过1200公里,相比之下F22在740公里左右)和大吨位弹药内部挂载能力(F35使用机身弹仓可以挂载两枚1吨级的弹药,相比之下F22只能挂载两枚500公斤级的)。

F35使用内部弹仓挂载2枚907公斤的JDAM试飞照片,这是F35的立身之本。正是因为大航程和大载弹量的要求,使得F35机身粗壮、肥厚,得到一个“肥电”的绰号。F35成为胖子,并不是美国在战机研制领域出现重大失误,而是人家为了达到飞机主要设计指标作出的权衡、取舍。部分中国军迷不明就里跟着瞎起哄,实在不可取。实际上,随着F35机队在今年升级到BLOCK 3.1,解锁了9G过载量的F35在公开演示时体现出的机动能力让人叹为观止,有兴趣的军迷可以到网上搜搜相关视频。

所以,美国F22+F35的任务搭配是美国自身装备体系的特殊之处,放在中国不一定适合。尤其是我国在歼20研制时充分参考借鉴F22的得失,在保证J20顶级隐身性能和制空能力的基础上,又具备了较远的航程和尺寸较大的内部弹仓,在航电系统和任务系统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对地打击的要求,本身就具备了执行F22+F35的任务基础。

歼20较大的机体、较大的机腹主弹仓、精妙的格斗弹仓设计、先进的航电构架,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这四个字。

说回31这款飞机,以目前的原型机布局来看,还是一款突出制空性能的多用途四代机,偏平的机身使得其基本不具备F35那样的航程和弹药挂载能力,还是主打制空作战能力。毕竟,作为一款外贸机,潜在的买家都是更看重四代机的制空能力,而这些买家并不执念美帝那样对地打击能力。31的总设计师在央视《开讲了》节目上也说31具备超越F35的空战能力。

从31现在的布局来看,还是以确保制空性能优先,对于这款飞机的当下市场定位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合理的。使用2台直径较小的中推,可以使得机身相对偏平,为31获得超过F35的飞行性能提供了气动基础。

但是,以31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制空性能超过歼20,毕竟是一款气动布局中规中矩、发动机水平不值一提的中型机。无论是制空还是对地,31都差歼20一截,所以,31不存在与歼20搭配的空间。即便考虑对地打击,正在大量制造的歼16和歼10C也能胜任,干嘛多此一举花那么多钱研制一款上下不靠的飞机呢?

2、关于31这款飞机的效费比。

关于31这款飞机的效费比是力挺这款飞机的军迷另一个重大理由。这个观点认为像歼20这样的顶级四代重型机价格昂贵,我国军费有效,不可能大规模装备。31这样的中型机价格相对便宜,可以大量生产,提高四代机数量优势。

这种观点乍一看挺有道理,实际上狗屁不通,因为这种观点的假设条件不成立,而且还遗漏了一条重要的因素。

首先,中型机与重型机相比,不一定那么便宜,因为战机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机体结构在总造价中所占的比重已经非常低,现在构成飞机造价的大头是研发、测试费用以及航电系统。打个比方,捷达和劳斯莱斯这两种车价格差了一百倍,但是材料用量的差距也就是2倍上下。

由于现代战机越来越复杂,研发费用都是天文数字,目前西方战机的研发费用都是百亿美元起步。巨额的研发费用摊到每一架飞机身上,都是成本的大头。而且航电系统越来越精密,造价也越来越贵,研发、测试和航电系统占飞机的总造价已经超过80%飞机,所以个头较小省出的那点材料费用已经不是很明显。典型的例子就是阵风,这款设计精妙的三代半中型机目前在市场上的价格与F15SA这样的三代半重型机基本上没有差异。有人说为什么F35的单价比F22差那么多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F35高到3000多架的生产量产生了规模效益,F22造价高昂的一个原因就是生产数量太低(187架量产型),如果能按最早的计划生产750架,F22的价格肯定会更低。

关于中型机在性能和造价方面的窘境,军迷大佬晨枫有个概念,叫“中型机陷阱”,大意就是中型机在载荷航程性能上跌进单发轻型机的低位,而造价上却跃入双发双发重型机的高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这篇文章。31的造价在绝对值上会低于歼20,但是考虑到31与歼20在性能上的差距,所谓的效费比就值得怀疑了。有位大佬在问答中说换装涡扇10B、放大机体后31的造价在3.5亿元,我觉的这个大哥不是傻就是坏。因为根据央视权威报道,歼15的造价是4亿元,装备昂贵四代航电、使用昂贵隐身材料的四代机竟然比三代机还便宜0.5亿元,看来沈飞真的不一般。

由于我国对军事装备严格的保密制度,战机造价这样的数据很难取得,像歼15造价4亿元这样的数据曝光还是官方的无心插柳,广大军迷们才管中窥豹。按照美国公布的战机采购价格,我们可以大体估算一下31的造价。根据美国海军最新的军机采购方案,2019年财年以19亿美元采购24架超级大黄蜂,11亿美元采购9架F35C,三代机与四代机的价格只比为1:1.54。以歼15的价格为基础,参考这个比值,31的价格大约在6亿元人民币,与军迷估计的歼20每架1亿美元的造价差不了多少,所以31并不比歼20便宜多少。

而且,笔者前文说过,在评价31效费比的时候,支持31的军迷遗漏了一个重大因素:那就是31这款飞机发展成一个成熟型号还需要投入的巨额研制费用。目前31这款飞机的完成度很低,甚至连原型机都算不上,基本就是技术验证机向原型机过渡阶段,技术状态上与成飞第一架2001号原型机差不多。

根据公开信息,31目前有2架飞机投入试飞,其中2号机较1号机做出了较大修改,完成度相对提高了一些,尤其是在气动和隐身设计上。但是,2号机的完成度也不算高,虽然预留了接口,但是航电系统基本没装,还是以验证整体布局为主。而且,2号机隐身细节也非常不到位,有哪位军迷朋友见过挂载龙勃透镜的31?

所以,现在的31这款飞机离成为一款成熟、完善的四代机还远着呢。参考F22、F35和歼20的研制过程,31还需要投入6-8架原型机、5年的研制时间、超过1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才能成功。至于这个100亿美元是咋来的,笔者是参考韩国KF-X项目预计的160亿美元研发费用而来。与其多花100亿美元研发一种各方面都不如歼20的中型机,干嘛不把这宝贵的100亿美元用来多采购100架歼20?

3、31成为舰载机的可能性。

关于我国第四代舰载机的选型可能是军迷圈最具争议的话题,更由于成飞、沈飞之争而格外激烈,甚至上升到地域攻击(笔者反对一切形式的地域黑)。近期甚至有传言沈飞方面以31为基础赢得了海四代竞标。当然,现在官方没有就此事曝出任何消息,所以大家可以吵,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

力挺31上舰的那些人,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歼20作为一款陆基战斗机,需要作出重大修改才能上舰。这些人的言外之意就是31是款舰载机,不用做重大修改。对于这些人,我就问一个问题:作为一款舰载机的31,它的着舰阻拦钩在哪?

前文说过,31这款飞机是沈飞为了获得未来战机研制经验的技术验证项目,并且以此为基础打造一款外贸四代机,并不是一个舰载机研制项目。沈飞固然在歼15上积累了一定的舰载机研制经验,但是这不意味着31就是一款合格的舰载机,更不意味着沈飞一定能拿下海四代的项目。

31目前还是使用一体型的副翼,不满足提高着舰性能的操作要求。大家可以看看F35C为了上舰,与F35A相比做了哪些改动。

笔者坚定的认为我国未来海四代不应该用31这样上下不靠的中型机方案,未来我国航母四代机还是要走重型机方案,这样才能获得抗衡强敌、甚至实现超越的性能基础。如果海四代选型在歼20和31之间,毫无疑问歼20是更合适的方案。

当然,海四代的竞争不是必然在歼20和31展开,没准厂家都拿出了崭新的方案,毕竟航母舰载机还是有其特殊性的,在陆基飞机上改进不一定是最优的技术路线,这要看军方对性能和造价的平衡和取舍。沈飞凭借这几年在31和歼16、歼15项目上的磨砺,有可能拿出一个很优秀的方案拿下海四代项目,但是一定不是31这样的FC。

总之,以31目前这个样子,它不可能获得军方认可。当然,31如果好好打磨,作为一款外贸机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一票手里有钱但是买不到F35的国家。虽然包括研制厂家在内的很多力量都在为31造势,但是31转正的事儿目前还只是存在于一些军事写手的一厢情愿里。央视4套的一些节目也曾为31这款飞机造势,甚至还用了“歼31”的字眼。但是这些军事专家们的套路总结下来就是这样:

海军专家:31是款好飞机,空军可以采购与歼20搭档;

空军专家:31是款好飞机,海军可以采购当舰载机。

31加油,沈飞加油!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歼20和FC31哪个上舰,人们争论不休,虽然歼20占上风,但FC31也有不少粉丝,互相不想让,我想让俄罗斯的苏57来说服你。

苏57据说要销往中国,有和歼20高低搭配,说明苏57不如歼20,也就是说是俄罗斯自己承认的。也说明俄罗斯对苏57是不认可的,俄罗斯如果认可,会大量装备的。因为俄罗斯的处境并不太妙,但俄罗斯准备10年装备13架,相当于一年1.3架,有一点吆喝的意思,更先进的做准备。如果俄罗斯对苏57特别看重,是不会出口的,即使出口,也会有自己的版本,自己装备这么少,说明不看好。

那么,俄罗斯更先进的装备,是中型战斗机吗?肯定不是,还是重型战斗机。再想想俄罗斯的航母模型,也是苏57的模型,而不是重新设计的中型战斗机。说明俄罗斯对重型战斗机情有独钟,在现实中即使库兹涅佐夫号装备米格29k,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想开苏33的生产线,真的没钱。

看一看中国的舰载机,俄罗斯有现成的米格29k,中国没有,和俄罗斯谈判苏33,最后没谈成,买了乌克兰的苏33的原型机t10c,也说明中国海军航空兵对中型战斗机是不感冒的。从FC31作为一种外贸战斗机,也就是说并不是中国看重的,中国看中的是不会出口的,比如歼20。

所以不要争了,中国就两种隐身战斗机,不是中型战斗机FC31,肯定是歼20,或者是放大的FC31,肯定不是现在的中型战斗机FC31,你说对吗?




大志远思想空间


中国有装备歼31的需要,无论是当做一个和歼20“高底搭配”的中型隐形战机,还是作为中国第一款隐形舰载机,歼31都有存在的价值。但至于最终是否装备歼31,则得看空军的态度和歼31的研发进度。
图为歼31隐形战机

目前来看,歼31虽然说是中国第二款隐形战机,但很多方面都还不达标。目前歼31只制造了2架验证机,而且试飞实验也不像当初歼20那般密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进展情况。迄今,歼31向外界做出最大尺度的公开就是珠海航展时的飞行表演,那次试飞虽然算是公开亮相,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发动机喷口浓浓的黑烟曾被吐槽一时,另外从其公开的性能指标来看,它跟世界上另外一款中型隐形战机F-35有很大的差距,基本处于被压制状态。因此,歼31被人看衰并不意外,甚至被认为只是一款披着四代机外衣的三代机而已。


图为歼31飞行时浓烟滚滚,说明发动机性能不好

歼31目前确实面临窘境。一方面,并未有权威消息能够证实歼31已经得到军方编号,将作为中国下一代中型战机或者隐形舰载机。得不到正式编号,就代表歼31只是中航工业内部的产物,纯粹企业自发研制,没有来自军方的资金和担保。另一方面,歼31虽然积极进军外贸市场,且避开跟F-35直接竞争,主要瞄准第三世界国家的换装需求。但研发进度,售价和稳定性是很大考验,即使不谈价格,也没有国家经受得起漫无边际的等待。


图为F-35(左)和歼31对比图
。目前F-35已经生产超过300架

客观来说,歼31是很有前景的一款机型。歼31立项之初就定位中型隐形战机,给人一种要跟歼20形成高低搭配的感觉,就像F-22和F35一样,是未来隐形时代的标配;另外,中国目前舰载机使用的是歼15,属于非隐形战机,中国未来迫切需要一款隐形舰载机,最好也能像F35B一样拥有垂直起降能力,这将极大提升航母的打击能力。歼31很适合改进为隐形舰载机,所以在之前传出歼31将尽全力争取中国海军下一代舰载机的名额时,被许多人看好。但究竟确定是歼31,还是研发歼20舰载型,亦或是重新研发一款隐形舰载机,目前尚未有定论。


图为舰载型歼20想象图


兵者诡道也


“歼-31”,实际名称为FC-31,或者在中航工业沈飞内部名:310号验证机。该型号主要面向出口,对我军要求针对性,目前还不够强,服役的形势还极不明朗。但是假设歼-31根本不装备我军,其研制成功,依然有极其巨大意义!具体如何呢?




歼-31主要向世界表明,中国航空工业进步巨大!而且实力已经很强!众所周知,现在世界上5代战斗机,正式服役的仅3种,即美国F-22、F-35和中国歼-20。俄罗斯T-50即苏-57型战斗机,尚未正式服役,当然研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只有这3个大国,才具备独立研制隐形战斗机的能力!歼-31的出现,又证明——世界上只有中美两国,具备同时搞两种隐形战斗机的能力!其他国家,想都别想了!



歼-31的出现,对于一些所谓""传统航空强国",也是严重的观念冲击。例如,欧洲就有很多所谓"航空强国",比如英、法、德。这些欧洲国家,本来就想搞中型战斗机,因为搞不起重型飞机,所以自然对外国同规格的中型战斗机,可谓耿耿于怀、非常敏感!例如美国F-35项目,中国歼-31项目。本来这些国家也想搞5代机,现在纷纷宣布直接跳过5代机!要各自组队,研制第六代战机!英国“暴风”战斗机计划,准备拉上瑞典。法、德两国,之前是“神经元”项目,而近期,换成新项目FCAS,并在巴黎航展进行公开展出,预计该机2040年服役……下图为法德"神经元"、FCAS,以及英国"暴风"。





世界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5代机计划,但现在都远未实现。比如日本"心神",韩国KFX,土耳其TFX,伊朗"征服者-313"计划。但是这些国家型号,都存在问题——要么尺寸太小,比如心神或"征服者-313",要么规格特低,比如韩国KFX,连弹舱都没有,要么外国合作方已经悲剧,比如土耳其TFX。现在,出现了中国歼-31,这些国家的项目,更加显得只能"重在参与"了。其实,中等国家的5代机项目,只能作为外购5代机的谈判筹码——"看,我自己有5代机项目哦!你要不便宜卖,我就用自己的项目哦!"下图依次是日本"心神"、土耳其TFX、韩国KFX、伊朗"征服者-313"。






所以,歼-31的意义非凡!从此,就只有中美两大国,决战5代机全球之巅了。其他国家,现在就着急忙慌出的那些所谓"6代机",先别说干得出来干不出来,干出来也不具备典型意义。再说,航空工业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实干出来的,如果没有5代,哪有什么6代!所以,未来6代机,也只能最先出现在中美俄三大国。


军事作家陈曦


这个要从“歼-31”起源说起了。“歼-31”,准确说话应该是FC-31,并不是军方项目。当初我国4代机竞标,成都所(611)的歼-20方案与沈阳所(601)的“三翼面”布局方案PK,611获胜,2007年正式立项。根据沈飞李天院士的说法,为了保持601所对4代机的研发能力,中航自己出资进行下一代战机研发,对外声称的是外贸机,这就是FC-31的由来。

根据以往经验,我国各飞机研究所自己出资研发,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良好成绩,然后国内再采购的案例还是不少的;所以,FC-31外贸是表象,瞄准国内中型机和舰载机市场是真。

然而计划是计划,实际还需各凭本事。歼-20由于是军队重点项目,各配套部分受支持力度大,经费较充足,其总师杨伟确实也水平高,歼-20一直进度不错,迅速的服役并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反观FC-31,虽然宣传力度很大,但是可能受限于经费问题,或者其他原因,进度一直比较慢,至今才公开出现了第2架验证机。进度快慢是一个项目很重要的因素,L-15就是因为进度慢被“山鹰”抢了大批的订单,何况本来就占优势的歼-20呢。

从性能上说,相对于FC-31,歼-20具有很大的单机性能优势,比如更大的航程(1500公里对1200公里),更快的速度(2.2马赫以上对1.8马赫),超巡能力(1.5马赫以上的超巡对高亚音速/间歇式跨音速飞机),主弹仓宽度更大(大于2.3米对大于2.0米),具有格斗弹仓(FC-31没有),更大功率和尺寸的航电设备(雷达直径约1.0米对约0.7米)、更复杂完善的航电系统(EODAS),更大的空战推比(大一个档次)等等。

豹子即使多些,但统治山林和草地的还是老虎和狮子;大自然会告诉你,在自然竞争法则下,同是食肉动物,到底是性能重要还是数量重要,特别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歼-20在面对F-35时,在速度、升限、机动性、航程、雷达探测距离等关键性能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我方优点,制定适合我方的战术,以实现作战的胜利。而FC-31在面对F-35时,除了可能便宜那么一点,基本难以有多少优势,在航电系统、挂载能力、对地攻击能力方面还会有不少的差距(成本影响性能)。

另外,由于对手的强大,我国空军似乎相对比较偏爱重型机。像美国F-16的数量是F-15的几倍,而我国重型的“苏式系列+歼-11系列”的数量比中型的歼-10系列还多,空军更偏爱歼-20也就理所当然了。用空军领导自己的话说就是,空军对歼-20非常满意。


利刃号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说,现在的FC-31也就是歼-31还是一款验证机,还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定型,也还没有得到军方的官方代号。现在对于歼-31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歼-31上舰,作为我国第一款第四代舰载机加入海军航空兵服役,另一种是说歼-31是针对国际市场研发的一款多用隐身战斗机,主要用于出口,赚取外汇的机型。其实我觉得,歼-31的最后的归宿要看最后定型以后得性能,能不能满足空军的作战需求,只有满足了空军的作战需求,才能被空军采购并装备。


其实歼-31的研制之路似乎并不是特别顺利,从它的历次亮相来看似乎一直在改进。2012年10月31日歼-31首飞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试飞两种第五代战斗机原型机的国家。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呢?歼-31和歼-20形成高低搭配,并且推出出口型号,而且可以作为取代歼-15的中国第二代舰载机。


但是,事情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比歼-31只早一年多首飞的歼-20早已经在2017年经中央电视台证实加入中国空军序列,并且高调参加了阅兵式。而歼-31则依然处于验证机的阶段,一直在改进试飞,连解放军的正式代号都还没有得到,似乎离服役还遥遥无期。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歼-31一直在进步的,现在已知的歼-31战斗机已经是有了两个版本,网上称之为1.0和2.0版本,还有一个是什么3.0版本具体信息我也不是特别了解。歼-31近年来的名声其实一直不太好,被喷的一无是处,前段时间我甚至还看到过歼-31研发失败的假消息。但是我个人觉得,军方不是傻X,如果这么歼-31真的这么不济,那么也不会投入这么多心血让沈飞一直坚持。


目前我国的主力战斗机主要由三代机和三代半战斗机组成,按照世界空军发展进程和我国空军的发展战略来看,在不久的将来,肯定是要以四代机为主力的。目前我国已经服役的四代机只有一款重型战斗机歼-20,但是一个国家的空军不可能仅仅由重型战斗机组成。我觉得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空军第四代战斗机发展之路基本上是在借鉴美国的发展方式。将来的中国空军肯定是重型战斗机和多用途中型战机还有轻型战机高低搭配。

所以目前的中国还需要一款多用途的隐身战斗机,我相信沈飞会不负众望,交出让空军满意歼-31战斗机。虽然说是作为出口型进行研发,但是我觉得最主要肯定是服役于中国空军,保卫中国的领空。就歼-31目前的参数还无法判断是否可以上航母,但是我相信,只要歼-31能够成功,那一定会加入解放军。到时候是加入空军还是加入海军,就要看它的具体参数了。


赤焰哒哒哒


空军是否会装备歼31,取决于战场需要,而不是人的意志。歼31的性能如果满足我空军的作战需求,空军必然会装备。很多人斩钉截铁的说“不会”,只能说这些人要么是盲目自信,要么就是人云亦云。很多人还列出了一大堆歼31的数据,实在是可笑,歼31还没有定型,哪来的真实数据?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能说是:空军暂时还不会装备歼31,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歼31还没有最终定型,仍处于“试验品”状态。歼31属于双发中型第四代(我军方标准)多用途战斗机,根据发展的趋势来说,歼31如果能够成熟,装备空军是完全可以预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空军现在装备的歼10系列,属于三代、三代半中型多用途战斗机,这些战机早晚会被四代战机替换。全指望着歼20及其改进型来替换它们?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空军只有重型战斗机。



歼31目前已知的就有1.0版和2.0版两个版本,谁来说说那些数据是哪个版本的?2.0版已经试飞,它的参数在哪?目前有消息称,3.0版本的歼31也已经出来了,哪位大神再来说说3.0版的数据?拿一款尚未定型战机的数据来贬低这款战机,这水平也真是让人不敢恭维。歼20验证机用的是俄罗斯AL—31F(三姨夫)发动机,现在用的是涡扇10B,将来用的是涡扇15,这三个版本的歼20性能参数,能用最初的验证机版?显然是不能。


现在喷歼31的人恰恰就是这么做的,仅凭1.0版歼31参展的数据,就把它一棒子打死。嘿嘿,按这种思维逻辑,歼20就不应该服役。武器装备的发展可不是靠喷出来的,也不是靠吹出来的,那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就像当年的歼10一样,歼10刚刚出来的时候,问题一大堆,性能不足,飞机也没少摔。如果是像那些喷子说沈飞的“搞不好就别搞,并入成飞得了”,那么成飞早就应该被并入沈飞了,敢问这些大神:还哪来现在的歼10C,哪来现在的成飞,哪来的歼20?

还好,军方并没有像这些喷子那么白痴,不仅歼10发展成熟了,成飞还研制出了歼20。武器装备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指望着一款装备刚出来就能超越这个、落下那个,一口吃成胖子,不怕噎死吗?所以,没必要贬低沈飞,也没必要吹捧成飞,正确的看待问题:两者就是中航的左右手,哪个都为我国防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飞也好,沈飞也罢,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我国的空域才越来越安全,我国的空军才越来越强大。

结束语,儒道之主认为:即便是歼31最后研制失败,我国还会有第二款中型多用途隐身战斗机,这是战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歼20再怎么厉害,也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能成为战斗机中的唯一。歼20设计总师杨伟曾公开表示,将把歼20发展成一个系列,但这可不代表着歼20会成为“万能钥匙”。歼15的设计总师曾说过:2020年前后,下一代舰载机就会问世。如果歼31能够上舰,那么我空军装备歼31也就指日可待了。



儒道之主



歼31试验机



歼31机本参数

歼31(FC-31)“鹘鹰”作为我国同时研制的第二款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具备了四代机机本的隐身能力,超机动性能力和超视距打击能力,但是由于是中型战斗机,所以在载油量,载弹量和航程方面都远不如获得军方立项的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并且没有获得国家立项,而没有获得军方投资,再加上由于国产发动机性能不足,所以在试验机上面装备的是俄制RD-93中等推力发动机,而且RD-93没有装备矢量喷口并且性能并不稳定。而且也导致歼31在2014年第十届珠海航展首次亮相进行飞行表演时“拉黑烟”,导致国内外对歼31质疑不断,对其一直不看好,并且在2015年之后基本处于销声匿迹,虽然在各大航展多次进行模型展出,直到2016年第十一届珠海航展时大屏幕展出工厂制造视频。


歼312号原型机“鹘鹰2.0”

直到2016年12月26号网上再度出现歼31试飞照片,并且在对“鹘鹰2.0”对比后发现多处改进,在外形方面线条更流畅,气动布局更好,更接近四代机的布局,并且升级了航空系统,电子系统,雷达系统等等,同时也采用了四代机拥有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并且内部弹舱设计更合理,同时也装备了国产涡扇13中等推力的发动机等等。


歼31“鹘鹰2.0”(左图)和“鹘鹰1.0”(右图)对比改进

2017年随着国防部发言人宣布歼20正式加入空军服役并且装备国产涡扇10B“太行”发动机后,歼31频频传出2号原型机试飞,并且也穿出中东某大国已经投资歼31。

但是随着2017年中国招兵广告视频中歼31的微微一现和2017央视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二集中出现“隐形战斗机歼31综合作战性能优异,能同时试飞两种原型机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这也几乎交接说明歼31已经获得军方认可,并且已经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如今随着歼31的试飞工作不断进行,并且也已经传出第三架原型机目前正在建造,并且处于最后阶段,也有可能是已经下线。

但是等待歼31的路,却只有简单的几条路


歼31最大外挂点

第一:服役中国空军,与歼20形成高低作战能力。但是歼20已经服役中国空军,而且空军更多需要的是重型,载油量号,航程远,载弹量多,机动性强的战斗机,显然,歼31并不具备。


歼31舰载机想象图

第二:服役海军航空兵航母舰载机。歼31是极有可能成为我国下一代航母舰载机的,即使对其进行舰载机改装,比如机翼折叠,机身加固,加固起落架并且加装弹射拉杆这方面难度也不回太大,并且沈飞在此前就已经诱惑设计建造中国首款固定翼舰载机的经验,并且歼31上舰就可以搭载更多数量的舰载机。


歼31座舱

第三:进行外贸出口。歼31在原本的代号为“FC-31”,主要为出口型号,由于价格目前公布只有的2000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之间,完全低于美制F-35A,并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可以出口给世界第三国家,比如我们的老朋友巴铁,也可以出售给中东比如沙特,伊朗等等许多不是美国盟友并且没有太多资金研制四代机的国家。


“鹘鹰2.0”

第四:抛弃。这也是最后的选择,如果无论是加入中国空军或者是海军航空兵航母舰载机都无望,并且在出口第三世界国家也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恐怕等待歼31就是不得不抛弃的一种选择,但是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无论如何,歼31作为我国第二款同时研制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希望有一天可能服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尽情翱翔在中国的天空中,与其他战机共同保卫中国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