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從事消防救援12年以來,救援難度最大的一次”,泉州坍塌酒店現場消防員說→

“這是我從事消防救援12年以來,救援難度最大的一次”,泉州坍塌酒店現場消防員說→

3月7日晚19時左右泉州市城區常泰街道欣佳酒店發生樓體坍塌事發時大樓內受困人員71人。

據泉州市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消息,截至3月9日14:00,現場搜救出受困人員50人(含新增搜救出1人,救出已無生命體徵),現死亡11人,還有21人被困。

昨日夜間,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的記者聯繫到了一位事故現場參與救援的龍巖市消防員,以下是他在短暫的換班休息時間的親歷口述:

“这是我从事消防救援12年以来,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泉州坍塌酒店现场消防员说→

3月8日傍晚18點左右,我看到救援現場大型工程機械已經上場,吊機、裝載機、破碎機發生強烈的轟鳴聲。

其實,這些大型設備8日凌晨就已第一時間運送來了,但當時考慮到坍塌的樓體中被困人員實在太多,啟動這些設備很容易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所以一直沒有開啟。

我們龍巖市消防救援支隊55名隊員,是在3月8日凌晨2點多達到欣佳酒店事故現場的。

我完全被眼前的一切震住了——殘垣斷壁,鋼筋水泥縱橫交錯,除了頂樓的樓板還能看清一點形狀,其他各個樓層已經面目難辨,成片往下錯位坍塌。

可以說,這是我從事消防救援12年以來,經歷過事故最大、受困人數最多、救援難度最大的一次。

“这是我从事消防救援12年以来,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泉州坍塌酒店现场消防员说→

我們消防支隊的分工,是和廈門、泉州的消防隊員協作,負責酒店進門方向右手邊一塊區域的救援工作。沒有人能預估我們的救援區域底下壓著多少傷者,也沒人知道我們的這個搜救區域原來在酒店主體中佔據多少面積。

其實我們龍巖消防來的就是一個完整的輕型地震救援隊的編制:8臺消防車,55位消防員,以及地震救援時用的破碎錘、切割機等工具。

我們實施輪流作業,保證我們這塊區域現場有效的救援人數保證在20多名左右。而在整個現場,消防員總人數應該有700多名。同時操作救援的有100多人,每10人一個行動組,十幾個小組同時施救。

消防隊員們都是分班頭交替上崗的,每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換一個班次。從救援第一現場撤下來的上個班次的人就地休息。

“这是我从事消防救援12年以来,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泉州坍塌酒店现场消防员说→

因為整個酒店的主體結構都已經扭曲變形了,我們只能按照原來的酒店戶型圖紙以及房客們入住登記的房號確定遇險者大概的位置,用生命探測儀進行檢測後,再展開救援。

比如,我們得知522房間在事發前是有房客的,我們就測算出這個房間在事故現場大概的位置,從頂層樓板開始突擊,在這一大概區域破開井蓋大小的洞口,一點點用工具連著破開了4層樓板。在不斷向下人工開挖磚塊碎石的過程中,我們一位救援人員觸到了一位被困者的身體,大家更加拼了命用手把他身邊倒塌的重物刨開,這位被困者的頭部出來了,臉是朝下的,身上裹著被子。

我們清理掉他上半身的雜物後,發現他的下半身依舊被壓,我們繼續往下擴張,看到這位被困者的下半個身體後,發現他的腳下還有一個人……

令人覺得沮喪的是,我們在找到這兩位被困者時,生命探測儀就顯示他們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但還是期待著奇蹟。從找到第一個被困者到把他抬出事故現場,我們花去了1個多小時,用到了十幾種工具,甚至包括剪刀、小鋸條這些最原始的工具。

然而我們期待的事情沒有發生,他們被抬出來時上半身全部都是淤青,難以想象他們在臨走前經歷的掙扎。

“这是我从事消防救援12年以来,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泉州坍塌酒店现场消防员说→

8日11時03分、11時06分,兩位遇難者遺體被抬出,我們所有消防指戰員向遇難者集體默哀……

這一場未能獲得生還者的救援,我們奮戰了5個小時。

大家依舊還在不眠不休工作著,眼下現場沒有可以臨時休息的地方,從第一現場換班下來的的戰友們大多就在馬路邊、綠化帶裡打個盹兒。

在距離救援現場500米外拉起了警戒線,昨天我們剛到這裡時,有很多家屬都驚慌痛苦地等在警戒線外,今天我朝那個方向望去,人已經少了很多,應該都由政府部門送去安置點休息了。

我從到達事故現場到現在,就在路邊分兩次睡了45分鐘,這也是我們隊伍裡大部分人的休息狀況。

因為這裡是隔離酒店,出於安全考慮我們所有消防員都穿著防護服、戴著N95口罩,救援人員只要一出警戒線,就要進行全身消毒。只是大家的體力消耗實在太嚴重了,口罩經常被汗水沁溼,需要不斷更換,手套也經常被石塊瓦礫磨破。但是大家沒有一個甘心放棄的,只要沒找到生還者,我們就沒有理由停下來。

(文中圖片均為周楊東所攝)

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