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将徐晃被颜良打败后,为何非要请关羽出战,难道无人可敌颜良了吗?

姒莞萱


曹操请关羽代为出战,应该是无人可用的情况了。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对颜良的评价都不算高,就连袁绍阵营的谋士都评价颜良不堪大用,但是有一点是普遍认可的,那就是颜良很能打,用孔融的话说,那是“勇冠三军”。

颜良作为河北名将,是袁绍手下数一数二的武将,在一个坐拥十万军队以上序列军阀中的顶级武将,颜良并非酒囊饭袋之徒,尤其在白马之围时还挫败徐晃。

曹操手下武将虽多,但是仰仗最多的还是五子良将,也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几个人,至于曹氏宗亲和夏侯一门,那都是亲戚连带关系,真正打仗未必能行,连徐晃都败给了颜良,可见曹操营下再敢出战颜良的人就不多了。

官渡之战是曹操走向人生巅峰的一场战役,然而这场战役打的过程十分艰难,曹操的对手袁绍是在基本完成河北统一之后向曹操发难,十万大军(不是虚的)有备而来,而曹操则是前脚平定吕布,还在跟张绣对垒,官渡之战还没开打,刘备等人就在背后叛变,南方的刘表也积极响应袁绍,可见当时曹操处境的艰难。

等到官渡军事对峙的时候,曹操能够抽调来的兵马不会超过四万,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选择集中兵力,扼守要隘,以黄河为天险阻止袁绍南下,主力在官渡,其他各个渡口也都有人看守。

袁绍在官渡前进不得的时候派遣颜良从白马进攻曹军,如果颜良得手,则整个黄河防线都将功亏一篑,在这个关键阶段,徐晃却并不能阻挡颜良南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曹操采取荀彧的建议,佯装过河偷袭袁绍后方,实则是派轻兵去袭击围在白马的颜良,以打消袁绍想要从白马南下的军事计划。

曹操很重视,亲自前去解围,并且派遣了张辽、关羽为先锋,为何说曹操是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才启用关羽呢?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刘备和董承发动衣带诏,并且在徐州公然造反,曹操不得已前去攻打刘备,刘备逃跑后,关羽被擒获,虽然关羽一再声明是“降汉不降曹”,但是本质上还是投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启用关羽,就是实在没人可用的情况。

在这场军事行动中,关羽表现也极为亮眼,奠定了关羽在整个东汉末年的武将圈的神人地位,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关于“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可能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威猛,但也充满传奇色彩。

正常人想都应该是关羽在万军中取了颜良的首级,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但是我认为关羽再能打,也不可能创造这样的画面。

从大概率上讲,关羽应该是带着一队骑兵,一起冲杀过去,因为张辽和关羽的整个军事行动都是前去偷袭,没有道理说张辽和士兵在后面看着,让关羽一个人冲颜良的军营,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一起冲杀过去,颜良一方没有预料曹操援军会到(原本以为曹操是去袭击袁绍后方),所以,军阵有点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看到了颜良华盖一类的东西,前去斩杀了颜良。

可以说,这就是一次古代版的军事斩首行动,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但也绝对创造了一次成功的案例。

由于这场战役对官渡之战的胜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曹操上表关羽为“汉寿亭侯”,想要拉拢关羽,但是关羽不为所动,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还是辞别了曹操。

曹操能够放关羽,打心底里还是觉得关羽在白马之围中的确是帮了他的大忙,在他无人可用的时候,挺身而出,最后也没有阻拦关羽离开。

讲真,曹操其实是一个挺性情的汉子!并不比演义中的关羽差多少!


史论纵横


曹操请关羽出战,原因有二:

1.当时颜良20回合大败徐晃,士气正盛。相反曹军这边士气自然变得低下,因此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异常大胜来提升自己的军队的士气,为什么派关羽而不是张辽、许褚呢?难道曹军阵营中除了关羽就没有人敢战颜良吗?其实不然,如果派张辽、许褚出战的时候,也有很大的胜算的,但在当时关羽是被迫劝降的,只有一有刘备的消息,关羽定会义无反顾的离开曹营去投奔刘备,曹操深知关羽的忠义,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让关羽出战,一来可以不让真正忠心自己的将领去冒险;二来可以让关羽带来一场胜利使曹军的士气大振。要知道,颜良之勇,曹操是有所耳闻的。孔融曾经说过:颜良、文丑勇冠三军,颜良身为河北四庭柱之首,曹操自然不会让忠于自己的将领去冒险挑战,如若战死,对曹操集团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2.当时曹操是知道刘备已经投奔了袁绍的,而袁绍也知道刘关张三兄弟。如果让袁绍知道关羽斩杀了颜良,袁绍自然不会饶恕刘备,曹操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让关羽出战,不但为自己解决了颜良文丑两位袁绍的大将,还让刘备背了黑锅。这样一来,关羽自然无路可去,只能投奔于曹操,此乃一举两得之计。只可惜,刘备反将一军,写信给关羽劝降,让关羽马上离开曹营,还有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后事,这是后话了。


如彼游川鱼11


单从颜良速败徐晃这一战绩来看,当时曹营中,恐怕真的是无人能敌颜良,并且,就连被推举出来的关羽,恐怕也不是颜良的对手。

许多人只看到了颜良被关羽速杀,却没考虑到战场中存在的各种客观因素。先聊聊颜良的武力,颜良与文丑都是袁绍手下的顶级大将,以袁绍的影响力能委以重任的武将定不是等闲之辈。而颜良在对抗曹军时首战就能三回合斩宋宪,一回合秒魏续,直接告诉了已经在天上的吕布:——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你的八健将都是乐色!

在两位降将被杀后,徐晃拍马提斧出战,但仅仅二十回合就被打退,众将见徐晃迅速败阵,用了“栗然”一词来形容诸将的状态,这个“栗然”已不仅仅单纯的惊讶,更重要的是有恐惧的意思在里面。当然,这也能间接说明曹营诸将对徐晃的武力还是很认可的,徐公明都拿不下的对手,换做我们恐怕也很难。

而此时的徐晃有着能许褚硬刚五十回合的实力,这样一来曹营中还真的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武将去对付颜良了。

那么关羽真的有拿下徐晃的实力么?

推荐关羽出战的是程昱,程昱这个人在小说中是比较腹黑的,有点像水浒中梁山吴用的意思,而程昱让关羽出马,并不是真的让关羽立功斩将,而是他觉得关羽没有打赢颜良的本事,如果关羽被斩了,那么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如果关羽打不赢颜良,那曹操也没必要继续“舔”他了。要知道曹操不是简单的喜欢关羽,而是爱上了关羽,曹操对关羽的有待自然引起了不少将士们的方案,程昱这条计谋,看似是为曹操解忧,其实更是为了安抚曹营众将的情绪。

接下来的剧情就多少有点狗血了,程昱没想到关羽会成功,颜良也没想到自己会死。在颜良出战前,尚在曹营中的刘备叮嘱颜良帮他留意一下他失散好几个月的兄弟,颜良也觉得自己运气不错,还真看见了一个红脸长须的大汉,我们看颜良被斩的全过程,就能发现关公斩颜良,是绝对意义的胜之不武:

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

可以看到,当关公提刀跨马来到阵前时,浩大的袁军主动让道为关羽开路,等到关羽到跟前时颜良也还觉得关羽是来投奔的,所以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可能关羽当时也没觉得杀个颜良能这么容易,但不杀又打不了曹军的脸,所以就顺势拿下了颜良的人头…

所以颜良死的还是很冤的,并且恐怕关羽非正常手段杀颜良也并非当时在场的人知道。当关羽死后,魂魄久久不能安息,当他与关平、周仓、赤兔的灵魂一起飘到玉泉山时,还在苦苦诉说着自己的枉死。这时候关羽的山西老乡普净出现,见关公怨念太深,就说了这么一段话:

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忽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今日吕蒙以诡计害公,安足较也?公何必疑惑于是?

也就是说,颜良的魂魄或许也曾诉说过自己的冤屈,而关羽听完普净的话也释然了,说明他自己也知道当时颜良根本就没有应战的意思。

所以,当时曹营无人能敌颜良是事实,关羽胜之不武也是事实。当然,虽然曹营将领单挑打不过颜良,但是放放乱箭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同理,文丑之死其实也有争议。


逻辑文史游


其实这个问法有误,徐晃并没有被颜良打败。正史上的记载是,颜良被徐晃打败。《三国志·徐晃传》相关记载如下:

“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这句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徐晃大败刘备和颜良,攻下了白马,进军延津,并大破文丑。因作战有功,被曹操封为偏将军。

事实上,《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关羽这个人物形象,虚构了很多情节。比如,“温酒斩华雄”,是子虚乌有的。华雄是为孙坚所杀,并非是关羽所杀。再比如,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只说对了一般,颜良确实为关羽所杀,但是文丑就不一定是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就估且认为问题没错,从演义的角度,来给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是呀,徐晃为颜良所败,为何非要请关羽作战呢,难道曹操手下真的没人可敌颜良吗?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请关羽出战,主要有以下二个原因。

第一,曹操手下还真没能打得赢颜良。

颜良,是东汉末年袁绍手下大将,他骁勇善战,勇冠三军,有万夫不当之勇。当时曹操要跟袁绍决战时,孔融还曾劝曹操小心颜良。荀彧也说过颜良很厉害之类的话。

可以说,当时颜良的武艺,是举世公认的,是难得一见的大将。

而反观曹操阵营,徐晃刚刚败下阵来。曹仁、张辽、于禁、张郃、许褚等人,跟徐晃的功夫不相上下。他们见徐晃都难敌颜良,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演义相关描述如下:

“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

就算有人愿意请战,我想曹操也是不会同意的,他绝不会坐看自己的爱将被斩。

而关羽据不同了,他“温酒斩华雄”,已经名震天下,是“万人敌”,让天下名将胆战惊心。由关羽出战颜良,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曹操放心,关羽也无惧。

事实上,关羽的确不辱使命,他担任前锋,看到颜良后,朝他砍去,一刀将他斩落马下,解救了“白马之围”。演义相关描述如下:

“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后来,关羽又在延津之战中,斩杀袁绍另一位大将文丑。由此可见,关羽之勇了。

第二,曹操想致刘备于死地,然后得到关羽。

曹操一开始是不想让关羽迎战的,因为他害怕关羽立下功后,会去找刘备。而曹操是非常喜欢关羽的,他生擒了关羽,非但没有杀他,反而使命讨好他。又是给他金银珠宝,又是送他美女,还将赤兔马送给了他。

然而,关羽还是想念着他那位哥哥。还跟曹操说,只要知道他哥哥的下落,无论天下海角,他都要随他而去。

但是此刻,徐晃败下阵来,曹军士气低落,可谓是形势万分危急。

张辽就给曹操出了个注意,让关羽前去迎战,关羽必定能斩杀颜良。袁绍见他心爱的大将颜良为关羽所杀,会怀疑刘备,弄不好还会将他给杀了。

这样一来,曹操就能得到关羽了。

事实上,也真如张辽所料,袁绍还真差点杀死了刘备。

演义相关描述如下:

绍大怒,指玄德曰:“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

当然了,刘备是个聪明人,他在危难之间,不慌不忙地向袁绍解释道:那个长须的人,不一定就是关羽。袁绍听后,惭愧不已,说自己差点杀错了人。


元哥说三国


颜良是东汉大军阀袁绍账下的大将,著名的“河北四庭柱”之首,颜良的巅峰之战就是白马之战,大显神威,连徐晃这样的猛将也被二十合迅速击败,当然颜良巅峰过后就是地狱,被关羽一合秒杀,那么当时曹操大将很多,武艺比徐晃高的也有,为何要请关羽出战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原因一:颜良确实神勇

颜良虽然在二十四名将中排名很靠后,但是说的很明白就是“虽勇无奈命太悲”。

汜水关大战,董卓先锋华雄不可一世,当时颜良、文丑远在冀州,使盟主袁绍颇为华雄的猖狂而叹息曰:吾大将颜良文丑一人在此立斩华雄。

袁绍攻灭公孙瓒的诸多战役中,表现最优异的就是颜良、文丑,一马当先杀兵将无算。

颜良的巅峰就是白马之战,袁绍南征曹操,遣大将颜良作先锋,进攻白马。

曹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山扎住。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 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 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 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 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 引军退去。

这一战颜良确实威震曹军,曹军士气尽失。

原因二:曹军未有能对抗颜良之人

宋宪、魏续原是吕布账下著名的“八健将”,投降曹操后急于立功,上前和颜良交战,结果一个三合,一个干脆一合,二人瞬间被颜良斩杀,这两人说实话武艺可不低,属于二流强将。

徐晃算是曹操阵营中武艺一流的,也被颜良二十合迅速击败。

宋宪、魏续被颜良迅速秒杀,徐晃二十合被击败,之后我们看曹军诸将再无人敢应战了。

当时曹操阵营武艺比徐晃高的没有几个,夏侯渊、夏侯惇武艺和徐晃相当,张辽武艺也就比徐晃略高,参考张辽之后和徐晃两人大战文丑的表现,张辽上去对战颜良也是白给。

不算早已战死的典韦,曹操手下也就唯一许褚可以与颜良一战,但是许褚有个问题我们发现就是爆发了很差,虽然后来潼关大战和马超大战二百三十合不分胜负,但是许诸此外没有和一流高手决定取胜的记录都是平,和高览战平,和张郃战平,而且许褚还和徐晃大战过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参考徐晃二十合速败于颜良,许褚上去还真的未必能胜颜良。

所以算来算去,曹操收兵后把主意打到了关羽身上。

原因三:关羽出战一石二鸟

对于关羽的武勇,曹操是心知肚明的,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时候曹操对关羽很是喜爱。

演义曰:操见连斩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 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操大喜,遂差人去请关公。

可见对于关羽的武勇曹操是放心的,但是不愿意让关羽立功,结果程昱一番分析让曹操大喜,关羽出战一来可杀关羽,二来颜良袁绍爱将,颜良被杀,袁绍定会迁怒刘备就危险了。

关羽出战果然无敌,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我家的猫叫皮蛋


曹操攻心伐谋,关羽顺水推舟。

曹营里能打的过颜良的,不说多吧,但一定有那么几号人物,张辽.夏侯.曹洪这班将领拉出来哪一个也能和颜良打个天昏地暗。

为什么让关羽去,那就要说关羽是怎么到曹营的,关羽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崭露头角,可以说关羽是文武全才,在当时像关羽这么全面的将军可不多。

曹操爱才,讨伐董卓之后就找过关羽,邀请关羽入伙,曹操惦记关羽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后来关二爷名声越来越大,更是出了名的义薄云天,在民间名声甚好,曹操就更加渴望得到关羽,为了名声,也为了得到关羽这个将才。

后来下邳之战关羽败北被曹操擒获,关羽到了曹营一住就是小半年啊,期间曹操百般利诱劝说关羽入伙,但效果甚微。

曹操让关羽出战颜良更多的是观察关二爷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可能为己所用,要知道关二爷在曹营好吃好喝的住了有些日子了,问他入不入伙,二爷也是不言不语,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用一用,好用那就是有戏,要是用不了那也不用费什么心思了。

所以曹操更多的是想试探关二爷的底儿,换句话说,我曹操要干了颜良我就问你关老二去不去,不去我也不费这个心思了,我就准备处理你关老二了,要是去的话咱们什么都好说。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关二爷也不傻,曹操什么心思关二爷明白的很,所以去了。

干了颜良不说,连文丑都让二爷给做了,这给曹操高兴的,以为二爷服了,可以入伙了,可是后来二爷却跑了,,,,,。

曹操生性多谋,用人更是负天下人的主儿,关二爷这种当世数的着的人物,曹操能放过?

栽在曹操手里,要么给我卖命,讲义气不服的都被曹操送走了,陈宫,高顺就是典型。

你曹操动脑子,我关二爷也不傻,顺着来就是了,找个机会在撩。


缥缈峰下一粒沙


方圆论坛在线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历史上袁曹大战时期关羽只斩杀了颜良一人而已,并没有诛杀文丑。所谓的“斩颜良诛文丑”是小说的一个桥段罢了。前半段确有其事,后半段纯属捏造。

而且关羽斩杀颜良是凭真本事办到的。而不是仗着赤兔马之力做到的。《三国志》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从正史中描述根本没有赤兔马什么事。而且关羽也并不是偷袭。因为史料中也有记载是“绍诸将莫能当者”也就是说关羽是大摇大摆的冲进了颜良阵中斩杀了颜良然后又冲了出来。


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曹操会派刚刚臣服的关羽去斩颜良了。而且曹操这一手可谓是一举多得。

首先曹操相信关羽的武力,所以认为关羽能敌的过颜良。甚至可以斩杀颜良。其次,关羽投靠曹操之后寸功未立,而且以一个降将的身份,曹操又是加官晋爵又是美女豪宅的赏赐。曹操麾下的将领肯定有人心中不服。曹操之所以派关羽出战也是要关羽立功。这样的话就没有人会说闲话或者心中不舒服了。

再有刘备兵败之后下落不明。而关羽投降之前也有约法三章。那就是如果发现刘备的踪迹,关羽就会去追随刘备。曹操肯定不会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曹操只要认真一合计如果刘备还活着的话他就只能投靠袁绍。整个北方除了袁绍没人敢和曹操作对。而且袁绍不仅立刘备最近,还有过联手的约定。所以曹操判断刘备如果没死一定会娶投奔袁绍。所以曹操才会让关羽和颜良对战。如果关羽把颜良给杀了,那么袁绍肯定会迁怒于刘备,甚至于杀了刘备。这样的话关羽就死死的握在他手里了 即使关羽没能杀颜良。那么也会在袁绍和刘备之中埋下不信任的隐患。以袁绍多疑的性格。肯定会针对刘备。这样的话曹操的目的就达到了。


最后一点原因。徐晃在曹营之中的战斗力应该是属于一流水准了。即使曹营之中的虎侯许褚战斗力和徐晃也差不了多少。既然徐晃出战无果,那其他人也就不需要在出战了。派其他人出去也是送人头。而且古代斗将最忌讳的就是群殴。所以曹操派关羽出战貌似是他唯一的选择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没错,曹营是真的无人可以应敌颜良了,否则也不必那远么远去许都请关羽来参战。

要了解当时的情况,必须分析一下颜良与曹操的白马之战是如何应战的?



当时的曹操是亲自率领五万大军驻在土山前,而颜良是带领十万大军驻于平原之地,并且排成阵势。曹操见了颜良如此,首先就感到害怕,《三国演义》上用了三个字描述曹操:操骇然。

骇然可以理解为惊讶和害怕的意思,曹操身为三军主帅,什么阵势没见过,为什么会骇然?



首先是颜良的排兵布阵。颜良是在平原地带排成阵势,迎战曹军的,可见颜良是懂排兵布阵的,在平原地带排兵布阵,说明颜良尤其善于野战,平原无处可躲藏,只有死战不退,曹操看到颜良的阵势就感到了惊讶和害怕。

其次,颜良之勇,曹操是有所耳闻的。曹操手下的孔融曾经说过: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仗还没打,这名声已经在外,曹操常年带兵作战,对于颜良想必有所耳闻,颜良身为河北四庭柱之首,也为曹操所忌惮,所以曹操感到惊讶和害怕。



接下来就是双方的交战了,曹操先让吕布手下的猛将宋宪上场,结果不到三个回合,宋宪就被颜良给砍了,接着魏续上前迎战,只不过一个回合就被颜良斩杀,要知道宋宪与魏续可是吕布手下的飞将,曾经与吕布一起以数十骑大破数万黑山军,有着了不起的战绩,结果呢,给颜良练练手罢了,不到三个回全,两人都挂了,曹操看到了,还赞叹颜良是:真勇将也!



宋宪和魏续都死了以后,曹操又问谁可以迎战颜良,于是徐晃出战,徐晃出战后,也不过只能和颜良交手二十个回合,就退下阵来,要知道徐晃当时可是曹操手下一等一的大将,徐晃曾经与许褚交战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徐晃二十回合败给颜良,那么许褚也一样会败给颜良。

当时曹操手下的大将还不算太多,徐晃败了,典韦当时已经死了,许褚和徐晃差不多,虽然号称虎痴,但与徐晃也是平手,徐晃败了,许褚哪敢战,张辽也是稍逊徐晃,也不敢出战,李典、乐进等人,看到徐晃败了,也不敢战,夏侯惇与夏侯渊也差不多和徐晃相当,其他的就没有了,张郃、高览还在袁绍那里。



《三国演义》为了描述曹操手下将领的状态,用了四个字形容,就是:诸将栗然。

诸将栗然的意思就是曹操手下的将领都感到害怕,先是曹操骇然,现在是诸将栗然,主帅和将领都感到害怕,这仗就没法打了,要是真有人能出战颜良,曹操何必不远百里去请关羽出战?何必让远水去救近火呢?



当然了,曹操请关羽出战,除了自已手下没有人能敌过颜良外,曹操也有自已的小九九,因为曹操知道刘备在袁绍那里,如果能让关羽杀了颜良,等于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杀了袁绍的大将,那么袁绍如何对待刘备呢?以袁绍的性格肯定会杀了刘备。

曹操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想把关羽留在自已阵营,为自已所重用,但对于曹操手下的将领来说,他们可一定接收了,因为关羽如果真的留下来的话,会抢了曹营将领的风头,所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曹营将领已经没有人敢迎战颜良了,因为如果真的可以迎战,何况将功劳让给关羽呢?



结果关羽一出战,果然不同凡响,只一个回合就斩了颜良。

关羽斩颜良的过程堪称经典之战,关羽提手上马,策马冲向颜良,他骑的可是当年吕布的赤兔马,结果河北军如同波浪被劈开一样,自动让出一条路,关羽直奔颜良麾盖之下,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快马快马一刀刺死于马下。



那么多士兵就这么看着主帅被关羽一个人干掉,实属罕见,只能说关羽艺高胆大,马快刀快,要知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操大将徐晃被颜良打败后,曹操大惊,颜良真勇将也,连斩两员大将,手下大将无人可敌颜良,关键时候,谋士程昱献计,请关羽出战颜良,曹操不同意,刘备在袁绍阵营,万一关羽斩了颜良,跟着刘备走怎算?程旻说服了曹操,就请关羽来斩杀颜良。





五金员工陈可为


应:关羽斩颜良是一个既复杂而又简单的问题。

只要略加分析也就一目了然,曹操有能力擒吕布,把关羽打得全军覆没,当时要斩关羽如写个一字这么简单,从表面现象看是曹操惜才,既封官,赠赤兔马,赏金银,曹操是下棋高手,早埋下伏笔,这个颜良非让关羽出手,无论胜负,为什么呢?因为刘备投靠袁绍之处,用关羽来制造矛盾,让袁绍来处理刘备,此计妙不可言,一箭三雕,此时正是官渡之战的疆弛阶段,若刘备帮袁绍是后患无穷,那来的胜算,关羽出场无论结果怎么样,曹操的目的己经达到,欺骗一下志大才疏的袁绍应该是轻松搞定。

颜良见了关羽高兴之极,笑曹操用错人了,心里直喊关将军快过来,你大哥兄弟们都在我们主公之处,快随我回去兄弟团聚吧,颜良暗喜连兵器都没动一下,关羽是来了,直奔过来刺颜良于马下,割了脑袋,颜良至死都不明白怎么会事,晚了,脑袋没了,不过不是什么青龙偃月刀斩的,那时还没有这个高级武器。

曹操笑了目的达到了,既除了劲敌,不用说袁绍肯定把账记在刘备头上,刘备是谁逃路是他的强项,这就是曹操要的效果,官渡之战曹操赢了。

还需解释为什叫关羽出战吗?关羽就是曹操俘虏过来的,到了文丑出阵时,张辽,徐晃争着出战,一举斩杀文丑,文丑的武艺可与颜良差不多的,这下应该很清楚为什么让关羽出击颜良的原因了吧!闲聊,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