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和张辽同样是拒不投降,为何曹操放了张辽而杀了高顺?

L-鹏


高顺和张辽都曾是吕布麾下的大将,也都是吕布非常信任的将军。高顺和张辽作为下属绝对是尽职尽责,高顺更是屡进忠言于吕布,吕布虽知其忠而不能用。吕布这领导当得确实不怎么样!



吕布兵败之后,高顺和张辽也都被曹操所擒。由于刘备等人的力劝,张辽归于曹操旗下,如后更是建立不少功勋。相反,高顺的宁死不屈让他无缘再征战沙场、无缘再抒写传奇。

高顺的戏份虽不多,却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关键词--陷阵之志(身为将士,都要视死如归,要有敢于冲锋陷阵的志气和精神。就像李云龙的亮剑精神)。

说到陷阵之志,就不得不再说一下“陷阵营”。随着战争模式的发展,到东汉末年已经相当成熟。各种战略战术、各种特殊兵种都灵活的运用在战场当中。当时,吕布手下就有一只战斗力极强的特种部队,叫“陷阵营”,其指挥官就是高顺。陷阵营号称有千余人(估计也就几百)装备精良,个个骁勇善战,所到之处皆攻必克、战必胜。曾重创刘备、击败夏侯惇(还使夏侯惇失去一只眼睛)


张辽虽猛,感觉还是要比高顺逊色几分。对于如此人才,曹操自然是非常喜欢,希望有多少来多少。但最后曹操还是斩了高顺,为何?

末将以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高顺太厉害了。

要知道曹操在与吕布的交战中,所有的败仗几乎都和高顺有关系。如果招降高顺的话,真不知道曹操手下其他将领会怎么想(尤其是独眼夏侯惇)。为安抚人心,即使再爱高顺也只能忍痛割爱。

上面这个想法呢!末将自己都觉得有点小人之心,想曹操及其手下的将领怎么也不会是如此小气之人。


第二:没人给曹操台阶下,尤其是刘备。

我们看啊,曹操要杀吕布,非但没人求情,刘备反而还煽风点火一番。结果吕布被杀。

然而当曹操要杀张辽的时候,刘备、关羽这两兄弟就站出来求情了,曹操心中自然高兴,顺势就免了张辽一死并收入麾下。

而轮到高顺的时候,又没人站胡来求情,所以也就直接杀了。对于刘备为何不为高顺求情,末将以为是曾经高顺击败过刘备,高顺曾攻破沛城并俘获了刘备的妻儿。让刘备心中有点耿耿于怀。


第三:高顺但求一死。

上面说了高顺有陷阵之志,有亮剑精神。所以高顺是非常有气节的。

好像有句话叫做“千金难买老子愿意”。

但求一死,决不投降。

想想,高顺这般猛将却早早的就退出历史舞台,也着实让人感到遗憾。

茶余饭后历史小话题,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左将军


这个问题的奥秘,在《三国志张辽传》。

同样都是吕布手下大将,为什么高顺被杀而张辽深受曹操重用呢?

因为高顺是被俘虏的,而张辽是主动投诚!这就是两人的本质区别。

高顺才是吕布手下第一战将

高顺很能打,不但能打,还擅长治军。他的陷阵营,不到千人,却攻无不克。高顺还曾独当一面,攻破刘备、夏侯惇联军。


高顺对吕布很忠心。他久随吕布,知道吕布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好冲动,做事不过脑子。就常常劝吕布,做事要深思熟虑。吕布对他也很信任,虽然高顺有些话说的很直接,甚至有些埋怨的意思,但吕布也不以为意。大概正是因为这一点,高顺对吕布死心塌地忠心耿耿,最后兵败被擒,曹操有意招降,高顺坚决不从,甘心赴死。

张辽与吕布的关系比较特殊。从同事到上下级。

张辽与吕布都曾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下属,所以他俩是不折不扣的同事。后来丁原、何进被董卓杀,张辽又与吕布当了董卓的下属。这一次,张辽成了吕布的手下。

后来吕布杀董卓,长安混战。吕布投奔徐州,张辽跟着吕布跑了。当了鲁相,年仅28岁。

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张辽之所以追随吕布多年,是乱世里生存的需要。张辽出身底层,没有门阀势力支持,除了吕布,也不认识别的什么人物。所以一直跟着吕布,毕竟曾经是同事,也算是知根知底。


以张辽的才干勇略和志向,估计他内心深处看不起吕布,只不过为了生存不得已屈居吕布之下。

等到曹操在下邳大败吕布,张辽立刻率领剩余的吕布军人马投降。曹操非常高兴,赐张辽关内侯。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高顺硬扛到底,张辽主动投降,还带来不少人马,曹操当然杀高顺了。


上将嗳福斯


答:提问问题的人绝对没看过《三国志》,可能只看过小说《三国演义》或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所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实际上,高顺是个非常明气节的人,宁死不降,所以死在了曹操的屠刀之下。

张辽是个滑头,他不但没有“拒不投降”,反而早早就抢在吕布兵败前率部投降曹操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张辽没有“拒不投降”,而是早早就率部投降曹操了!

张辽没有“拒不投降”,而是早早就率部投降曹操了!

张辽没有“拒不投降”,而是早早就率部投降曹操了!

这可不是我打诓语来骗大家。

《三国志.张辽传》里写得清清楚楚:“太祖(指曹操)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不过,与高顺从属于吕布有些不同,张辽原先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从事官,被丁原派赴京城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大将军何进后来又派他前往河北募兵。张辽募兵归来,何进已被宦官所杀,即张辽就和何进的其他部属一样,从此统兵从属于董卓。所以,张辽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吕布部将。

张辽后来的成就不用多说了,在合肥之战中,独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也从此流传千古。

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实际上,高顺的军事能力比张辽强。

高顺所训练的七百余“陷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高顺在平定河内人郝萌的变乱过程,堪称惊艳,一夜之间平乱,手法完美,无懈可击。

高顺痛击夏侯惇、两次大败刘备手下的关、张二将,也足现名将风采。

可惜的是,下邳身死,未能有更大的作为。

话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史实是高顺不降被杀、张辽投降得生;但小说《三国演义》里,高顺和张辽都是拒不投降,为何曹操杀高留张?

这正是小说里存在的一个BUG,不用过多分析。

反正,小说《三国演义》追求的是“三分实七分虚”,本身史实是高顺被杀、张辽得生;那罗贯中总不能在这儿把张辽给写死了吧?但他为了塑造张辽的英雄形象,又不愿让读者知道张辽主动投降的丑行,就只能硬着头皮写高顺和张辽都拒不投降,最后闹出了高顺被杀、张辽得生的别扭情节了。

读小说,还得查一下史书,这样才能解惑。

顺便举一例,少年时读《三国演义》,看到廖化能单枪匹马从麦城杀出,而武功盖世的关二爷却不行,非常纳闷。

后来查《三国志》,方知“廖化能单枪匹马从麦城杀出”事为虚构,真实过程是:廖化投降了东吴,后来用诈死计逃回了成都。

一笑。


覃仕勇说史


高顺和张辽都是拒不投降,为何曹操杀掉高顺,却收降张辽?



这个提问其实把高顺拔高了,高顺当时只是啥话不说,比起张辽破口大骂差的远,然曹操却接受张辽投降,杀掉高顺,确实让人有点费解。不过,参考高顺、张辽被押到曹操面前时,各种外部因素,就能理出一些头绪。高顺押上来的稍早一些,当时,吕布已押到曹操面前,吕布看见原旧将宋宪、魏续站在曹操身后,不由得斥责说,以前待你们都不错,为啥要背叛孤家?



宋宪回复说,你只听妻妾言,不听大将计谋,这叫啥待遇不错啊?吕布顿时哑口无言。这时,高顺押到,曹操顺口问到 :“汝有何言”?高顺可能平时不善言辞,这时一句话不说,曹操心烦,下令拉下去斩首。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前面曾经有曹操的恩人陈宫,也被押到面前,曹操想起在中牟县,陈宫不顾及自身,冒险放自己逃走,还很仗义的弃官,跟随自己一起逃跑,本想留陈宫一命,但陈宫因对曹操杀害吕伯奢,耿耿于怀,不仅当年半路弃曹操而去,即使数年之后,也不肯原谅,坚决不与曹操妥协,更别说投曹给曹操干事。



曹操无法,只好答应好好照顾陈宫家人,令人拉下去成全陈宫,曹操还亲自送陈宫走下城楼,以回报当年之情。曹操刚回到城楼,心里还在为陈宫的事伤心,高顺押到,曹操问话,高顺不答,惹得曹操更加气恼。如果高顺了解曹操性格,对吕布来一番义正辞严的斥责,或者直接大义凛然、慷慨激昂,没准曹操会转怒为喜,放掉高顺。



不过,高顺有一个大漏子,就是当年与夏侯惇开战时,高顺、夏侯惇大战几个回合,敌抵不住,败走逃跑,夏侯惇追击时,高顺部下曹性,暗放一箭,射中夏侯惇左眼,夏侯惇当时伸手拔箭,连同眼球一起拔出,铁血夏侯惇大吼一声 :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口把血淋淋的眼球吞了下去,两军将士,惊得目瞪口呆,夏侯惇自此成了独眼龙。这夏侯惇可是曹操红人,惹不得,曹操最后给夏侯惇的,是自己魏王爵所能封的最高军职--前将军,曹丕继位并接受禅让,成了皇帝后,前将军由张辽担任(夏侯惇两年前已死)。这个仇夏侯惇不会忘,曹操也一直记着,说不定破城之前,曹操、夏侯惇已有默契,高顺得以命抵账,当然,这只是猜测。



张辽得救被曹操接纳,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张辽大骂曹操后,曹操拔剑要杀张辽,刘备、关羽一个拉住臂膀,一个跪在面前,央求说,这等忠心义胆的人,正应该留用。曹操也顺势放下宝剑说,孤素知文远忠义,故试探耳!并把一领战袍,披在张辽身上,张辽这时也放弃对抗,表示愿意归顺曹操,于是,一代名将得以保命,建立功勋,扬名后世。(613)


流誉后


就让小白来告诉你真相吧!

最大的原因就是张辽是主动归降,而高顺是被动的。

整个下邳之战,吕布高层处死只有吕布,高顺,陈宫三人。

陈宫是被宋宪,魏续,成廉给绑着投降的,吕布是穷途未路下城投降的,高顺忠心吕布,想必也是力战而被擒,张辽是率众而降。

首先,张辽是主动投降,而且手下有众多士卒,曹操当既封其为中郎将,赐为关内侯。

吕布与曹操交战多年,士卒多有怨者,当杀首恶以安众心。

陈宫,当年兖州事变元凶,吕布,天字第一号战犯,高顺,敌方第一死忠兼打手。

如果吕布能活,高顺自然不用死,可惜吕布罪不可赦,高顺只能陪葬。

主薄王必进言:"吕布无义,他的残众皆在外,不可不杀"。吕布已是众叛亲离,这个残众只能是高顺的陷阵营,个个都不是易与之辈,所以,灵魂人物高顺必须死。

高顺之死,一是消除隐患,二是给曹军诸将一个交待。

其实,以曹操的爱才性格,如果高顺服软求饶,很大概率可活,毕竟主犯只是吕布,可是高顺太倔了,吕布都服软了,就他驴脾气,而且曹操与他还没交情,杀就杀了,没负担,杀个陈宫,曹操还泪洒长空呢。


本次基于三国志,原创不易,欢迎各位朋友关注,给予小白更多动力。

老白的历史课


假如你是曹操,可能你也会这么干!

曹操似乎没有打算招降高顺

对于不屈而死的名将,史书多感其气节,通常会记录其临终时的遗言。


对于张任、庞德、关羽,甚至沮授,多会记下其拒绝投降的表现。

唯高顺“死节”过程,几乎没有任何记载。

即使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也只是一句“汝有何言”?人家不答,就把人杀了。

这是招降的意思吗?参考下陈宫、沮授,曹操真正要招降时的表现,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看来:曹操没有要招降高顺!

张辽与高顺身份完全不同

高顺、张辽,历来被人们一起看成吕布手下大将,其实不全对。

汉末,募兵制中,谁募的兵,就是谁的兵。

张辽,在丁原手下时,奉命募兵从何进。何进被杀后,部队被董卓吞并,张辽也就跟董卓了。在吕布杀掉董卓后,张辽“以兵从布”。


张辽是一支有自己独立武装的,半独立力量!

高顺则不同,虽然史书对他如何跟随吕布的没有记载,但有一个细节透露出了高顺的身份:吕布曾把高顺的军队都分给魏续统帅。

可见,高顺就是吕布的部将,他的军权,是吕布授予的,完全是吕布的手下。

曹操对吕布旧部的处理难题

击灭吕布后,对于吕布的剩余力量,曹操自然是既要用,也要防了!

可是,要防,却有点麻烦。


吕布被人以“反复无常”诟病。可是,就在这反复无常,四处奔波的过程中,这支并州军一直追随着吕布!

不管吕布跟着董卓、袁术、袁绍打工,还是吕布在兖州、徐州和曹操、刘备抢地盘,这只并州军都紧紧相随!


刘备颠沛流离,关羽张飞生死相随,成为美谈。但若仔细看吕布的颠簸,可不比刘备差多少!

因此,吕布留下的这只并州军,是一支很有凝聚力的部队!

最后时刻,魏续、侯成等人在山穷水尽时出卖吕布,但不代表这只军对在“活过来”之后,不会继续一起作乱(一如丁原死后,大家跟着吕布伺机而动)!

曹操对吕布旧部,只能是分而治之。

高顺必须死!

鉴于并州军的历史,曹操不可以让有威望号令全军者继续活着(除了他自己)!

吕布死后,还有没有人有可能有威望能对全军产生影响呢?


高顺!

1、吕布曾把高顺的部队给了魏续,但征战时,依然由高顺临时指挥这支部队作战,所向无前!

2、曹操围攻徐州期间,陈宫曾建议:吕布自率军在外,高顺领军在城内,互为犄角。

高顺直接统属的部队,只有几百人!却常常指挥大军,击败夏侯惇、刘备,这些,显然是要和其他部队配合的!

因此:高顺可以在没有统属权的情况下,指挥士兵,指挥其他将领!


高顺,是吕布军的第二号军事人物!

这样的人存在,对曹操彻底消化吕布余部是很不利的!

至于高顺弄瞎夏侯惇,曹操报仇的说法。不足为信。曹公若是那样的胸怀,早就扑街了!贾诩也不会劝弄死了曹昂、典韦的张绣投曹操!

为什么不杀张辽,就不多说了。张辽原本就是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未见过他有节制吕布其他军队的记录,因此,他对吕布军旧部影响不大。同时,张辽人家是带着部队自己来归降曹操的!

曹操杀他干啥?

而高顺之死,既因其忠于吕布(吕布或对他有知遇之恩),也因其在吕布军中独特的影响力!曹操要想彻底掌握吕布的这支并州精锐,高顺这样的人,必须死!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也许态度就能说明一切,曹操击败并俘虏吕布时,高顺是沉默不语,而张辽则是主动率领手下军队投降曹操,如果你是曹操,你也会和曹操的行为一样。

高顺的沉默已经说明了一切,说明他不想投降,而张辽的主动投降,是曹操无法拒绝的,总不能把主动投降的人给杀了。



除此之外,历史上的张辽远远比历史上的高顺更有名声、更有能力。

当吕布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主薄时,张辽同一时间是丁原的从事,主薄和从事都是刺史的佐官,两人都是因为武力被丁原征召,在丁原没有应何进邀请进京时,张辽与吕布身份地位是不相上下的。



丁原进京后,同时带上了张辽与吕布,后来张辽被大将军何进派到河北去招募士兵,同一时间,吕布在丁原手下任职,相比之下,张辽受到丁原的上司,当时的三军总司令何进的派遣去招兵,如果不是能力出众,颇得信任,恐怕何进也不会让张辽去了。相比之下,张辽比吕布更受到领导的重视。

而大概在同一时间的曹操,在洛阳被汉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西园八校尉不受大将军何进管辖,而是听命于大宦官蹇硕。何进为了抗衡蹇硕,派遣人员外出征兵。



当张辽带着招来的千余人回到洛阳时,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大将军何进被杀,吕布又杀了丁原,投靠董卓,何进旧部及何苗部都投降了董卓,于是张辽就带着招募而来的千余人投降董卓,因为同为并州人,张辽被董卓指派为吕布手下,直到这个时候,与吕布一直同级的张辽,才首次成为吕布的手下。

吕布杀董卓后,张辽仍然是吕布手下,两人是同乡,又是同事,天然亲近,两人身为并州帮,与董卓的凉州帮原本就格格不入,吕布被李傕、郭汜击败后,张辽就一直跟随吕布到处征战。



但是张辽的经历绝对不一般,公元197年,张辽就已经官至北地太守,鲁国国相,当年张辽只有28岁。太守或者国相相当于一郡之地的主官,既有行政权,又有兵权,张辽算是吕布手下半独立的将领,而且地位很高。

高顺的来历史书没有记载,也不知道其出身,只知道高顺是吕布手下的一员将领,官至中郎将,高顺的手下有一支700人的精兵--陷阵营,高顺率领陷阵营作战非常勇猛,因而得到吕布的赏识。



高顺为人还非常忠诚和正真,吕布被叛将郝萌偷袭,第一个想到求救的人是高顺,说明高顺深得吕布信任,但是不久之后,吕布就夺了高顺的兵权,只在有仗打时,才将军队划给高顺,高顺实际上在吕布阵营地位是非常低的。

张辽早在为何进招兵时,手下就有一千余人了,远超后来的高顺陷阵营人数,以高顺的官职和地位来说,在吕布军中应该是校尉级别的将领,而官至北地太守和鲁相的张辽,在吕布军中应该是独当一面的将军级别的将领。



曹操围攻下邳城,击败吕布,吕布投降,当时的陈宫也被吕布手下侯成、宋宪、魏续给绑了献给曹操,当时的张辽不在下邳城中,应该是独自带领一支军队在其它城池镇守,张辽在听闻吕布投降后,率领吕布手下余下的军队一起投降了曹操。

当时陈宫与高顺是不愿意投降曹操,因此被曹操所杀,曹操再历害,也不能让一个不愿意投降的人投降,对于不愿意投降的人,再有才能又有什么用呢?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曹操一律是杀,比如陈宫、沮授都是不愿意投降,被曹操杀害的,高顺也不例外。



况且高顺在历史上的名声和地位并不高,只是吕布手下的一名校尉级别的将领,这种将领曹操多的是,况且也没有觉得高顺有多历害,毕竟曹操与吕布在兖州就打了好几年,如果高顺真有才能,曹操应该有所耳闻或者极力收为已用。

曹操杀高顺就三个理由:一是高顺不愿意投降,二是高顺本人的名声及能力也不是很强。三是高顺没兵权,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但张辽就不一样了,张辽很可能与曹操在之前有过交集,毕竟都在洛阳为过官,况且史书明确记载了张辽投降曹操是带着手下的士兵一起投降的,这种投降曹操是绝对不可能杀的,一定要收留的,如果杀了带兵投降的主将,那么他的手下不就造反了吗?

曹操不仅不杀张辽,而且还封张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两汉到三国时期的封侯是因为有功才能封的,张辽投降曹操而被封侯,唯一的功劳就是率众投降了,不然哪有别的功劳,也见曹操是非常重视张辽的,重用还不及,怎么会杀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就我而言,我认为根本的区别在于张辽并不愚忠,而高顺反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来分析分析。

按道理来说,张辽也算是吕布身边的老将,很早以前就跟随吕布南征北战。不过早年初,张辽他还只是并州刺史丁原身边的从事,后来在北地招募兵士,带兵接受朝中大将军何进的领导。只是可惜张辽还没回京复命,何进就被十常侍所杀,之后董卓入京诛杀了十常侍,名义上是为了替何进报仇雪恨,其实是为了掌控大汉王朝。



那么当时张辽在干嘛?没办法,只能投靠当时如日中天的董卓了。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董卓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张辽又归属于吕布,也就这里开始,张辽一直跟随吕布辗转各地,直到曹操在下邳大败吕布后,张辽这才投降了曹操。

咋一看,张辽是个反复无常的叛将,其实不然。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曹操看重了张辽的能力,而张辽本身的做法是没有错了,虽然他跟随的主公一个接着一个,可是这些人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明主。董卓,攫取大汉王朝的董贼;吕布,三姓家奴,为人更是不堪。这样看来,张辽并没有对不起他们,而且尽心尽力,他们的兵败不是张辽的错。与叛原弑父的吕布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反观高顺。虽然人品很好,作为历史上吕布的中郎将,执掌“陷阵营”,可以说是吕布的心腹。多年跟随吕布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很可惜,吕布并没有十分看重他,因为吕布讨厌高顺的劝谏,对,就是劝谏。虽然陷阵营归高顺管,可是这只是在战时,战后,就剥夺了他的兵权,交于魏续管辖。

可即使如此,高顺也毫无怨言,估计和陈宫是一个德性,认死理,但也最终害了他。吕布兵败被杀后,高顺也直接被曹操下令斩杀。



所以无论高顺能力多么出众,曹操都不可能让他活着,因此曹操要拉拢的人,只剩下张辽了。


青史回声


回答问题前我们来看一下张辽高顺在吕布手下时的地位。

在吕布军中,高顺和陈宫被视为吕布的左膀右臂,每当有危急时刻,吕布首先想到的都是高顺。据《三国志—吕布传》中记载,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而此时的张辽,只是与臧霸、郝萌、曹性等齐名的八健将。可以说,论个人武力,高顺和张辽或许平分秋色,但是论统兵能力,高顺绝对秒杀张辽。

那么,曹操为何要杀掉能力如此突出的高顺呢?小编认为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高顺不善于交际。

大家都知道,张辽和关羽是很好的朋友。但是,熟悉三国的都清楚,张辽和关羽见面次数并不多,也就是吕布和刘备交锋时,见过两次。两人既然能成为朋友,说明张辽交际能力不错,而高顺就不行。所以同样被曹操俘虏时,关羽跪下为张辽求情,却没有为高顺求情。

第二点,郭嘉劝曹操成全高顺。

其实,对于高顺的能力,曹操非常清楚。对于如何处理高顺,曹操曾私底下问过郭嘉。郭嘉说:“顺,布之大将,军治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非等闲之职可封赐。公收此人,置诸将何地?不若全齐名义。”曹操想了一下,觉得有道理,就杀了高顺。

第三点,高顺忠义不肯投降。

据裴松之注〈吕布传〉引〈英雄记〉记载:“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所以高顺被俘时,不发一言,直接赴死。


中国历史典故


高顺所统帅的陷阵营十分勇猛,与曹操手下发生过激战。不杀高顺难以抚慰自己的将士们,这些将士要是新生怨念,以后作战,谁还会用命了。张辽在曹操与吕布的作战中,一直保存实力,是率兵投降的。如果放了高顺也会让手下的人感到不服。杀了高顺也是给吕布手下投降过来的人立威。两下形成对比,好让这些人更加忠诚。一是张辽并没有与曹操属下发生激战,应该是觉得张辽有意投降,但是还是一个面子的事,自己就相当于给了张辽一个面子。我放你是给你面子,你投降了就是给我面子,不投降应该也会灭掉。

不喜勿喷,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