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对孩子来说,阅读绝不仅仅是知识面的拓宽,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解决不善交际、注意力不集中等孩子常见的问题。但很多家长只是“照本宣科”,家长读得没兴趣,孩子也没反应,这就是无效阅读。陪孩子阅读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互动式阅读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和幼儿运用朗读、讲解、描述、开放式提问等阅读方式与幼儿围绕阅读的图书进行探讨、互动,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积累阅读经验,从而使幼儿语言能力、人格发展、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是成人和儿童并非以学习为主要目的地共同阅读一本书,是一种类似游戏的亲子活动

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互动式阅读对4-6岁孩子的好处

互动式分享阅读能有效提高4-6岁幼儿阅读兴趣叙事能力;互动式分享阅读能促进4-6岁幼儿阅读参与性倾向性发展;互动式分享阅读能促进4-6岁幼儿故事结构、主题贴切、故事长度、对话的使用、表现性、词汇水平句子结构七个叙事维度的发展。

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1、声情并茂

互动式分享阅读需要运用丰富的表情大声朗读。家长需要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读到故事的悬疑之处时降低语速、压低声音,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直观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变化,更可以很好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记忆更加深刻。比如读到“狼来了”的时候,发出“呜呜”的声音,配上爪子的动作,制造出紧张的氛围

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2、有始有终

在阅读中家长需要带领孩子采用多种方式体会阅读的乐趣,比如模拟故事中的情节等;在阅读后家长需要孩子表达出阅读的感受。如果读完《爷爷一定有办法》后,妈妈问孩子:“如果有一块你最喜欢的布,你会把它变成什么东西呢?”小朋友回答:“先变成长裙子,再变成短裙子,最后变成一件衣服。”以画的方式完成了《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的,作品如下:

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3、引发思考

互动式分享阅读需要家长试着问问题比如“是谁呢”、“什么时候发生的呢”、“这是什么”、“最后是怎么样的呢”等等的开放式问题,而不是“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性问题,通过回答含有故事结构的问题,并且鼓励孩子预测故事,如阅读一开始让儿童根据书的封面预测故事内容,阅读过程中不断通过启发性问题让儿童猜测故事下一步的发展,这不仅可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参与感,还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小孩子读书,并不一定要读懂,或者说读懂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要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发散他们的思维,互动式分享阅读,你学会了么?下面给大家推荐2套亲子阅读的睡前故事,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起来吧!《上床啰:宝宝晚安故事》是法国金牌出版社的优质绘本故事,故事温暖有爱。另一套是《中华成语故事绘本》20册,通过传统故事,让孩子了解历史,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陪孩子阅读不是“照本宣科”,讲究互动式分享阅读,父母别搞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