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姓氏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出来的?

ax魑魅魍魉


   【山西大槐树移民局,从淮南、江浙、两湖向北方移民】

     北宋之前,以淮河为界,中国地理人口结构,北方多于南方,北宋靖康之乱前,北宋人口大约9000多万,辽国人口大约2000多万,西夏人口大约1000万,淮河以南人口仅4000多万。1125年宋金灭辽,1127年靖康之乱北宋灭亡,中原地区处于长期战乱,因战乱死亡人口近千万,北方的人口开始大规模向淮河以南迁徙,二三十年间迁入淮河以南2000万以上。

1142年,宋金签订合议,宋向金称臣,以淮河、秦岭、大散关为边界,南宋每年向金进贡绢25万匹、岁币25万两,折合白银大约300万两。《宋金合议》中,还有一项条款,禁止南宋再接受北方南迁汉人。直到1157年以后,北方汉人南迁之势才停止,南宋的人口固定在6500万人左右,金的人口大约3500万,分散在中原地区和广大的草原上。

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5年,蒙古灭金国。蒙古在灭西夏和金国期间,实行屠城政策,党项族几乎消失了,北方汉族人口再次向南方迁徙。1279年,蒙元灭南宋后,在河南、河北实行跑马圈地,丧失土地的人口又一次向南方流动。元朝末年,不堪忍受暴政的汉人,在韩山童、刘福通领导下,在各地发动起义,刘福通的作战区域主要在中原地区,山东、河北、河南、陕西人口损失严重。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徐达、常遇春等人攻破元大都(北京),元顺帝逃入大漠之中。此时的北方赤地千里、满目疮痍,河南、河北两省的人口才400万,山西省的人口略多也才440万,山东人口300万,陕西人口更不足300万,甘肃、宁夏、青海东部总人口连300万都没有,辽东地区人口更是稀少。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辽东地区,全部总人口也就2000多万。淮河以南中国南方却集中了近7000万人口。

1372年,洪武五年,大明政府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设立移民局,开始了为期50多年的大移民,从淮南、江浙、两湖、四川等省,向中国北方各省移民近2000万。后世的历史学家误以为,是把山西人向全国迁移,当时山西本身才400多万人口,只是不需要迁入而已,没有多余的人口向外省迁移,明朝这次大移民的人口,绝大部分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1373年,淮南、江浙的第一批移民,先向凤阳府集中,然后向山西大槐树进发,方向是辽东、山海关一线。

1376年,淮南江浙第二批移民,先向凤阳府集中,然后向大槐树报道,方向是甘肃、宁夏。

1388年,两湖移民向大槐树报到,方向是河南、河北。

1389年,两湖移民向大槐树报到,方向是河北、山东。

1392年,江南移民向大槐树报到,方向是内蒙。

1395年,江南移民向大槐树报到,方向是陕北、宁夏、甘肃、内蒙。

1402年至1407年,江南移民向大槐树报到,方向是北京、山海关。

1414年,四川移民向大槐树报到,方向是陕北、内蒙。

1416年,江南移民向大槐树报到,方向是河北张家口。

1417年,江南移民向大槐树报到,方向是河北河南。

明朝大规模移民总计十七八次,历时50多年,累计向北方移民2000万左右。到了朱棣永乐年间,中国南北方人口基本平衡了,不过南方人口总体多于北方。老百姓都有故土难离情节,明朝政府强制性移民,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很难接受的,这就有了很多的传说,比如明朝欺骗性宣传:把老百姓骗到大槐树下,然后强行迁移;还有强行迁移押送,说是把老百姓都绑起来,押着走,需要大小便的时候,才把手解开,所以,北方人管上厕所叫解手。

明朝的这次大移民,是配套了很多优惠政策的,比如划定屯田之地,实行民屯和军屯,发给耕牛、农具等等,实行一到三年的免税政策。毋庸置疑的是,明朝的大移民,开垦了大量北方荒地,均衡了南北方的人口结构。山西大槐树只是移民的中转站,并非是移民的原发地。后来,人们问你们从哪来的,简单的回答是“山西大槐树”。这次大移民共迁徙881个姓氏,后来也有统计说1230个姓氏。

明朝移民的特点是有计划、有组织、成建制迁徙,所以绝大多数移民,后来都是续写了家谱的,各家的家谱记载的很详细,原发地是哪里,从山西大槐树而来。随便举几个例子,老兰州人的姓氏中(1949年以前),大约有一多半明朝移民而来的。兰州有个老地名叫崔家崖,这个老崔家的家谱明确的讲,他们是从浙江迁徙而来的。兰州还有个钟家河,这个老钟家家谱明确记载,他们是从上海崇明迁徙而来的,他们的祖先跟随明肃王来的兰州。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