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戰場的路!一位“戰地”記者走進中國“歐文堡”的感觸

內蒙古境內這個1066平方公里的區域,見證著一支支陸軍部隊蛻變、轉型,在這個基地組織的對抗演習,很多代號都是“跨越”,這名稱也蘊含著深意吧。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隨著現代高科技戰爭的發展,世界各國軍隊都把基地化訓練作為通向未來戰場的必經之路。作為集團軍部隊的新聞幹事,練兵備戰的見證人、記錄者,作者很有幸跟隨部隊,第3次來到朱日和訓練基地,又一次見證部隊的磨刀礪劍。

登上察汗敖包丘陵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草原映入眼簾,思緒不由自主地發散開,走過的路又清晰地呈現在腦海裡,回顧著集團軍部隊的鳳凰涅磐、換羽新生。

01

歷史的時針回撥到2014年,全軍提出全面走開跨區基地化訓練,實兵自主對抗成為終極檢驗形式之一,集團軍部隊有幸成了當年到朱日和訓練基地接受檢驗的一支部隊。

實兵對抗雖然不陌生,但第一次遠程投送千餘公里、挺進外區生疏地域、全員全裝全要素“一個過程”檢驗,還是讓部隊官兵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壓力。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朱日和的風挾裹著沙,砸得鐵皮“咯咯”直響,颳得人臉皮生疼;一眼望不到邊的草原,時斷時續的通信信號,讓第一次闖入其中的官兵經常在裡面“轉圈圈”。惡劣的自然環境,就像是給部隊考試的“入場卷”,只有先適應環境才有資格進入“考場”。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大自然的眷顧只是開始,真正的考驗在”戰場”。立體遠程投送、260公里戰場機動、全過程自主對抗……許許多多的首次,還是讓早已做好心理準備的部隊指揮員和官兵應接不暇。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戰場機動結束時,看著裹著一身泥沙的駕駛員在同車人員幫助下從坦克裡爬出來,我問感受如何,王班長說:“完全辨別不了方向,只知道跟著前面坦克捲起的揚沙前進,後半程時右腳已經沒力氣踩油門,是用左腳踩在右腳上才把坦克開回來。”

紅敗藍勝!對抗的結果在預想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沒想到的是自然地理環境之惡劣、對抗全程之自主、藍軍官兵之狡猾,每一份敵情的獲取都來自自身的偵查,每一個作戰數據的確認都來自自己的判斷,每一個陣地的爭奪都要三番五次的來回……從此,“朱日和之狼”在集團軍官兵中慢慢露出了獠利的尖牙。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打贏藍軍旅,活捉滿廣志”,成了部隊練兵簡單直接有效的戰鬥口號!毫無意外,朱日和的名字在集團軍部隊官兵中越傳越遠,越傳越響!

02

2017年7月30日,萬餘名官兵、600多臺戰車集結列陣朱日和,以戰鬥姿態接受習主席檢閱,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這一天,朱日和,這個在蒙古語中音譯“心臟”的詞語,一下子扎進了官兵的心裡,也迅速地走進了全國人民的心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世人矚目的中心。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野戰化、實戰化的沙場點兵隊伍裡,集團軍部隊抽組組成的工程防化方隊列陣其中,作者也得以再次抵達朱日和,參與到這次盛會之中。

這是我軍工程防化裝備第一次作為一個保障方隊出現在閱兵場上。“以往,工程防化裝備總是配置在後方,現在他們已經可以伴隨著主戰裝備作戰,衝鋒在前。”官兵談起手中裝備的變化,心裡不由自主地升騰起一股自豪。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機動能力更強、作業速度更快、信息化程度更高、環境適應性更好……一句句褒獎的話語是對新裝備的肯定,也是對強軍興軍成果的肯定。“駕駛新裝備接受檢閱,是國威軍威的展示,是我一輩子的榮光。”走下閱兵場,駕駛員張班長的興奮之情無以言表。

是啊,今日的朱日和,向世界發出怒吼、展示力量。此時此刻,朱日和就是一個窗口,展示著我軍實戰化練兵的暫新面貌;那時那刻,站在這片土地上的士兵,時不我待的責任感、使命在肩的榮譽感、只爭朝夕的緊迫感,都一一呈現。

通向未來戰場的路已在腳下,但也不能忘卻走過的路。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訓練期間,作者特意去尋找那道“成吉思汗邊牆”,在草原裡幾經輾轉,終於找到了一段疑似邊牆的古蹟。史載,這道邊牆由女真人歷經60年苦心構築而成,卻未能阻擋住成吉思汗的鐵騎。800多年前,就是從這裡開始,成吉思汗的鐵騎揚鞭遠征,橫掃歐亞……

遠方的事,只是一面鏡子;當下的路,還得要我們自己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就像閱兵場的官兵一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掃雷破障,清汙降魔”,沐浴著陽光駛來,臉上洋溢著榮光。

03

這次踏上朱日和的土地,是中秋節剛過的日子。凌晨1點的朱日和站臺寂靜寥寥,姣白的月光灑在冰冷的土地上,呼呼的寒風夾雜著細沙吹得臉頰發疼,剛停的鵝毛般大雪只是淺淺地溼潤了站臺地面,幾個小水哇已經浮著一層薄冰,印證著“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豪邁和“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蕭瑟。

順著目光遠眺,幾盞孤零零的燈光與星光交相呼應,緊扎扎地把大地罩個嚴實,此時的朱日和應該就在大地的懷抱裡沉睡。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有人說,朱日和就是一部兵書,在刀光劍影中能窺視到軍人的勇敢和血性;還有人說,朱日和就是一面鏡子,能照出一支部隊訓練的水平和擔當;也有人說,朱日和就是一塊“磨刀石”,它把解放軍這柄利劍,磨得鋒利無比……

在集團軍部隊官兵的心裡,“朱日和”已成為敏感詞彙,撥動心緒,繚亂心扉。部隊出征前,各個連隊的動員早已深入人心,“當兵不到朱日和,穿上軍裝也枉然”等口號讓官兵血脈噴張、鬥志昂揚。

在二營,由於任務調整,要臨時減去幾名參加人員,改為在營區留守,沒想到成了營長、教導員的撓頭事,沒一人主動願意留下。在鐵路投送途中,劉班長告訴我,雖然出去演習可能累點苦點,但每次演練都是經歷財富,都是成長不可或少的程序步驟。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戰鬥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寒風收住了勁,遠征的梯隊匯成了軍。在孤月和冷風的陪伴中,一個個車隊悄悄地闖入朱日和深處,撫摸她的心跳、延展她的脈搏,感受冰與冷、血與火,茁壯筋骨、健強肌肉。

再小的個子,也能給草原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給歷史留下濃濃的筆墨。朱日和,今日的走進,是為了明天的遠離,通向未來戰場的路已在腳下,機動作戰、立體攻防,向全域作戰型轉變,向現代化新型陸軍跨越。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頭圖推送很精彩

為方便您及時獲取“中國陸軍”的發佈詳情

請添加收藏“中國陸軍(army81cn)”

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通向战场的路!一位“战地”记者走进中国“欧文堡”的感触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來源 | 亮劍東南微信公眾號、中國陸軍(ID:army81cn)

作者 | 戴強

刊期 | 20182287期

本期編審:錢曉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