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五十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老厉9992


好问题。聊这个话题,或许能对哪个年代有更多的了解。



一、就业起薪

1979年恢复高考。1977年高中毕业就业已经是普遍现象了。在城市,高中毕业到工厂就业,起薪是18元/月。这是学徒工工资标准。用现在的标准说,就是见习期工资。一旦转正,工资立马涨到30元/月左右。

18元,其中一个月的伙食费需要9元,这指的是一家人一起生活,平均每人每月需要9元的生活费。米油盐菜,水电费等。那时的食品种类少,一类是凭票购买的,比如肉、豆腐等,不会少买也不可能多买。一类是按季节购买,比如蔬菜。当然,有的蔬菜有“时令”性,也有从贵到贱的过程。但是差距不大。

另外9元,就是储蓄和零花钱了。抽烟,喝酒,看电影等,通通从零花钱中列支。你若是喜好多,9元就花光甚至不够花了。花光了,过年置件新衣就不可能了。那时补衣服普遍,正是因此。


二,养孩子

生活费部分。主要开支是饭、油、菜。菜是下饭用的,不是供你吃饱的。承担吃饱责任的是饭,而米面的价格是国家规定的,花钱不多。

比如粳米(一年两季,出饭率高),价格是每斤0.149元,一个月28斤米大约4块钱。配点腌菜,就能活一个月了(最低标准)。

然后就是教育经费。免学费,书杂费(书,作业本,试卷等)每学年14元,分摊到每月1.2元吧,铅笔是另外的费用,有铅笔套能把一只铅笔全部用完。

此外也没啥开销了。


三、非固定就业

非固定就业和非月工资的,差别不大。两者都是按月计算工资和按日计算工资。哪个时代很少跳槽,在一个单位工作,直到退休或者死亡,才是常态。

这类工作一般是按日计算的。大约每工作一天算1块钱。一个月30.5天,但是有星期天不上班,平均每月少4.5天。满勤也就26天,也就是月工资26元。

月工资少4块不是小钱爱。4块钱基本是一个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费了。


四、技术工人

八级钳工月工资是108元。技术工人大多又是艰苦的岗位,比如钳工、油漆工等等。因为岗位的因素,还有一些劳保,比如工作服。实际也是收入。

不要用现代的眼光看工作服。哪个时代的工作服,大约属于现代最高级的时装。比如军服。家里有军人,节约多出的服装,比如一件军衣,一件军裤,穿在身上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有工作服自然就可以少做一两套衣服,不是收入嘛?

108元工资就不是工薪阶层30、40的月薪可比了。在1977年左右,108元是地级市长书记的工资档次(不完全准确。市长市委书记的工资,是按行政级别计算的,跟职务无关。副市长,局长工资比市长高,好不稀奇)。

108的月工资是什么概念,我说不上来。大概的说,能养活一家人(一对夫妻,妻子没工作带三个孩子)。


五,升级涨工资

聊这个话题,首先要了解现代中国史上的一个特有阶段:“升官不发财”。从1965年左右到1984年,在近20年的时间里,工资的晋升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最极端的例子,一个科长晋升到处长、局长、市长,工资几乎一分钱不涨。工资的高低是行政级别决定的,跟职务无关。了解这个背景,就容易理解“升级涨工资”的话题了。

升级的一个基本概念叫百分百,比如3%,1%,0.5%,这里的3%指的是升级人数比例,简言之,就是100人的单位,可以有3个人升级。

涨工资涨多少呢?以月薪30、40的大部分普通工人为例,涨一级往往只有1元,甚至0.5元。涨幅高的3元就很吓人了。

那时的涨工资,主要看家庭经济负担。负担重的,比如同事工资差不多,但有的家庭孩子多,7、8个孩子,5、6个上学的。



六,综述

1、月薪50的,相当于平均工人工资的1.5倍~2倍。别人30多你50不是1.5倍嘛。大家除了大约10元的自己生活的必须,给家庭的贡献是20多,你贡献40不是2倍嘛。

月薪50基本属于技术工人(那时的技术工人比例很小),或者国家干部。是普通是不可比拟的,是普通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的。

2、“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精神上的贵贱之分,反而极少。我个人反对以此黑那个时代。比如以学生而已,那个时代的学生,幸福感是今天的学生们无法企及的。寒暑假就是放假,尽情的玩耍。

3、我个人又反对吹捧那个时代。总体的贫穷,虽然少了很多怨气。但是每个人都是卑微的。看见一辆轿车,看见一套军装,那种羡慕的眼光,活脱脱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为了一顶军帽,为了一个军用帆布包,能跟人拼命,命是那么的不值钱。


PS:全篇爪机。错字啥的,多多担待。电脑被家人占用了,而且占用很久,我一点看不到排队的机会。😂


沧桑短笛


真巧,1977年我的工资就在50块钱左右,在一家国有煤矿工作,基本工资三级工43.5元,加上其他补贴接近50元。


那时的5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可以满足5~6口人家庭的全月生活费用,估计相当干现在的5000元上下的水平。

1977年还是计划经济年代,文革刚结束不久,国家还没有推行改革开放,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整个社会呈现出低收入、低物价、低消费状况,像我们几万职工、家属的矿区生活均在温饱线上,那时还没有什么万元户,80年代之后才渐渐出现了万元暴发户。


70年代社会供求关系总起来是求大于供,各类商品相对紧缺,城镇市民购买商品须使用名目繁多的票据,如布票、粮票、油票、肉票等等,没有票据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物品。当时不少参加工作的青年人追求盯髦,喜欢戴手表、骑自行车,像上海牌手表、凤凰牌自行车等一些好的货物直接去商店很难买到,需要托人找到票才能解决问题。1978年我托人找了一张票,买了一辆大飞轮金鹿牌自行车,记得当时价格不到150块钱,后来又在市场上以车换车换了一辆小飞轮凤凰车,又向对方车主多交20块钱,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70年代社会物品是很紧缺的。当时流行一断话,听诊器、方向盘、杀猪刀子和营业员,说明这四种职业是当时社会上最热门的职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由于当时社会物品短缺的状况,让卖肉的和商店营业员成为社会上"万人求"的红人。


千山车神


1977年,我某火车站任联接员,工资加粮贴39元5角,当时物价猪肉一斤6角8分,大米一斤(有粮票)1角4分2厘,鸡蛋5分一个,生了病花5分钱挂号费在铁路医院就能解决,単身汉的我,一个月的工资完全花不完。如今退休六年了,养老金从最初的5400增加到了6千多元,比四十年前上涨了一百多倍。但是在当今高物价下,反而觉得现在的经济压力比拿几十元的时候还要大。吃穿倒不是主要问题,这个年纪身体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很担心疾病缠身,医疗费用会是一个大的开支,就总挂念着存点钱应急。另外,平时口头对生老病死似乎不在意,其实内心深处谁不想健康长寿?于是养身保健的药品食品方面的开支并不低于吃穿用度。说千道万,话归主题,我认为1977年的50元相当于现在的5千至8千元。


老顽童76114974


七七年的时候,我的工资一个月是47块钱,在国营钢铁厂上班。中午在食堂吃一顿饭,3角至5角,当时的茅台酒是8元钱一瓶。家里边儿吃面条买5角钱肉炒菜就够了。鸡蛋当是一角钱一个。西红柿是5分钱一斤,菜基本上都是论堆买的。西红柿上市的时候就买一大堆回来,自己做西红柿罐头放起来冬天吃。工资虽然只有47元钱,但是每个月还能结余几元钱。


托隆贝尼


七十年代,正是国民经济很困乏的年代,也算是建国初期,粮食,副食等都是凭票供应。如果问,那个年代五十元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可能我们这个年代人是最有发言权了!

那个年代,每个上班的人,每月平均工资收入也就五六十元钱。

但是物价非常便宜,肉才几毛钱一斤,菜在最便宜的时候两分钱一大铁锹西红柿🍅。冬储大白菜,最便宜时几厘分钱一斤~~最宽的带鱼,不到两毛钱一斤,但没有特殊原因谁也舍不得买。

我记得,我家当初在我居住的那栋楼里,家庭人口是最轻的,我和弟弟爸爸妈妈总共四口人。而且当初全楼里的居民,认为我家生活条件是最好的。妈妈是老师每月工资六十多元。爸爸是七级水暖工人,按级别待遇,每月工资是近七十元!我毕业没有下乡,在没有正式参加工作前,在社会上干了两年临时工,一天工资是一元三角二分,一个月是三十多元钱~~所以我家四口人,等于三个人有工资。在那个年代,每个月的家庭收入能有一百多元钱,是了不得的,那个年代钱的最大面值是十元,所以邻居经常说我家的收入每个月是不打捆的(一百元一捆)。

所以在那个年代,我家竟被称为是全楼里的富裕户~~感觉似乎有那么点肯定?我想,如果当时家里没有遭遇突发变故,可能这个富裕称呼在那个年代是当之无愧的!

因为那个年代,一个人,一个月五六十元的工资,来养六七口人的家庭是占绝大多数的。也很正常!

所以当时的五十元钱,等于现在的三四千元一点不为过!也不夸张!

那个年代,家家生活条件均等,几乎没有贫富之分!但是很清贫,很苦。

那个年代,要想吃上一顿饺子,是必须要等上过年三十晚上才能实现的!

所以我们天天盼过年,盼过年能吃上几顿好吃的。总感觉那个年代,过一次年怎么那么漫长,那么遥遥无期呢!

如今的生活条件,是那个年代人的奢望和不敢想,我曾经都说过这样祈盼的话,我说:什么时候天天顿顿能吃上白米饭?真的就不白活了!

如今,这个愿望真的就实现了。真的要感谢我们祖国一日千里的大好变化,所以,我真情的说一句,祖国,我爱你!

(都是自己的体会,和感慨。)


用户109699411836


综合消费水平去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吧,简单的打个比吧,记得70年代当年的乡党委书记一个月的工资是三十六元人民币,在当年国家干部的工资级还算是中等偏上的高工资,普通工人二十几块至三十块左,学徒十六,十八块不等。但是那时一个人的工资可以养I活五六七口人的当月基本生活一切开支费用和儿女们的学习费用同时每年还有不小的积累灬可现在呢?即便是(农村县城)一个当家的五千块钱一个月能养活三口之家(老婆加一小孩计算)能行吗?而且家人一个也不能生病住院的平安情况下呵,所以答案出来吧,七十年代有五十块钱月工资的人相当现在的


大提琴深


1977年的50块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答案:一万三千元左右。

1977年那个时候已经刚读书了,读书的学费就是几分钱。

父亲:母亲都是工人,父亲的工资30多块钱,一个月要扣粮食费,电费,剩下的钱是十七元多一些。

50块钱差不多就是三个月的工资总和了。

那个时候,父亲的单位每一星期都有猪肉分,没有猪肉买的那个时候,因为自己那个时候都去饭堂领生猪肉。

米也是到饭堂(粮站)那里去称的米,还有卫生站那里到底扣多少钱,这个就不知道了。

那时候幸亏父母是国营单位,每天都有三餐饭吃,母亲有一个农村的朋友,还要糟糕。

父亲那个时候是班长,发工资的时候有工资表,因为我在父亲的工资表那里改了两块钱,父亲并不知情,后来工资表核对复分,发现父亲工资表出了问题,我承认了改了工资表。

犯了这个错误,自己到单位大会里面检讨,父亲的这个班长也别想当了。

自己那个时候改过工资表,所以知道工人的工资有多少?扣佘下来的多数十五:六元钱。

那个时候除了钱之外,还有布票,粮票,自己也经常拿着粮票去换早歺粉皮。

现在的普通工人一般都有五六千了吧?扣下来的钱都有4000多,三个月存下来就是13000左右。

1977年的50块钱和现在的13000块钱差不多了。





A百姓心声共鸣A


我记得父亲工作了一辈子,在1977年时还没有五十元,一家七口人就靠这点钱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当时,养活一个人最基本的费用是8元,现在养活一个人最基本的费用是500元。照这样计算,1977年的50元相当现在5000元。


刘承泽3


1977年的50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请看当时物价。

1977我刚刚高中毕业,当时22岁。正遇上高考,由于遍科语文0分落选,差3分上线。当时价格:猪肉0.85元一斤。

鸡蛋以只0.05元一只。

萝卜每斤0.02至0.03元。

生盐0.05一斤,熟盐0.07元一斤。

老师工资24元一个月,生产队没有工分。

每月8元的老师,生产队有工分记。

一号米,粮所供应0.139一斤。

二号米,粮所供应0.129一斤。

三号米,粮所供应0.119一斤。

市场没有米卖,市场猪肉价1元至1.1元一斤。

当时的猪全部是缴一留一的。国家按猪肉票计划供应的。农户卖151斤的生猪,只57元多点。1982年才取消缴一留一。


世上没有人理解的人


1977年我在辽宁省的清源县一个生产队里干活,那时一天挣两三角钱,还拿不到手,因为年底一坐口粮钱,几乎不剩钱了。

若按购买力算,比上现在的一万还多,那时盖三间房,花不了二百,(当然那时是草房)现在盖三间房,没个七八万恐怕不行吧?

当然你要是买手表自行车这类的商品,甚至比现在的贵多了。

所以这么比真的没啥大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