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研学活动,有两名家长不同意,学校取消活动,你怎么看?

A冬日阳光A


由于他俩的原因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也解除了老师的危机(出现问题,班主任需要负责任的)节省了公共资源的使用率,解除了孩子在外面的发生危险的概率,成功的达到了让孩子成为温室花朵的目的。

并且,这两个家长还提高了很多家长对自己权利的认识,他俩还预防了有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减少了学校的有可能出现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万一有学生在活动中做了一些不当的事情)。

由于这两个家长对学校决定的积极互动,使学校避免了很多危机,学校应该给这两个家长发奖状!


时空V梦想


说起学生的校外活动,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这些年来,学生们的校外活动是越来越少了,很多学校基本上就是完全取消了。

还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野炊活动,选择一个离学校不是很远的,风景优美又比较空旷的地方。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每个人带上一两份食材,带上炒锅和煮饭的铜锅,自己炒上几个小菜,现在还记忆犹新。

现在不要说野炊,就连简单的带点儿面包带点儿水去春游,那都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就我所在的地区,除了幼儿园还在组织这样的活动以外(家长全程陪同),其实学校就没有听说过有组织校外活动的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学校都不组织各种校外活动了呢?又为什么已经计划好的活动都取消了呢?

我认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大家都害怕出现安全事故。

我觉得这一条应该是很多学校,不组织校外活动的最主要的原因。现在校园安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也非常受关注的一件事情。

很多地方都是把是否出现校园安全事故,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个首要条件。比如在我们学校,领导就经常跟我们讲:万事以学生安全为重,因为就算你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一旦出现学生安全问题,那么一切就等于零。

为了降低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学校和老师们,就只能尽量缩小学生们的活动范围。能不出学校就尽量不出学校,甚至是能不出教室就尽量不出教室。

所以像现在这种全校性的校外活动,很少有学校敢组织,即便是组织的学校,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在做的。

二、害怕因为组织这次活动而被家长举报。

其实一般情况下,需要组织校外活动,都是想着能让学生在校外体验一下集体活动,开阔一下眼界,长一长见识。

可是有些家长却并不这样想,一方面是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不认同学校的收费标准。

题主所说的这个事情,很明显就是后面一种情况,认为学校的收费不合理。不仅不台参加这次活动,还到处散播这个消息,质问这样的收费是否合理。

根据很多以往的事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事情再进一步的发酵的话,很有可能会演变成学校乱收学生费用。学生家长再到教育局一举报的话,那学校的校长,轻则被相关部门约谈,重则就是要受处分了。

所以,谁还会再去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要承受很多的压力和风险。

三、家长的一些行为伤了老师们的心。

组织一次校外活动,或多或少都要涉及到钱,一提到钱那就很敏感了。学校不管收多少钱,总有人会有意见,甚至是不收钱都有人会认为学校是别有用心。

就像题主所说的这个事情,这次活动收费包括车费,餐费,导游费,实践手册费,保险费,共计100元,我觉得真的不算贵了,因为光车费就要点很大一部分。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因为要下乡,所以包了一辆中巴车,70公里的路程,一天按1500元来算,总共座了19个人,每个人的车费就将近是80块钱。

也许他们的车费没有这么高,但是还要加上其它很多项目的费用,我认为确实不高了。就这样费心费力给孩子们安排一次校外活动,还要受到家长们这样的质疑,试问一下,还有谁愿意组织这样的活动。

可能有人会说,只是有两名家长反对就取消这次活动,会不会有点因噎废食的感觉。但是如果你站在校长的角度来想想的话,就觉得应该取消了。

这活动都还没成形,家长们就有这么多的想法,万一出点儿什么事情那简直就是不敢想象了,所以这次活动终止在萌芽状态也就很正常了。

而且现在很多学校,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为了给学校少找一些麻烦,只要是有一定危险的,或者是有可能引起公众舆论的一些事情,都是尽量不会去做,因为不做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做出了问题,那后果就无法想象了。


大P老师地理课堂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有两名家长不同意,学校就取消了原先计划好的校外研学活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而且,学校已经明确表示,参加这次的研学活动,家长和学生遵循自愿性原则,还特别提示了晕车和身体不好的同学不要参加。按理说学校已经安排的够细的了?那最后为什么会仅仅因为两个家长不同意就取消了这项活动呢?作为老师,我的看法是:

最后导致中心学校校长决定取消研学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那两名家长质问的关于那100块钱的收费是否合理的事。



接下来仔细分析。


一、校外研学活动是什么?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



二、我国的校外研学概况


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陕西、上海、河北、江西、重庆、新疆等8个省(区、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历经五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研学旅行开展的实际问题。

为此,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意见》中还对学校该如何具体开展研学活动等都做了具体的细化要求。



这个《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确立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地位,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修课程,因此研学旅行也是必修课程。

三、为什么有的家长对校外研学活动持反对意见


本来,校外研学活动是国家支持的,有法律明确的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对此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学生。而且,这件事也确确实实能给孩子们学到一些东西。但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对校外研学活动持反对意见呢?最主要原因在于:

有些学校开展校外研学活动的事,乱象丛生。

国家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要求:

各地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但须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做好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采取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专业研学机构合作,并与研学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研学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


但有的学校在组织过程中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导致一些人对学校开展校外研学活动颇有微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为什么学校会因为两个不同意的家长就取消七所学校的校外研学活动?


问题的描述中提到:

中心学校的校长管辖的一共有八所小学,一所小学因为活动已完成不予置评,而其它七所学校的研学活动全部被取消。

按正常情况分析,那两个家长不同意,学校提前发过家长告知书,那两个不同意的家长只要签了不同意参加的自愿协议就行了。对于其他的孩子,学校可以正常组织啊!为什么会直接取消呢?而且取消的不单是不同意的家长的孩子的学校,而是其他六所也被“殃及池鱼”。原因大概有两种可能:

1、费用问题引起的;

2、心寒了。



1、费用问题引起的

只要一涉及到钱的事,就会冒出各种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学校、老师一收钱,背后就肯定有什么猫腻。虽说确实有的学校和老师在这方面存在问题,但不代表所有的老师和学校都有问题吧?而且这次厌学活动的费用家长可以大概估一下:

活动收费100元,包括车费,餐费,导游费,实践手册费,保险费。费用中车费和餐费是大头,100公里的路,也不算近。其他导游费、实践手册费、保险费也是正常的。当然,那两个家长有疑问的点应该在费用是否过多的问题上。此次活动学校是委托第三方公司来做的(这事符合国家对学校研学活动的规定的),人家公司肯定要赚一点吧。这样算下来其实差不多。

然而,就算学校的收费是合理的,如果有家长去举报学校乱收费、去告学校,就算最后调查下来没问题,但整个调查的过程都会对学校和决定这事的校长带去不少负面影响和麻烦。


2、心寒了

这一点说的有些直白,但确实有可能。

问题描述中提到:

学校已有将近十五年没有组织过春游或研学活动。新来的校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不能在校园里读死书,死读书,校长说就算顶着安全的压力也要组织孩子们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通过描述看的出来这个校长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学生,现在很多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里也看得出来这个新校长还是有魄力的。然而,这个新校长兴致勃勃的干劲,换来的是什么呢?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情,都会心里不舒服、心寒之类的,这个新校长也是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是不可能。


结语


学校按国家规定组织学生校外研学活动没什么问题。当然,学校在具体组织过程中也得遵守国家对此事的相关要求,干一些如趁机多收费之类的事。另一方面,家长和学校还要沟通好,

因为此事需要靠家校联合才能真正做好。



您好!我是一只蟀老师,一名在职小学数学教师。专注解答小学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及和教育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

一只蟀老师


现在就是这样,不管正确与否,能不能成行,只要家长去告,就一切取消。“让家长满意嘛!”

去年,我们这里就出现了家长去告学校组织活动的事情,一所小学,组织孩子们去扫墓,然后有一个游玩活动。也是自愿参加。

大部分家长都同意,本来孩子们欢欣雀跃,都准备好了,第二天被通知,活动取消。照常上课。

孩子们都蔫了。特别沮丧。

老师们也感觉没劲。

后来才知道,大部分家长支持,只有那个不支持的,告状去了。说,他们学校乱收费。

今年倒好,什么活动也不用组织了,在家带着学习就好。

大部分家长愿意,只要有一个不愿意的,去告状了,活动就得取消。

谁代表了家长的意愿?那个极少数的家长。

没办法,道理谁都明白,就可惜,无能为力。


Longsuixinyuan


学校组织外出研学,因为两名家长不同意而取消,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我对这样的做法表示理解,但同时认为校长过于意气用事而感觉到遗憾。

想起我们学校的春游,以前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的项目,就是在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春风吹遍原野的时候,高年级的孩子们到外面春游,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始的时候在近处游玩,比方说黄河边 、湖边等,慢慢的,我们开始包车到远处爬山,我们往往一次包十多辆大巴车,同学们穿戴整齐,背着水壶,戴着凉帽,浩浩荡荡,向远处出发了,一路上欢歌笑语。这个项目成为我们的传统保留项目,孩子们都盼望着快快长大,盼着进入高年级,因为进入高年级以后,就可以春游了。

但有一次春游,同学们在爬山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摔伤了,伤势不重,仅仅是扭伤,但回来以后,家长不依不饶,到学校吵闹。学校不堪其扰,于是这项活动就取消了,再也没有春游这一项了!

这已经是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说起来满是遗憾!

那个时候还没有研学这一说,对于集体外出控制非常严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组织外出研学活动,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对于孩子的成长绝对是有好处的,我现在只要是假期,我就会开车带着我的孩子到处去旅游,就是为了让他们增长见识,开阔他们的心胸和眼界,不要让他们长大以后,像一个井底之蛙一样,当别人说起外面的世界,她一脸的惊讶,大呼小叫。我希望她以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事物,都能够平静安然,不足为奇,因为她从小就见过这样的东西。

但组织外出,尽管老师组织严密,但百密一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一旦发生危险,一切都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弄不好会牵扯到管理部门,所以,上面一再的强调,严禁学校组织集体外出。

所以,对于学校取消这样的活动,我表示理解,在学校层面组织这项活动,确实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即使在教育部提倡研学的大环境下,真正以学校层面组织大规模研学活动,依然是不被教育管理部门允许,乡镇七所学校联合组织研学活动,这显然是代表着教育系统的意思,更要当心。

1.学校集体组织研学,一旦出现问题,波及范围太大。

2.学校组织活动,如果和金钱联系在一起,那么很容易被家长所诟病。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所以,对于学校组织这项活动,我表示理解。

但如果不做也就是不做了,但活动已经组织起来了,很多家长已经交上了钱,并且表示同意,如果因为两个家长不同意,而贸然取消,这就有点赌气的嫌疑了。作为校长,不应该这样意气用事,而应该做到最大范围地让家长满意才行。

我们这里研学活动搞得如火如荼,没到周末,几乎都有班级去外地或在本地研学,我们这里老师不参与,全部是家委会组织,家长自愿参加,出行都有正式的意外保险。这样一旦发生危险,与学校无关,也与老师无关。

研学是一个好事,这也是教育部大力提倡的事情,学校和老师应该积极响应,不应该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只不过要变换一下形式,这样即保全了自己,又让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岂不更好!



语文在线


对于这个问题,我首先对于敢于打破惯例,勇于承担风险,做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校长,表达敬意!对因故未能成行的学校表达遗憾!对未能走出学校,看看世界的学生表示惋惜!

其实,在现在的教学中安全是若有教职人员关注度最高的问题,我所接触的学校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做一件事情,组织一项活动,考虑的首先是存在不存在安全问题或者隐患,能否采取措施确保安全,若不能办证安全,宁可不做,宁可安于现状!所以问题中校长的担当精神是让人肃然起敬的,这是个人宁愿冒着风险也要做有益于孩子们成长的事情。难能可贵!

但是我们也要从问题中,被迫取消的原因中看出一些端倪,家校沟通存在障碍,甚至存在误解,甚至于部分家长对学校存在高度的不信任感。现在的家庭经济状况,100元的支付能力一般都不会成为问题;而且也可以从费用支出所包含的项目上能够有效判断出100元是否定价过高。即便这样还有两位家长存在这种疑虑,合理推断这两位家长是做了“有罪推定”。在这种前提下,无论学校怎么做,即便是免费,家长都会有很多疑虑,都会成为阻碍活动开展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做的是建立与家长的互信。取消活动是一种选择,可以不增加不信任感,但是也错失了通过高质量的活动,获取积极效果,消除至少是减弱不信任感的机会。

教育是一个关于未来的行业,家校共同承担着孩子的未来,希望家长对学校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校长与老师可以没有没多的顾虑,多做有益于孩子发展的创新;学校对家长能够多一些沟通的形式,获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苏艳军0817


验血活动无论是取消还是继续,我觉得学校都应该给出正当的理由,只要有正当的理由做什么都可以:

取消有取消的好处:

学校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取消这次活动,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的关注以及人性化管理,因为研修活动本身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去进行,所以有学生不愿意去把活动取消,这是正常情况也是人之常情,在管理上也是说得通的。

研学活动有研学活动的好处:

及时开展小学生研学活动,也是有一定好处和意义的,现在我们的学生过于注重文化成绩。所以在课外实践和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方面,很多孩子都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切实可行的研修活动,能够弥补这方面的劣势,提升孩子们的能力。

学生家长不同意也是正常:

在很多学生家长的观念当中,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不应该参加一些乱七八糟的活动,所以学校在组织这样活动的时候,难免有一些家长会反对给一些阻力,这都是正常情况。

毕竟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各自的实际情况,100元的费用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很多困难家庭来说也是一笔支出,我们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每个家庭的特点和困难,给予家长谅解。


宇宙最好老师


作为一个家长绝对保证是我真实的态度,先说家长,应该不要为一百块钱或者这里面有多少人有利润而纠结,那是矫情,你买菜买车买房,谁没有利润?这是正常的!如果是为了这些那就不用解释了。孩子需要一些集体活动,特别在今后的时间里回忆起大家相处的记忆这就是很宝贵的,不是一百块钱能够买来的。在学校里的集体活动和学校外的集体活动肯定是不一样的。学校方面肯定是要考虑安全问题,但是不能因为一个安全问题就什么都不干了,那就是不作为不担当。特别是北方的领导考虑官本位的问题太严重,都为自己的乌纱帽着想,应该把孩子的学习生活安排的有声有色这是老师学校的责任,也是老师这个职业的伟大之处。研学只要真的有意义用心良苦家长就会支持,但是如果那些应付事和没用的内容也就可以省了,毕竟家长也不傻。


蔡源涛


记不起从何时开始孩子们只能呆在学校,没有了外出参观的机会,取消了春游秋游,更不用上街学雷锋,因为在学校那座被四面墙包围的空间里——安全!

又记不起何时开始孩子们最好呆在教室,活动课不见了,体育课被占了,课间活动被限制不能跑跳了,因为在那个被桌子板凳占据大半空间的教室里——安全!

的确,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显得精贵了,即便二胎放开,每个孩子也依然是各家的宝,碰不成,磕不得,所以从婴儿时期开始,一切危险都被成年人提早预见和处理,保证让孩子们生活在一片安全之中。

可谁都知道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所以我们应该适当给孩子一点风雨。研学过程能培养孩子团结意识,忍耐力,自理能力等等,还能亲密接触大自然,接触不同行业,可谓好处众多。校长能顺应时代发展,贯彻落实教育精神,真乃开明之举!

可就在孩子们欢呼雀跃,期待这场校外之旅时,却突然被告知活动取消,想想孩子们有多伤心。取消决定竟起因于两名家长,感觉不可思议。其实此类事情很多。家长的行为能更改学校的计划,主因还是学校教育处在很尴尬很危险的地位,好似游走在悬崖边,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谷,无人能够施救,故此教育部门从上至下都异常小心,宁愿缩着头处理事情,也不愿与家长做解释。校长在左有家长质疑,右有舆论压力的环境下取消研学,真乃无奈之举!

研学活动,还未开始就被取消,教育的悲哀!


紫木玉


学校的多数游学活动大家都经历过,知道怎么回事吧?

就是一些半死不活的有关系的公司接的公共采购,多数是把孩子圈在那半天,应付了事,根本没教育实践的意义。

说白了就是敛财。

其实很多家长都不反对花点钱让孩子游学,开拓视野,就怕这种貌似合理的付出,成了利益交换的标的。

很多家长敢怒不敢言,我倒佩服这两位家长的勇气,和他们的勇气达到的结果,点赞。

让那些贪腐者有起码的警醒—-不是所有家长都逆来顺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