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多数产业受到影响,但也有少数行业增长迅速,这些增长行业你能说出几个吗?

辣椒影视社静静看着你


增长的行业有两种,一种是医药行业,另一种是线上的批发零售业

医药行业这个不用说,疫情中最需要的就是药品和医疗器械。疫情之前我买过一个医药基金,仅仅一个月涨幅超过了10%。

线上零售业会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零售业售卖的大多是保障民生的物品,比如粮食、蔬菜等。因此,大街上走一圈发现,只有超市还开着门。

2.在疫情到来后,居民不能出门时,各大超市的线上业务成倍增加,原来定个吃的什么的,当天就能到,在最紧张的那段时间,第二天晚上才能收到;小区门口的超市也开始在小区的微信群里开启线上业务,有些还能送到家门口。

当然,大部分行业都是在持续亏损中,尤其是餐饮业。年前购置大量的物资,准备过年期间大挣一笔,没想到因为疫情不得不关门,直到现在,餐饮业只开通了外卖服务,门店仍然不能营业。


塔罗小萝莉


疫情期间行业现状:

第一:养殖业,重伤100%

第二:电影业,重伤100%

第三:旅游业,重伤99%。

第四:餐饮业,重伤95%

第五:酒店业,重伤90%

第六:交通运输业,重伤85%。

第七:石油行业,轻伤45%。

第八:建筑业、房地产业,轻伤35%。

​​2、受益行业

第一:短视频、游戏等

第二:电商

第三:线上教育

第四:“无人化”服务

第五:线上办公软件

第六:药店超市

第七:医药行业

第八:心理医生

第九:金融行业



智勇财商


危机处理得好,可以化危为机。这次疫情,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已出现了积变化。除湖北以外的省份,复工复产已基本达70%以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抗“疫”战争一定会大获全胜!2020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定也会完成,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韧性没有变。

线上教育如日中天。

  • 受疫情影响,目前全国大中小学还没有开学。在“停课不停学”的指引下,线上教学正搞的热火朝天,教学视频、QQ课堂、直播间、在线布置作业和提交批改等教学形式,既保持了传统课堂的优点,又弥补了线上互动不足的缺点。
  •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和适应,我相信线上教学必定成为学生习以为常的学习形式。换句话说,线上教学就疫情期间快递推进起来的产业之一。

线上订购和物流配送,进一步深耕细作。

  • 疫情期间,提倡宅家防控,尽量不出门。那像蔬菜水果粮油,以及鸡鱼肉蛋等生活刚需怎么办?
  • 通过电商平台预订,由平台统一配送到指定地点,然后自己去取。既解决了生活用品问题,又避免了交叉传播的风险。疫情使之前不习惯网购的家庭,习惯了网购。

我国在疫情中积累出来的防控措施、救治能力,用于治疗的中药,以及生产检测试剂、口罩和防护服的能力,极可以成为最大的商机。

  • 蒙古国总统访华,损赠我国三万只羊,我国回赠他的是口罩和核酸检测试剂。说是损赠,其实大家都懂的,属于以物易物的范畴。
  • 伊朗的疫情也在快速增长,高官都感染了,以及确诊75人,就死亡15人,足以说明伊的防控和救治能力怎么样。王毅外长与伊朗外长通电话,已达成疫情防控的深度合作。如何合作?那肯定是我国向伊朗提供防控用品和设施,输出成熟的救治方案和检测试剂、治疗的中药等,必要时,都可以派驻医疗队。
  • 我国抗疫战争能在短时间内大获全胜,那在国际上树立起来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中国的实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验证。那么愿意与中国合作的国家也会进一步增多,这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无疑是积极的。

红蓝推演


疫情过后,我觉得这些行业将迅速增长。

第一,网络教育培训。 疫情期间,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都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这个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更好地开展网上教学打下了基础。


第二,网络自媒体。作为投资最少,预期回报率颇高的自媒体来说,疫情之后,将会有大量人员涌入到这个行业中来。网络文章、网络视频,都会井喷式的涌现。


第三,心理咨询业。在这个漫长的冬季,难捱的时光,压抑太久的人们都经历过了一个漫长的心路历程。太多的人开始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审视人生。越来越多受伤的的心灵渴望慰藉。心理咨询、身心疗愈将会成为很大的市场。


第四,汽车制造销售行业。憋了一个冬天的人们,都开始蠢蠢欲动,春天里,夏日中,一家人,来一次自驾游,感受一下久违的惬意。


第五,医疗保健行业。经过这次疫情,国人的健康意识将普遍增强,如何让自己活地更好,活得更有质量,成为了大家最求的目标。


第六,快递物流。几个月下来,足不出户的消费方式,让大家似乎成为了一种习惯。网上买菜、网上购物将真正成为消费主流。


第七、通讯信息业。网络需求的加大,以往诸多网络弊端凸显,加速了5G时代的到来。


希望对你会有帮助,如有问题,请关注我@作者小明先生,深入交流。


作者小明先生


我认为这些行业增长:

  时至今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大、之广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家一开始的预料,可以说受损和受益的行业都非常明显。

  一、损失较大的行业

  从最近的报道和统计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集中在交通、旅游、餐饮、酒店、影视娱乐娱乐、零售、物流等行业,多为服务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三产业。

  一是餐饮行业。最近西贝莜面村的贾总披露了很多企业经营数据,西贝最多只能支撑2-3个月,传统的春节旺季,餐饮业的收入高达近万亿,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

  二是交通运输行业。2020年春运旅客总量较2019年出现大幅回落,春运前20日(1月10日-29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2.29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11.9%,一季度全国旅客人数将出现15%左右的减少。

  三是旅游行业(包括酒店行业)。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春节收入损失超过5000亿,一季度旅游收入将出现大幅回落。

  四是影视娱乐行业。今年春节贺岁档电影全部撤档,2019年春节档票房收入60亿左右,今年等于直接没了,噢,对了,徐峥的囧妈收入6个多亿,其他影片将来推迟放映的话,损失已成定局。

  五是教育培训行业。大家知道,今年假期间课外培训机构全部休息,这个数字全国算下来,损失也是过百亿的。

  六是零售行业。基本上大商场、小百杂都是门可罗雀,至少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十二分之一没了。

  七是物流行业。人都隔离、静止了,物的流动也就大大减少了。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行业,比如养殖业、种植业等等此处不一一说了。

 迎来发展机会的行业

  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这次受益比较大的行业有医药、防护用品、在线教育、在线游戏、网络直播、在线办公。

  一是医药行业。包括抗感冒、肺炎治疗等药品生产制造以及流通企业(药房等)都受益,数万病人需要诊治,各类药物的用量是很惊人的。甚至消毒水、酒精这样的洗消用品都会爆发式增长,相关行业自然受益匪浅。

  二是防护用品。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的手套、鞋套等等,基本上各相关企业目前都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而且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怕生产出来卖不掉,只要质量达标,卖不完政府会收储。

  三是在线教育和在线办公行业。虽然大家都隔离在家,但是利用网络在家办公或者在家学习还是可以的。这就是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机会。

  四是在线娱乐行业。虽然不能出去,但是生活还是要开心些,这些行业春节期间很多经营指数都在增长。


雨上三姑


增长的应该是超市,副食品供应这些。

像我现在待的公司,做的是火锅烧烤食材加盟店。最近店里生意都挺火爆的,从年后店里就一直催着发货。因为火锅店、烧烤店等餐饮业都没有开门,就给了店里很好的机遇。今年估计大多数的店面业绩都疯长,老板们都乐疯了。从店面的订货量就可以看出来,货品充足的情况下,现在的业绩是平常的好几倍。就是厂家的货品不怎么充足,因为工厂前期没有开工,复工量有限,货品产能低,导致中间有流失的情况。

时代在不断变换,总能催生出一些新鲜产业。不得不佩服我们公司老板英明的决策力,大方向转变的挺好。


雪沫儿美颜


1. 在线教育行业得到发展,然后这种发展是被迫的,其实上课效果并不好,这对学习者有很强的自律要求,预计洪水很快退出。

2.3C数码行业,受在线教育和在家办公拉动,平板电脑,电脑,耳机等一货难求。例如之前华为的平板根本卖不掉,现在成了香饽饽。

3. 互联网生鲜行业,叮咚买菜,盒马生鲜,每日优鲜等等平台,订单量暴增。然而我觉得洪水也很快退去

4.在线娱乐行业,游戏,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等等,比如王者荣耀,据报道除夕一天的收入是20亿人民币,吓死人了。

5.互联网医疗,因为不能出门,大家有病只能在线咨询,阿里健康、腾讯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医联、丁香医生等平台都开通了在线义诊,初筛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缓解线下压力,减少交叉感染,也让更多人体验了互联网医疗。

6.线上办公行业

很多公司为了为维持正常运转,线上办公。让钉钉,企业微信着实火了一把。

7. 网红经济爆发

现在小网红到处是,通过短视频,直播卖货,人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

很多行业的短期内得到发展,能否持续呢?这是一个问号。春天即将过去,夏天还会远吗?



瑞斯客




自动化环保智能涂装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并不会因为一场疫情就改变了市场规模,但会改变市场格局。有些企业将会提前离场,有些企业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从另外一面想,现在是市场份额扩张的最佳机会。那崛起的企业背后,在营销角度做对了什么呢?

首先,即便是没有此次疫情,企业依然要面临周期性产业危机。就是企业在第一曲线达到失速点之后,如何跨越非连续性,破局出第二条新生命曲线。而外部危机会加速这个过程。

其次,每一次重大危机,通常都会加剧行业洗牌的过程,加快行业的品牌集中度。

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遇。

1936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危机,IBM崛起。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危机,三星崛起。

2000年网络泡沫危机,腾讯和阿里巴巴崛起。

2003年阿里员工确诊SARS,导致全员隔离。正是在这期间,阿里发现了社会真需求,那就是在线购物。

2003年呷哺呷哺凭借吧台式小火锅定位和“一人一锅,非典染不上”的卖点而成功渡过危机,并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餐饮企业。

2012年速成鸡事件,让土鸡的老乡鸡崛起。

很多案例,不胜枚举。

虽然我主张危与机并存。但是我依然提醒各位朋友们要认清一个事实:

虽然漫天直播都在教学如何自救,都在讲危机中的机遇?但静下心来思考,真的都能够自救吗?真的能够在危机中崛起吗?很多人都听过可口可乐被火 烧掉品牌还能重建的段子,因为它有品牌价值,能够快速找到资本,这次西贝的“故事”也是,这就是品牌资产。所以,品牌力才是企业最大的免疫力。城市能被封锁,但认知不会。这就是为什么西贝哭穷收到4.3亿,海底捞收到23亿。

如果换做我们自己呢?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平庸的品牌身上,有可能会招致灭顶之灾。讲的就是品牌的脆弱。如今的时代,蚂蚁可以撼动大象,小品牌可以博弈大品牌。没有一个品牌强大到不可以挑战,没有一个品牌弱小到不能去竞争。像钟薛高冰激凌、AKOKO曲奇,都是在今天这个多元化场景时代里面,从0成为一个网红品牌的。

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地考虑如何强化品牌、进化品牌。只有成为真正的品牌才能抵御风险。

那些崛起的企业做对了什么?那就是看到了除了疫情本身带来的影响之外,比疫情本身影响更大的是疫情之后的消费变化。

疫情之后的消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决定了企业现在做什么,才能有未来。抓住消费需求变化,才是企业战略发展的根本。这个时候,如果企业只是想着如何应对疫情本身带来的影响,对疫情之后的消费变化“不知不觉”,或者缺少准确预判,才是疫情给企业带来的“灭顶之灾”。

IBM在1936年的危机后将目标转向了全球的消费市场,得以度过危机。1997年,三星基于市场变化主动求变,喊出“除了老婆孩子,一切可变”,得以度过危机。2003年阿里巴巴满足了在线购物的需求而度过危机。呷哺呷哺首创吧台式小火锅“一人一锅”满足了顾客安全健康的需求而度过危机。

这次的新型肺炎疫情,正好发生在中国经济“最虚弱”的时候。一个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中美贸易战也只是暂时休战,面临太多不确定性,二是春节期间大放假,正是整个中国经济最脆弱的休养生息阶段。当下疫情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的确有着非常大的冲击:宏观层面,会降低需求、生产、消费、出口,短期内增加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中观层面,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巨大冲击,而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微观层面,民企、小微企业等受损程度更大。但是该来的依然会来,那我们一起看一下未来会有哪些变革?

1、技术变革——运算能力成为企业根本能力

技术是变革的根本。

美团全国高峰期每小时执行约29亿次算法,每天调度全国60万活跃骑手,可完成超过2000万订单的配送,平均配送时长从41分钟缩短至30分钟。

抖音AI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式,实现让内容找人而非人找内容,把最合适的内容推给最匹配的人,这正是“抖音有毒”的秘密所在。淘宝,2019年双11订单达到每秒54.4万笔,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流量洪峰。

而对于纯线下的企业(传统企业)来说,可能要经历连续几个月的萧条期。纯线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脆弱的,外界环境稍微一变化,就处于被动地位。

2020年是5G全面商用之年,AI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将给很多的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每个企业必须思考:你的企业算法的逻辑是什么?你是如何找到用户的?你是如何给你的用户匹配最合适的产品的?

2、场景变革——线上商业进一步成为主流

线上商业成为主流。“线上行为替代”,即线上场景对线下场景的加速替代,线上办公软件,尤其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是未来的趋势,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多人协作任务管理工具、线上业务流程管理、在线教育等等领域,这些行业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原本线下的行为转移到线上。可能最开始的契机是因为躲避疫情,而一旦成熟后,发现可能这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就好像当年的电子商务一样,一开始只是因为“非典”无法购物,但时间一长发现,确实这是一个更有效率、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慢慢地,带来了万亿级的电子商务产业的二十年黄金发展期。

整个服务产业,包括餐饮、娱乐、教育等,更加的线上化、品牌化。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会强势崛起,未来的服务业里没有服务员。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将遇到空前的发展机遇,乃至会井喷;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比如蔬菜配送,定制化餐饮配送,清洁/保姆/搬家等各种上门服务进一步成为主流。

3、健康变革-----提高免疫力是未来人的最大竞争力

我们研究国内外的产业发展,发现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对食品、生活习惯的改变,除了人均GDP这个最基本的要素外,最关键的是重大事件的发生。这会带来大量的产业改变,包括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社交方式、康养保健等等行业。健康成为全民更关注的事情。私人医生,私人心理医生,以及各种线上咨询服务有望快速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心理需要抚慰。医药健康,养生保健行业继续保持高昂的增长势头,人们挣得钱更多的用于购买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

同时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会带来食品营养、健康、精准的革命。农产品食品品质的管理,更强化可追溯性。现在农业农村部推行的农产品的合格证制度、部分区域试行的身份证制会得到强化。就是农产品的生产品质化的控制,会更加严格。

4、关系变革——角色重组,“关系链”变成“价值链”

这次疫情使得很多传统商业处于停滞状态,让很多人意识到谋生方式需要多元化。这将催促个体经济和自由职业的加速崛起,将使很多“消费者”变成“消费经营者”。在传统的经济模型当中,研发者、生产者、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是有清晰的边界,而今天这些身份之间的边界也变的越发模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为了消费经营者,而这些人反过来影响研发者和生产者,按照他们的意愿和偏好进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再由他们组成的“扁平化渠道”实现“精准化营销”。传统企业的结构将被拆散,需要以价值为中心,进行一次关系重组

网红带货,网红为粉丝定制产品,就属于这种模式。未来很多网红/大V/意见领袖/明星,都拥有自己的固定消费群,乃至于自己的品牌。

这次疫情之后,人与人的关系将变的更加独立,并且走向网络协同,也因此传统的办公方式,传统的公司架构都将受到影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经济体,通过价值确认的方式,记录每个人对整个价值产生的贡献度,从而进行价值分配,产业链将由原来的“关系链”变成“价值链”,人与人之间看似更加松散了,但是协同性也更强了。

5、品牌变革——蚂蚁雄兵,海量小众品牌崛起

传统的商业格局是按“商品”划分的,不同的商品划分到不同的场所,然后人们要围绕这些场所去转,比如美食街,家具城,小商品市场,服装一条街等等。未来的商业格局是按“人群”划分的,商品和服务要围绕人群去转,整个社会都是以“人群”为中心,或者说“社群”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单位。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创自己的品牌,就像一个蜂王一样,配合的团队就像雄蜂一样,紧密配合蜂王,而数量众多的粉丝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网红,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会有越来越多的小而美的团队,独立运作自己的精众品牌,只服务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一小部分精众群体(他们愿意为品质买单,愿意为情怀买单,愿意为圈层买单)。而围绕这个品牌聚合起来的一个“蜂群”,又会形成一定的自运营和自裂变机制。不论是网红IP还是精众品牌,其本质都是IP的人格化和品牌化,具备人格化的品牌才能牢牢吸引一批忠实的用户。也因此,中国经济将出现一大特征:那就是海量小众品牌的崛起,这也是明显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小众品牌,借助小红书、抖音等媒介迅速攻占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在中国哪怕抢占1‰的市场,也有庞大的1400万群体,也足够让一个品牌活好、做强。

6、传播变革——寻找“超级传播者”

这次疫情爆发之初,钟南山院士就曾提醒,一定要谨防“超级传播者”。这个逻辑在未来的商业传播上同样适用。互联网已经从早期追求点击量的“流量思维”,升级到了追求粘性的“存量思维”,也可以说从“公域流量”到“私域留量”的升级。

所谓“公域流量”,追求的是平台对用户的数据采集,形成越来越清晰的用户画像,再进行广告推广和引导消费,本质上还是依赖于“用户主动找内容”,在此前提下触发的相关广告推荐。而天猫、京东、美团的这种模式,强化了平台的“中心化”作用,但是高昂的流量获取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商家望而却步。

“公域流量”好比大江东去浪淘尽,你只能在江边饮一瓢,再多的流量其实跟你是没有多大关系。而“私域留量”是你在江边开一道水渠,引入江水到自己的池塘当中,虽立潮头,看大江东去,却有了自己的池塘,你就可以养鱼养虾养蟹了,经营好这一池塘,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如何拥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是每一个企业或品牌都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前提就是做好品牌文化建设、卖点建设、价值建设,密切关注“超级传播者”。

7、城市变革——疏大于堵,智慧城市到来

这次疫情,我们不得不采用“封城”的措施,去抑制住疫情的发展。人类历史上因为一次病毒而封锁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第一次发生。

未来,在防控、防灾、应急等方面,如何更好地服务14亿人口,让大家更好地增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带来一系列的产业机会。5G相关技术能够有效的管理和服务这14亿人,所以在社会整个治理体系升级方面,中国有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5G首当其冲,如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医疗体系、农产业供应链、物流效率、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在产业链上,体现为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科技能力升级,包括更全面的数据化、智能化、更大范围的系统平台、甚至具备人工智能的灾备预测等等。






策世品牌战略lydia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2020开年节奏,也改变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消费模式。(转载派代一篇文章回答这个问题,很详细也很全面的,有市场分析有数据分析,希望对提问者有帮助。)

‖ 战“疫”宅在家

——宅生活催热“宅经济”

疫情之下,“宅经济”逆市火爆,从美团外卖、线上网购、生鲜电商、上门服务,扩展到互联网云服务、小程序、线上健身、无接触招聘等多个行业领域,多家公司纷纷抢滩新消费市场。

其实“宅经济”早就出现了,只是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不一样,所带来的效应也不同。“宅经济”同样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发挥真正的经济效益,进而引发“宅经济”企业创新潮。

“考虑到疫情影响,大年三十到今天,我们一家都没出过门,吃的用的全部通过平台下单。”家住广州三元里某小区的李先生说,这个假期真正地“宅”着过,保持着“能宅尽量宅的原则,为社会做贡献”。

疫情同时也导致2020年这个春节假期不断延长,各地复工开学时间延后,新兴消费模式成为宅家战“疫”的首选。行业人士认为,异军突起的“宅经济”撑起了今年国内消费市场假期档的半边天,消费者在线时长和频率也直接打开了“宅经济”的发展空间。

‖“宅经济”逆市火爆

——将催生哪些新机遇?

1、“宅”娱乐

疫情期间,原先喜欢“户外活动”的人,成为了 “宅经济”里娱乐类商品消费的“主力军”。

喜欢出门健身、打牌的玩家们相继将健身房、棋牌室搬到了家里。据拼多多统计,山东休闲娱乐类产品的销量显著增加,包括健身器材、棋牌娱乐、玩具类商品、电玩类商品等多个类目的百余款产品都在热卖。

拼多多平台统计:扑克、麻将、象棋等棋牌类产品销量,在山东的同比涨幅也分别达到了78%、62%和41%。饿了么数据显示,济南本地扑克牌外卖环比12月同期增长了103%。

包括多功能仰卧起坐器材、跑步机、哑铃、弹力绳等在内的健身器材的同比涨幅达94%。

2月11日,苏宁易购和PP体育开启同步直播健身教程,拳王徐灿来到PP体育上演健身直播课程首秀,传授私家训练秘籍,让你不用为身材走形担忧,也不为无法出门健身发愁。

不少宅家一族们在家期间选择“娱乐健身两不误”。

“宅”家打游戏也成为新时尚,线下聚会转线上游戏的战疫期间娱乐方式也引爆了游戏行业。2月3日,A股鼠年第一个交易日,超过3000只个股跌停,网络游戏概念股却逆市拉升,股票电魂网络率先涨停。

上海知名夜店TAXX酒吧日前首次在抖音开了一场直播,4个小时持续霸榜抖音直播榜,打赏总收入超过70万。第二天,One Third酒吧抖音直播蹦迪5小时,累计在线人数超过121.3万人,收到200多万的打赏。

这也点燃了全国各大夜店扎堆线上“云蹦迪”的热潮,来自北京、成都、重庆、长沙等一二线城市的众多头部夜店和厂牌纷纷入驻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进行“云蹦迪”直播。

2. “宅”饮食

“宅”经济盛行,方便面、自热米饭、饮料等速食类食品消费需求旺盛,以春节前后一周为基准,方便面同比增长了133.34%,统一方便面同比增长了297.14%,康师傅方便面同比增长了150.54%。而在此期间,大家更倾向于自己做饭,减少外出就餐,蔬菜、休闲零食同比上涨了19.65%和14.67%,同时炊具消费增长明显,品类订单金额同比上涨了27.59%,苏泊尔同比增长达94.01%。

宅家妈妈们同时也养成了新习惯:夜里守着手机,零点一过就在“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便利店社区群等在线采购。第二天一早,商家将当日新鲜菜快递到小区,由物业送到家门口

根据微信公开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七,小程序生鲜果蔬业态交易笔数同比增长149% ,以每日优鲜为例,比去年同期的订单量则增长309%,实收交易额增长465%。

各电商平台更是展开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包括苏宁易购、永辉超市等,“送菜上门”“同城跑腿”的业务量增长十倍左右,“一小时生活圈”、“社区团购”、“无接触配送”等的服务能力,有效满足消费者“宅家吃喝”需求。

3. “宅”医疗

疫情期间,用户们了解疫情动态的需求,让医疗服务类飙涨。QuestMobile数据报告示,平安好医生、丁香园、用药助手、叮当快药、健客网上药店成为2020年春节假期前后医疗服务app行业日活跃用户的前五名。

典型医疗服务小程序也呈现爆发性增长,腾讯健康微信小程序10天上涨70倍,丁香医生、腾讯药典也大幅增长。

苏宁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后,全国维C销量同比增长421%,消毒洗手液销量则猛增2315%。据拼多多统计,截至目前,消费者通过拼多多“抗疫情专用频道”累计的口罩类商品,体温计和手持测温仪等医疗卫生用品整体的总订单量爆增。

4、 “宅”面试

受疫情影响,2020年应届毕业生正面临一大就业难题,今年的校园春季招聘会,及各大企业的现场宣讲会等活动都将延期,甚至有可能直接被取消。

在此情况下,不少仍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就顺势将招聘工作全面转至线上:

苏宁、中国移动等企业也积极搭建网络招聘平台,开展“无接触招聘”。

2月13日,网易启动无接触招聘,对外开放的2600个岗位均可以在线投递简历、在线面试、在线入职;

2月14日,巨人网络启动“无接触招聘”,包括技术、美术、策划、项目管理等在内的所有岗位均开启全程线上面试......

此外,中国多地人社部门也将春节后的大型招聘会由线下转至线上,不少招聘岗位对工作经验无要求。

5、“宅”工作&“宅”教育

上班族、学生党们开启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模式,教育类、办公类、政企类小程序千呼万唤始出来。在2月3日到2月9日,办公类小程序日活增长了385%,甚至部分小程序增长接近20倍。

小鱼易联和齐心集团,开启云视频会议终端服务,专注于解决各行业在视频应用上的痛点,尤其是针对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的提升,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应用的场景如互联网庭审、检察院的远程立案等,并与远程办公软件进行了互补。

石墨文档、电子签名的出现,亦能够真正解决大家远程办公中实际问题,也将会有很好的发展。

6、“宅”买房

2月13日,恒大宣布在全国所有项目实施网上购房,只需5000元定金,购房者不仅能“宅”在家体验到网上VR看房、网上选房、网上购房等的一站式服务,更能享有最低价购房保障、无理由退房、多重购房优惠等多项权益。

此外,购房者还能共享“宅经济”,推荐他人购房即可“躺赚”丰厚的佣金和奖励。恒大此举,可谓是开启了房企“宅经济”新纪元。

有调查显示,有49%网友表示在过年期间以及接下来的一个月有购房计划,整体需求依然存在。受客观因素影响,大家都借宅在家的时间,从网上边看边找。

结语:

这次疫情对于消费市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乐意体验新模式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本次疫情推动了宅经济细分类的演变兴起。很多消费者尝试之前没有使用过的东西,为很多新兴领域的渗透率提供了机遇。宅经济将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