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分裂,是俄罗斯导致的吗?

姚振博


乌克兰被玩残的元凶是谁,这个就存在很大争议了。

要说这乌克兰也算是欧洲大国,混到现在,不仅丢了块儿克里米亚,关键乌克兰东部和西部还互相不对付,西边要加入欧盟,东边要继续跟俄罗斯混,整个乌克兰国家陷入一种分裂状态,政局也是乌烟瘴气。话说一个好好的大国混到这种地步,也算悲催的可以了,那这到底是哪位仁兄造成的呢?

欧美阵营当然是坚定地认为这是俄罗斯导致的,而俄罗斯方面一下就给怼了回去,说这是美国的诡计。

至于乌克兰本身,支持欧美观点?也不尽然,这得分人群而论之,西部地区当然是非常想加入欧美阵营的,那这部分铁定指责俄国,而乌东部可就真不一定了,跟俄罗斯观点又差不多。

我们先看欧美阵营,其实关键是美国,美国啥主张,欧洲就算不全接过来,基本也差不太多,乌克兰问题当然也不例外。话说美国,一方面当然要推动它的理想世界的建造,推行那些个民主,另一方面也有扩大自己霸权范围的战略考量。那在乌克兰这事上,更多的是后者,为啥,因为乌克兰已经是个民主政权。关键问题是这是俄罗斯传统的实力范围,说好听点叫俄罗斯传统友好国家。乌克兰是前苏联国家,独立后也是俄罗斯小弟。而前苏联地区是美国扩展霸权的重要目标地区,如果能把俄罗斯的小弟乌克兰搞过来,那既打压了俄罗斯又扩大了地盘,何乐而不为?于是乎,千方百计与欧洲对乌克兰各种忽悠,这乌克兰真中招了,忘了身边有个俄罗斯,直接扑向欧美,然后...然后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局面,乌克兰上半身随了美国,下半身被俄罗斯死死拖住,还被撕下一大块。这看来似乎是欧美没有成功?其实已经成功了,最好能将乌克兰完全拉过来,但是即使没有拉过来,那把乌克兰弄的四分五裂,搞得乌克兰不完全亲俄,这本身就是搞乱了俄罗斯阵脚,然后还可以将所有一切责任推到俄罗斯身上,这本身也是对俄罗斯非常大的打击。

那俄罗斯呢,当然不能容忍与自己同时东斯拉夫人的乌克兰出走,你乌克兰走了算怎么回事?这么亲的兄弟都跑别人家去了,这不打我脸吗?当然这还不仅仅是打脸的问题,话说俄罗斯黑海舰队还驻扎在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这乌克兰真要跟了欧美,那黑海舰队往哪搁儿?想到这,俄罗斯起就不打一处来,直接拿下了克里米亚。再者,乌克兰东部好多俄罗斯族人,乌克兰跟了西方,他们有好果子吃吗?万一弄顶俄奸的帽子戴上那还得了,还是趁早一起保护了得了。当然,为了拉住乌克兰,还不能太过分,只是暗中支持,其实当时俄罗斯还期待着乌克兰认清形势自己回来。

再说乌克兰,认清形势没有?并没有,总是想走极端化,要么亲俄,要么亲美,其实完全可以先不得罪俄罗斯,然后在和俄罗斯搞好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和欧美的关系。

毕竟确实俄罗斯经济差点,跟欧美混,经济上可能会过得更好。不过自从踢开亚努科维奇这位亲俄总统之后,乌克兰领导人们完全走向了另一条极端道路,亲欧美,向往美好日子当然可以理解,不过咋就不想想自己身边是谁?俄罗斯,连美国都不敢直接动手的国家。得罪了美国可能就是过不好日子,得罪了俄罗斯,那就基本上要挂掉。现在的乌克兰,虽然没有挂掉,但是已经成了残废一枚。不仅没有过上更好的日子,结果连自己身体都被弄残废,实在是得不偿失。从这方面说,乌克兰领导层战略运筹失当,也不无关系。其实还是那句话,乌克兰可以先搞好与俄罗斯关系,然后发展与欧美的友好关系,各方都不得罪。不过这就事后诸葛亮了,属于站着说话腰不疼那种,真到具体情境,我们谁都难保证自己做的更好,毕竟除了战略认知,还有领导层之间的权力博弈,以及对民意的判断及把控,乌克兰西部确实认同传统老欧洲,而东部更多的是亲俄势力,任何领导人偏向一方就得罪另一方,然后得罪背后大国,当和事老吧,没准把两方都得罪了,离下台就咫尺之遥了,当领导人,不容易着呢。


北玄武


乌克兰的分裂,是俄罗斯导致的吗?

对此“大正”认为乌克兰分裂这个锅甩给俄罗斯,俄罗斯表示不背,乌克兰今天四分五裂的完全是自己一步步的作死造成的,谁都怪不着。俄罗斯只是在乌克兰作死的过程中拿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2014年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



说乌克兰一步步作死导致分裂的理由:

(一)乌克兰从前苏联独立,家底非常丰厚,但慢慢败光。

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原来15个加盟国纷纷独立,而苏联留下来的遗产,除了俄罗斯外,乌克兰就是最大收益者,乌克兰在苏联的框架下,领土扩大了不少,西部乌克兰有着原来波兰的领土,东部乌克兰有着原加盟国俄罗斯联邦的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半岛也是在苏联时期,从俄罗斯联邦划过来的。

乌克兰因为丰富的煤铁资源,被苏联重点建设成大型的重工业基地,可以制造各种先进武器,还拥有可以制造航母的造船厂,另外还拥有核武器,可以说乌克兰是最被苏联眷顾的加盟国,独立后也是最赚便宜的国家。

乌克兰如此丰厚的家底,如果上台领导人非常睿智的话,努力融合东西乌克兰,好好治理乌克兰,乌克兰定能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在世界上也是一个有核的军工大国。

但事与愿违,乌克兰上台领导人在这几十年里来回瞎折腾,特别是被西方忽悠的找不着北了,核武器销毁了,与俄罗斯出现一样的状况,寡头横行,乌克兰的军事工也在折腾中慢慢凋零,最终乌克兰内部矛盾大起,分裂不可避免。

(二)经济寡头变身政治寡头,乌克兰被这些封建寡头所割裂。

乌克兰上台这些领导人,原本就是东部或者西部的经济寡头,在某一个地方拥有类似封建领主式的影响力,在经济控制足够强的时候,开始谋夺乌克兰的政治权利,为扩大瓜分乌克兰国家利益服务,早期以尤先科、季莫申科与亚努科维奇为代表,三个势力在乌克兰政坛上演“三国演义”,后来三人都不行了,亚努科维奇政权也被政变推翻,受美国支持的波罗申科上台出任乌克兰总统,而波罗申科也是乌克兰经济寡头之一,巧克力大王。

所以说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好运就走到头了,上台的领导人都是为自己谋利的封建寡头,没有一个为着乌克兰这个国家整体考虑的,一系列愚蠢的政策,导致国内矛盾愈演愈烈,最后走向分裂也是必然结果,正如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所说“乌克兰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只是一个地图拼凑出来的国家,乌克兰领导人胡搞也印证了这一点,分裂也和俄罗斯没有太大的关系。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交流,加关注!


大正看世界


俄罗斯不希望乌克兰分裂!


俄罗斯希望看到乌克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最好的结果是乌克兰全面倒向俄罗斯,如果乌克兰不愿意也没关系,保持中立,俄罗斯也是可以接受的。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东部连接俄罗斯,南部濒临黑海,西部与波兰等国接壤,北部则是白俄罗斯。乌克兰是俄罗斯通往西欧的交通要道,对俄罗斯的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北约一共有29个成员国,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全部是欧洲国家,而北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俄罗斯,因此对于军事实力相对弱小的俄罗斯而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最后的屏障。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两国甚至有合并的可能,因此对于俄罗斯而言,乌克兰成为国防安全上的唯一漏洞。



乌克兰南部是黑海,而黑海一向被俄罗斯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基地,有助于俄罗斯加强海军建设,为了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俄国在历史上曾与奥斯曼土耳其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战争,鲜血流遍黑海沿岸,所以俄罗斯从心理上也不愿放弃克里米亚半岛。

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或者全面倒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俄罗斯的国防安全将会受到直接威胁,因为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而且两国边境距离莫斯科只有460多公里,在短程导弹的射程内。此外,俄罗斯还会因为失去乌克兰而失去对黑海的掌控能力。



乌克兰东部地区长期受俄罗斯的影响,无论是人种组成、语言和文化,都与俄罗斯无二,所以也更愿意亲近俄罗斯,加上乌克兰内部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内战。


乌克兰对俄罗斯太重要了,所以当乌克兰决定投靠西方那一刻开始,今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如今的俄罗斯既不可能被西方国家所接受,也不可能亲近俄罗斯,总之,乌克兰把自己的路走绝了。


视野新观


乌克兰的分裂是乌克兰内部原因和国外势力干预的共同结果,并不单纯只是因为俄罗斯而导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的行为也是促使乌克兰加速分裂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乌克兰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同根同源,二者的早期历史都起源于公元882年建立的东斯拉夫人国家基辅罗斯。导致乌克兰和俄罗斯走上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的是蒙古西征:当时基辅罗斯绝大部分领土都被西征的蒙古人占领,只有西南边陲的加利西亚一沃伦公国在波兰等国支持下保持着独立,恰恰正是这个加利西亚一沃伦公国在日后逐渐演变出乌克兰。事实上乌克兰在古罗斯语中的意思是边地,意指乌克兰位于昔日基辅罗斯国家的边陲地区。1480年莫斯科大公国脱离蒙古人的统治并逐渐征服其他罗斯公国,于是以莫斯科大公国为基础合并其他罗斯国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俄罗斯民族。而这时的乌克兰还处于波兰的统治之下,随着俄罗斯的崛起乌克兰就一直处于俄罗斯和波兰的争夺之下。1648年春乌克兰爆发了波格丹·赫米尔尼茨基领导的反波兰起义,1653年沙俄应赫米尔尼茨基之邀以保护和支持乌克兰为名向波兰宣战。1686年沙俄在驱逐波兰人后宣布合并乌克兰。从此乌克兰就开始被俄罗斯统治,但乌克兰人内心深处始终认为自己才是继承了古罗斯民族的正统,而俄罗斯则是高度蒙古化的民族。乌克兰这种民族自尊心使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纠结状态。

由于历史上乌克兰曾分属波兰和俄罗斯统治的原因导致西乌克兰受西方文明影响较深并生活着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兰等族裔;而东乌克兰则表现出明显的亲俄意识。事实上在乌克兰东部生活着占乌克兰总人口17%的俄罗斯族,他们早就对乌克兰表现出来向西方靠拢的迹象深感不满。乌克兰国内的民族分裂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克里米亚的250万人口中俄罗斯族裔占60%,而乌克兰人只占约24%,这使当地表现出明显的亲俄心态。自乌克兰独立以来就面对在俄罗斯和西方势力之间选边站队的问题,而这一外交政策的选择也同乌克兰国内的民族问题纠结在一起: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等俄语人口聚居地区普遍表现出明显的亲俄心态,而西乌克兰地区则表现出向西方靠拢的迹象。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中以苏联为核心的华约组织的消亡作为其战略对手的北约的势力得以扩张: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后北约和华约的分界线由以前的东西德分界线推进至德国波兰边境线。1991年7月1日华约正式宣布解散。1993年3月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三个前华约成员国吸纳为会员。2002年11月21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在这其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六国都是前华约成员,尤其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更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意味着西方势力的扩张已逼近到俄罗斯的家门口。2008年4月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西方势力的东扩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北约这一政治军事组织,另一条则是欧盟这一经济组织。和北约一样欧盟也进行了持续的东扩: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十国正式加入欧盟,这其中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八国均为前东欧阵营成员。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个前东欧阵营的成员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

北约和欧盟在完成上述东扩目标后进一步将目光锁定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试图以此进一步挤压作为战略对手的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内的亲西方势力趁机抬头:2004年作为乌克兰国内亲西方势力代表的尤先科在乌克兰总统大选中胜出,乌克兰开始执行亲西方的外交路线,这引起了乌克兰东部亲俄势力的不满。另一方面乌克兰国内的亲西方势力试图以全盘西化的方式对国家进行改革,然而西化改革在乌克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最终并未能解决乌克兰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在2010年,作为乌克兰国内亲俄势力代表的亚努科维奇上台执政,乌克兰的外交路线随即由亲西方180度地转向亲俄,这自然又引起了亲西方的乌克兰西部地区民众的反对。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遭议会弹劾而被罢黜总统职位,取而代之的是亲西方的波罗申科。波罗申科一上台就已强硬的姿态表示:自己的目标是加入欧盟和北约。

对俄罗斯而言: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既是其战略纵深空间,也是传统的市场范围,涉及俄罗斯的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乌克兰在前苏联结盟共和国中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乌克兰在地理位置上直接毗邻俄罗斯中心腹地,又扼守俄罗斯进出黑海的要道,更何况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还是乌克兰境内的基辅罗斯,无论从民族情感或是地缘战略上而言:俄罗斯都无法接受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潜在可能。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千方百计阻止乌克兰倒向北约和欧盟以免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和传统市场造成进一步的挤压。这时乌克兰国内民族的分裂问题恰好为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局势提供了机会:2013年11月底在矛盾持续日积月累的发酵之后乌克兰国内的亲俄势力和亲西方势力之间终于爆发大规模冲突,到了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随即接收了克里米亚地区。同年5月11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举行公投,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至此乌克兰已处于分裂状态。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乌克兰的分裂,跟俄罗斯有关系,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大部分是他们自己的错。第一:自断臂膀;第二:瞎折腾;第三:民族分裂;第四:外国势力干涉。

这首先要从苏联解体说起:苏联解体之前,乌克兰是苏联一个联邦,和俄罗斯关系很好,所以在苏联时期乌克兰承接了苏联时期很多项目,乌克兰是最富有的加盟共和国。所以才会有俄罗斯把克里米亚地区给乌克兰。在乌克兰继承的苏联遗产就可以看出,1、世界最大型, 最重的 巨型运输机安225,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及制造厂,乌克兰境内。2、苏联解体后,留在乌克兰有 10几架图160战略轰炸机(人类历史上最重的轰炸机), 和百多架图22M战略轰炸机。3、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生产的"瓦良格号航母\

拔刀削评


有关乌克兰危机因何而起、克里米亚是回归还是被占领的问题,有很多争议。但从苏联解体后乌俄关系发展的过程以及两国在黑海舰队财产划分、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归属及租借关系的确认来看,俄罗斯最初并没有重新取得克里米亚所有权的想法,也不希望破坏与乌克兰的关系。

事实上,克里米亚公投回归、顿巴斯地区宣布独立,更多的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不顾俄罗斯强烈反对坚持北约东扩、在冷战之后继续推行冷战策略遏制和挤压俄罗斯的结果,是乌克兰亲西方政客不顾民族感情、国家利益,实行向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让俄罗斯感到无路可退而被迫采取行动的恶果。

乌克兰在东部展开军事行动

1. 在俄罗斯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克里米亚:回归祖国之路》中,普京这样阐述俄罗斯当时做出接收克里米亚回归决定的过程:

乌克兰的局势非常严峻,时任合法总统亚努科维奇面临生命威胁,俄罗斯应其请求组建特别行动小组展开营救,同时制定了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目标——克里米亚问题的决定权掌握在当地居民手中,如果他们谋求在自治条件下留在乌克兰,那么俄罗斯将尊重他们的意志;如果他们做出另外的决定、即回归俄罗斯,那么俄罗斯就不会抛弃他们。

2014年3月18日克里米亚领导人与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签署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条约

普京强调:乌克兰极端分子针对克里米亚俄族居民的暴徒不断升级,克里米亚居民的处境非常艰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产生了不能抛弃他们、不能让他们身陷苦难之中的想法。

2. 苏联解体之后,虽然在黑海舰队财产划分上确实出现过分歧,但俄罗斯当时并未就克里米亚向乌克兰提出领土要求,尽管深知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俄罗斯选择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同时开始在黑海东岸的新罗西斯克为黑海舰队建设新基地以防万一。

1997年5月31日,在乌克兰已经开始接近北约的情况下,俄乌两国还是签署了《友好合作与伙伴关系条约》,两国议会分别于1998年1月14日和12月25日予以批准。2008年,该条约自动延期十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右)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

在库奇马担任总统期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是既有分歧也有合作,总体上甚至还保持着传统的“兄弟友情”,至于民间、特别是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之后,就更难分彼此了。但这种局面在后库奇马时代发生了转变。

在2004年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美国女婿”尤先科和“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在西方势力的扶植下,通过“橙色革命”推翻了亲俄政治家亚努科维奇胜选的结果,成为乌克兰新的总统和总理。在尤先科任内,乌克兰推行亲西方路线,并且明确谋求加入北约。尤先科(右)与季莫申科在集会上

与此同时,尤先科于2005年4月17日表示,将重新考虑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位问题;乌克兰外长塔拉修克的立场更为明确:相关协议于2017年到期之后不会延长。这也就意味着,从2017年之后乌克兰不会再将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租借给俄罗斯。2006年,尤先科下令开始为俄舰队撤离做准备。

3. 在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于2010年卷土重来赢得大选之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大为改善。2010年4月21日,俄乌两国总统签署《哈尔科夫协议》,同意将俄租借克里米亚各军事地基期限在2017年到期后延长25年、之后可以再延长5年(即2043-2047年)。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调整了与北约和欧盟的关系,明确在俄黑海舰队存在于克里米亚期间不会加入北约。作为回报,俄罗斯则同意以相对优惠价格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并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大规模直接经济援助。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推迟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一切因此而改变:首都基辅和其他城市发生大规模抗议,对推迟协议签署的不满迅速演变成反总统和反政府活动。随着政治危机的不断升级,乌克兰议会于2014年2月22日罢免了亚努科维奇的总统职务,后者视此举为“国家政变”,俄罗斯也质疑乌议会决定的合法性,并于2月23日召回了驻基辅大使。2月27日,亚努科维奇请求俄罗斯领导人保障其人身安全。

乌克兰新政府的反俄立场助长了境内针对俄族居民的民族主义极端活动,导致俄族人聚居的东南部地区(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拒绝服从基辅当局,开始自治、自卫。矛盾最终发展成武装冲突。在克里米亚则举行了全民公投,并于3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协议,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4. 乌克兰局势恶化是美国西方长期不顾俄罗斯反对坚持东扩并扶植反俄势力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乌克兰各派政治势力不能正确处理与俄罗斯和美国关系造成的恶果。

北约经常与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举行联合军演

美国并未苏联解体放弃冷战思维,反而继续保持遏制与挤压,不断挖俄罗斯的墙角。早在乌克兰之前,西方已在格鲁吉亚策动“颜色革命”;在乌克兰之后,美国又开始在东欧地区驻军,美其名曰“保障安全”,实质却增加了地区不稳定因素。

乌克兰地处西方与俄罗斯两大利益集团之间,在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应该是保持“中立”,而不是与其中任何一方关系过于接近。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充当双方沟通的桥梁,扮演重要的平衡角色。反之,则可能成为双方对抗的桥头堡,进而在对方的反击中首当其冲。

当然,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过程中的应对也有失误,并且也因此推动了乌克兰反俄情绪的升温。但客观上说,俄罗斯在西方的攻势面前一直局面被动,接受克里米亚回归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的自救手段。


Andrei青山碧水共云天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乌克兰在沙俄时期为自保加入了沙俄,苏联之时作为加盟成员,又把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但乌克兰在独立后,由于西部的乌克兰族倾向于欧盟,东部俄罗斯占主体的地区倾向俄罗斯,如果处于中立状态自然天下太平。但西部政客不安分,既使俄罗斯以极低价格供乌克兰天然气、石油,并给予优厚天然气管道过境费用,并给予了一百多亿美元经济援助(包括低息贷款),但仍然执意排俄,并取消了俄语的法律地位,导致东乌俄罗斯族占主导的地区民情反弹,纷纷宣布独立,克里米亚也通过全民表决回归俄罗斯。这直接导了乌克兰民族间的分裂,战争不断,经济下滑。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也态度反复,虽对中国军工技术有帮助,但反手又把技术参数以几千万美元低价卖给美国,同时在拿走中国一百多亿美元农产品预付款后,又反手把农产品卖给别国,完全失去信用,给中国造成巨额损失。这导致乌克兰在世界失去朋友,想投靠美国,结果美欧只给了他几千万美元援助,杯水车薪,使乌克兰经济极度困难。估计乌克兰分裂已成定局,如果给乌东地区最大自治权,才可以维持名义统一。


自由论谈


这个事情有点复杂,其实这两家都是表兄弟。

曾经有一回。乌克兰议员提议让俄罗斯改名为“莫斯科维亚”,而“俄罗斯”这个名字是属于乌克兰的。

(乌克兰议会日常,交手双方是乌共产党跟乌自由党议员,从出拳上,我似乎可以分出其党派)

估计普京大帝的表情是这样的。

但这个提议是不是信口开河呢?

还真的不是,这要从乌克兰跟俄罗斯之间的历史说起。

在公元862年,在中国大概是唐末黄巢起义那段时间。斯拉夫人陷入了内乱,他们决定请一个人过来主持公道。

这个人就是诺曼人留里克,这位仁兄带着兵马来的,来了之后,就把不服的全打服了,然后建立了一个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国家:罗斯王国。

这等于外族入侵嘛,不过,据介绍这位留里克最后被同化了,王室成员都采用斯拉夫名。

而到了第二代,罗斯王国进行了扩张,最终把首都搬到了现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罗斯王国由此称为基辅罗斯,这时候还没有莫斯科什么事。

从此以后,斯拉夫人就此团结在基辅周围,就像童话里说的,过得幸福的生活,直到蒙古人来了。

蒙古的钦察汗国西征,打败了罗斯人,从此,罗斯就等于灭国了,基辅也就成为蒙古人的收藏品。

自从成吉思汗暴走之后,就欧亚大陆一片汗了。

就像中国的五胡乱华一样,有一部人就开始迁走,有一些罗斯人往北迁,最后有一支在莫斯科发家,建立了莫斯科公国,最终还打败了钦察汗国。

最后,莫斯科公国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自称全俄罗斯沙皇,国名也变成了“沙皇俄罗斯”。

所以,俄罗斯其实是从罗斯分出去的,俄罗斯的根在罗斯这里,也就是在基辅这里。

而在基辅人的眼里,他们的文化才是最正宗的,包括语言,宗教甚至血统。

这里只说一点,俄罗斯其实是一个混血民族,是西方的斯拉夫人与蒙古人的结合,所以有一个说法,剖开一个俄罗斯人,里面就藏了一个黄种人。

我详细看了一下乌克兰美女

再观察了一下俄罗斯美女

果然,俄罗斯的有东方气息一些。

其实,还有一个国家认为自己才是最正宗的罗斯人,这个国家就是白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意思就是纯的罗斯人。

(据说白俄罗斯美女是白俄罗斯的战略资源,要出国,必须拿到特别的证书,也就是严禁“出口”)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其实都是基辅罗斯的三大分支。

而俄罗斯这个词可以说是从基辅罗斯发展而来的,所以占据基辅的乌克兰虽然被称为小俄罗斯,但他们不想做小了,他们认为自己占有基辅,就更有资格继承这个词。这跟中国的中原人宣称他们才是正宗是一样一样的。

而现在的俄罗斯人最好称为莫斯科维亚,也就是莫斯科人。

乌克兰的议员宣称,俄罗斯说自己是俄罗斯,是在向乌克兰展示一种“不友好的帝国政治”。

这是两国的渊源,再看两国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在2014年发生了一次事情,乌克兰克里米亚共和国发起了一个公投,就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进行表决,最终结果,超过百分之九十多的公民投票愿意加入俄罗斯。

为什么乌克兰这个地方的人要加俄罗斯呢?

这其实不只是俄罗斯跟乌克兰的问题,而是老苏联留下来的系列问题中的一个。

我们先看一下克里米亚这个地方。

这里原本叫克里米亚汗国,是蒙古人建立的汗国。当年蒙古帝国横扫欧亚,留下了四大汗国。当时的莫斯科公国就是蒙古汗国的附庸。而此后俄国开始了逆袭,通过怒怼四大汗国,吞食四大汗国的地盘成为欧亚大国。这其中克里米亚汗国就是其吞并的对象之一。克里米亚汗国原本是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地盘之一,先是被奥斯曼帝国征服,而在俄国打败奥斯曼帝国之后,克里米亚汗国归属于俄国。后面自然也是苏联的领土。

到了1954年时,苏联决定把这块地划归乌克兰管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三百周年。

这个事情关乎到一个内斗,就是斯拉夫人的内斗,斯拉夫分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

东斯拉夫就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因为最开始以基辅为中心,所以也叫基辅罗斯。俄罗斯常被称为大熊,乌克兰称为二熊,白俄罗斯称为三熊。这三熊后面当然分家了,到了三百年前,二熊乌克兰突然向大熊求援。

原来,那会乌克兰被另一斯拉夫统治着,就是西斯拉夫的波兰。乌克人不堪压迫,发动起义,被镇压后就向大熊发出求救信。俄国当时正是强大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出兵,跟乌克兰(主要是东部的哥萨克人)缔结联盟。最后连波兰也瓜分了,乌克兰当然就纳入到了俄罗斯帝国之内。

这是他们合并的事情,三百年后,苏联决定把克里米亚划到乌克兰加盟国内。为什么这样干呢?一是乌克兰对俄国有大贡献,要人有哥萨克骑兵,要粮就给粮,搞得拥有世界最大沃土之一的乌克兰还爆发大饥荒。

俄罗斯人可能觉得还是亏欠乌克兰人。

另一个原因,也是要在乌克兰内放进一个俄罗斯人为主的区域,使得这个加盟国能够多融合一下。

这一划当时觉得问题不大,毕竟都是一个大家庭嘛,不过是把东西从一个房间搬到另一个房间。但苏联解体,大家分家,这个问题就是问题了。

克里米亚成为了乌克兰的领土。如果乌克兰还像白俄罗斯一样,紧紧跟着俄罗斯大哥的脚步,那问题也不大,偏偏乌克兰开始靠向北约,跟老大哥开始离心。这当然不能忍。

克里米亚就成了俄罗斯关注的地点。

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原因也很简单,这里的俄罗斯人占多数,乌克兰人很少,不足十分之一。而且这块地方原是福地,影响发展的因素就是不稳定,与其夹在乌克兰跟俄罗斯中间,不如找个大腿抱。所以,绝大多数人同意回到俄罗斯。

另外,可能还有一个很隐秘的原因,当年的克里米亚汗国的经济支柱很特别:抓奴隶。他们经常抓乌克兰人当奴隶卖掉。那留在乌克兰,这些历史老问题总是很尴尬的。

这是克里米亚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特例,而在很多前苏联加盟国都有。因为在很多加盟、后面又独立的国家中,都有俄罗斯人为主的州。这些地方,也是其国比较敏感的地方。

比如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他们以前就是苏联加盟国。是独立后,跟俄罗斯保持距离最坚决的三个国家,也没有加入后面的独联体,甚至要修长城跟俄罗斯隔开,他们的国家也是相当富裕的。但是,他们国家也有大量的俄罗斯人,比如爱沙尼亚,俄罗斯人就占了百分之二十五。

还有一个国家,可能也面临着乌克兰的问题,这就是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但他的很多领土原本也不是自己的,而是俄罗斯均过来的,像哈萨克斯坦内的一个湖:巴尔喀什湖,原本是中国跟俄国的界湖,清后期被俄国划走了,但现在成了哈萨克斯坦的湖。还有哈萨克斯坦的北部地区,原本也是俄国人为主的区域,都是在苏联大家庭时分到了哈萨克斯坦。苏联解体,这些地方当然就是哈萨克斯坦的。

苏联的想法,当然是为了促成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化,这个效果当时很好的,哈萨克斯坦一度以俄语为主,很多地区也是俄罗斯人为主。

分家后,哈萨克斯坦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迁都。

哈萨克斯坦把首都从当时繁华的阿拉木图迁到北方的阿斯坦纳。

阿斯坦纳当时就是一个边疆城市,以前是俄国的劳改营所在地,以前叫阿克莫拉,是白色坟墓的意思。这里除了偏僻,还特别的冷。一年有半年温度在零度以下,三个月时间都在零下十度,最冷是零下四十度,是世界上最冷的首都。当时说要迁都,哈萨克斯坦一半的公务员离职,不要工作也不去阿斯坦纳。

可为什么要迁呢?就是因为阿斯坦纳以及附近地区是俄罗斯人为主,想像一下,要是以后还是俄罗斯人为主,没事还好,要是有点事,万一这个地方的人也要公投回到俄罗斯呢?于是,哈萨克斯坦决定迁都。迁都后,这里成为了大城市,哈萨克人跟着来到这里,成为了主要人群。北方地区的哈萨克人多了,自然就解决了类似克里米亚的问题。

这样看来,哈萨克人还是很聪明的,现在哈萨克斯坦可是一个富裕又安宁的国家,国民收入比中国要高,加油也便宜,只有中国的一半,全民十一年免费教育,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脑洞历史观


乌克兰的分裂,是历史、宗教、意识形态等多方面问题的纠缠结果。也是美欧合力围剿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原因。

乌克兰西部主要受波兰人影响,信奉天主教。乌克兰东部主要有较多俄罗斯族,信奉东正教。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实际左右为难,没办法选定自己的最终归宿。

乌克兰政治势力分布图:

冷色部分,颜色越深则俄罗斯族势力更强。

暖色部分,颜色越深则波兰族天主教势力更强。



对乌克兰来说,无力摆脱东西方两大势力的渗透,是最大的悲哀。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很长时间内比较平和,是因为美国势力尚未真正爆发。所以美欧俄都在积极渗透,乌克兰在这样的局面下也下不了加入北约的决心(俄罗斯族不会同意啊),也暂时看不到这些危机。

2013年,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西方煽动起来的暴力活动非法驱逐,随后成立的新乌克兰政府彻底转向西方,俄罗斯族当然不满,克里米亚和顿涅茨克及卢甘斯克等纷纷以自治独立,逐步脱离乌克兰亲西方政府管辖。

所以,这个结果,早在苏联解体时就已经注定了。

如今,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倒是符合美国人的政治条件了,然而不得与邻国有未决领土纠纷这条又限死了乌克兰政客。

下决心加入北约,就必须和俄罗斯先解决所有领土问题。毕竟自己打不赢俄罗斯,那就只能放弃这些领土才能达到要求。可这条约谁敢签呢?

而且,签署条约就等于在法理上放弃这些领土。今后,已经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就无法再索取这些土地,北约也不会为了这些土地去流血。

不加入北约吧,还是打不赢俄罗斯,依旧得不到集体安全的保护。

所以,乌克兰的政客把整个乌克兰带入了深渊。自己玩死了自己。


四川達州


乌克兰的分裂既是因为俄罗斯,也不是因为俄罗斯,完全是乌克兰自己左右摇摆,前后矛盾,自废武功,四处得罪,自缚手脚最终成为了现在的这一副泥潭模样。

刚从苏联脱离出来的乌克兰拥有着压倒欧洲一众“弟兄”的力量,是当时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可俄罗斯和美国也不会接受凭空多出一个实力不下于自己的国家,于是这两个国家开始了“忽悠”乌克兰,最终将乌克兰忽悠“瘸了”

当时的乌克兰面对着仅仅1.75亿美元就放弃了自己所有的核武器,自缚手脚的摧毁了自己所有的核武器并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导致了现在面对着俄罗斯的咄咄逼人只能看着。

当肌肉被美俄一刀刀切掉的乌克兰面对着普京掌握的俄罗斯的时候,就显得“肌无力”,而且乌克兰这些年的作为也很让人“不齿”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是风水宝地,北约与俄罗斯都不会愿意乌克兰完全的投靠向任何一方,如果乌克兰很好的利用好这一点,也不会分裂。

但乌克兰后来做的事情将自己推向了“绝地”,成为了俄罗斯眼中的“外国人”北约眼中的“异类”谁也不管他了。

这就要讲到一个人——波罗申科,在他的“去俄罗斯化”历程中使得乌俄关系迅速恶化,在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乌克兰不仅自己不去,还警告参加阅兵式的外国领导人,出席将会破坏与乌克兰的双边关系!

其他的国家这样对待俄罗斯可能不会有什么后果,毕竟现在的俄罗斯也是一个饥饿的北极熊实在是没有力气。

但乌克兰不一样,不仅就在俄罗斯边上,而且自己国内成分十分的复杂,这也是日后脱乌的重要原因!

乌克兰其实并不是“整个”的加入苏联的,当时加入苏联的是“东乌克兰”与“西乌克兰”东乌克兰在1917年加入苏联,西乌克兰在1939年加入苏联。

这其中有22年的时间差,这二十二年的时间差就解释了克里米亚与东乌克兰地区重返乌克兰的历史情结。

东乌与俄罗斯生活了74年,西乌与俄罗斯生活了52年,而苏联最拿得出手的是什么?不就是思想工作吗?

超过五十年的共同生活改造了很多乌克兰人的思想,使得俄罗斯文化和精神象征遍布乌克兰。

而在乌克兰四千多万的人口中,又有将近九百万的俄罗斯族人,在波罗申科的“去俄罗斯化”运动中,这些人的情感也受到了一些伤害。

同时,去俄罗斯化对于乌克兰40后、50后、60后、70后甚至80后乌克兰人都是一种“否定”这些人的辉煌都是伴随着前苏联,现在要否定他,难免不会心向俄罗斯。

当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矛盾不可调停的时候,克里米亚脱乌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在克里米亚中,俄罗斯人占得比例更大同时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军事存在也让失去了肌肉的乌克兰“坐以待毙”只能等着“分裂”

但其实,乌克兰早期与俄罗斯的关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只是在波罗申科的全力推动下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在俄罗斯族占比那么大的情况下,波罗申科激进的“去俄罗斯”话最终引起了乌克兰国内的民族矛盾激化与领土的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