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引言:“銀貴錢賤”造成的後果

19世紀的清朝出現了嚴重的經濟不足的問題,其最大原因就是“銀貴錢賤”,所謂“銀貴錢賤”,就是銀、錢在貨幣流通中造成嚴重比例失衡,造成清朝物價大幅上漲,同時造成社會購買力降低,更嚴重的是,造成了清朝廷的信譽度下降。面對這一難題,從1814年開始,清朝學者們提出了以下主要建議有:

①朝廷發行紙幣或鑄造面值大於或等於實際價值的銅錢;

②鼓勵多使用銅錢而少使用銀幣;

③朝廷用貴重金屬鑄造硬幣,補充私商所持有銀元、銀兩之不足;

④維持現狀。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紙幣

在以上四種不同的提議中,清朝廷干預市場的程度有所不同。發行不能兌銀的紙幣或鑄造面值大於實值的銅錢,是最強烈的干預主義者的建議,因為朝廷如此一來會以紙幣或面值膨脹的銅錢兌換老百姓的商品或服務。

其中,維持私商提供銀元或銀兩的現狀,是最放任的提議,因為如此一來朝廷將繼續以大部分的貨幣權力讓給商人。發行可以兌銀的紙幣,或者以貴重金屬鑄造硬幣,或者使用銅錢替代白銀,或者鑄造面值等於實值的銅錢,所有這些提議都將擴展朝廷的權力,但朝廷還提供一些有實在價值的物品交換民眾的商品與服務。除了一些使用穀物、布匹、玉石、貝殼作為貨幣的建議之外,當時人處理這一危機的想法大抵可以歸結為以上四種。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紙幣

一、從未做官的王瑬竟提出大膽建議:發行紙幣

清代王瑬(1786-1843年)只是一位具有生員資格的學者,從未任職官場。不過,王瑬卻倡議朝廷發行不可兌銀的紙幣。王瑬的這一觀點很有先見,根據《鈔幣芻言》記載:在乾隆末年就倡議朝廷發行紙幣的父親的指導下,王瑬用了近30年的時間撰寫此書。

王瑬父親長久以來相信紙幣的可行性,1814年清朝翰林院編修蔡之定因為提議朝廷發行紙幣而被處罰,王瑬父親隨即就此事闡述己見。他評論道,儘管蔡之定討論紙幣發行在引用明代先例,而不是清順治時期(1644—1661年)先例方面舉例失當,但他認為如果能夠去除清朝廷經濟不足的弊端,紙幣其實可行。

於是,王瑬刊印《錢幣芻言》獻給垂死掙扎的父親。他同時將該書副本呈送高官與知名的學者,引發了無數的回應。清代名臣包世臣大約在1837年嚴厲批評王瑬試圖為朝廷掠取民財。很多這些批評刊印於《錢幣芻言》正文,而王瑬則在後續的《再續》中,引用歷史中類似的建議,並以更多的註釋進行回應。只是,其中並沒有王瑬對許楣與魏源批評的回應。

小結:伴隨著這些爭論,有關王瑬及其批評者的這些貨幣提議,在宮廷內外繼續進行討論。因此這場發端於王瑬著書的爭論,代表了19世紀早期中國學者對於銀貴錢賤危機的回應。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銀行

二、清朝的“中央銀行”

如今,大部分國家都有自己的中央銀行,而且會貸款給其他商業銀行,而商業銀行則在中央銀行存款。中央銀行也是國家的銀行,國家通過中央銀行買賣公債。中央銀行也根據國家相關的貨幣規制管控全國的貨幣供給。

但是,19世紀前期的清朝可沒有這樣的中央銀行,王瑬也不知道這一概念。不過,王瑬曾經建議朝廷管控貨幣供給,並以戶部負責發行紙幣且回收其所發行的舊幣。王所關心的是強化朝廷的貨幣主權。王瑬建議發行紙幣,並以之換取當時社會流通的所有銀幣,藉此解決用銀所產生的問題。

此外,王瑬建議鑄造大小面值的銅錢。朝廷可以用所發行的紙幣高價購買民眾所用的銅以鑄造銅錢。朝廷所發行的可靠紙幣將取代富家發行的紙幣。這些較輕便與形式一致的紙幣也將用來取代外國銀元。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白銀

正如今日的中央銀行,在王瑬的計劃中,清朝廷的貨幣主權將藉由排除其他國內外的經濟勢力並植基在民眾的信賴之上而清楚界定。現存的票號錢莊將代理朝廷流通貨幣,而它們將獲得所流通的紙幣面值的10%作為回報。民眾透過支付面值2%的佣金,可以在錢莊以各種面值的銅錢兌換紙幣。

王瑬認為清朝廷有必要採取幾個行動以獲取貨幣主權。朝廷需要沒收白銀,並在第一次發行紙幣後的5年或10年,僅僅歸還原有者該白銀一半的價值。10—20年後,允許商人使用紙幣以一半的價格從朝廷購買白銀用於製造銀器。

小結:所有的國外貿易將以物易物,白銀也將被禁止充當貨幣。中、大面值的紙幣將代替錢莊中、大額的紙幣。為了控制銅的使用,民間的銅店將被關閉,取而代之的是用銅製造器物、鎖具、鈕釦等的官方銅店。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紙幣

三、王瑬提議百姓增進對朝廷發行紙幣的信任

王瑬還建議增進信任朝廷所發行貨幣的辦法。要用最好的紙製造紙幣,這種紙不得在市面出售。使用精緻的容器來存放紙幣。鑄造銅錢的成本大約是面值的90%—100%。各省的布政使、縣官、錢莊對於經手的紙幣都將加蓋官印。在不同的地方,有官方支薪的人員為公眾核對紙幣是否真實。偽造者將被斬首,舉發者可獲得高額獎勵。負責的官員在神前發誓:紙幣的價值將不會變動。

朝廷稅收與官員薪金以紙幣支付以表明紙幣的可信賴度。除了1000文以下的稅收將用銅錢收取,所有其他的稅收都以將紙幣升值10%的基礎來上稅。

也就是說,100文的紙幣能用來支付110文的稅。在支付稅收時舊紙幣將被回收。當紙幣首次發行時,官員的薪金將倍增。原來的薪金將繼續用白銀支付,增加的部分則付紙幣。當紙幣流通以後,薪水全用紙幣支付,薪水的數量將很大增加。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紙幣

關於紙幣的數量,王瑬說:"造鈔約已足天下之用,即當停止。朝廷行一小鈔,可得九倍之利;行一大鈔,可得十九倍之利。"

對於新創造的財富,朝廷將用於改善銀貴錢賤危機所導致的問題,如建設灌溉工程、開墾新地、減輕自然災害導致的不幸、消除管理河道、鹽政、漕運方面的不法行為,停止賣官鬻爵,減輕各種稅收。

小結:王瑬的方案是通過錢莊兌換新舊紙幣,以白銀兌換朝廷紙幣,並透過朝廷的財政收入與支出回收和發放紙幣。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錢幣芻言

四、紙幣應該如何發行?

王瑬的《鈔幣芻言》曾通過王與包世臣共同的朋友張履在北京送給包世臣。王瑬的《錢幣芻言》出版時,再寄給在安徽的包世臣。包世臣給張回信一封,給王回信兩封。包世臣表示,他同意由朝廷發行紙幣這一觀點。

他也說,自己支持發行紙幣已有30年,其原因與王瑬一樣:透過觀察錢莊發行紙幣的運作,認為沒有理由紙幣不能由朝廷發行,不過包世臣與王的觀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還是不同:

1、紙幣僅用來替代銅錢。對包世臣而言,紙幣只用於替代用於長距離運輸的笨重銅錢。

2、紙幣應該透過朝廷機構流通。包世臣建議由戶部發行的紙幣,應該通過布政使、各州縣,而不是通過錢莊流通各地。每個州縣應該建立流通紙幣的辦公處。

3、白銀應該保留作為貨幣。包世臣強烈反對王瑬廢除白銀的建議:"輕重相權不相廢,為古今之至言。行鈔則以虛實相權者也。銀錢實而鈔虛。"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紙幣

4、朝廷應該示範使用更多的紙幣。除了如王瑬建議的以紙幣徵收田賦,包世臣提議在要求百姓接受紙幣之前,朝廷以紙幣徵收關稅及科名與官職的捐納。

5、只發行小面值的紙幣。在包世臣的意見中,紙幣僅僅用於替代銅錢便利流通而不是用以儲藏財富;因此,沒有必要發行像1,000貫(即1百萬文)這樣大額面值的紙幣。包世臣建議紙幣面值等級在一串(1000文)到50串(50000文)之間即可。

6、應該發行更小數量的紙幣。包世臣認為,王瑬建議的無限數量的紙幣發行,在過去的朝代中屢次失敗。包世臣建議第一次發行的數量應該等於每年田賦法定收入的一半。其後總髮行數量可以增加到等同於每年田賦收入的兩倍數額。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紙幣

包世臣以上的陳述事實上點出了使用紙幣的微妙好處。對王瑬來說,這個瞭解更說明了紙幣可以不用有金屬貨幣的支撐。只要紙幣能夠被用於納稅,它們將贏得民眾的信賴。王瑬可以被視為別有洞見,我們今天使用的紙幣就是不可兌現的,不與"實體"的貴重金屬相互連結。

小結:19世紀前期中國的貨幣危機,透露了貴重金屬貨幣體系的侷限,即貴重金屬的存量可能不夠滿足經濟交易的需求。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白銀

五、紙幣的好處

即使以當前我們的知識水平與管理貨幣的技能,仍然很難評估社會的產出水平與消費需求,而計算出不會帶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貨幣數量。王瑬只能夠提出一些模糊的原則。法償貨幣的概念是基於對朝廷的信任。很多王瑬的反對者質疑這一信任的存在,像包世臣這樣的學者提出使用可兌現紙幣作為構建紙幣信心的手段。

應該發行足夠使用的紙幣數量。"鈔雖取之不盡,而朝廷制鈔,但求足用而止,自可為之限量。譬之水火,取之無盡,然民間日用,自有定數也。"

意思就是說,紙幣的發行應該適量,這樣才能發揮紙幣的好處。那麼,什麼是合理的數量呢?在與包世臣其他的信函中,王瑬給出一個精確的數字:

"按造鈔之數,當使足以盡易天下百性家之銀而止,為可懸擬。若論國用。則當如王制(《周官》中的一個篇章),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使朝廷常有三十年之蓄可也。"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紙幣

也就是說,王瑬的提議,發行紙幣必須足夠帝國30年支出所需,與包世臣所建議的兩年田賦歲收額度有顯著區別。這也與現在的管理貨幣體系所發行的紙幣數量必須符合經濟發展所需有所差異。

紙幣代替銀幣儲藏財富。王瑬認為銀貴問題,將隨著白銀廢除作為貨幣而告消失。之後,紙幣將成為儲存財富的手段,而不是如包所建議的只為交易媒介。因此,王瑬相信為儲存財富應發行大額的紙幣。

錢莊將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回答包世臣關於發行紙幣將剝奪錢莊財富的看法時,王瑬認為發行紙幣的收益將是在天地之間另外創造的一種新財富;它不是從錢莊,也不是從富豪剝奪財富。關於包建議設立官方鈔局,而不是採用錢莊去流通紙幣這一建議,王瑬回答當官員與百姓兌錢時,胥吏與衙役貪汙在所難免。因此,通過錢莊發行紙幣比設立官方的鈔局更能取信於民。

小結:王瑬建議發行適量的紙幣,這可以使紙幣發揮它最大的價值作用,而且要通過錢莊發行紙幣,因為平民百姓平時都是在錢莊換取貨幣,百姓非常信任錢莊。這一做法比設立官方的鈔局更能取信於民。

“銀貴錢賤”使清廷信譽下降,生員王瑬:發行紙幣,增進朝廷信譽

清代山西錢莊

總結:

但是,在1853年之前,由於銀貴錢賤危機以來朝廷自身的腐敗而對朝廷失去信心,任何捲入朝廷干預的政策都沒采用。用銅錢替代白銀的想法也中止了,因為銅錢比銀笨重,而且相對於白銀,銅錢不斷貶值,市場比價的波動使得朝廷難以跟隨。

1853年以前朝廷唯一採取的行動是停止或放慢許多官方鑄局的銅錢鑄造,朝廷不僅沒有介入,反而更進一步讓市場自行運作。直到1853年,當國庫真的受到了威脅,那些像王瑬的想法才成為政策。

但是,正如包世臣所警告的,普通民眾並不接受面值與實值不一致的紙幣與大額銅錢。朝廷請求商人貢獻白銀來支持這些貨幣,但是商人自己也日趨貧困化而不可能拿出白銀。正如懷疑王瑬的論者所預言,官員盜用了這些新發行的紙幣,而一個信用體系所需要的信用是完全不存在的。


參考文獻:清·王瑬《錢幣芻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