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推薦大家在看完我的車評以後都去試車?


為什麼我推薦大家在看完我的車評以後都去試車?


這是我自從入行以來就推薦大家去做的一件事,那麼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推薦大家這麼做的意義在於什麼。




第一,我車評裡的觀點都是真話,並且敢於讓大家去驗證。其實我特別希望有人通過試車得出了與我不同的觀點,並且拿出來與我探討(惡意斷章取義、顛倒黑白、扣帽子潑髒水不屬於此列)。如果你發現了我評車觀點的問題,那麼其實對我本人和其他用戶也是很好的糾正。我也必須承認一點就是:主觀上的真話不一定在客觀上都正確。而咱們的廣大觀眾在看了我的節目以後去試車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驗證和糾錯過程。


但很好笑的一點是,就連不少我的黑粉都開始倡導試車了,他們的話術一般是這樣的“38說的就是真理嗎?38說的每句話都是對的嗎?買車還是要自己去試,不要聽信38”。上述這些措辭是不是很熟悉?在各大論壇是不是經久不衰?其實我特別想問這些黑粉們一句話:38說的哪些話是你們試車以後發現不對的呀?然後又有些人說38你評車為什麼這麼囉嗦?廢話,不都是因為這些黑粉斷章取義顛倒黑白麼?連我常年倡議的試車行為都能拿來我作為否定我的方式。


扯遠了。。。




第二,我希望大家拋棄某些錯誤的認知和固有的成見。比如過去膾炙人口的“德國車嚴謹”、“日本車發飄“、“美國車費油”等等這些論調,或者對於某種技術的刻板印象,比如“三缸機一定抖”這種。像這周的視頻主角——別克昂科拉GX就搭載了一臺表現很優秀的三缸機,無論我自己還是我邀請身邊很多人試駕過以後,都認為它的平順性在同級別甚至比不少四缸機總體上還要出色。但現實情況是許多人在買車前根本就不去試,而總是猜想某種技術或某輛車的表現,這就很不應該了。


為什麼我推薦大家在看完我的車評以後都去試車?


比如你跟我說你就是對三缸機有先天的偏見,你去試過某輛三缸車,客觀上認可它的運轉品質,但就是不想買,這其實還是可以理解的,至少你沒有在事實層面忽略掉一些產品。而如果你跟本就沒試駕過預算範圍內的全部目標車型,那很可能錯過一款本應很適合你的車。比如你以為所有三缸車都抖到不能接受,結果有一天發現隔壁老張的某臺三缸+CVT車居然比你自己日常代步的某四缸+雙離合車要平順百倍,你是不是有一種無比後悔的感覺?

為什麼我推薦大家在看完我的車評以後都去試車?

為什麼我推薦大家在看完我的車評以後都去試車?



第三,汽車本來就是需要親自駕駛的。至少在當前的技術發展階段,自動駕駛還不可實現,汽車畢竟是用來開的。如果你不試車,買到一臺駕駛品質極其粗糙的車,那會給你每天的出行品質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相反,也不是說所有消費者都去試車就不需要車評人了。這是因為在買車前在有限的場地通過簡單的試駕確實不可能瞭解一輛車的全部特性,很多需要長期或深度體驗/測試才能夠獲得的評價還是需要車評人來為你補充和解答。所以我最推薦的方式就是先看車評,然後再試駕,有針對性地試駕,既針對自己的需求,也針對車評人們講述的觀點,去求證,去驗證。看看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我相信經過這樣的選購過程,一定會選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