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生初中物理很好,一进高中物理就不行了?

美女和故事


高中的课程内容,不管哪一个科目,都是内容更多,难度更深。如果说初中的内容很多学生还可以靠死记硬背来应付,那么到了高中,如果没有很强的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习将会变得无比吃力,而且一定是累死都学不好的。


初中的知识,很少有比较长的知识链的推导。但是一到了高中,单纯运动这一章就弄晕无数的学生。没错,以初中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来面对“运动”这一章,这一个看起来听起来都蛮熟悉的内容,一大半的高一学生都会严重地被打击了。

可以说,很多学生到了高一就被严重地打击到了。而单从物理这一科来说,匀变速直线运动又是重点。如果你提前在暑期预习一下的话,或者是老师指点一下,那么你很可能在一开始就能建立心理优势。而对于没有任何准备的高一新生,那么第一次期中考试可能就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


打点计时器、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等都是有很多变化的,如果没有深入地去理解这些题型,那么你就容易被绕晕,最后甚至怀疑人生:自己究竟是不是学习物理的料。

因为这些题型轻微的变化就会带来解题上很大的不同,我们要想分清楚,必须对底层知识进行严密的推导。通过推导来获得知识运用的边界条件的体会。

简单地说,你如果还是只想背下这些公式,那么几乎没办法学好。因为有很多时候,就算是给一些同学翻书,看笔记,你也不一定能够做对这些题目,为什么?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你甚至不知道该用哪个公式。


如果上面的这些公式你还觉得难度不大,那么下面我给你看一组公式体会一下:

这是必考的一道题,中间时刻的速度和中间位移的速度公式。这两个公式会推导吗?能够用基本公式自己推导出来吗?

在匀加速运动中,这两个速度哪个大哪个小,如何体会出来?

我们试着从这个知识出发,体会一下如何深入理解:

第一步:有基本公式自行推导。

中间时刻的速度很好求,也很容易理解。但是中间位移的速度就不是那么好求了,需要分为两段,分别是用公式再整理。


而且,就算是我们已经知道了公式,依然不是那么容易判断出到底哪个速度快。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用两个方式来探索这个问题:

方式一:直接运用数学推导,得出结论。(看看这个数学推导过程难吗?)


方式二:v-t图直观体会:(需要理解vt图中面积和位移的关系)


以上是我举的一个小的例子,我相信这个例子可以给您一个充分的认知:高中绝对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应付的。很多同学记下了这个公式和结论,但是运用时经常出错。很多同学慢慢自己深入领会了这个知识点,做题更灵活,记忆更深刻。


下面我给高一的同学提几点学习上的建议,仅针对物理:

1、一定要尽量会推导所有的公式和推论,不能死记硬背。

2、一定要熟记这些公式和结论,这是做题的基础。

3、一定要多做题来提高自己的熟练度,不刷题是不行的。

4、一定要提前学习,寒暑假必须提前预习下学期要学的内容。

5、找一个好的学习伙伴,有疑问一定要及时相互解决。


我高中的时候学习的最大体悟是:

1、有一套合适的参考书

2、有几个好的学习伙伴

3、积极问老师

4、刷题

5、提前预习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启发。高一的物理,其实你把要记要背的公式都推导一遍,那么做题的感觉就来了。

我辅导学生的时候,都不是从题目开始,都是从这些基本公式开始,全部推导一遍,很多题目自然就会做了。


实际上,高一的内容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部分在高二。而高三的复习阶段,你又会有一次怀疑人生的机会:你在总复习的时候会感觉自己高中似乎很多很多知识都没学!

这是正常的感觉,我高一的时候和你一样。一旦认识过来,按照我给你的建议做,很快就有信心,有学习的动力!加油吧!

我是翼翔老师,与你一起同行,因为教育!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智商不够,我就是,别跟我扯什么大家智商差不多的谬论,就是智商不够,我初中物理很好,到高中了物理越来越差,化学也不那么好了,思维方式跟不上。我文科不错,语文,我小学八十多,初中还是八十多,高中还是八十多,高考150分制考120多。但物理,初中九十多,高中六十多,都是100分制。高考选地理了,不过没读到地理,回到中文系,我们班上个个地理高手都没读地理,一个标准分考800零几的都没读地理,因为语数英分数低,地理差的,才考四百多分的去读地理了,我现在都觉得奇葩,那个地理最好的真是厉害,可惜没有机会发挥作用了,三科卡死了。跑题了,不说了。加一句,我地理高考也考七百多分,没用。当年是3+x+综合,三科先刷下来,选考科再好都没用,划三条线的。


2000且听风吟2003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初中好不代表高中好,当然初中的基础也很重要!

对于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不是很好的问题,我这里正好有个学生写的考试反思,分享给大家:

该生是重点高中高一班级前3名的学生,她对物理是怎么认识的呢?

对于我来说,初中物理确实是比较简单,我指的是中考题目。老师讲物理时,我有很多困惑,当我不断发问时,老师会打断我,说:“这些问题现在给你讲不透,上高中再去研究吧”。当时我只感觉物理像冰山一角,我只是触及浅显表层,像蚂蚁站在树叶上感慨这叶子真大。正因为这样,一遇到难题,我便不知所措。

上了高中,物理换了模样,我开始研磨这座冰山,尽管这个过程并不愉快。物理需要全面细致思考,尤其是在力学,很不幸,我并没有学好,这导致我的物理一直拖后腿。物理学习的章节,环环相扣,力学成了我的软肋,我挣扎又徘徊,课上讲新知识能够听懂,一做题就似乎完全不是一回事,老师一讲就很简单明了,可是老师不讲就又云里雾里,甚至讲同一题型,下次遇到照样不会,我分析是因为我经常写不完物理作业,搞不透彻每一种题型,现在这种情况困扰着我,我只能想办法补救。

弄清楚每道题,弄透彻每种题型,这是我的目标。刷题是一种必备的手段,刷题的目的就是弄透彻,并不一定非要刻意地从头到尾开始,而是当下次遇到时要明白,保证下次不再出错。问老师,问同学,坚持不懈,重要的是那一颗想学好物理的心。

当然,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融合了我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较适合我自己,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从这个学生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之间的跨度很大:初中物理知识知道是什么就行,至于为什么?怎么样?不需要学生明白,老师也不会给学生讲明白,因为不考这些。但是,到了高中,这是 学生必须要明白的问题。如此大的跨度,让学生很难短时间适应。

2、高中物理各章节的联系更加密切:初高中物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密切,一个章节学不好,不影响后面的学习,可以通过补课弥补;而到了高中,各章节物理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章节学不好,后面的可能就很难学好,所以很多学生出现听着听着就听不懂的情况。

3、高一物理不好,不代表物理就学不好。物理需要理解,理解不能光靠自己看书,也不能只靠听老师讲,因为跟着老师思路会的问题,未必是真会。所以,做题是一个必要的手段。但是,高一阶段学习的科目多,各科投入的相对时间就少了,这对于物理是很大的伤害。所以,高一物理不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这并不代表以后会不好,题目做得多了,成绩也许就上去了。

4、刷题是提升物理的一个必备的手段:见多才能识广,孰才能生巧,所以做题是必须的,一定量的题目,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所以必须要刷题,至于怎样刷题,上面有介绍。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赢在高三


我是题主说的这样的学生,当年初中物理几乎满分,高中却常常在60分左右徘徊。

初中物理相对简单,知识也不是那么分散。初中的理科更像是文科。只要你能死记硬背,把那些固定的知识记住就可以考高分。比如初中化学,更像是一门需要背诵记忆的学科。初中物理研究的深度有限,声光电学,力学等等。几乎很容易靠思维想像出来,相对容易理解。各种计算公式,也不多,问题不复杂,更像数学简单的应用题。

高中的物理相对研究的更深,考虑的方面多,计算也要复杂点。什么摩察力 向心力等等,我在高一上半年还能勉强应付,到了下学期基本听不懂了。后来果断转文科,据学了理科的同学说,高二的物理化学 生物更难。我个人思维力不行,上理科学科总觉得脑子不够用。不能深入思考,注意力也不行。一系列原因所以导致我的高中理科一塌糊涂。


日光倾城corn


我来回答。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城市农村概莫如此。但两者的差别却又相隔十万八千里。我是农村出身,我初中时候,我的物理还不错,到了高中就黄花菜了。

01小学阶段:我出身农村,没读过幼儿园,从小学开始,每次发新书都欢天喜地,珍贵似的如宝贝一般,给书包封皮;贪婪地闻书香。但小学那几年,除了语文数学(我们那时没有英语)是正儿八经的老师上课,其他科目如自然、地理、美术、历史等等,从来没有老师正儿八经地上过。

每次上课,都是大家各玩各的,一堂课一堂课如流水一般,耗费大把光阴东流去。当然也有一些认真的老师,会给我们上课。但六七岁的小孩,七八岁的小孩,哪里懂得什么学习,加上老师又不重视,我们玩我们的,老师自己玩自己的。他在上面无聊的照本宣科,我们在下面搞自己的玩意。现在还常常想起一个老教师常说的一句话:你们不学,我就把你们当做小猪拉拉(土话:养的意思)

我在小学混了6年,五年级留级了,考城里的中学依旧没考上,苦恼痛苦绝望。考不上,成绩差是根本原因,成绩差除了小学的教学环境差,还有我自己也笨。举个现在看来依旧好笑的例子,小学毕业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2/4=1/2(捂脸)。


02初中阶段:读初中后,我进步了,知道2/4=1/2的原理了。那时候我从学渣变成了学霸,现在我都觉额莫名其妙,还意外受到老师的重视,得到了笔记本奖励,但这依旧是我个人的狂欢。大家受到的教育是更加极端的教育,中考“考啥就教啥”大行其道。除了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其他的一概忽略,更别提什么其他的课程了。

偏科政史地的基本就不学理化生,偏科理化生的就不学政史地。但有一个特点,理化生优秀,政史地不一定学的差。但政史地优秀基本上理化生都差。加上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与农村中学教育的倾向性,考啥教啥,基本上从农村中学出去的学生,都是严重的偏科。

作为学生,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即使考上了城里的高中,迎接他们的将会是一个怎样悲催的未来。作为老师,他们完全也不再能估计到你以后的高中教育。从学校而言,考上城里的高中就是大神,升学率就上去了。我2000年从初中毕业(又留级了,继续捂脸),是学校仅有的4个考上城里重点高中的一个。

但是迎接我的是什么?进入高一,才发现学习好的人太多了,按照成绩排名,我倒数第一排。无所谓了,反正也考上高中了。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堂课理化生就把高懵逼了,完全听不懂。痛苦地熬到下学期,也许还是高二第一学期,终于分班了,实际上就是分文理科了。那时候,终于长吁一口气,终于解脱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01 应试教育制造的结果,在这种基础上,城市尚能全面发展,农村是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身城市的教育资源就优于农村,农村则是一律向升学率看起,完全不会考虑所谓的德智体发展,一个学校的好坏,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升学率。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学生知识基础非常薄弱,基本功非常差,知识面非常窄;即使这样,语数外等主科教育也是半桶水,和城里的学生一比就露馅了。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举个例子,高三那年,文科班里有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平时考试也就是中下游水平,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学校开动员大会之后,他们开始埋头苦干,后来一个考上了武汉大学,一个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而这两个人无一例外是非农村出来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根基扎得稳,你看他们平时吊儿郎当,但他们认真起来,能把农村学生吊打。

02智商不过关。爱迪生说,天才就是99%九的努力加1%的天才。但是后半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我的承认,我的智商确实属于中下游的,要不然也不会小初高都留级。

03如果初中的物理是打地基,那么高中物理无疑是大厦。根基不老,房子就容易倒。初中学习的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和生活息息相关,但高中的物理则是深度研究,如果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不行,加上初中学的本身就一知半解,到了高中就得歇菜。


再见五丁目


个人觉得高一物理最重要,好像是力还是什么的,学好了后面就轻松了。我上的也不是我们那最好的高中,进校的时候年级前五十名,然后疯玩高一没上完就掉到两百多名去了,但是高一唯一认真学的也就物理,等到高二的时候总分就年级倒数50名左右了,这时物理也比较差。上高三突然醒悟觉得不能这么玩了,开始认真学了,自己把所有教材从头自学了一遍,这时高一物理就起了很大作用,高二高三的物理很轻松就理解了,最后高考又进前五十,上了本一,唯一没学好的是数学,这个真是要靠积累,包括思维的训练,靠短时间的突击,真没法搞好,咱毕竟距离天才还非常遥远。


jsdffly


为什么有些学生初中物理好,升到高中物理成绩却下滑很快,慢慢对物理失去信心了?

高中物理无论知识点范围上还是在内容深度上,都较初中物理有一个质的改变。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如果不讲究方法方式,即使之前学习不错,也会越学越吃力,导致成绩下滑。

你好,我是一名清华在读博士,当过6年高中生家教。从13年考入清华大学起我就开始帮助高中生学习,我发现物理是许多理科生跨不去的坎。我写了一本书——《中等生逆袭笔记》,,书中对高中生在各科目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也根据考试大纲梳理出了各科目考点、学习方法及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成绩无法的同学,找到学习误区,突破瓶颈。

有需要这本书的同学或家长,私信:领书,就可以免费领取。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第一、高中物理逻辑性强,更注重建立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每一章节的联系都非常紧密,若是前一章节没有学好,第二章节很难学会。它不似初中物理力、电、声、光、热,彼此联系不大,即使一块不学好,也不影响其他内容,后面再补就行。所以在学习高中物理时,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同学询问,否则知识的漏洞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第二、高中物理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初中物理概念化的知识较多,一般只要掌握公式定理,就可以直接套用。但高中物理涉及的层面较深,需要注意发生的各个条件及什么情况才能发生,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果没有对公式定律各个条件理解清楚,很难应用的题型当中。

第三、高中物理更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分的要难,当然要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这些定量分析书中可能只给了概念性的解释,有很多条件没有明确说明。高中生只有不断的做题,总结,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

总体来说,高中物理对学生的专注力、理解力、用功度的要求更高,如果学生自身不能做好调配,认识到这一点很难把物理学好。

以上是我的解答,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同学,私信:领书,就可以免费获取《中等生逆袭笔记》这本书。


清华博士说高考


高中物理好有什么用!?我儿子初中科学好,现在高一物理也很不错,学校排名最少前十,他自己也喜欢,但又能如何!现在很无奈打算放弃了,因为在浙江,因为是赋分制,像他这样哪怕在自己学校排名前五,但在全省呢?而现在浙江高考大多弃物理,剩下的都是浙江名校强校的学霸们在厮杀,一万多学生报考物理,几十万考生才一万多报考,什么概念?那些中上水平的但不是学霸的进去不早当炮灰吗?


无名可取不如不取


感觉这个问题好符合我自己的历程呀。我是初中的时候喜欢物理觉得很有意思,学的也不算太差。初中毕业物理考试成绩也还算满意。升入高中以后,刚开始也是特别喜欢研究物理,但是课程越来越难后面就不能理解这个知识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女生,何况还是一个不善理科的女生!加上课程又多,分给物理的时间也就变少了,慢慢的也认识很多新朋友,对学习的认真度逐渐下降,所以物理的成绩下滑很快,随之也就对物理失去了信心。个人真实经历分享。



鹏哥与老王


初中物理更像根据基本物理定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稍稍用心成绩就不错。我初中物理就学的很轻松,但到了高中接触力学分析(这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就非常不适应,我也不例外。大约一个月后找到了‘窍门’,一通百通,成了年级物理尖子生,一直到高中毕业,甚至在大学,普通物理也是自己看看,基本不上课也考试在年级前矛,得益于高中掌握了物理学习方法(只是对非物理专业)。

物理学习更侧重概念理解,不靠刷题。每做错一题要分析自己对物理定律理解的错误,掌握基本但核心的受力分析,基本上难题迎刃而解。基本功都是在高一上养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