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位?

月盈红袖


唐朝作为诗歌帝国,诗人如满天繁星,各个星光熠熠,但个人最终情的还是诗仙李白,也就是那颗太白金星。

试看一首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是诗人隐居之地,诗人从远处眺望香炉峰,在日光的照耀下仿佛有腾腾生起的紫烟,大家都知道李白一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仙山浓烟不正是自己所向往的佳境吗?瀑布本是气象奔腾的,而诗人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瀑布就如白练一般悬挂于悬崖和之间,想象大胆新奇。

而那瀑布落下来竟有三千尺之高,“飞”字足见气势之磅礴,水势之盛,“直”字可见悬崖之险兀。大手笔还在后面“疑是银河落九天”,好像是银河从天而降一般,诗人极尽夸张之势。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豁达乐观的心态,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可见一斑。全诗用词凝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读罢使人置身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李白为人称道的地方有两点。

一方面是他思想人格的魅力,即他高度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挣脱传统束缚的独立不羁的个性,藐视权贵的反抗斗争精神,以及高迈洒脱的胸襟情怀等。

另一方面,就是他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成就,包括表现在作品中的自由无拘的精神风貌,雄奇豪放、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大胆奇异的艺术想像等。

杜甫也不禁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小王的后花园


唐代诗人中我最喜欢李白。

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到唐代达到巅峰。李白无疑就是站在巅峰之上的集大成者。

我喜欢他的才气和霸气,笔锋潇洒自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我喜欢他的诗句,朗朗上口,妇孺皆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喜欢他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不拘一格。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喜欢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不拘小节,不为富贵折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性格豪放,游历交友,遍访名山大川。

他的作品众多在此不用言,很多都脍炙人口。

诙谐的说,诗人中他的数学最好。

你不见很多诗句都带有数字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在诗词中,运用数字之多之灵便之巧妙,唯数李白。

李白还是够意思的好哥们儿。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着哥们儿坐船去扬州了,他独自留守武汉,为武汉加油!

虽一句玩笑,但李白却是心胸坦荡。

高风亮节,我之所爱,古今一诗仙也!


维摩居主人


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大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唐诗的历史背景和流派:

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

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田园生活,诗风疏淡质朴。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

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吴中四士”。


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

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

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

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

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标榜“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

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纵观整个唐诗的历史脉络,以及流派,虽然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读起来是让人酣畅淋漓,而杜甫的现实主义也能让人触景生情,非常的动容,比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尤其是第二句,真真感觉看山看水,都能引起无限的思绪,都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真实写照。


年轻时候最喜欢的唐朝诗人

但或许每个人年轻时都有一份愤世嫉俗的情绪,读书时候却最喜欢李贺的诗。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有所反映。当时最喜欢《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现在喜欢的唐朝诗人:

年轻不懂事,觉得李贺这种凄绝的感觉超个性。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生阅历的增加,那中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怀已经渐渐隐漠,世事开始看淡,就开始向往田园以及禅意的生活,于是,那种隐逸,超然,随缘,淡泊的情怀就油然而生,现在就最喜欢王维。


王维的生平

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诗歌现存约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这类作品绘影绘形,写意传神、形神兼备。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

而这样的意境,我尤其的喜欢。


从王维的诗来谈,我喜欢王维的原因


1、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我从小就生长在农村,这种淳朴而诗意的画风,是最能拨动我的心弦的。
2、音律兼备,动静相宜
王维的山水诗结构画面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兼具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冷色暖色,人声水声,绘画、音乐与诗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3、超然世外,意境幽远
而在这样的画境中,人又是如此的静谧淡泊,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读王维的诗是最大的享受,所以,喜欢王维,喜欢王维的诗!


微笑的太阳花


有的人长的很漂亮,但仅仅是漂亮而已。照面后,很快就被忘掉。有些人,粗看并未觉察到什么不一般,但当你接触一些时日,便能从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品味出别样风情,并牢牢记往其英姿芳踪。

有些风景很好看,但仅仅是五颜六色而已。可有些风景,别有洞天,让人流连忘返。

唐代诗人中我最崇拜李商隐,他的诗很有嚼头。你细细品味,满满是诗的味道。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一盘菜做出来,一千个人就能读出一千种味道来,这是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李商隐是中国诗坛最壮丽的奇葩。

读李商隐的诗,有入无雾里看花,雨中赏景。有一种说明道不说不清道明的淡淡的忧伤,忧伤中又带着欣慰,欣慰而又寂苦,寂苦而又幸致,幸致而又悲凉,悲凉而又温馨……。满满的诗情,溢于的诗意,让人沉浸于诗的婉约与朦胧之中。

也许是一段过往,也许是一种情怀?人生中有义山的陪伴,有《无题》慰藉,有《锦瑟》的凑响……余韵、余生,夫复何求?


风清云谈


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是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为 杜甫(712-770)。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稳重朴素,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杜甫诗歌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却极见功力.因此后人封以诗圣之称.

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普拉多山里人


如果要问我喜欢唐代哪个诗人?我的答案是崔护。

崔护在唐代诗人中不算佼佼者,我喜欢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写过的一首诗《题都城南庄》,全诗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邂逅相遇的美好故事。诗人在去年的今天,正值三月,他经过长安南庄一户人家大门口,忽觉口渴,便扣门讨水。见一妙龄女子开门,她面若桃花,婀娜多姿。诗人心头一动,随女子进入庭院。院内几株桃树花朵盛开,绚丽无比。诗人坐下不久,女子茶水奉来。诗人接过瓷碗言谢,女子便身倚桃树,含情脉脉的望着诗人喝水。娇姿美态,人面桃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春风掠过,秀发飘逸,诗人看的如痴如醉,不禁言语挑逗,可惜女子笑而不答,彼此相视良久,诗人只得起身告辞,悻悻而归。

诗人对女子当然是一见倾心的,只是不知道女子对他是否钟情?但是由于封建礼数,诗人自觉轻薄,又遇上自己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心情境遇不佳,便没有再来看望女子,但是对女子的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来年今日,春光灿烂,诗人意气风发,便寻路拜访,渴望再见女子一面。当诗人满怀期待打开大门的时候,庭院内却空无一人,只有那几株桃树依然是花开艳丽。诗人顿觉失落,不觉发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伤感之情。

上天给了我们缘分,可是我们却没有好好的抓住它。桃花依旧,物是人非。我以为你会在那个老地方等着我,可惜等我再来的时候,你却已经不在了……

人生苦短,相遇太难。爱而不得,有缘无份。诗人满怀欢喜去寻找他的梦中人,可是梦中人却早已经不在了!是嫁人了?还是病亡了呢?诗人不由担心起心上人的境遇起来。即使不能与你喜结良缘,也希望你可以过的很幸福啊!

也许,这就是我喜欢崔护的原因吧?思念是一种病,遗憾的爱情也是一种特别的美吧?





Wait柏拉图


毋容置疑的,肯定是李白!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最佳科代表,他在中国文学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成就也是不可替代的。他的精神与作品更是影响了一代代大文豪,如中唐时期的韩愈、李贺、孟郊,宋朝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时期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等。

若把唐诗比作一副田园画,我觉得清风明月是李白,天青云淡是李白,平原山川是李白,星河盈江皆是李白!他就是那时的文曲星君仙降凡尘,没有一晚不想飞仙抱月,据说连死也是浪漫至极,在江中喝醉为了捞水中月而失足落水溺死,虽无从考证,但像极了太白先生的风格!他天生为诗歌而生,盛唐之中,诗佛王维与孟浩然善于五绝,七绝圣手王少伯则雄据七绝高地,然能于五绝与七绝之间游刃有余,皆能达极臻之境者唯李太白一人矣。李白的诗歌中的意象大多都是山河日月,赞颂大自然之美,雄奇飘逸,清新奔放,想象丰富,神出鬼没,就连诗圣杜甫也由衷佩服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多么狂放不羁的情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是何等的豪迈自信。诗写的好就不说,还「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拜大唐第一剑术高手裴旻为师,他个人的剑术也是大唐中排得上名次的高手,喜欢到处游历的他,懂些防身术也不足为奇。可谓文经武纬,又不事权贵,不卑不亢,不知多少好男儿渴望拥有这样的情怀和精神!



基耶斯洛夫斯基


我最喜欢李白,因为李白代表唐朝盛世时期的一种文化,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r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人在俄罗斯L


有唐一代的诗人不可胜数,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印象深刻,十分喜爱的诗人。今天我就来分享我最喜欢的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其人

李商隐字义山,生活在晚唐时代。他一生困顿不得志,还曾卷入“牛李党争”受到波及。他的诗作与他的命运息息相关,作品都较为缠绵哀婉。但是,他的作品以晦涩难懂著称,不是很好理解。李商隐常常创作《无题》诗,这就让他的作品更加扑朔迷离。

喜欢李商隐的原因

我比较喜欢李商隐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他的诗作给读者一种绮丽的感觉。阅读作为一种美学欣赏,需要这种华丽的色彩。读李商隐的诗,虽然如同雾里看花,可这花却是格外娇艳。

李商隐的《无题》

李商隐著名的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重帏深下莫愁堂”“昨夜星辰昨夜风”等若干首。这些诗作虽然难以解读,但艺术成就极高。例如最有名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奇妙的想象和实际的宴会盛况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因此“心有灵犀”才会让人流连忘返。李商隐的诗大抵如此,想象之中能让人读出现实。

以上就是我对李商隐的简介。


朱雀在南


你好,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甄尹仕,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说起唐代诗人,我最喜欢的是豪放派李白。为什么喜欢他呢?

众多周知作为粉丝一是喜欢他的作品开始,特别欣赏他的《月下独酌》这首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该诗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豁达不羁的个性。从表面上看,自得其乐,但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读起来意境优美身临其境,品起来凄美伤感恨不能与其同酌。

二是由诗读到个人的人品性格。豪放,嗜酒成性,一生都不会刻意逢迎、不事权贵。这点可以说是吸引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我的性格跟他很像可以说是同道中人了。同时他又有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说到这里,鄙人内心也是如此,我虽女儿身,性格却若男。

三是由性格牵引到生活背景。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二十四岁离开故乡开始漫游,结果首次进入长安后并不得志,李白开始了再度漫游,然而李白是个心怀天下,雄心壮志,满怀报复的人,虽然不屑科举致仕,但是始终渴望终南捷径,能够一举致仕。后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李白那样自负的人,得到皇帝如此赏识,自然不免开始得瑟,于是便有了后来著名的“高力士脱靴”。而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李白入幕府。后兵败入狱。五十八岁是开始长游。李白这荡气回肠的一生也是吸引我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李白不愧吸粉力强于其他诗人。这些也是我为什么一直钟意他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