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诗词歌赋有很多写悲、写愁?

浮云62598367


古人常说:“诗人不幸诗家幸”就是这个道理,诗人往往在自身悲伤失意时写出好作品。

比如宋代著名词人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后来有人请他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成就,他只说:“黄州、惠州、儋州而已”,这三个地方正是苏轼因为政党不合忠于直言遭贬谪的地方。也正是在这三个地方,苏轼逐渐达到了他文学成就的高峰。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诗词歌赋有很多写悲写愁呢?

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的本性——情绪的排解

一个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内心的情绪会大大的增加,悲伤比快乐尤甚,就像我们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我们更愿意和家人分享,而悲伤的事情我们则更愿意自己来承担,因为不想家人担心,况且就是告诉别人,别人也不一定们够体会,反而徒增烦恼,所以倒不如埋在心里,当坏情绪会淤积在心中,不吐不快,这个时候就需要排解出去,而文人最擅长是什么呢?当然是诗词歌赋。

思念友人了,写首诗,纪念一下,也就有了李白的《赠汪伦》,国家战乱了,写首诗,感怀一下,也就有了杜甫的《春望》,这就像我们平时发朋友圈一样稀松平常。

二、丰富的创作动机和充足的创作条件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很忙碌的,忙于生存,忙于家庭,忙于事业,即使你有创作的能力,也往往没有那个时间,而文人则不然,一般文人都是有官职的,这就可以知道他们是不必为生活而奔波的,尤其是在文人被贬谪的时候,远离京都的政治风云,下放到地方做个闲职,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独处,古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不作诗作词更待何时?这便是有充足的创作条件。

在古时候,文人之间交往的方式便是互通书信,交换彼此新作的诗等等,而且,我们都知道,过去的人是非常看中身后的名分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己身死神消是算不得什么的,只希望能够青史留名,这样也不枉来这世上一遭,无论是出于标榜自身,还是想要记载人生中的事件,以及对孤独心灵的安慰,文人都愿意进行创作。而在悲愁的时候,这种动机会到达一个巅峰,自然而然就会涌现出一大批有关悲愁的作品了。

总的来说,原因在主体方面不外乎作家、作者、世界、读者,也就是爱勃拉姆斯的四元素论,上面主要讲的是作家方面,其他方面也不外乎如此,对此你有什么意见,请在下方留言交流。


无感96648408


  • 专访1:高兴的时候,您最想干什么?
  • 喝酒,娱乐,哈皮……
  • 专访2:悲伤的时候,您最想干什么?
  • 答:喝酒,发呆,写诗……

所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说出了一个普遍现象。确实,流传到今的诗词歌赋,写秋、写悲、写愁的很多,为什么呢?原因或许很简单:

人在高兴的时候,哪有时间去写诗词歌赋

心想事成了,升官发财了,往往有很多事情是一定要做的,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写写画画。

要想如何把工作搞好,新的岗位,新的挑战,万事开头难;

还要和朋友一起喝酒聚会,庆祝一下也是必要的,喝高了倒头就睡了;

还要衣锦还乡,回家给父母摆谈摆谈,到亲戚朋友家坐一坐,再到祖先坟前烧点纸,求先人继续保佑。

人在得意的时候,也写不出触及灵魂的诗词歌赋

得意就容易忘形,这个时候一是没有时间坐下来写,哪怕是坐下来,也静不下心写,哪怕写出来了,也是瞻前顾后的,不知如何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过了,怕别人说自己显摆,表达不到位,又觉得不尽兴,不如不写。

其实,在古代,诗人、词人,文学家们一定也写过关于高兴、快乐、安逸这方面的作品的,只是这类作品一般艺术水平不是很高,早被历史长河给沉淀到河底了。

在失意的时候,只有写点诗词歌赋打发时间

在失落的时候,就不怎么想到奋斗了,反正都那样了;也不想见朋友了,受不了那些得意洋洋的。于是就有了大把时间了,可以坐下来,一坐一大半天,也没人打扰。有时夜半醒了,无事可干,那就只有写诗词吧;有时独自喝闷酒,看到月亮也孤独,就斗酒诗百篇了。中国古代很多的诗词歌赋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灰心绝望的时候,作品才能够深刻到触及灵魂

失落了,悲哀了,才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才可能刨除掉虚荣挖掘真实内心,才可能看透世间事。这类作品,在古时候的诗词歌赋中是大把大把的了:

1.屈原的《离骚》是这样产生的。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叹奸佞之当道”“哀民生之多艰”,屈原苦不堪言,整日游荡在汨罗江,写《离骚》抒发苦闷彷徨之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然渔夫也点拨他,他还是走不出心里的阴影。

2.李白的《将进酒》也是这样产生的。李白从长安放还以后,思想非常消沉,悲凉的感情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只有纵酒行乐,李白怀才不遇的感叹,又强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只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也是这样产生的。南唐后主在前期过着安逸舒适的宫廷时候,词写得很多,好的很少,回来,亡国成为阶下囚了,政治生命没有了,词的水平起来的,回忆往事,看看现在,不由悲从中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名句就出来了。

4.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样产生的。苏东坡真正的好词都在黄州、在海南流放的时候的,特别是黄州,“乌台诗案”苏轼差点被砍头,死里逃生到黄州当个团练副使,百无聊赖,只有寄情山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有前后《赤壁赋》也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除此以外,还有王安石退隐江宁后的诗文,两宋之间李清照的作品,南宋范成大的作品,等等,这些传唱千古的佳作都是他们在悲观失意的时候自然而然产生的。

自古迁客多骚人,迁客之中才有好骚人

诗言志,歌咏言,诗词歌赋主要用来抒发感情的。高兴时,“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已经能够表达完整了,失意时,才会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深刻灵魂介入。

以上回答希望能够解您之惑。欢迎点赞,不对之处敬请留言。


武哥说文


为什么中国的诗词歌赋有很多写悲、写愁愁?

诗由心生,情随意动,诗歌是由诗人而写,与诗人本来就是相互交融的混合体,两者不弃不离,形影相随,悲喜共渡,患难与同。诗人的感情风格,或欢快或抑郁,或浪漫或忧伤,或婉约或豪放,总是与个人的成长经历紧密相连,主要取决于现实环境的刺激。

诗人的心思细腻,善于由感而发,他们很多时候都是空有一腔报国热情,但却壮志难酬,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进而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也有可能是诗人本身就是那多愁善感的性格。

诗人的诗词能被后世所流传,就是因为这些诗句里流露出最真挚地情感,无论是悲是喜,是苦是愁,抒情、叙事抑或说理,也无所谓百姓高官,诗的精华也都在千古流传,给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底蕴。也许说古人的诗词皆是悲愁有些片面,但悲伤、愁绪却更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只有在落寞失意之时,才不会去刻意堆砌辞藻,想着如何完善心中所思,和诗句中的主旨、理想。诗人就如那池中之莲,出淤泥而独清,或有悲愤、愁苦,却依旧敢于直抒胸臆,也许,这才是诗词该带给我们的思考。


云采薇


不同的年代,境遇造就不同风格的诗人。

有写欢畅明亮的,有写凄凉悲愁的等等。通过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成了古今诗人抒情的一种方式。

写愁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悲的诗句:

莫到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

十年愁,眼泪巴巴。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悲欢离合总无情

还有很多写悲愁的诗句。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不同的境遇造就不同的人生。诗词歌赋只所以在文坛上大放异彩,都和诗人所处的环境,时代背景有关。

今人也有很多写悲愁的诗句。

生在当今社会,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没一点云雨。悲愁其实人人都有,无论你生活在多么富裕的家庭,你也不可能没一点忧愁,这是肯定的。


明月耀众星


为什么中国的诗词歌赋有很多写悲、写愁的?

中国的诗词歌赋之所以有很多写悲、写愁除了诗歌原本就是来自民间,真实的描写民生疾苦,真实地反应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这个重要原因外,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古代多战乱,太多的民生疾苦,大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

古代的战事频繁,整个国家动荡不安,导致太多的家庭支离破碎,为了生存,大部分人们选择了背景离乡。在搬迁的路上,见识了很多的人生百态,甚至导致骨肉分离。所以涌现了很多的表达乡愁,表达离别之情的诗词。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这首诗就描写的一位女子在秋天的时候,思念丈夫的忧愁之情。夫妻本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战争打破了平静的生活。而妻子除了思念,更多的是无奈。这是当时很多诗词的缩影,战争的残酷,这是整个时代背景下独有的悲哀。

二,自古文人大多空有雄心大志,无法报效国家。

自古文人大多是有志之士,从小学的四书五经,想的是报效祖国。然而现实有很多的无奈,官场的黑暗,导致很多文人壮志未酬,而只能借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对祖国的担忧。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抒发作者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

三,古代文人大多忠义之士,忧国忧民,一片赤诚之心。

古代朝代的更替是很频繁的,文人对国家的时事政治是很敏感的,而且都有颗忧国忧民的心。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不论哪个年代,爱情都是主旋律。那么有相爱,就有很多的爱别离。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更是将情人不得不分开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综上所述,中国的诗词歌赋多悲多愁,主要原因是古代多战乱,生活多艰苦,文人不得志,爱人生离别。


非烟慧语


为什么中国诗词歌赋有很多写悲写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从诗词歌赋的起源说起。

首先,诗词的起源。是从《诗经》开始,《诗经》的创作者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而是来自民间的人。比如其中有一点儿像是知识分子传述的诗——《绵》,它讲的是周朝如何迁徙、如何移民、如何拓荒,属于“雅”的部分。这种人口相传的文化记录了人民的农垦之美。是一种日记式的出现,后来的诗词其实也是诗人词人的日记,或感概。

其次诗词的历史。《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词歌赋从《诗经》开始唐宋鼎盛,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出名的诗词家。汉代诗是乐府,汉乐府。是唱的形式。兴盛与宫廷与舞同在。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战争最多、人民最苦的时代,但那个时代也释放出了生命的各种可能性,不仅有孤独和虚无,还有真挚、纯粹的自我追求,诗人多以发泄忧愤,和避世作品见多。

诗词歌赋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体现自己生活心理活动的方式,就如我们现代的写日记一样,高兴写写,忧愁写写。

最后以辛弃疾的诗结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雨雨99


悲伤使人与人靠近,使人与人产生共鸣。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今。所以这类诗词歌赋会非常多,也会更为引人注目。得以流传后世。

这里我们要说到一个词:“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古诗词的悲、愁,都因意象而得以传达。请看以下诗句:

一生负气成今日,

四海无人对夕阳。

——陈寅恪《忆故居》

试问,在当今社会,多少人才也曾经埋没过,若是一身才学无处展示,怎么会没有同感呢?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杜甫《南征》

试问,因为自己的独特而没有找到真正的知心人,又何尝不是内心郁闷的呢?

不如意事常八九,

可与言人无二三。

——方岳《别子才司令》

不论古今,只要面对生活,纵然身边有爱人,亲人,朋友,但是有些话,终究是不愿意说出口,成为对方的负担。只能默默压在心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说尽了失去爱人的苦楚。多少人在一生中,后悔没有把握住自己的爱,只可惜,昔人已不在。

有些感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为,悲伤法则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可以说,人类的共通使得冥冥之中似乎有了交集,有了桥梁。古诗词也是如此。朗朗上口,甚至还能体会到在遥远的历史中,作者的哀伤与悲愁。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人类在历史上因为文明而得以跨时空地沟通。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有如此多“悲伤”、“哀愁”的诗句得以流传千古。


复兴小文花


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认为:“诗缘情而绮靡。”

汉代《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所以,诗的本质是抒情。情是心理反应,所谓人有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除了“喜”是正向的,“思”是中性的,其余的都是负面的、悲苦的情绪。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佛说,人生有九九八十一难。悲与愁是人生的主色调,由此凝结成的诗更能引起人的共鸣。

《诗经.国风》被称为抒情诗的鼻祖,其中思妇征夫的离愁别绪最让人动容。

《离骚》的作者屈原本身就是个悲情人物,忧国忧民、怀才不遇而自沉汨罗,能使司马迁落泪。

《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至今催人泪下。

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身怀大才,却是个流浪诗人,也会问苍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杜甫生逢安史之乱,才会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

李清照本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优渥的少妇。后遭国破夫死,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悲愁之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诗歌穿越时空,依然被人传颂,就是因为有“情”这个品质。





半支莲6


有幸答题。

正如题主所问,中国古诗词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写悲写愁,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

一、时不我待,人生苦短之悲愁

长大后,会发现时间过的越来越快,其实古人何尝不是与我们有同样之感。而且他们的平均年龄很短,所以诗人们经常会有此感叹。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庄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

二、时光易逝,壮志未酬之悲愁

堂堂七尺男儿,谁不想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成就一番伟业,但往往总会有一些事与愿违,有此而产生的感慨化作了悲愁。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

往事浮云杳莫攀,壮怀未展鬓先斑。

不闻奉使通银汉,空见将军老玉关。

——丁鹤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

三、历尽沧桑,内心苦闷之悲愁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很少有人能做到历尽千帆,回来仍是少年,这便是苦闷之愁。

而今尝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

四、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悲愁

时代变迁,朝代更迭,战乱四起,国破家亡,人们饱受流离之苦,这种痛诉诸于笔端便成为一种沉痛的悲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李清照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五、离情别绪,相思凄苦之悲愁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由此而产生的相思之苦,便成为诗人笔下最多情、最浪漫的故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温庭筠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六、无由而起,无法消除之闲愁

总有一些愁绪无由而起,却如柳絮丝丝缕缕触动你的心扉,如蔓草滋长延伸遍布于你的脑海,挥之不去,斩之不断。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

人本来就是情感动物,多愁善感自是本性,更何况文人墨客拥有敏感的洞察力,思维敏锐,才思敏捷,更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所以他们笔下自然多愁,可以理解。


人生在世诗酒花


我是予小草,我来回答。

为什么诗词歌赋多为悲伤,忧愁呢?主要还是跟时代的政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战乱连连,朝廷内部腐败不堪。要是生活好的话,那有时间悲伤呀,寻欢作乐的时间都不够呢。


杜甫和李白生活在唐玄宗时期和唐肃宗时期,在这期间一场安史之乱就打了整整8年,老百姓忙着逃命,无数耕田荒废,男丁被抓去当兵抵御敌军,处处有饿殍,房屋被破坏,钱财被抢,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想杜甫写这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还要这首《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的诗很悲,而且还能看见战争带来的惨状,以及战乱下老百姓的苦难。杜甫早期的诗,就没有这么多悲伤,说到底还是跟国家的兴旺有很大的关系。


宋代辛弃疾的诗也是如此,金兵南下,攻打宋朝,国家危难之急,自然出现的悲、愁的诗比较多。还有我们的女诗人李清照也是如此,前半生的诗都是以优美,抒情,相思为主,到后期就比较悲苍,为国家的安稳发愁。

辛弃疾描写战争的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李清照写战争的诗: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然中国古诗词也有一部诗不悲的,有爱情的,有生活的等等: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翦梅》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

  • 《摸鱼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而一些无伤大雅,无病呻吟的诗,大多都被历史长流给淘汰掉了。

第一:现在能存留下的诗,一般是好记。

第二:记载很多家国情仇诗,社会风貌的诗,他们都体现了一个朝代历史生活,有时候历史学家也会用古诗来做参考文献,用来证明。

第三:中国诗歌词赋都兴盛的时代是唐,宋,这两个国家,到后期都发生了战争和叛乱,自然诗人的情绪也会跟着国家情绪走,基调悲、愁的较多。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关注@予小草说电影 如有见解, 欢迎大家跟我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