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不要为我点赞”

2020年3月4日,我在我的“河北青山文化群”微信里发现了一篇题名“疫情更显党性本色”的文章,作者是谢维良。主要报道了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镇郭庄村在抗击疫情战役中的突出事迹。

大家都知道,在疫情到来时,各种媒体报道在各条战线上出现的英雄事迹如雨后春笋,这充分显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惧暴风骤雨的袭击、冠魔的肆虐欺凌,勇敢地筑就成一道道钢浇铁铸的铁壁铜墙,抵御着病毒的入侵,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有感于“不要为我点赞”

写作中的谢维良

在紧张的抗疫斗争中,人们都具备了很高的警惕性,这让所有作者在选题中比较容易。战斗进入尾声时,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等错误思想难免在某些人中间产生,这要选题材就有些难了。可这篇文章剖析了全国疫情的形势,精准地遴选字词,把村支部书记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不厌其烦地连续阅读了三次,尔后,盲目地在群里为作者留下了“给你点赞”四个字。没想到,谢维良即刻给我发送过来肺腑之语:“不要为我点赞,要为郭庄村的支书点赞!”看到这句看似极为平常的话语,我顿时心潮澎拜,思绪万千。我心里异常尊重的兄长,没想到却是如此的谦卑,如此的低调,我对他的认识更加深刻地向前提高了一个层次。

有感于“不要为我点赞”

谢维良(左二)与冀南新区公安交巡警大队林坦中队干警在一起

是的,能在谢维良笔下被称赞的干部,确实值得点赞,郭庄村就是这样。这个村的村干部不仅为乡村干部做出了表率,而且还能给自己的父老乡亲带来福音。

谢维良在疫情期间,写出了一篇篇歌颂前线英雄事迹的报道文章。他经常讲,报道要切合实际,不能无中生有。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决不能虚报谎称,那样是会误导人们的。每当他要写文章时,都要亲自去采访,还要经过种种渠道对主人公的事迹进行验证,他惟恐自己的文章出现了虚伪的现象,怕因自己的不负责让读者来谴责自己。所以,当我们看他的文章时,好多都有他与主人公的合照,除非一些不能近距离采访的场面。

有感于“不要为我点赞”

谢维良(右一)与邯山区南张庄西村干部和党员在一起

我是谢维良文章的忠实读者之一,也是他的忠实追随者。每当看到他的新作发表后,我都要读上两三遍。因为读他的文章,能感受到他近距离的磁场给我带来的正能量;还能进入他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谢维良1962年2月出生在河北省邯郸魏县。他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工艺美术研究中心执行主席,还被北京市普圣商学联合会聘为高级顾问,等等。这些桂冠没有让他自大,反而激起他更加勤劳刻苦的学习精神。

有感于“不要为我点赞”

谢维良(右一)与丛台区关后村干部和党员在一起

他不仅文章受人爱戴,其书法也是首屈一指。

去过河北省工艺美术研究中心办公大楼的人都知道,楼梯走廊的墙上悬挂着他与其他三位艺术家为慈善机构捐献爱心的荣誉证照片。就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冬季邯郸市一次拍卖会上,他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巨幅字画,最终以28800元最高的价格拍卖成功,谢维良连想都没有来得及想,毅然地就将这笔款全部捐赠给了山区贫困地区。那次在场的有识人士说道:“谢维良的这幅作品可救济了贫困地区20家一年的生活啊!“他听到后,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回复道:天地赋予我的智慧,我自然要回报于天地,回报于社会,回报于大自然,功劳要归功于中国文化。他的人生价值观确实难能可贵,真不愧为大家口中的“才华横溢、才高八斗”的二才之子。

有感于“不要为我点赞”

谢维良(右二)在邯山区郭庄村与干部在一起

谢维良比我仅大八天,但我总是以一位尊兄来称呼他,他对人才尊重有加。在他眼里,人才不是用学历高低来定位,而是根据每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价值来决定其“才”的。

我俩第一次见面时,就感觉到他是个有胆有识的人,他是我自从离开学校后,找到的生活中的第二任老师。他话语里带着的那种直与刚,智与谋,一直是我心中仰慕的偶像。虽说他只比我大八天,但在每次与他谈笑中,他那庄重的身材,威严的姿态,都是以一个大哥的身份来鼓励我这个小妹妹上进的。

谢维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彰显出来,使社会和谐,他不知写了多少有益于社会和谐的篇章。他精神焕发,脑子里的词汇犹如高山的源泉,源远流长,运笔自如。他不管深夜与黎明,都在忘我地学习。这种进取的学习精神,如饥似渴的学习姿态,在这个年龄的他,远比在校的中学生努力数倍。他经常说自己的知识贫乏,必须时时充电,才能与时俱进。长期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养成了他谦虚谨慎的做人品格。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王亚萍/文 梁献春/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