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渡海先鋒」專題藏品解讀





【解讀二】43軍128師383團1營

【渡海先鋒營】

1949年底,中國的軍事形勢已經非常明朗,華南沿海地區已全部解放。蔣介石不甘心其在大陸的失敗,把原來駐海南島的守軍與大陸逃往海南島的殘部臨時整編為5個軍、19個師、1個海軍艦隊、1個船空大隊,號稱10萬大軍,由薛嶽統一指揮,建立起陸海空立體防線,抵抗解放軍的進攻。薛嶽字伯陵,其防守體系稱之為'伯陵防線'。國民黨軍大肆吹噓'伯陵防線'固若金湯,'連鳥都飛不進去',企圖依靠海峽天然屏障,憑險據守,重整旗鼓,把海南島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敵人真是痴心妄想。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必須進行。


1950年2月1日,中共華南分局和15兵團在廣州召開了作戰會議,確定了渡海作戰分批潛渡與主力強攻相結合的指導方針。即首先組織部隊偷渡,與瓊崖縱隊主力會合,以增強島上的作戰能力,爾後主力部隊實施大規模的強渡登陸,內外策應,共同殲滅島上的國民黨守軍。為此,兵團決定由40軍、43軍各派一個營分別先遣潛渡。由43軍128師383團1營首先執行這一光榮任務。3月10日,一營全營官兵及團直屬步炮連、警衛連、偵通連各一部共1000多人,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乘上21艘戰船,整裝待發。中午12時,隨著啟航的號角響起,船隊離開了磠洲島,當時海上是狂風暴雨,1營選擇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出發,就是為了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1營克難排險沿四百餘里的漫長航線,衝向海南島。1營歷經艱難萬險,船隊終於穿過了九屏沙、銅羅沙、七洲嶺,經過海上20多個小時的頑強拼搏,於11日8時許陸續在海南島赤水港一帶突擊登陸。面對突如其來的我軍先鋒部隊,敵人措手不及,驚恐萬狀,其抵抗很快在我軍的火力打擊下敗退了,所謂不可攻破的'伯陵防線'被打開了一個缺口,徹底動搖了敵人防守的決心,為主力部隊登陸加速解放海南島創造了最最有利、最最關鍵的條件。

中共中央華南分局、15兵團及廣東軍區通令嘉獎首批登島的1營部隊,1營被授予'渡海先鋒營'榮譽稱號,全營1250名官兵人人記大功一次。1營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軍隊,前身是東北野戰軍6縱17師50團1營,1948年11月2日東北全部解放後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43軍128師383團1營,是一支在抗日戰爭初期建立 起來的老部隊。這支部隊在山東堅持抗日遊擊戰爭,立過不少戰功,抗戰勝利後,又從山東挺進東北的。

牢記歷史,向英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