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进入战“疫”状态,全国医疗系统迅速动员起来,驰援武汉抗击病毒,在钟南山、李兰娟等医学专家的带领,以及举国抗疫的举措下,最近,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了控制。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医生故事。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而纵观历史,基本上所有朝代都曾发生瘟疫。这些瘟疫包括麻风、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仅以唐代为例,仅史书上记载的贞观年间,就包括: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关内河东大疫;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三月泽州疫;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夏谷泾徐戴虢五州疫;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夏,潭、濠、庐三州疫;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庐、濠、巴、善、郴五州疫;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卿州大疫 等等。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疫病如此频繁,作为皇亲国戚,自有御医与名医诊断治疗。普通老百姓看病,也面临着找谁看病、去哪里看病、怎么看病等等看病难问题,碰上疫情,更是会去一个今人想不到的地方看病。


唐朝人都怎么看病

如果是唐代的公卿贵族,可以尝试请请看“太医署”的医生。太医署在唐代隶属于宫廷机构太常寺,虽然主要服务皇家,但也可以为大臣贵族们治病。五品以上的退休官员还能享受到“公费医疗”的待遇。


听上去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这种所谓的公费医疗和如今很多英国美国的公办医院类似,都存在一个通病:要等。小马驹曾亲历在美国陪人看病,等待的时间基本上大多数的病痛可以自愈。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改天吐槽

放到唐朝,长安城的王公大臣和亲属有好几万,平均下来几千人才能平摊到一位医生。所以,基本上即使有本事去请太医署的医生,没有皇帝本人的关照,等的过程里建议可以自学医术治疗了。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唐代长安城复原

请不了官办医生,可以请民间神医?有唐一代确实诞生了很多神医,比如药王孙思邈,张文仲,许胤宗等。可惜,名医往往请到的难度不亚于请太医。当病患好不容易打听到名医的办公地址,找上门的时候,名医可能已经被官府请走啦,去宫廷里尚药局给皇家把脉了,或者去太医署上课收徒弟了。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孙思邈画像

唐代的官方医疗机构有通过“医举”吸纳好医生的途径,所以很多医术高超,在民间有一定知名度的神医都会被请进官办医疗机构,而神医进了官办机构,待遇好俸禄高也更加稳定,比在外面风餐露宿悬壶济世的生活舒服。因此也成为很多名医的选择。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唐代东西市复原

剩下一些没什么名气或医术还在培养的民间医生,

唐朝人的说法是“闾阎医工”,最常出没于长安城东市和西市的药铺里坐堂,有的也会在自家门口挂着行医的牌子等顾客上门,最低级的也有“江湖游医”,背着草药和符卦,举个幌子四处游荡招徕生意。


遇到病入膏肓的人家,病急乱投医,只能拉上这样的医生到家诊治,也算是尽人事听天命,可惜这样的医术水平,很少能真的医治好病人,更别说治疗大规模爆发的传染病了。


疫情非常时期,唐朝百姓最常来这里看病

遇上疫情时期,因为当时科技水平低,缺乏对病毒和细菌的认识,传染速度比今天要快得多。这时候民间和官办的医生肯定都不够用了,就算能找到也是医药费天价。


普通的唐朝老百姓最常去的地方,说出来肯定很多人难以预料:竟然是寺庙。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西安小雁塔,唐代荐福寺

是的,在当时的寺庙里,会设置“病坊”。是当时专门收治普通人特别是传染病人的民间医院。当时的平民百姓对传染病普遍有恐惧心理,唐诗里常有提及。而且如果家里不是特别有钱有权,久病床前无孝子,更是只能往寺庙的病坊里送,也算是隔离治疗了。


在病坊里,医疗的出资由寺庙负责,医生也大多是寺庙里的和尚。当时雕版印刷术刚刚普及,医书价格昂贵,私人只有有钱人才有藏书,寺庙里因为有人捐赠,会有一部分医书的典藏,借此懂得医术的僧众也不少。而且更主要的是,佛家提倡救苦救难,后来还演变出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寺庙也愿意收治这类被人嫌弃的传染病人。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唐代经书

另外,替人治病也是传播佛教的一个重要方式。很多信念虔诚愿意以身奉献的高僧大德甚至还专门设置“疠人坊”,专门隔离收治类似麻风之类的烈性传染病人。史书上有很多救治成功的例子,但也有老和尚救治中染病而死的。


这种有慈善救治性质的病坊,因为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很正面的作用,还有救世济人的普世意义,唐代的官府都很支持,中唐以后,还有地方官府出钱把当地的病坊改建为悲田坊,除了收容传染病人,还收纳很多无家可归的残疾人和流浪汉,成了地方福利院与医院的集合体。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即便是唐武宗灭佛,寺庙里的社会救济机构也被延续了下来,不过主办者从宗教性质的寺院变成了当地官府。实际上,唐代的寺庙除了是宗教场所,还承担了很多重要的社会职能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往年的春节档大片

比如出租多余的僧房,类似于旅馆。

当时还真有不少诗人曾借宿寺庙,与高僧唱和诗文,研讨佛学,比如王维和神会,陆羽和皎然。另外,寺庙里还会兴办针对人民群众的娱乐活动。比如讲经之类,就是绘声绘色地讲述佛经故事的通俗版,在没有任何传媒的唐朝,不亚于春节档电影上映,到了宋代,寺庙不再讲经,但这门艺术形式走入了寻常市井,后来演变为话本,往后又演化出小说。

疫情发生,唐朝老百姓都去哪里看病?这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

韩国近期不顾疫情传播召集

说到这,反观隔壁韩国最近伴随新冠疫情一同肆虐的邪教,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中国真是既打开了书本,又打开了历史,给他们开卷抄都抄不会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唐代小说呈现的佛教寺院生活图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