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日本據此將中國分析得入木三分!必須警惕

大約是1963年,日本人從中國《人民日報》的照片上注意到,北京公共汽車上那個頂了五六年的瓦斯大氣包消失了,由此推斷,中國燃油的長期緊缺可能已告緩解。次年的《人民日報》上,發了一篇題為《大慶精神,大慶人》的報道,這更加引起了日本人的關注。

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日本據此將中國分析得入木三分!必須警惕

六、七十年代的公共汽車(來自網絡)

又過了兩年,1966年的《中國畫報》上,出現了一片飛雪中站在鑽井旁邊的“鐵人”王進喜的那張著名照片;同年,《人民中國》雜誌上,再次出現對“鐵人”的報道,其中,有這麼兩句話:

最早鑽並是在北安附近開始的。

王進喜一到馬家窯子,看到一片荒野說:好大的油海,我們要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拋到太平洋去!


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日本據此將中國分析得入木三分!必須警惕

六、七十年代的公共汽車(來自網絡)

為了描述創業的不易,文中還專門提到:為了把沉重的設備運到油井的位置,採用了人拉肩扛的方式。當時大慶油田的一切,都是中國國家機密,外界對此幾乎一無所知。但日本卻宛如北海道的棕熊,嗅出了來自中國的不同味道,它判斷:

中國《人民日報》的文章可以證實大慶油田果然存在;《中國畫報》的照片可以證實當地氣候寒冷;從《中國畫報》的照片上看,“鐵人”的衣著相當厚實;這可不是一般的寒冷地區,應是在北緯46°到北緯48°之間的苦寒之地。

大慶油田的位置,很可能在齊齊哈爾到哈爾濱之間的中國東北,這裡冬天的溫度一般在零下30C左右;《人民中國》的報道中,有“人拉肩扛”一說,這顯示油井位置應該離某個車站不遠,否則,是不可能採取這樣的笨辦法的。


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日本據此將中國分析得入木三分!必須警惕

鐵人”王進喜(來自網絡)

《人民中國》的報道中,還透露出馬家窯子和北安兩個地名。於是日本人立即在他們保留下來的舊偽滿時期的地圖上,找到了這個叫馬家窯子的地方。它位於黑龍江省海倫縣東南,北安鐵路一個小站往東10公里處。至此,大慶油田被日本人精確定址。

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日本據此將中國分析得入木三分!必須警惕

鐵人”王進喜(來自網絡)

接下來,根據對“鐵人”事蹟的報道,知道王進喜原是玉門油田的工人,1959年他志願去了大慶。這意味著,大慶油田的開工,至遲不會晚於1959年。從《中國畫報》刊登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大慶油田煉油廠的設施:其中,一座建築明顯是反應塔。在這座反應塔上,可以看到一道扶手欄杆。估計這樣的欄杆,是一米多長。 根據欄杆與反應塔的比例,可以推斷出塔身直徑約為5米。而如此規模的反應塔,年加工原油能力,應該在100萬噸上下。

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日本據此將中國分析得入木三分!必須警惕

大慶油田(來自網絡)

報道中還提到,當年大慶“已有820口油井出油”。經過綜合分析,日本人估算出,大慶當年年產原油應該能達到360萬噸。因為油田顯然沒有得到全部開發,總產量必然會逐年遞增。

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日本據此將中國分析得入木三分!必須警惕

日本商人(來自網絡)

根據石油工業發展的規律,日本人再次做出預測:到了60年代末,這個原油生產數字,應該增加到1200萬噸左右。

日本人最後得出結論是:通過照片判讀,大慶的煉油能力明顯跟不上原油生產的速度,大慶油田必然要設法補上這個缺口。從技術上講,中國很快就會需要日產量達萬噸左右的煉油設備。至此,日本人非常興奮,他們預測到了這些事件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商機!

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日本據此將中國分析得入木三分!必須警惕

大慶油田(來自網絡)

於是,日本人便立即開工,日夜不停地生產中國所需的大型煉油設備。而世界其它生產廠商,對此卻還一無所知。不久,事實果然如日本人所料的一樣出現了。不到半年時間,中國的石油工業部在世界範圍內招標,購買日產量達萬噸的大型煉油設備。

因為日本早有準備,不僅有現貨,而且價格還很便宜,非常完美地滿足了中國的一切需求,自然如姜太釣魚一舉中標!

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日本據此將中國分析得入木三分!必須警惕

大慶油田(來自網絡)

中國公共汽車瓦斯包突然消失這樣的小事,竟然能日本人嗅到巨大商機,這種能力確實非常值得我們敬佩,但同時又使人感到有些恐懼,只要被它盯上似乎難有秘密可言,我們從中可以反思許多!對此,你有何評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