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唐山市區,各縣區,甚至各村鎮說話的口音不一樣?

5920我愛你中國


確實是,我是唐山市區人,唐山大地震電影裡的唐山口音和趙麗蓉老師小品裡的口音和我們市裡的口音是有差別的,他們把尾音拖的特別長,她們學的口音實際是豐南一帶的口音,我們唐山地區:唐山市區、樂亭、灤南、豐南、豐潤、玉田、遷安口音都是不一樣。我過去長期出差坐火車,很多人聽不出我是唐山人,大多估計我是東北人,他們以為唐山人說話都一樣


幽靜的一片林


首先,我對唐山口音有著難以割捨的親切感。只要聽到說唐山話的同志,就認為遇到了故鄉人。

因為我在唐山生活了七八年之久。我從一九七一年入伍直至一九七八年調離唐山部隊,一直在唐山駐防,並且每年一次必不可少的冬季野營拉練,幾年來,基本走遍了唐山地區各縣,對唐山市直、各縣的口音都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和熟悉。可以說,唐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現在說話有時不自覺地流露出唐山味兒,引發一些人的調侃。

關於唐山市直、各縣區,甚至各村鎮說話的口音不一樣,根據我在唐山生活的實踐,分析探究認為:

一是祖祖輩輩生活在唐山的原籍人員,行成了一種固有的唐山口音。

二是舊社會山東、河北等地逃荒東北的窮苦人,因故滯留在了唐山,增加了唐山地區口音多元化的元素。

三是清廷入主中原,大量清兵駐防軍事要地唐山,尤其是清朝東陵在唐山馬蘭峪,需要大批滿族守陵人員。因此,滿族人員的入駐,是形成唐山地區口音不一樣的因素之一。


雪醒詩夢


我想應該是過去交通不便造成的。人們偏居一隅,與周圍村鎮很少有交流,口音自然會有差異。昌黎、灤南、樂亭的口音相近。遵化口音則偏近普通話。遷西、遷安的口音也很獨特。

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在唐山各縣存在,其它省份也有類似情形。我在山東淄博上學的時候,相隔幾十公里,幾乎聽不懂。東北話聽起來貌似差不多,實際上差異也很大。單是遼寧,大連的口音就有一種很濃重的海蠣子味。乍聽起來有點像山東口音,可能和漁民交流有關吧。南方的口音更是千差萬別。


雪夜de驚鴻


您這個問題是個大課題。

我個人認為,唐山地區的方言大致可分為三大塊:

一、豐玉遵區。豐潤玉田遵化及市區陡河——大城山——鳳凰山一線以西從商代到清代大多時期為一個諸侯方國(如北方遊牧民族山戎建立的無終國,後被西周的燕國等諸侯方國聯合所滅,後歸屬燕國)或同一行政區劃(如清代的直隸省直隸遵化州),此區域同保定東部、廊坊的香河大廠、北京的平谷、天津的薊縣寶坻等地一樣,基本為古燕國語區。這一地區後來所有大批移民遷入,如明初的江浙移民和清初的山東移民,到都因為遷入時間和地點都相對不太集中,基本被古燕國話所融化。附帶說明一下:北京的全部和天津的北部過去都是說古燕國話的,如北京因為幾度變為空城然後從其他地方整體移民過來(金滅遼、元滅金、明滅元、清滅明等),而使北京變成一個語言孤島。而天津則是在明初才建城(即軍事衛所天津衛),城內的居民基本為來自南直隸即今江蘇安徽一帶的士兵和家屬,所以也是一座語言孤島。

二、呔兒話語區。灤縣灤南樂亭豐南唐海等地,古屬孤竹國,後來也被燕國所滅,至明清也基本歸屬同一行政區域管轄,如府治在今盧龍縣的永平府。但這一區域的方言形成卻另有原因。遼代初期,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從定州一帶的安喜望都義豐三縣擄掠來大量漢人,在今遷安灤縣等地設置安喜望都義豐三個僑縣予以安置。所以這一區域的口音和現定州市的口音非常相近。後來人口擴散遷移,今灤南樂亭豐南唐海和昌黎一帶都說這種方言。這一區域也有大量山東移民遷入,但也因遷入的時間和地點的不太集中,而被呔兒話所融化。

三、遷安遷西口音區。這兩個地方從古至今同呔兒話區基本屬於同一行政區劃但口音卻相差很大,主要是因為明代著名抗倭名將戚繼光帶著他以浙江義烏兵為主的戚家軍駐守薊鎮並修建起嘞至今保存較好的明長城,其總兵府在今遷西三屯營。義烏人說不了兒話音,他們的語言和古燕國話,呔兒話融合,形成嘞包括遷安遷西在內的從北京到山海關長城沿線兩邊的一個特殊的語言帶。我們大家俗稱它為大舌頭話。


YCC文化傳播王徠福


我是唐山人,經歷過1976年的大地震。

說到唐山的方言,真是太多,各地都不一樣。

1.豐南、豐潤、灤州、灤南、遷安、遷西、遵化等市縣與市中心的路南、路北口音都不一致。俗話說一方水一上養一方人,這與當地吃喝住行有關,這是由唐山地域廣闊決定的。

2.而且聽老人講,明朝抗元時,朱元璋下令殺光了所有河北人。勝利後,組織山東、山西大批移民,移民都有各自的語言,至今沒有改變。

3.唐山原有語言的保留。

綜上所述,就形成了唐山各地語言不同。











春風秋月小樓東風


主要還是移民的緣故。有記載可考的最早“移民”在宋遼時期,古代人口就是生產力,遼國侵略宋朝的時候經常會擄走大量人口安置到己方地界中,唐山的遷安,名稱就源於遷自安喜(宋朝地界,今河北定州),而灤州最初下轄的義豐縣則與宋地的義豐同名(今河北安國)。到了明代洪武大移民,永平府(大致範圍與唐山(除遵化、玉田和豐潤)和秦皇島(除青龍)相當)的移民總數佔到總人口的七成以上,唐山一帶的大多數村莊市在這時候建立的,很多傳說來自山後陸州或大槐樹,靖難之役之後,又遷了一批江南富戶到唐山南部沿海地區。清代中期開始的闖關東,又有一些山東移民留在了唐山。移民們帶來了不同的方言,千百年來本地居民相互交流,方言的差異逐漸縮小,不短趨同,但不同地方的口音還是走明顯的差別,不同村莊之間也有細微差別。


看看豆中


在遷安首鋼工作了多年,也沒學會唐山話,但能聽得懂,遷安與唐山市的話還是有區別


雪峰北緯39度


唐山地區的口音太多了,我們這隔村的口音都不一樣。電視上看到的唐山話也只限於市區一帶。我們一個區,就有四五種口音。當然都能聽懂。


一剪梅永恆的心


這很正常,中國的方言博大精深,各個地區的歷史傳統和風俗習慣都是不一樣的,再加上現在人員的流動,更是導致了方言的多樣化。


寒楓居士


移民城市,而且來源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