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上空30秒:改变战局的作战,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战场上,有很多重要的战役,尽管很多史学家把“中途岛战役”看作是改变太平洋战场战争进程的转折点,但是如果认真考据,其实中途岛战役的伏笔,早在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

东京上空30秒:改变战局的作战,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派遣6艘大型航空母舰携带超过350架舰载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整个太平洋上最大的基地——夏威夷珍珠港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空袭。此役基本将美军太平洋舰队就地全歼,尽管南云放弃了规划中的第三波空袭,从而放弃了轰炸珍珠港的船坞、油库、修理厂等后勤保障设施,但是在此之后至少有半年的时间,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完全处于瘫痪状态,根本无法对日军展开有效攻击,而这段时间也是日军在整个太平洋上砍瓜切菜、横行一时的半年时间。

不过美国人心中不服输的牛仔血性也被日军的炸弹重新炸醒。就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立即责成美国陆军和海军(当时美国还没有独立的空军,飞机分别隶属于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笔者注)拿出方案,对日本展开报复,最好把目标定为日本的首都东京。

东京上空30秒:改变战局的作战,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

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因此使用航母和舰载机对日本本土实施突然轰炸是最有效的办法,而且也算是以日本人的手段还治日本人自己。但是,空袭日本谈何容易?在空袭珍珠港之后,日本深知自己的本土也是四面环海,因此,在其本土以东约800公里的水面上建立了一道以远洋渔船、巡逻舰等小型舰艇组成的警戒线,任何靠近此线的美军军舰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日军巡逻船只发现敌舰后立即会以无线电报告本土的指挥部进行防御,因此即使击沉巡逻的日舰,也无法形成战术的突然性。

在二战时,由于当时的舰载机普遍采用活塞式发动机,舰载机自身起飞重量有限,受发动机性能限制,载油、载弹量则更为有限。在当时的舰载战斗机普遍航程在600~800公里左右,作战半径在250~350公里之间,日本在距离本土800公里以外建立海上警戒线,就是为了防备美军对日本本土的偷袭。而如果无法有效突入日本本土附近,任何美军的舰载飞机都无法对日本本土构成有效打击。

东京上空30秒:改变战局的作战,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

不过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弗兰西斯·罗尔上校在考察了位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的海军飞行员训练基地后得到启发。罗尔上校发现,当地美国海军航空兵在机场上以油漆画线标注出航母的长度,然后驾驶战斗机以此为标准进行训练,而根据测试,美国陆军的远程轰炸机在减少装甲和武器的情况下,也具备从海军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可能性。而且,由于陆军的双发轰炸机体积更大,所以内部燃油载荷也更高,在有效减少装甲和自身火力的情况下,飞机的重量可以大幅减少。这样即使是陆军的双发重型轰炸机,也有可能从航母上安全起飞,如果一旦这项训练获得成功,美军将会获得可靠的,轰炸日本本土的作战飞机。

对此罗尔上校提出:可以使用海军的航空母舰搭载陆军的双发重型轰炸机,开赴到距离日本本土800公里以外的海域,对日本实施空袭。因为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的飞机有较大的不同,当时美军陆基的轰炸机中,有多款双引擎轰炸机具备1800~2000公里的航程,这样就可以满足在日军警戒线之外进行起飞轰炸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能对日本实施必要的战略威慑。

东京上空30秒:改变战局的作战,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

该计划已经提出立即得到了美国陆军和海军双方的重视,随后美国军方共同指定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杜立特上校负责挑选和组织这次空袭作战。在敲定方案后,美国陆军和海军迅速行动起来,1942年2月3日,2架B-25型轰炸机被搬上了停泊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的大黄蜂号航母。在随后的测试中,2架B-25都轻松从大黄蜂号航母上正常起飞,此举一下子坚定了美军动用航母搭载陆军轰炸机对日本进行轰炸的决心。

在当时由于陆军的双发轰炸机体积过于巨大,因此,美军的计划规划中,B-25机群在轰炸日本后不再返航,而是继续向前飞行,穿越整个日本列岛,然后飞往中国的江西、浙江一带尚未被日军占领的区域降落,然后由国民党军队负责营救并保护美军飞行员脱离险境。为此,在美军计划之前至少2个月,当时中国浙江、江西一带尚未沦陷的国土上,国民政府广泛发动民众,大规模抢修飞机场,此举曾经引起侵华日军的关注,但是这些人想破脑壳也不会想到,国民党方面的行动,竟然和美军计划空袭东京有关。

东京上空30秒:改变战局的作战,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

詹姆士·杜立特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的一名传奇人物,此人天生对飞行有着独特的天赋,早在1922年时就曾经驾驶DH-4B型飞机,耗时21小时19分钟,完成了横跨北美大陆的飞行壮举。1928年杜立特成为美国第一个完成筋斗特技的飞行员,1929年杜立特又率先完成了美国历时上首次完全依靠仪表盘的“盲飞”,从而成为美国航空史上的风云人物。到1941年时,杜立特早已退役10年,但是在陆军航空队发出征召后,他依然放弃了自己在壳牌公司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陆军航空队,并着手训练精心挑选的小伙子们。


在杜立特和其队友们努力训练的同时,为了确保B-25能够从航母甲板上起飞,指定将会轰炸东京的24架B-25型轰炸机被送回位于明尼苏达州的工厂进行改装。改装中拆除了全部和空袭行动无关的装备,包括航炮、机枪、弹药……甚至是机舱的防弹钢板也全部被拆除,以减轻飞机的重量。经过艰苦的训练,再加上由于航母甲板面积实在有限,只能搭载16架B-25型轰炸机。所以杜立特最终挑选了16个机组,一共80名飞行员,乘坐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列克星敦号航母的伴随之下,共同前往日本海域,准备执行此次惊天轰炸。在本次轰炸行动中,列克星敦号航母搭载的是正常的海军舰载战斗机,用于为大黄蜂号提供空中掩护,同时美军还出动了3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为两艘航母提供护航。这大概是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军所能出动的仅有的作战力量,说是倾巢出动也不为过。

东京上空30秒:改变战局的作战,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

1942年4月18日清晨7:38分,当整个美军特混舰队距离日本本土还有1200多公里时,就被突然出现日本渔船日东丸号发现,日本渔船随即用无线电报告了美军航母战斗群的位置。这让整个突袭行动一下子陷入了危险之中。为此,舰队指挥官哈尔西上将果断决定,全部16架B-25型轰炸机在比原定出发地远了约400公里的距离上起飞,同时,由于时间提前,这意味着他们将不得不在白天对日本实施空袭,而白天空袭也意味着整个突袭行动都处于极度的危险当中。

但是,也许是苍天确实眷顾美国人,由于三个的原因,杜立特的轰炸机群在空袭日本期间,根本没有遭到任何拦截:首先,由于日东丸号被击沉的过于迅速,导致其电报尚未发送完毕,所以日本大本营实际上并不知道有美机来袭。其次当时美国陆军的轰炸机还使用的老实机徽,就是蓝底白五角星中间一个红色的圆。远看和日军的机徽有几分相似,所以大部分日本人都把这些飞机当作是本国的飞机,根本就没有想到它们其实是美国飞机。最后当时东京刚刚结束一场防空演习,所以甚至在杜立特的机群已经投下炸弹后,街头的很多日本人依然以为是空袭演习的一部分,根本没有把空袭当回事。

东京上空30秒:改变战局的作战,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

杜立特所率领的的B-25型轰炸机每一架都携带有4枚500磅炸弹(227公斤),其中3枚是高爆炸弹,第4枚则是集束式燃烧弹,内部装有棒状的燃烧剂,爆炸后会四处飞散,扩大燃烧范围。在出发前,杜立特把早年日本政府所授予他的奖章用一根小铁丝捆在其中一颗炸弹的尾部,他用这种方式把日本人授予的荣誉再还给日本人。而一名随军记者则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由于日本方面对于空袭完全毫无准备,因此无论是战斗机还是高炮兵部队,对来不及对杜立特的机群作出任何反应,杜立特的轰炸机群就已经投弹并快速离去,整个空袭东京的作战仅持续30秒。后来杜立特为此还专门以回忆录形式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东京上空30秒》记录了这次传奇的空袭行动。

东京上空30秒:改变战局的作战,杜立特率队空袭东京

尽管16架B-25飞机载弹量有限,对于日本的空袭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但是从航母上起飞陆军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还是深深刺激的日本人的神经,也让日军大本营意识到,日本本土实际上并不安全。这一切促成了日本军部很快批准了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关于夺取中途岛的战役规划。而这为日本海军在中途岛遭遇惨重失败埋下了最大的伏笔。所以可以说,行军打仗也好、个人奋斗也好,胜利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敌人的错误,而是需要自己去努力促成。正是因为杜立特等人的“促成”,进而“促成”了中途岛战役的发生,并为日本海军敲响了丧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