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有什么后果?

陌上花开3801


  • 首先,这个长期是多久呢?

不管是什么状态,长期肯定都是不行的。即使是开心,也有笑死的,突发心脏病、心肌梗塞什么的,更不用说应激状态。一般心理学上的评估,是以当下、一周内、一个月内、三个月内、半年、超过半年为评估界限的。如果是身体疾病,一般超过一周无缓解,我们是肯定要去医院检查治疗的。心理和情绪的问题,因为常常被人们忽视,往往当事人也很难说出个明确界限来。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程度。


  • 第二,焦虑的程度几何?

根据人的应激状态,一般分为应激状态、激情和心境。应激状态是指遇到重大的,爆炸性事件的时候,人出现的反应,比如起火了人会拼命逃跑,远离火源;这是应激状态;激情是指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强度较大身心反应,比如一见钟情的一个月,会对对方甚是想念,茶饭不思;心境则比较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状态,强度也比较弱,例如一个人三个月以来,都是神经衰弱,入睡困难,醒来很容易,动不动就很容易发怒,那就要考虑是否具有焦虑的心境了。


  • 第三,回答题主的问题: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有什么后果?

首先既然题主能够提出来,那必然是感受得到焦虑了,我们就暂定题主说的焦虑,就是我们心理学上讲的焦虑,是具有某些症状的。比如总是惶恐不安,神经敏感,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精神总是紧绷等等。

一般来说,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身体和心理、社会功能必然受到损害。身体功能受到损害就是疾病、睡眠不佳了,心理功能受到损害就是情绪易怒,很难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原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受到破坏;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就是无法从事原有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等等。


轻一点的,是产生心理问题,找心理咨询师就可解决;严重到一定程度,就是精神疾病了:焦虑症、抑郁症、情感双相障碍、各类惊恐发作等等。


奥对了,楼上回答抑郁症,也对也不对。抑郁症是一定会伴随焦虑,有焦虑不一定就是抑郁症。判断是否抑郁症,还需要很多其他的指征。

如果不确定,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测评SAS(焦虑自评量表)、SCL-90(90项症状清单)来进行自我评估。


祝虚惊一场,一切安好!


火星人御用咨询师


焦虑症是人们寻求心理治疗帮助最常见的问题,焦虑问题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它们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有些人患有慢性的或突发性的忧虑,另一些人担心某些特定的对象或情况,或害怕在社会环境中被负面评价。对一部分焦虑症患者来说,焦虑主要与对过去的回忆有关; 而一部分焦虑症患者则更多的是可能患上衰弱惊恐症,其特征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出汗、颤抖和头晕等症状。如果得不到治疗或管理不善,过度焦虑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25年来一直在为焦虑症的患者治疗。 焦虑症患者是一群不会分享人格(比如很多事都憋在心理,或对未来莫名的担心和恐惧)的多元化的群体,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种种族和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气质,挑战和感情。

焦虑症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在多年治疗过程中,我注意到某些问题在治疗中不断出现,最主要的问题是一些心理咨询师对焦虑相关的错误假设、态度和习惯,阻碍了患者进步和康复。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关于焦虑的误解的概要:

如果焦虑了我什么都不做,我的焦虑就会无限期地增加。

许多人在处理焦虑和恐慌状态会有过这种情况:你正在某个地方做一些事情,突然你的身体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比如你呼吸急促,头晕目眩;你的心脏心跳加速;你觉得自己快疯了。感觉到焦虑上升,你会告诉自己,如果你不做什么,症状会变得越来越糟……这种预测很直观,但是错误的!!!

事实上,"恐慌症症状"和"时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曲线性的,形状像倒置的U型; 如果你和你的症状刚好停留在明显的不适点上,它们会持续上升一段时间,但不会一直持续上升……过了一段时间,他们会平静下来,然后下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习惯”的生理过程——长期暴露于相同的刺激会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减少,从而减少焦虑。

处理焦虑和恐慌的人往往对这一事实缺乏了解。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体验过,因为他们往往在进入“习惯”的生理反应之前就会逃避这种情况。因此,焦虑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暴露练习,引导一个人保持症状,超过不适点,给予神经系统适应的时间,并为他们提供反驳“线性假设”的第一手证据。

拖延是为了避免,而不是为了避免而拖延。

如果你在排队跳水,站在高跳板时感到害怕,你的焦虑可能会迫使你退到队伍的后面,从而推迟了那次可怕的跳水。但是你做的只是延长你的等待时间,还有你的预期焦虑期。预期焦虑通常比实际预期的事件要糟糕得多,因为它不受世界上特定行为的参数限制。由于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发生,可是你的头脑已经开始胡思乱想;这样常常会出现灾难性的情况。在生活中,真正的灾难不可能是经常发生的,可以说真正的灾难非常罕见。但在焦虑的头脑中,他们是频繁和迫在眉睫的。因此走到最后面会让你更焦虑,而不是更少,因此更有可能无法实现你的目标。如果你对某件事感到焦虑(假设它实际上并不危险),你最好的选择是朝它走,而不是远离它。

把注意力从引发焦虑的任务转移到焦虑症状上。

心理学家大卫·巴洛David Barlow和他的团队已经表明, 在处理(性障碍)床上“焦虑症患者”有几个共同的特征:首先,他们焦虑的想法(“我是一个好情人吗?”) 使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思想上,而忽略了正在进行的性生活,这对他们的性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可预测的负面后果,这也床上“焦虑症患者”最常见的错误。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我们的战斗或逃跑系统就会被激活,这涉及到一些烦人的、分散注意力的、令人震惊的身体症状(但并不危险)。这些症状的不适可能会吸引我们专注于试图消除这些症状,本能的会选择在短期内通常意味着避免或逃避。然后,熟练焦虑管理他包括:将焦虑的唤醒作为一种呼吁,把注意力更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而不是集中在症状上。当火警响起时,正确的反应不是关掉火警或遮住耳朵,而是去灭火。

把恐惧和危险混为一谈:“我害怕,所以我必须处于危险之中。”

我们的焦虑系统是在危险和恐惧紧密结合的时代演变而来的。但是今天,你可能生活在一个古老的恐惧暗示,但不再代表真正危险的环境中。所以重要的是不要混淆两者,但这样做人需要一些认知力。当你感到焦虑时,问问自己:“我是否处于危险之中?”如果没有,则焦虑症状就是噪音,而不是信号,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与此相关的是"你的感觉"和"你的处境"的区别,这不一定是一回事,例如,“喝醉酒的人常常觉得他们可以开得很好”等等,处于狂躁状态中的人们觉得他们可以完成任何事情。同样地,焦虑中的人们惊恐发作可能会感到失控,但实际上并没有失控。例如,那些在开车时经历恐慌发作的人,总是会找到一种方法,让他们的车安全地停下来,并呼救!所以这种迹象表明经历恐慌发作的人是可以充分控制的。你的感觉是“心理事件”,不是世界大事,不要相信你所感觉到的一切。

恨你自己,因为你很焦虑:“我为这件事担心,我又软弱又愚蠢。”

许多人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过于焦虑而自责,他们可能会责备自己,称自己软弱,愚蠢等等,相信这种自我贬低会以某种方式激励他们改进和克服——这是个错误。自我排斥不是自我改善的途径,正确的方法是在学习处理焦虑时使用自我同情和好奇心。更有效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感到焦虑是人类的一部分。让我接受这种感觉,去探究它,去了解它,并在我接受挑战时学会好好管理它,善待自己。“

憎恨焦虑,因为它折磨你。

焦虑的症状既烦人又可怕。难怪一旦我们经历了严重的焦虑,我们就不想重蹈覆辙,因此选择回避。虽然回避在提供短期缓解方面是有效的,但从长期来看却适得其反;举个例子:让我们假设你讨厌霉菌,现在假设你在地下室找到了霉菌。你的直觉,最初的冲动可能是避免去地下室,因为害怕遇到有害的霉菌。这种方式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从长远来看是有问题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霉菌会扩散,很快就会长满整个房子里或扩散到其他房间。如果你想摆脱你的霉菌问题,你必须积极地面对它; 你必须在地下室接触霉菌并尽快把它清除干净,它可能让你在短期内令人不愉快,但从长远来看你有效的阻止了他们的生长,避免后面接触到更多的霉菌。

你只需要记住一点“焦虑系统是为保护我们而设计的”。憎恨焦虑,仅仅因为它是烦人的,有点像不喜欢一个经常哭的婴儿。但对于一个婴儿来说,哭是一种寻求接近的行为,是孩子生存技能,只不过孩子他的对象是某人的关系照顾者。通过哭泣,孩子提醒你他需要一些未得到满足,然后你可能会照顾他……反之,一个在饥饿、害怕或痛苦中无法哭泣的孩子活下来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就像哭泣一样,我们的焦虑反应是为保护我们而设计的,而不是为了伤害而设计的。你不应该只是想摆脱它的,相反你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管理和处理它。

“没有痛苦的收获”期望值:“美好的生活是没有不适的。”

人类喜欢安慰,美国人和任何人一样都需要安慰。这也没关系,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避免不适,只是不适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实上,实现任何有意义的人生目标或结束不适的生活,都需要持久的不适(想想:婚姻;抚养孩子;经营企业;完成大学学业;变老……)。因此,当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出减少或避免不适的方法时,不如花点力气学习如何忍受不适,这样我们就能够在面对不适时,懂的怎么处理它。

因此,“焦虑事件”和"现实经历"实际上是实践“不适管理”和发展该领域技能的机会。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游泳池是可怕的。然而,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避开游泳池,而是要学会游泳。

健康心理咨询,找心理学说!心理学说:普及健康心理学,推动全民心理健康蓬勃发展。


心理学说


你好!长期处于焦虑肯定会让身体各部分感官紊乱,造成无法安然入睡,或者焦躁不安。我曾经在失业的时候也有这种焦虑,整天不知道干什么好!后来我学习以后总结出经验,只能了解了它,才能解决好它。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焦虑症,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情绪紧张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要解决它,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焦虑思想的根源,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解决它的关键也是找准它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详细讲解,因为我前面有发表过专门的文章来解释它,你可以点进我的主页,去找到这篇文章仔细看看。希望能帮助到你!


实用学术研究站


适度的焦虑,是健康的表现,是协助我们完成事件,或学习的驱动力,是提醒我们遇到危机事件的应急反应。


而焦虑一但持续在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并且每时每刻都有这样的情绪,尤其是出现莫名牙齿咬的很紧,手会不自觉握紧,不停眨眼睛,夜不眠等行为时,这就出现了焦虑症,上升到了心理疾病的状态了,初期时需要找心理咨询师做疏导,到了中重度时,就需要再增加精神类的药物,辅助稳定神经系统出现的紊乱,才能更好的进行心理疗愈。


所以若在一定时间内,并且持续不停的出现焦虑状态,那么就会影响心理与身体两个方面:

第一心理上:

1、做事没有耐心,心情特别烦躁;

2、做事或出门前总想(要)上厕所;

3、感觉心理好象有团火憋着,想要和别人吵架,或是发泄出去;

4、无法共情或同理心别人,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阻碍;

5、当焦虑无法疏解时,再经历一定的时间后,特别容易转成抑郁症,这样就更难疏导;


第二身体上:

1、焦虑的人,肠胃易出现问题,现在中国十人就有九人得肠胃炎(慢性或急性),就是焦虑的原因;

2、容易出现头疼、头晕的现象,入睡困难;

3、急火攻心,易出现胸闷恶心等问题;

4、影响女性月经的周期和长短;(怀孕期外因焦虑更影响胎儿发育与后期成长)

5、容易得肝系统(含眼疾)与甲状腺系统疾病;

6、脸或皮肤上容易出现斑块(黄斑或红血痣)


以上所以为部分共性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其它的,个体差异行为与严重后果,尤其是焦虑时间越长,对身体的破坏越大,可以用心理测评SAS(焦虑自评量表)、SCL-90(90项症状清单)来进行自我评估,但测试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寻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协助改善焦虑状态,是最好的选择。


特别说明:一但服用精神类药物,若无心理疏导,基本终身服用,这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越早发现越早解决,是最好的决定。


加油,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我是宏姐,专职心理咨询师,擅长分析并疗愈各类心理问题,愿成为你心路上的良人。欢迎粉我。


宏姐说心理


其实大部分人都有焦虑的感觉。就要看你焦虑的程度和时间的长度大概是多久。有些人只是暂时焦虑,这只要自己多发泄,就很容易排解。

但是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对人的身心都有非常大的损害。比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的英子。自从妈妈不同意她报考南大,并擅自改了她的志愿以后。她就开始整宿失眠,丁一的死更是让她脆弱的神经雪上加霜,甚至还出现的幻觉。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最容易出现失眠、神经敏感、易怒、食欲不振、人际交往障碍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幻觉幻听,甚至轻生。

当你觉得自己处于焦虑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和家人、朋友沟通,觉得有必要可以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换个环境,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鱼的微记忆


容易心慌 心情变差 丢三落四


一眼万年987654


任何事情都得有过度,如果长期焦虑不仅对生活身体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事情想多了就焦虑,不知从何下手,长期焦虑对生活工作也会力不从心,对身体更加不利,焦虑会对食欲有影响,食欲不好身体体质就会下滑

所以人要学会调节情绪,适当放松,不要过度焦虑


超妹日记


作为青少年,会影响学习,正常生活,对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巨大影响

作为未进入婚姻生活的青年,会让他们自身的价值,出现消极对抗的情绪,处理不好主要是工作关系,情侣关系,让你处处感觉收到压抑,想要逃离真实生活现状,逃避实际,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等

对于步入婚姻家庭的男女,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焦虑会转移至所有裙带关系的人,会出现心里学上说的踢狗效应,将婚姻生活推向边缘化,危险化等。

对于老人,最大程度影响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


情感菜菜


身心灵三方面能量都会耗尽。

或可能变得易怒急躁,也可能变得没有精神,人很颓废。不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感觉都非常不好。

找到焦虑的根源,把它看成幻觉。把人生只当作游戏。都是虚假的。轻松一点。放宽心。


赵散闲


长期焦虑会导致抑郁症,并且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身体一直出于应激状态,如果焦虑持续3个月,相信你的身体就会亮起警灯。第一道防线就是胃黏膜,会频道出现胃痛,时间长了还会胃穿孔。

我的朋友经历过,长期焦虑导致的胃穿孔,抑郁症。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