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关系有多好?十三爷的后代结局又是怎样?

朱砂丄172cm


本来康熙的第13个儿子可以当皇帝,但是他没有把这个机会牢牢抓住,反而是帮助了他的哥哥雍正最后雍正是在他的帮助下登上了皇位,因为康熙的第13个儿子打仗非常厉害,掌握着军队在古代谁拥有军队谁就拥有决定权。



最后康熙的第13个儿子帮助雍正登上了皇位之后,雍正对他这个弟弟是非常喜欢,虽然他们不是同父同母的,但是这个弟弟是在他的生母养大的,所以他们俩关系也是非常好,永远让他当上了亲王,这个可是王爷最高的等级。


在康熙的孩子争夺皇位的过程之中,十三阿哥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把机会都让给了雍正,可想而知他们关系是多么好,最后他们两个一起为国家而创造。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而且他的孩子都是个个非常出色,于是在历史上就有了一个九子夺嫡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康熙不知道怎么办,但是雍正的表现让他非常满意,尤其是在十三阿哥的支持下,雍正得到了康熙的喜欢,最后康熙在林中的时候把皇位传给了雍正,雍正当上了真正的皇帝。


13阿哥现在就当上了果亲王。相比于这一个职位已经是比其他的兄弟好的太多了,和雍正竞争过的几个兄弟都已经是死于非命,甚至就是终身囚禁,13阿哥之所以能有这么好处,还不是他表现这么不错,不然按照雍正的性格,他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最后他们在一起创造清朝更好的明天。


最帅汪公说


十三爷胤祥死后,子孙一代不如一代,王府被迫搬了三次家

十三爷胤祥的一生可谓辉煌,四哥雍正对他极其宠爱,成为大清恩封的第一家铁帽子王,可惜十三爷天不假年,早早地去世了,身后留下怡亲王这个爵位传于后世。而怡亲王府这座曾经是京城的“第一王府”也命运多舛,竟然搬了三次家,最终也出现了三座王府,只不过一座不如一座。

第一座怡亲王府在王府井帅府园,即今天新东安市场东侧一带。当年这座王府占地面积很大,气势宏伟。不过,如此宏伟的王府却只有十三爷胤祥一人居住过。因为在胤祥去世后,悲痛万分的雍正为了纪念这位弟弟,下旨将其王府改为贤良寺,还亲自书写御制碑文。

贤良寺在清朝历史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由于该地临近皇宫,因此便成了外省朝廷重臣进京朝见时的临时住所,也就类似于国有招待所。特别是在晚晴时期,著名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都曾经寄住于此。

1901年11月7日,一代权臣李鸿章正是在这里怀着无尽的惆怅离开了人世。之后,在几十年的岁月变迁中,原本肃静的贤良寺逐渐淹没在居民的大杂院中。到了上个世纪末的旧城改造中,贤良寺的大部分建筑被拆毁,只剩下东边的一进小院,深藏在高楼当中。

既然十三爷的怡亲王府被改建成了贤良寺,朝廷便要为其继承人安排新的住所,于是便有了第二座怡亲王府。

这座新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北小街,今为国家单位使用。当年这座新王府落成后,继袭怡亲王爵位的胤祥第七子弘晓便迁居于此,此后六代怡亲王均居住在这里。王府虽没有十三爷时那么恢宏气派,却也颇为壮观。

此府占地广阔,堪称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其主体规模和构架至今保存相对比较完好,也是北京现存完整的王府之一。不过自从载垣获罪以后,怡亲王的铁帽子和王府都被慈禧没收。

1864年,该王府又被赐予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后者于1871年晋爵为孚亲王,因其排行第九,故孚王府又称“九爷府”。

民国时期,孚王府先是被售予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部下杨宇霆,后又曾相继用作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舍、国民党励志社总部等。

1864年,朝廷开恩恢复怡亲王的铁帽子爵位,于是又有了第三座怡亲王府。

第三座怡亲王府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此处原为宁良郡王府。由于当时朝廷决定改宁良郡王弘晈(胤祥次子)的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怡亲王爵,并令其仍然居住在祖先留下来的宁郡王府,因此宁郡王府便摇身一变成为第三座怡亲王府。

宁郡王府规模自然无法与前两座怡亲王府相比,况且末代怡亲王一生穷困潦倒,家业败落,如今这里早已物是人非,成为某艺术院团的所在地了。

怡亲王这个铁帽子王的命运可以说是坎坷的,在近200年的岁月里,命运极度反复,甚至有怡亲王被赐自尽者,真正意义上来说,怡亲王这顶帽子其实只辉煌了十三爷胤祥这一代,后世再无位高权重者。


跪射俑


这么说吧,有清一代276年,满清皇室总共封了十二个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不会一代一代的逐渐降低爵位,换句话说,家族可以一直享受荣华富贵。

这十二个铁帽子王中,有八个是清初开国的时候封的,时开国功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这四位中,三位分别是恭亲王和硕恭亲王奕欣、和硕醇亲王奕譞、和硕庆亲王奕劻,都是道光的儿子,在咸丰年间封的。

换句话说,在康雍乾三朝共135年中,只封了一个铁帽子王,这就是雍正的弟弟——十三爷胤祥,也是清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不仅如此,十三爷死后还配享太庙,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将雍正刻薄寡恩的性格以及他对待重臣年羹尧和隆科多的手段相比较,他能够如此恩宠十三爷,足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的密切了。


孤舟钓江雪


十三爷胤祥的结局好得不得了,成为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福荫后代。

对清史感兴趣的朋友想必对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应该都耳熟能详。而当时,支持四爷胤禛的四爷党,其核心成员主要就是十三爷胤祥、田文镜、年羹尧、李卫、隆科多等人。

虽然,雍正在历史上素有“冷面王”之称,对于自己的那些兄弟,基本上不是圈禁、就是圈禁。当然,这些手段都是用来对付政敌的。事实上,雍正即位后,对自己四爷党的那几个铁哥们,还是相当照顾的,他们在雍正时期,都得到了雍正的宠信和重用,得以飞黄腾达。

这其中,如果不是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位武将自己作死,也不会落得个悲惨结局。而四爷党核心成员当中,当属十三爷胤祥的结局最好。

作为雍正最铁杆、也是最具分量的追随者,十三爷胤祥在雍正即位后,便被封为和硕怡亲王,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需知道,终清一代,一共才封了十二位铁帽子王。而在十三爷胤祥之前的八位铁帽子王,可都是在清初荡平天下的战争中,依靠自身的赫赫战功才获得的;而在十三爷胤祥之后的三位铁帽子王,则都是清末乱世时期受封的。也就是说,在漫长的清朝中期,就只有十三爷胤祥一人能够获此殊荣。

而铁帽子王作为清代封爵中最高的一个级别,拥有诸多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首先是“世袭罔替”, 即隔代不降爵;其次是俸禄优厚,每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最后则是享有赐予世袭罔替的王府,又被称铁帽子王府。这其中,尤以“世袭罔替”这一项最为重要,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后代爵位无需降,才被后世称为“铁帽子王”。

十三爷胤祥不仅生前风光无比,死后也同样享尽哀荣。雍正特赐予他最高级别的哀荣,让其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并且特赐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于此同时,雍正还特许胤祥将名字“允祥”中的“允”字改回原来的“胤”字,不需要避讳雍正,使得胤祥成为清朝唯一一个不需避皇帝讳的人!

而十三爷胤祥的荣耀也因铁帽子王这个封号,得以福荫子孙后代。胤祥死后,他的第七子爱新觉罗·弘晓袭怡亲王爵。此后,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末代怡亲王为爱新觉罗·毓麒。



这些历史要读


雍正与十三弟胤祥的关系在所有兄弟中是最好的,两人之间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手足情深,肝胆相照”。雍正将十三弟名字“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在清代是绝无仅有的,足以可见感情之深。

胤祥从小就很聪慧,不仅文武双全,还能吟诗作画,得到康熙的极大恩宠。雍正比十三弟胤祥大八岁,胤祥小时候的数学就是雍正给教的。

胤祥十三岁时,生母敏妃章佳氏病逝,之后一直由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成人。胤祥长大后,跟随雍正四处办差得到历练,感情也更加深厚。

因为太子允礽被废事件,胤祥遭到康熙圈禁,之后彻底退出了太子争夺战,坚定的站在了雍正一边,助其夺得大位。雍正即位第二天,便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

胤祥在被康熙冷落了十几年后,得到了雍正的重用,给了他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胤祥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两人感情愈发深厚。胤祥得到重用后,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发挥,为雍正稳定吏治发挥了巨大作用。

胤祥真心辅佐雍正

胤祥虽然在雍正朝仅有八年,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为雍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雍正初期施行的各项新政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雍正初期,财政亏空严重,怡亲王胤祥总理户部,大力追缴亏空,革除弊政,使得亏空问题得到迅速扭转,为雍正朝的改革打下了经济基础。

从雍正三年起,胤祥开始负责水利事宜,曾向雍正提出很多有益见解。使得京畿地区的水患得到抑制,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胤祥还为雍正举荐了很多贤能之人,如十七弟胤礼,雍正刚即位时对他有所怀疑并没有得到重用。但胤祥向雍正进言,夸赞胤礼心术不坏,是个忠君明义之人。

雍正欣然接受了胤祥的建议,胤礼得到重用,他也没有辜负胤祥的举荐,为雍正朝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胤祥在执掌养心殿造办处时,烧制的珐琅彩瓷,颇得雍正喜爱。

雍正即位后,胤祥就担负起了为其寻找万年吉地的重任。先后多次实地勘察选址,最终将雍正陵址选在易县泰宁山太平峪,使其成为清西陵的首陵。

除此之外,胤祥还辅助军机处处理西北战事问题。总之,胤祥得到雍正的重用后,并没有养尊处优,而是全力以赴辅助雍正,可以说是为雍正付出了所有的心血。

雍正倾力对待胤祥

在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的同时,其长子弘昌就被雍正封为固山贝子。同年,雍正按照康熙朝皇子分家惯例,赏赐胤祥二十三万两白银,胤祥是死活不要,最终在雍正的再三谕令下,胤祥仅要了十三万两。

雍正是变着法给胤祥赏赐,他又找到裕亲王的例子,准许其支配官物六年,胤祥同样是选择了婉拒。据史料记载,雍正曾说:如胤祥这样诚心效力者,若不加恩褒异,则将来之诸王为国效力之心,必至懈怠矣。

于是雍正决定再赏胤祥一个郡王爵位,让胤祥从诸子中指名奏请受封。胤祥本就是和硕怡亲王,其子又被封为郡王,这在清代也是史无前例的。胤祥对此坚持不受,在胤祥的多次恳请之下,雍正只能作罢。

在胤祥去世后,雍正还是将郡王的爵位赐给胤祥之子弘皎。雍正四年,雍正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扁额赐给胤祥,当雍正还是觉得这八个字未能尽善尽美,不能完全表达他对胤祥的感激之情。

在雍正七年,胤祥的仪仗又被雍正增加一倍。次年,胤祥病逝,雍正极为悲恸,以致于食之无味,坐卧不安。雍正身穿素服一月,他认为自古无此忠公体国之贤王。雍正亲自为臣子素服,史上罕见。

在胤祥病逝的当天,雍正就交代了自己的后事,他下旨将孝庄太后赐的数珠,康熙赐的数珠,及胤祥所进鼻烟壶归于一处,在其万年之后放于梓宫之中。由此可见,雍正对这位十三弟的感情是至深的。

雍正赐胤祥谥号为“贤”,并以泪研磨而书之。还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其谥号之前,又将在胤祥葬礼上迟到的三哥允祉革爵圈禁。允祉因胤祥丧礼而被革爵,足见雍正对胤祥的感情。

雍正登基后,为避讳圣讳,将所有兄弟改胤为允,胤祥病逝后,雍正准许其恢复原名胤祥,开创大清之先例。雍正曾欲将中吉之地赐给胤祥为吉地,最后胤祥在病重时多次婉拒,雍正不得已才同意。

雍正如何对待胤祥子嗣?

胤祥生母章佳氏去世后,康熙给她的谥号为敏妃,只是普通嫔妃,雍正继位后将其连升两级,进封为敬敏皇贵妃,并附葬景陵,开创大清妃子附葬的先例。

对于胤祥的子女,雍正同样是眷顾有加。三子弘暾、六子弘昑早逝,雍正皆按贝勒礼制下葬。长子弘昌初被封为贝子,后来晋封为贝勒。七子弘晓承袭怡亲王爵位,四子弘晈晋封宁郡王,世袭罔替。

据清实录记载,雍正规定胤祥七子弘晓承袭的怡亲王爵位,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是他加与胤祥的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雍正不仅封弘晓为世袭罔替的怡亲王,而且封弘晈也为世袭罔替的郡王。

这份殊荣亘古未见,胤祥成为大清第九位铁帽子王,也是第一位恩封的铁帽子王。雍正对胤祥的恩宠,终其一朝有增无减。胤祥去世后,雍正帝久久不能释怀,多次写祭文诗词表达思念之情。

胤祥病逝两年后,雍正仍然不能释怀,在端午节时仍不让欢庆。这些都体现了胤祥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其与雍正之间的棠棣之情也感人至深。


野史也是史


众所周知,雍正号称是清朝的一代暴君,在位时毒死父亲康熙篡位,逼生母自杀的传闻就众说纷纭,雍正篡位登基后收拾他的政敌毫不留情,他整死了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䄉等,圈禁了他的胞弟允禵,允禵投降了,服软了才没被弄死。帮助雍正篡位的功臣隆科多年羹尧等也被他整死。雍正的亲生儿子弘时也被他赐死。

事实上,人世间再毒辣的人物也有有情有义的一面,雍正最柔情仁慈的一面全给了十三弟胤祥。

十三弟胤祥生母章佳氏位份低,去世早,雍正与胤祥同父异母,从小一起长大,雍正长胤祥八岁,受命教十三弟算学。胤祥在早期十分受康熙的宠爱,后期被冷藏了十几年,而雍正的亲妈从小就不疼他,还帮着雍正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巴不得雍正早死才好,九子夺嫡更是有七个兄弟想干掉他,胤祥和雍正这两个人在深宫中也算是同病相怜了,所以打小这两人晨夕聚处,形影相依。

由于兄弟多,少时相互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像三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经常欺负十三阿哥!由于自己太小,骂不敢还口,打不敢还少,只有一个人流泪受委屈! 好在四阿哥雍正,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维护他帮助他安慰他! 直到上学,直到长大,俩个人关系相当好!

当时,几乎所有的成年皇子都牵连进“废太子事件”,康熙给了胤祥一句批语:“胤祥乃大不勤学忠孝之人。”。

多年之后,雍正曾提及此事: “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

胤祥到底做过什么而无辜牵连,甚至得罪康熙?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大阿哥因魇镇皇太子胤礽,谋求皇太子之位而被囚禁。此事是三阿哥向康熙揭发的,在那件事里面,四阿哥雍正也是参与者,但胤祥为了兄弟情义,而故意知情不报,对康熙隐瞒,这才会出现康熙痛骂其“不大忠孝”。 不管是什么具体的原因被囚禁,胤祥为雍正背了“黑锅”。

十三阿哥因此就被康熙给圈禁起来了,这一圈禁十几年十三阿哥生病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那腿就出了毛病成了一瘸子。

十三阿哥本来也是被康熙非常宠爱的,也有继承皇位的希望,但为了保护雍正,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前途,雍正当然对十三弟另眼相看。

雍正登基后就命十三弟胤祥总理事务,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也就是铁帽子王,在此之前的八大铁帽子王都是因为开国战功受封,还有两个是郡王,而胤祥在康熙朝是个光头阿哥,没有任何受封,也没有任何功绩,平地成了恩封的铁帽子王,此举逾制首开先例。

雍正还觉得不够,又逾制把怡亲王的仪仗翻了一倍,又逾制让胤祥一门两王,封他另一个儿子为郡王也是世袭罔替,对怡亲王的子女视同己出,待遇和诸皇子几乎等同,还把胤祥的小女儿收为养女封和惠公主,让五阿哥弘昼称胤祥为父。

雍正登基后,雍正的所有兄弟都被迫避讳改名,雍正特别交待十三弟胤祥不用改字,不过十三弟自己坚决推拒还是改为“允”字,等十三弟去世后,雍正下谕改回“胤”字。

雍正对胤祥不但恩赏有加,还分权给他,将怡亲王名义下兼管的旗兵军队实际掌控权给了胤祥,并添护卫亲军,给了他一支直接管辖调动的私兵,还特逾:

凡朕加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佐领属下等项,亦不可挪移更改。

雍正对十三弟胤祥的信任可以看看都给他掌管了什么职务:1.总理事务大臣,后议政大臣;2.总理户部,会考府管钱粮;3.八旗禁军圆明园护卫兼管汉军侍卫,佐领旗兵;4.内务府皇帝日常衣食起居及造办处,雍亲王府邸和皇帝私房钱;5.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主司西北用兵军务;6.临时交办的外交、水利、祭祀、案件深度审断等事宜。

雍正几乎把自己手中大半的权力分给了十三弟,把兵权、财权、行政权交给弟弟,这对于一般皇帝来说都不敢这样,而以心狠手辣的雍正却很放心的都交给十三弟,对于痛恨朋党的雍正,却要求朝中大臣和怡亲王结交靠近,还特别提点官员“除怡亲王外,不许结交一人”。

在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的同时,其长子弘昌就被雍正封为固山贝子。

同年,雍正按照康熙朝皇子分家惯例,赏赐胤祥二十三万两白银,胤祥是死活不要,最终在雍正的再三谕令下,胤祥仅要了十三万两。

雍正变着法给胤祥赏赐,他又找到裕亲王的例子,准许其支配官物六年,胤祥同样是选择了婉拒。

雍正曾说:

如胤祥这样诚心效力者,若不加恩褒异,则将来之诸王为国效力之心,必至懈怠矣。

雍正四年,雍正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扁额赐给胤祥,当雍正还是觉得这八个字未能尽善尽美,不能完全表达他对胤祥的感激之情。 在雍正七年,胤祥的仪仗又被雍正增加一倍。

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去世,时年44岁,雍正极为悲恸,以致于食之无味,坐卧不安。

雍正身穿素服一月,他认为自古无此忠公体国之贤王。

雍正亲自为臣子素服,史上罕见。

在胤祥病死的当天,雍正就交代了自己的后事,他下旨将孝庄太后赐的数珠,康熙赐的数珠,及胤祥所进鼻烟壶归于一处,在其万年之后放于梓宫之中。由此可见,雍正对这位十三弟的感情是至深的。

雍正赐胤祥谥号为“贤”,并以泪研磨而书之。还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其谥号之前,又将在胤祥葬礼上迟到的三哥允祉革爵圈禁。允祉因胤祥丧礼而被革爵,足见雍正对胤祥的感情。

到乾隆时,为了纪念十三叔胤祥公忠体国,乾隆特地允许怡亲王爵位世代相传。由此,也成就了胤祥的铁帽子王。

虽然胤祥生前力保雍正江山,享尽荣华富贵,但到了下一代就来了一个波折。

1739年,皇家内部发生一桩行刺乾隆的案件,主谋是废太子胤礽的嫡子弘皙,参与者就有胤祥的长子弘昌和四子弘皎。

一朝天子一朝臣,胤祥的后代大多都成了闲散宗室,并没有没沾到他多少光,有好几代怡亲王都命运多舛,比如怡亲王载垣,在咸丰死后就被慈禧慈安发动政变给杀了。怡亲王这顶铁帽,到了清末已经基本失去份量。


厚德载物49847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十三?这不就是胤祥吗?您要问他俩的关系?那不是亲兄弟而胜过亲兄弟。

大家伙也清楚雍正这人,第一个抠门,第二个薄情,第三个寡义,总之这人给人感觉不好相处。但对于老十三,雍正那叫个大度,这些让人诟病的性格缺陷,到了老十三这压根就没有。

最简单的例子,大家伙都知道搁过去,当皇帝的人都有一个避讳,自己的名就是自己的名,天下间其他人压根就不能用自己名中的任何一个字。

雍正叫胤禛,作为同一辈的兄弟,他其他的哥们胤字必须改了,不然犯忌讳,所以一帮子兄弟咔咔咔胤字全整成了允字。可到了老十三这头,这就不好使了。

“啥允祥不允祥的,给哥哥改回来,你呀还叫胤祥,咱爹给起的,咋能改了呢。”雍正嘴巴一咧咧,很不高兴:“咱兄弟还讲究这个,俺的后背丢给你都踏实,不就一个字的事吗?”

得,您瞅见没,这就是两兄弟好的能穿一条裤子的表现。

那么雍正为嘛独独对这老十三例外呢?

这事得从根子上讲。

话说老十三的亲妈,那叫章佳氏,开头就是一宫女。后来康熙瞅着挺水灵的,这就拉到小黑屋了那个啥了。

这事弄的,这就中靶了,就有了老十三。老话说母以子贵,得咧,这章佳氏也就正式的成为了康熙庞大后宫中有那么一小脸的一个人。

说道这里有人要问了:“那么康熙是不是特喜欢这章佳氏?”

咋说呢?喜欢是喜欢,但不能加个特字。为嘛呢?因为毕竟章佳氏给康熙生了三娃娃,一个大小子老十三,还有俩闺女,而且这俩闺女不仅是公主还都加了和硕二字,不可谓不尊贵。(满清那爵位封号但凡加了和硕的那都是这一级别中的佼佼者)

所以喜欢二字没跑,但不是特字,为嘛呢?因为康熙到死都没有把章佳氏他们家包衣奴才的身份给剥离出来,在康熙的手上就封了个庶妃,这说的好听,其实搁老百姓家里就是个侍妾的地位。

也是因为这个身份的原因太低了,所以按照满清那祖宗的规矩,老十三不能养在章佳氏的身边,丢给了雍正的生母乌雅氏身边养着。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层的关系,雍正和这老十三才有了交际。

因为雍正的母亲乌雅氏他开头的身份也是宫女,生了雍正这才破格成为了康熙的老婆中的一员,也是因为身份的原因,就把雍正丢给了当时身份显贵的佟佳氏养着。

因为遭遇相同,而且他们还有一个交集人物乌雅氏,所以俩人就走的比较近。

再加上,雍正他有一个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老十四。按说是亲兄弟雍正应该和老十四走的近才对,但乌雅氏这人有点子偏心,对这没有养育之恩的雍正横挑眉毛竖挑眼压根就是一陌生人,但对这老十四那叫个疼到了心尖上了,连带着老十四也不待见这哥哥。(老十四是养在乌雅氏身边的,那会乌雅氏的身份已经高了)

雍正这心里就苦,有阴影,这事弄的。所以他是把对亲弟弟的感情给了老十三。

老十三那数学还都是雍正手把手教的,从这一点您就能吧嗒出个味来。

咱也知道,外人除了老师教你,其他人都不愿意,尤其是这数学,教的时候特招人恨,特招人烦。这家里边教的人不是爹就是妈,他们教你开头还能和颜悦色,后头恨不得拿大嘴巴抽你。教的最好的其实就是哥哥和姐姐,没人整这差事。

老十三这人

话说这老十三他也聪明,不然十二岁的时候,康熙就把他带到了身边指导了很长一段时间。

反观老十三这里边。人都说母以子贵,这话不假,但他还有半句是子凭母贵。

老十三他母亲身份不高,娘家地位也不显赫,这就造成了他受其他兄弟的排挤。雍正这人眼里揉不得沙子,他其实想把这老十三当弟弟的看,所以小时候有个啥欺负的,雍正就站出来给老十三挡事,毕竟雍正的养母那是佟佳氏,虽然顶着个皇贵妃的头衔,可人家是后宫之首。(后来的皇后封号是死的时候加封的)

所以虽然蹲在雍正身边有点子冷,这是雍正的性格使然,但好歹有片可以晒太阳的好天气,所以这俩人的心就算是栓在了一起,老十三愿意给雍正挡枪。

咱说说挡枪的事。

当年康熙废了皇太子,这事之后一帮子急红了眼的兄弟这就开始对这那皇太子的位子发起了总攻,捎带着就想弄死皇太子。

这事弄的太过激烈了,康熙恼了,哦,你们这帮子家伙对自己个哥哥都能下狠手,那俺呢?有机会,你们是不是也要上手啊!

而这事上,大家伙都挤兑雍正,隐隐的康熙感觉这事是雍正闹腾的,这不老十三挺着个脑壳蹦出来,把这枪给挡下来了。

得咧,这老十三一家伙就被康熙给圈禁起来了,这一圈禁老十三生病了,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那腿就出了毛病,一家伙就成了一瘸子。

就这事,您感觉雍正不会记在心里,这才是能掏心的亲兄弟。

但也因为这事,虽然康熙也喜欢这老十三,但也预示着老十三在康熙的晚年走不到前边来了。

以后的事

回头雍正登基,第二天就把这老十三提成了和硕怡亲王,军权政权都压他肩膀上了。

而老十三他也对得起雍正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干嘛事都很出色,这其实就是雍正朝的二把手。有些事您直接找雍正办,他拿大脚丫子踹你,但你饶个弯去找老十三,让老十三给搭个线,这事一准就成。

你比方说老十七胤礼的事,雍正最恨的就是他这帮子兄弟,压根就不准备重用。可回头老十三就说这胤礼心术不坏,怎么怎么滴,得咧,试试就试试呗,雍正根本就没有怀疑,这一试确实好,后来也受到了雍正的重用。

咱就说了,一般人那有这面子。

你别看俩人好的都能穿一条裤子了,但老十三一直严守臣子的本分,不敢逾越一步,这也是雍正看重他的一点。

您比方说,这雍正登基,按照祖宗的规矩,这就要分家,这一分家就会有分家费。老十三一家伙就得到了二十三万两。

咋说呢?那会雍正的国库里都能饿死耗子,满打满算就八百万两的碎银子,这新朝一开,用银子的地方海了去了。

所以老十三一开头坚决不要,雍正那是说了好几次,就要了十三万两,剩下的十万两退了回去。毕竟祖宗的规矩不能破,拿得少这也不成,这不打雍正的脸吗?做的恰到好处。

这不,后来雍正又要赏老十三,让他可以支配宫物六年,这其实也是按照康熙过去的例子整的,这事老十三又推迟了。这样的好人不赏这不行,这是雍正自己个想法。

所以回头,雍正又赏了老十三一顶郡王的帽子,让老十三从自己个的儿子挑一个出来戴上。

老十三一听,脑袋摇的像个拨浪鼓似的:“俺已经是怡亲王了,家里边有一个儿子已经是郡王了,您再给俺的儿子来一个郡王,这使不得啊,这么些年下来祖宗就没这规矩。”

这不又推了,雍正说了好多次,老十三压根就不接受。

其实这些个东西,雍正都给他留着呢,直到老十三死了,这些个东西又赐给了老十三的后人。

“这回闭嘴了吧!给你的东西能拿着了哇!”雍正边说边哭了。

最后再说一件事,这事叫吞土受陵。

话说,当年雍正要给自己选一块吉地,死后好安葬,这差事他就交给老十三。

老十三找了大半天,找到了,雍正表示很满意,回头就把这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所谓的“中吉”之地赐给老十三,让他死后葬到这里。

听了这话老十三压根就不要,说这种地方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他压根就不能享受,坚决不要。

回头雍正非要给,老十三就说:“俺看上了你这万年之地六十里之外的一块地,虽然比不过您赐的那中吉之地,但很符合俺的身份,就那吧!”

得咧,皇帝一看这事就这么定了,所以就下了旨意。老十三得到了旨意之后,就命令自己的侍卫,从那块地去回了一块土。而老十三就把这块土吃了:“这样的话,俺就心安了,子孙有福了!”

这事是真的,不是啥野史里边的,在《内务府档》里边就有记载。

这不后来老十三下葬的礼都远超一般王爷的规格,老十三死后多年雍正都还在作诗怀念这个弟弟。

在补充一句,老十三那怡亲王那是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的,不是啥隔代就降级的水货,真真的第九个铁帽子王。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众所周知,在清康熙时期,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皇位争夺战,史称“九子夺嫡”。最后四阿哥胤禛杀出重围,坐上了皇位。


雍正继位后,对其他争夺皇位的兄弟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八阿哥胤禩被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狗”的意思),圈养至死。十四阿哥胤禵被发配到偏远地区守皇陵,直到乾隆上位后,他才恢复自由。但是雍正对十三阿哥也非常好,虽然胤禛多疑猜疑,但是两个人的关系是真的很不错。史学家都会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棠棣情深”。


那么雍正和十三爷胤祥的关系有多好?下面我们来分析下:


一、雍正和十三爷在很小的时候,就建立起了亲密而友好的关系。


胤祥的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在他年幼时章佳氏便因病过世。后来康熙将胤祥交给雍正的生母乌雅氏抚养,所以雍正才得以和胤祥建立密切的情谊。有些朋友会感觉纳闷,十四阿哥也在乌雅氏身边长大,为何不见胤祥与十四阿哥关系好呢?这是因为十四阿哥从小受乌雅氏宠爱长大,而胤祥与四阿哥胤禛却同病相怜。

雍正在出生时,德妃乌雅氏还没有资格抚养皇子,所以他从小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的。后来佟佳皇后病逝,雍正便想往生母乌雅氏那边靠。但当时德妃已经有了十四阿哥,并将全部的爱给了这个小儿子,所以母子俩的感情很生疏。同样的,在德妃身边长大的十三阿哥也没能得到过多的关爱,这两个同病相怜的兄弟就渐渐亲近起来。


所以有着相同的寄养经历的二人,迅速建立了同理心,关系自然非常密切。


二、在“九子夺嫡”期间,胤祥是雍正的坚定支持者, 并且帮助雍正挡下了关键的一枪。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于是众位皇子一方面积极争夺地位,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奔走计划着将胤礽置于死地。而胤祥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表现太过于活跃而被康熙所察觉。康熙在问及胤祥同党的时候,胤祥一口咬定是自己所为,与他人无关,就此保全了雍正。

但是胤祥却因为此受到了康熙的惩罚,被关进了宗人府长达一年的时间,期间胤祥大病一场,患上了严重的腿疾,并且自他从宗人府放出后,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冷落,没有任何的封赏与任用,退出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台


三、十三爷始终能够恪守君臣之道。


十三爷胤祥对于雍正王朝以及雍正本人的贡献远远超过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但是不同于这二人居功自傲,胤祥始终是恪守君臣之道,不敢有任何越界的行为,甚至还主动选择退让和拒绝,雍正要按照当年康熙赏赐给他的二十三万两白银的标准,赏赐胤祥,但是胤祥只要了十三万两;雍正想要将自己原先统领的人丁赏赐胤祥,胤祥也拒绝了;

雍正已经封了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他还想要封赏胤祥一个郡王的爵位,并且让他选一子来继承,胤祥再一次拒绝;

后来雍正想让胤祥跟自己葬在同一个地方,胤祥不惜用“吞土受陵”的方式让雍正收回成命。

就是因为十三爷胤祥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恪守君臣之道,不仅获得了雍正的信任,也得到了雍正极大的推崇。


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关系有多好从下面三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第一件事情:

雍正登基后,给每个兄弟发了23万两白银,没有偏向任何一个,但银子发下去后,老十三却退回了十万两,雍正十分清楚胤祥的脾气,再给他送回去他也不会要,于是便下旨,以后胤祥府中的所有开支都可以在宫中报销。

也就是说雍正给了十三阿哥一个用国库中的银子做自己事情的机会。但胤祥却让别人给雍正带话说自己不接受,最后雍正也是妥协了。

第二件事情:

众所周知,在古代若是想要称帝,手中必须要握有重权,兵权。财权缺一不可,尤其是兵权,每一位皇帝都不敢轻易的将兵权授予某个人,而雍正也是在登基之后便封了十三阿哥胤祥为和硕怡亲王,而这是除了皇帝外,最高的重臣之一了。而且雍正还挑了一支军队,让十三阿哥带领,而且还可以随意调动,而其他的满八旗都是没有实质性的权力的。

由此也可看出雍正和老十三的关系是其他的皇子无法企及的。

第三件事情:

便是在老十三去世的时候,雍正下令要替老十三穿一个月的素服,群臣要穿常服,要知道当时康熙去世的时候,雍正仅仅穿了20常服,由此可以体现出来胤祥在雍正的心中十分重要,他的葬礼也是比正常的礼制超出了很多。


雍正曾这样评价胤祥: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在雍正看来,他与胤祥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好榜样,是千百年难得一见的,这足以体现两人感情之深。


十三爷的后代结局又是怎样?

胤祥有九个儿子,四个女儿。四个女儿一个早夭,一个给了雍正成了和硕惠公主,另外两个都封了郡主。九个儿子在胤祥死时就剩三个。

一个是长子已革贝勒弘昌,胤祥的第四子弘皎为宁郡王,胤祥的第七子弘晓在雍正的安排下承袭了和硕怡亲王的爵位,雍正还下旨怡亲王的爵位世代传承,隔代不降爵,也就是“铁帽子王”。其余的儿女家人也在雍正的庇佑下衣食无忧。

虽然最后在“辛酉政变"中怡亲王受到牵连被废黜,胤祥希望子孙世代平安的愿望没能最终实现,但是雍正也尽心尽力的去帮他实现了。


总结:胤祥死后,雍正悲痛欲绝,还亲自将胤祥的名字改了回来。这在清朝历史上还是头一遭。雍正为胤祥建祠堂后,亲自下令说:“怡亲王建祠后,或许会有人怨朕,但你们不能迁怒于怡亲王。坏事都是我做的,后人不要妄自揣测,怀疑怡亲王。朕万年之后,十三弟是要流芳百世的,朕期待着那一天。”在雍正的心中,十三弟注定是要流芳百世的,至于他自己在后人心中的形象则无所谓好坏了。所以冷酷无情的雍正也有柔情的一面,只是很少有人能看到罢了!


路之意


雍正对自己这位十三弟可真是好到没边,哪怕是和他同一个娘胎出来的老十四也没老十三这待遇。

话说回来,雍正和自己的亲弟弟胤禵没什么感情,夺嫡的时候胤禵也没站在雍正这一边,反倒站在了老八胤禩那一边,后来老八被踢出夺储序列之后,又由胤禵来和雍正争储,可见雍正和胤禵这兄弟俩之间的冲突有多严重了。

所以,雍正在坐稳了皇位之后,对胤禵出手的时候也够狠,囚禁了他十几年,一点也没有心软。

可是,对于不是一个娘胎出来的老十三胤祥,雍正却又是出了奇的好,那有多好呢?

雍正一即位便加封胤祥为亲王,但是觉得只给个亲王还不够,好处总得落到实处呀!

所以,雍正让他总理户部,这户部相当于如今的财政部,那可是妥妥的油水衙门,乾隆时期和珅便因为执掌户部而贪污了数不清的钱财。

让他总理户部还不算,还要直接给他钱,给多少呢?二十三万两。

不过,胤祥这个人政治头脑很清醒,没有因为助雍正成功夺嫡而居功自傲,相反他很低调,也很谨慎,所以这二十三万两说什么也不要,推来推去,后来觉得再推下去会让雍正难堪,所以便拿了十三万两。

雍正见自己这弟弟太客气,心里还是过意不去,所以又说了,老弟呀,你既然不肯收二十三万,那不如这样,六年之内,朝廷之财物,朕让你随便拿。

胤祥一听,心里很感激雍正,但也瑟瑟发抖呀,这待遇太好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所以自然不愿接受,也不敢接受。

他要真是接受了,将来还可能会成为别人攻击他乃至是雍正收拾他的借口,虽然说现在雍正是很信任他,但是他却很了解雍正这个人——哪天一旦出了事,雍正能够薄凉到让你怀疑人生!

胤祥一生之所以能够一直不被雍正猜疑和忌惮,原因便在于“清醒”二字。

雍正三年,这时候康熙已经死了三年了,胤祥也给康熙守了三年的孝了,这会算是守孝期满了,雍正便寻思着给自己这老弟安排点差事,也顺便在好好地赏一赏他。

怎么赏呢?胤祥自己已经是亲王了,雍正还得再给他一个郡王,当然郡王这个头衔可以让胤祥在自己的儿子当中挑选一个来戴。

老十三呀,这郡王你想让谁当,你给哥哥说说,哥哥明儿颁旨!

胤祥听完又瑟瑟发抖了,自己是亲王,儿子再是郡王的话,满朝诸公怎么看他?可能见着的时候会恭恭敬敬地叫他一声王爷,背地里指不定得骂他没有人臣的样,“一府二王”可没先例。

他也知道人臣得有人臣的样,不能落下把柄给别人,所以还是不接受,可能心里也想过接受,可实在不敢接受。

雍正见弟弟说什么也不肯接受郡王的封赏,也知道他的顾虑,但是还是要把好的东西给他,能让他过得好一点。

所以没过几个月,雍正又来了,老弟呀,郡王的头衔你不肯要,那这样,哥哥给你加工资,嗯,再加一万两白银!

然后雍正给胤祥安排差事了,让他去总理京畿水利,可能有人会说这么信任胤祥怎么反倒让他去管水利了?

实际上,正是因为雍正绝对地信任胤祥,才让胤祥去的,总理京畿水利之职不用想也知道是一个油水丰厚的肥缺,倘若换成了别人,弄不好来个上下其手一顿贪,贪还不算,水利工作还没干好怎么办?

但是,雍正相信胤祥不会这样,所以才会放心让胤祥去,事时也证明雍正的判断是对的,胤祥自从接管了京畿水利工作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奏疏不断,每奏必言兴修水利之事,并且言之有物,绝不上奏空洞之言。

所以说胤祥的得宠绝对不是什么偶然,更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从小一块长大的兄弟情,更是因为胤祥的德行。

胤祥不仅本色出演了自己作为弟弟的这样一个角色,还扮演好了人臣的角色,算得上是“忠孝两全”了。

他不仅会做人,也会做官。

所以,雍正忍不住用了八个字来夸他——“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并且说“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

雍正一边说自己这么夸胤祥一点也不过分,一边又损了损朝堂上的诸公,你们看看,你们谁能像我老弟一样?我希望你们能以我老弟为榜样,别让我失望!

当时衮衮诸公,不知作何感想,但想来心里总归有一点酸涩,有一点嫉妒,可能还有一点嫉恨也说不定。

雍正对胤祥的好还没结束呢!

胤祥曾奉命去给雍正选坟地,用皇家的话说叫“万年吉地”,他找了很久给雍正找了块风水宝地,雍正也很满意。

然后雍正笑呵呵地对他说,老弟呀,辛苦你了,唔,这样吧,哥哥把万年吉地旁边那块吉地送给你,留给你百年之用!

这可真吓着胤祥了,为什么呢?这样可就沾染皇气了呀,雍正可以不介意,可将来的皇帝呢?弄不好的话,扒了他的坟还不算,可能还会祸及家人,所以胤祥根本不敢接受,可是要怎么拒绝呢?

拒绝也是一门艺术,他说他看中了万年吉地六十里之外的一块地,让雍正赐给他,后来生病了快不行了,怕雍正还是不同意,赶紧让人去雍正想要赐给他的那块吉地上取回来一抷吉土,然后挑了一块吃了下去,吃完说了句,好了,这样我也可以心安了,我的子孙也可以蒙受皇恩了。

雍正听说此事后才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后来听说胤祥快不行了,赶去看望,可惜还没到胤祥便死了,雍正还伤心了很久,为此辍朝三日。

我老弟死了,还上个屁的朝,不上了不上了。

雍正即位后他的兄弟不得避讳改名吗?将胤字改成允字,胤祥刚死,雍正便下旨让他的名字改回“胤”,清代受此殊荣者惟胤祥一人而已。

不过,胤祥可能花光了他这一脉所有的气运,后来没几个混得好的,混得最好的载垣也在“辛酉政变”之中被慈禧赐死了。

载垣之后,胤祥一脉更是凋零。


流浪的侯爵


康熙十三子叫允祥,确实和雍正的关系很好,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与雍正王朝里是有点不一样的,那就是允祥的实力没有那么强大。

在康熙王朝里,允祥给雍正最大的帮助就是在军权上面,在剧中的设定,允祥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很多将领都是允祥带出来的,所以在雍正继位的时候,还有八王议政的时候,允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上,并非如此,允祥并没有被康熙圈禁十年,而允祥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所以允祥在康熙死前的十年里,基本没有什么作为。

不过,因为允祥与雍正的关系十分之好,所以在雍正登基之后,他处理了那几个跟他夺嫡的皇子之后,就十分重用了允祥,允祥对雍正最大的作用是在理政上面,所以允祥也最终被赐了铁帽子王。

而这个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可要厉害得多,整个清朝只有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两个还只是郡王而已,这个铁帽子王是世袭不降阶的,亲王的儿子还是亲王,不用降为郡王。

这个是雍正后面与允祥的关系,那在雍正继位之前呢?他们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虽然在史料上面,两个人的事情比较少,但是雍正写给允祥的祭文的时候有指出,两兄弟从小一起玩,允祥的算学还是雍正教的呢。

雍正因为从小就不是由德妃抚养的,而是由佟佳皇后抚养的,所以他与同是德妃所生的十四子的关系并不怎么样,反而与允祥的关系很好。

允祥的嫡子弘晓继承铁帽子怡亲王外,雍正还赐了一个郡王给他另外一个儿子弘晈,这个也是嫡子。

允祥的后代是铁帽子王,自然是一直过得不错,一直到清朝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