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王維、孟浩然,作為唐代山水田園詩代表,其自由恬淡的隱逸之風,冠絕盛唐。但細品之,其味亦各有不同。

“詩聖”杜甫對二者的詩,都有精到的評價。

評王維詩:“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一個“秀”字,點出了王詩隱秀之氣。

評孟浩然詩:“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一個“清”字,道出了孟詩獨有的清逸之風。

從王維的詩中,隨處可見對自然美景光影、聲色的細膩展現,對內心無我世界的深切關照;從孟浩然的詩中,則充滿對自然的親近歡喜,內心真我的豁達、恬然。

1. 筆法之別:王詩精工秀麗,孟詩清淡疏朗

王維精通音律,更在中國畫中首開潑墨畫法,因此,他的詩中,對色彩,光影,聲音,韻律的體察和把控都非常細膩與精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輔以妙音,滿是靈秀之氣。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全詩將空山新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朗照,石上清泉的清音以及浣女歸來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靈動,都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這幅由小溪、白石、鮮豔的紅葉、山間小路、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極富詩情畫意。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白鷺翻飛,為渾然一色的水田增加了一道亮色;黃鸝啼囀,則給綠樹濃蔭增加了一種生機。而“漠漠”與“陰陰”,“白”與“黃”,“漠”與“白”,“陰”與“黃”,多重對比,色彩鮮明,動靜咸宜,有聲有色。

光彩在明暗之間交錯,動靜和諧,聲色在感官的愉悅中切換,帶來極豐富的美感。令人不禁想起杜甫的千古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而孟浩然的詩,則少用明豔、鮮麗的色彩。他更喜白描,以清淡之語入詩。尤喜用“清”、“澄”等字眼。他很善於用平淡的語言,表現自然景物在時間中的運動變化。尋常的景物,一經作者妙筆點染,便構成一幅幅清麗幽美的圖畫。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這首詩從黃昏寫至深夜,夕陽、群山、松月、清泉、樵夫、歸鳥皆來入詩,一個個具體的意像真實地描繪出一幅時光流逝的畫卷。全詩沒有彩繪,沒有著力的渲染,而是用平淡的語言表現景色和人物的心境。非常清幽。

“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這是他早年寫的兩句詩,令一時的詩友“嗟其清絕”,難以為繼,只好撂筆不寫了。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寥寥兩筆,寫“荷”香以氣,寫竹露以“響”,而不及視覺形象,將夏夜給人的感受展現得真切自然。詩句表達的境界“一時嘆為清絕”(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難怪白居易後來感嘆:“清風無人繼,日暮空襄陽。”

2. 關照之別:王詩人在畫外,孟詩人景共存

在王維的詩中,他往往用心拍下一幅幅精美的山水小品,人隱於景物之後,不出場。但婉轉的情思卻縈繞在詩裡詩外,令人回味不已。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在這首詩中,花開花落,月出鳥鳴,都是自然而然的天籟之理,與人無干。詩人只是將它們自然地展現出來。

難怪明人胡應麟曰:“讀之身世兩忘,萬粘俱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評價極高。

而孟浩然的詩,往往即景而興,景隨情變。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詩人從黃昏寫到月升,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情景交融,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

高棅《批點唐詩正聲》評曰:語少意遠,清思痛入骨髓。

張謙宜《繭齋詩談》又云:“低”字、“近”字,宋人所謂詩眼,卻無造作痕,此唐詩之妙也。

3. 意境之別:王詩幽深內斂,孟詩閒遠空闊

《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此詩寫盡了山中古寺的幽深冷寂。尤其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兩句,寫聲寫色,逼真如畫,堪稱名句。

詩人以倒裝句,突出了入耳的泉聲和觸目的日色。“咽”字在這裡下得極為準確、生動:山泉在嶙峋的岩石間穿流,發出幽咽的聲響。而“日色冷青松”,則是巧用通感的手法,將視覺轉為觸覺,令人頓生寒意。再加之鐘聲悠揚,迴盪不盡。

所以清人趙殿成評這首詩說:“起句極超忽……‘泉聲‘二句,深山恆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現,昔人所謂詩眼是矣。”

而孟浩然的詩,意境則更為悠然深遠。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此詩也寫山寺,但意境卻大有不同。

一開始,詩人就揚帆“掛席”而來,對香爐峰充滿了嚮往。再借用東晉名僧釋慧遠的典故,表達了對超凡絕俗的滿腔嚮往。撫今追昔,他的思維是發散的,意境閒放而悠遠。

尤其是最末一句“日暮空聞鍾”,寫出了日暮時分,鐘聲悠然響起,從山上傳到江邊,餘音嫋嫋,不絕於耳的情致。

所以沈德潛讚歎道:“此天籟也,已近遠公精舍,而但聞鐘聲,寫‘望’字意,悠然神遠。”(《唐詩別裁集》卷一)

王士碌評此詩:“詩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4. 抒情之別:王詩委婉含蓄,孟詩率真直露

從大家熟知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即可看出王維詩委婉含蓄的特點。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前兩句“柳”與“留”諧音,明寫春景,暗寓離別;“朝雨” 、“客舍”,又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最為人稱賞的是“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更”字,點出已飲酒了很長時間,終於到了不得不別的時候,依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仔細體味,這“一杯酒”裡,有離愁、有祝福、有牽掛,蘊含著詩人細密的心理活動和濃郁的別情。

而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則是率真直露的典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從往訪到告別,詩人皆採用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

跨越時空的隱逸之風——淺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特色

正應了沈德潛對孟詩的評語:“語淡而味終不薄”(《唐詩別裁》)。

黃白山評曰:

“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筆尖幾不著點墨。淺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濃,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並烹煉之跡俱化矣。”(《唐詩摘鈔》)可謂精到!

聞一多談到孟浩然詩的時候,也總結道:“真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築在一聯或一句裡,而是將他沖淡了,平均分散在篇中,甚至淡到讓你疑心真正有詩沒有,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唐詩雜論》)

5.結語

王維與孟浩然詩歌特色的這些差異,有個性、經歷的原因,恐怕還有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傾向:貴遠賤近。王維身在官場,山林別業中的靜居獨處和清淨自由讓他心嚮往之。而孟浩然久居田園,則嚮往外面的世界,“無官一身輕”的他,也有更多時間遊山玩水,縱情於遙山遠水之間。這也是二人於“隱”“逸”各有側重的原因。

所以,王維與孟浩然,以驚世的才情,隱者、逸士的心態和性情,為我們營造了或幽深靜謐,或閒放悠遠的詩歌意境,其隱秀、清逸之韻,令人讀之思之不盡,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沈德潛.《唐詩別裁》

聞一多.《唐詩雜論》

尚永亮.《詩映大唐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