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的是厄尔尼诺年吗?

卖后悔药15


感谢邀请,厄尔尼诺现象已经是逐渐被人们所熟悉的名词了,且近些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也愈加频繁,受其影响地球不同地区会出现持续的干旱或者涝灾,而据气象局预测2020年厄尔尼诺还会持续,这一点已经得到肯定。先说说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地球环境是在本身自转和公转过程中形成的,但是地球自转速度并不稳定,当自转出现速度波动时便会形成厄尔尼诺。地球自转速度以往平均十年会发生一次变化,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平均四五年就会波动一次,特别是在转速变慢的情况下,极易形成“厄尔尼诺事件”,这也是为何近些年厄尔尼诺频发的原因。
再说说厄尔尼诺形成的区别,当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时,赤道两边的海水和大气因为刹不住车,继续向东做惯性运动,这导致西太平洋暖水将东太平洋冷水覆盖,最终导致东太平洋暖水堆积形成干旱的厄尔尼诺。反之,当地球加速自转时,赤道海水因为瞬时跟不上速度,形不成东西半球暖水与冷水的交错调节温度,造成冷水在东太平洋集结,就会形成寒冷的厄尔尼诺。
在我国,厄尔尼诺的主要体现是冬季变暖,南方暴雨涝灾,而北方异常干旱。预测判断厄尔尼诺的主要依据是东半球赤道两侧海水的水温变化,只要海水温度连续三个月高出平均值半度以上,就可判定为厄尔尼诺,而从最新的气候预测显示,本次厄尔尼诺会持续到2020年冬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还会持续降水,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洪涝灾害风险,北方干旱持续,由此判定2020年应该还是厄尔尼诺年。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2020年真的是厄尔尼诺年吗?答案是:可能性很大。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最早出现在秘鲁和厄瓜多尔一带渔民对异常气候的称呼。地点位于南美赤道附近,由于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数千公里的海水异常变暖的现象,引发世界各地气候模式发生异常变化,自然灾害频发,表现为干旱、洪涝、冰雹、冻害、风害、暖冬等等。厄尔尼诺现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发烧啦”,比喻是不是很生动。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的海水比较暖,东太平洋的海水比较凉。但太平洋海水“西暖冬凉”的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它每隔几年就有可能发生异常,衡量的标准就是看中部和东部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的变化。如果该海域海温变化只在±0.5℃以内,那属于正常浮动;如果该海域升温0.5℃以上才叫“厄尔尼诺现象”,降温0.5℃以上叫“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一般2—11年发生一次,但是这个时间间隔在慢慢发生变化,时间变的越来越短,越来越频繁。厄尔尼诺现象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即厄尔尼诺发展前、厄尔尼诺发展中、厄尔尼诺形成后、厄尔尼诺减弱后,这四个阶段会导致气候状态出现不同的异常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时间最少三五个月,持续时间无法确定,最长有时可能持续两三年之久。其形成原因:跟太平洋底火山爆发或地壳断裂喷涌出来的熔岩的加热作用造成洋流变暖有关,也跟东南信风减弱和“刹车效应”的地球自转减慢等因素有关。“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我们也要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厄尔尼诺减弱后到拉尼娜生成前的气候状态与拉尼娜减弱后厄尔尼诺发展前的气候状态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后肯定会发生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造成影响最严重的一次是灾难是1998年洪涝灾害,面积影响之大,受灾人数之多,经济损失无法统计。“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各地都会造成影响,我国从建国以来至今,已有13次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记录,分别是:分别是1949年~1951年、1954年~1956年、1964年~1966年、1970年~1971年、1973年~1976年、1984年底~1985年、1988年~1989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底~2000年初、2007年底-2008年、2010年底至2012年、2014~2016年,2018年~至今。


2019年,是“厄尔尼诺”年,是2018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延伸。2019年,“厄尔尼诺现象”给大家带来的影响,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吧。国际上表现为:欧洲诸国高温、澳大利亚的高温记录、美国的极寒天气创记录、菲律宾的干旱以及哥斯达黎加的火灾等等。我国表现为:西北内陆洪涝灾害、南涝北旱、台风数量偏多,西藏入冬气温异常偏高等等,都是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密切关系的。而且2019年年末厄尔尼诺现象现在还在发挥着它的“统治力”作用,表现为我国北方地区虽然入冬,但是并未感觉到太冷,影响我国的寒流迟迟未能南下。本次“厄尔尼诺现象”以持续15个月之久,形成了一次超长的厄尔尼诺现象事件,强度为中等偏强,虽然力度不如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强度,但是其“统治力”可以排名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二位。并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19年冬季发展起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势力在今年年内并未减弱,相反还在继续维持,甚至有增强倾向,将持续到2019至2020年冬季,强度为中等以上级别。从2019年入冬以来的表现可以得出结论,由于2019至2020年之间的厄尔尼诺现象“不散场”,还会继续引发大规模异常气候变化,起码在2020年前几个月内还会表现为“厄尔尼诺现象”占主导地位,至于“拉尼娜现象”会不会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个人观点,谢谢阅读。


这么近那么远F4


厄尔尼诺意味着地球或将变成人间地狱,全球变暖海水升温气候骤变,森林火灾一发不可收拾,干旱的地区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洪灾频发地区将迎来强降雨,洪水滔天泥石流席卷而来,火山喷发海平面上升,板块运动将更加活跃,意味着地震会更加频繁。

照目前这个情况来看,即使2020年不是厄尔尼诺年,2021年也一定会是,回顾今年发生的大事小事,经常关注新闻的人应该早有发现,今年的灾难比往年多了不少,无论是森林火灾还是地震,甚至火山喷发,多个国家都发布了灾难预警,日本更是经历了罕见的灾难,地震海啸以及火山喷发,昔日美丽的景色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变成了真正的"人间地狱",这对于世界来说,应该有所醒悟,这是大自然给予的警告!

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童年时天空的模样,那个时候天空湛蓝湖水干净,随处可见繁花盛开,冬天有漫天的雪花飘落,夏天有树上的蝉声伴眠,但看看现在,已经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有见过蓝色的天空了。

不仅如此,其实全球变暖的真实变化很多地区已经感受过,冬天不再下雪,夏天则是酷热难耐,据说从两三年前开始每年夏天的空调都会卖到供不应求,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人们使用空调降温,但空调又会加快全球变暖的脚步,如此恶性循环何时才能结束。。。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2020年真的是厄尔尼诺年吗?谁也不敢肯定是不是,毕竟厄尔尼诺成因人类还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统计100年来发生的厄尔尼诺年年份,就能得出一个结论,统计如下:

1986~1987、1991~1994、1997~1998、2002~2003、

2006~2007、2009~2010、 2014~2016、 2018~2019

从上面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大致每3~4年发生一次,这次厄尔尼诺从2018年10月开始,一直到2019年7月份才消失,一般不会马上再来,2020年发生的概率极低,或者说不太可能。

怎样才算发生了厄尔尼诺呢?我们可以监测东太平洋水温,(图2),如果水温高出均值0.5°C之后,太平洋水温高了,厄尔尼诺发生了。

图1,是我们国家气候中心近期监测东太平洋水温情况,从第一张图可以看出,七月份水温就低于0.5°C了,这次厄尔尼诺从2018年10月起,持续了近6个多月的水温升高,到今年7月份才消失了。

不过还要注意的是,不是某月水温高于0.5°C就是厄尔尼诺了,得要持续一段时间,一般周期得持续在3--5个月左右,才算是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

对于厄尔尼诺,地球就象我们感冒发烧一样,有人发烧一周左右就好了,还有的持续2周,甚至4周,感冒有轻有重,厄尔尼诺也是如此,也有轻有重,时间周期有长有短。

图2,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了,这可不能小视,因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面是大气层,这些热量可能传导给大气,引发大气环流异常,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世界气候。

我国就在太平洋西岸,东太平洋发烧,我们西岸就会打“喷嚏”,为此厄尔尼诺对我们国家影响较大,当我们听到厄尔尼诺来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就害怕,毕竟会引起气候的反常,难以预料,例如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谁能想到呢,但也有一些规律性特征。

厄尔尼诺是怎么形成呢?我们知道东太平洋南美洲有一个地方叫厄瓜多尔,地理课上讲过,这里盛行离岸风(东南信风),风把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吹向西太平洋,形成赤道暖流,不知什么原因,东南信风隔几年就变弱一次,表层暖水流动变慢,暖水积压较多,水温就升高了。

还有一个可能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相当于来了“急刹车”,受惯性作用,影响赤道暖流向西流动,也会引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积压,水温升高。还有太阳活动、全球变暖等各种因素等也会使海水温度升高。

厄尔尼诺年气候异常,今年的厄尔尼诺真让我们体会到了,全球极端气候频繁,灾害深重,具体的不谈了,看以前的头条吧。


地理纵横


我们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是每隔几年便会出现的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的现象。一般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周期是每4年一次。

那么明年也就是2020年全球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吗?

有研究证实,可以带来灾难性的强降雨和长期干旱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可能在2020年再次出现,影响地区主要包括太平洋沿岸国家,届时从秘鲁到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甚至中国都会受到其影响。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预测,明年厄尔尼诺发生的几率为80%,而厄尔尼诺发生的时间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大大高于正常值的时候。

该科学家小组使用了一种模型算法,该算法利用了太平洋地区网格点网络上气温变化之间的联系,可以预测至少一年后的厄尔尼诺现象。

“传统的方法无法提前6个多月做出可靠的‘厄尔尼诺’预测。用我们的方法,我们的预警时间大约是之前的两倍,”德国吉森大学的物理学家、共同开发人员阿米恩·邦德说。

厄尔尼诺现象的来历

19世纪,秘鲁和厄瓜多尔的渔民首次使用了厄尔尼诺这个词,指的是圣诞节前异常温暖的水域减少了他们的渔获量。这种现象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从年中开始,在11月至1月之间达到顶峰。

厄尔尼诺现象经常在这个多山的拉丁美洲国家北部带来暴雨,导致泥石流风险加剧。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导致南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非洲其他地区的持续干旱。在印度次大陆,它可能会改变季风模式,而在加利福尼亚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降水。

研究人员说,下一次预期的厄尔尼诺现象将于2020年底达到峰值,可能会在2021年将全球年平均气温上升推到一个新的纪录。届时气温上升将会使太平洋变暖延后了大约三个月。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由于2015-2016年强大的厄尔尼诺现象,加上长期的气候变化,2016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那么2020年如果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会打破这一记录吗?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假想家


按照研究人员的说法,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20年多个国家地区夏天可能会比往年更热。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19年3月19日发布预测结果称,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2月以后赤道西太平洋有较强西风爆发并东传,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异常有所增强,次表层大部为暖水控制,且强度有所增强,上层海洋热含量近期快速增长,近期大气环流与海温呈现出典型厄尔尼诺的海气耦合形态。综合分析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特征及数值模式结果,预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在今年春夏季继续发展,持续到冬季的可能性大,将发展成为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最初是指南美洲秘鲁西侧沿海太平洋海域的异常升温现象,该海域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通常较低,而有些年份在圣诞节前后会出现异常的水温盛行现象,导致海洋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命名为厄尔尼诺(圣婴)现象。

根据之前的描述,厄尔尼诺是指本来的冷海水,异常变为暖海水,所以是一种反向的变化,表现在气候方面也多表现为反向特征,具体规律可以总结为“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雨不雨、该旱不旱”。成因,东南信风减弱。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此外,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极端性天气现象被称为“拉尼娜”(圣女)现象,通常表现为“该怎么样而更加怎么样”,表现为气候加剧现象,比如“冷冬”现象。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2019年有可能迎来厄尔尼诺现象,对于我国来说,通常会出现夏季风较弱,雨带多停留在南方地区,我国的长江流域降水量可能会多于往年,有流域性洪水的风险。

近一百多年人类工业生产生活排放高温,形成了热污染,而这些热能量又不能到宇宙旅游,在大气层以下积蓄,热能量加碳排放破坏大气臭氧层,并且下压直接污染地球,使地球南北极冰溶化,在溶化同时带来低温,南北极冷能量被热能量蚕食,与此同时人类排放高温热能量通过大气环流直接与海洋水中和加热,恶性循环由此产生,所产生的极端天气也是不足为奇。由此来说应对气候变化和寻求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人的共同责任和挑战,当然了降温是当务之急,需地球人关注,节能减排降温是地球人必须做的功课!



诺影


2020年真的是厄尔尼诺年吗?田地里的农作物会受到哪些影响?

2020年是否是厄尔尼诺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预计厄尔尼诺在3月到5月这段时间发生的概率为35%,,而6月到8月发生的概率则在20%到25%左右。简单来说,虽然没有人可以肯定地说2020是否就是厄尔尼诺年,但可以根据一系列复杂的研究得出它的发生概率。

虽然,2020年上半年厄尔尼诺的发生概率并不高,但是,世界各地的温度依然会比以往的平均水平值更高。于此同时,WMO(世界气象组织)还公布了拉尼娜的发生概率,3到5月在5%左右,6到8月在20%到25%。显而易见,拉尼娜发生的可能性比厄尔尼诺还要小一些。

厄尔尼诺发生概率低,是否意味着气候表现正常?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对2016年记忆深刻,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这既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作用结果,也跟当年发生了强厄尔尼诺现象有关。而刚刚过去的2019年,其实我们也经历了不强烈的厄尔尼诺,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太大,以至于它成了人类现有记录中炎热程度排名第二的一年。

或许,由于2020年的1月很特殊,大家平时也很少会出门,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个月的温度,其实是人类度过的最热的一个一月。似乎这一切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其实已经发展到能够跟厄尔尼诺这样的自然现象进行比较的程度。

从世界气象组织的分析来看,虽然,2020年的上半年不大可能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时间来到3月到5月,不管是非热带地区、还是热带地区,包括地球上大多数海洋的表面,其温度都会明显比以前的平均值更高。简而言之,世界各地的地表温度都会比往年高,而这样的表现会在热带地区表现得更明显。

厄尔尼诺的本质是什么?

若不是各行各业的气象爱好者,一般很少有人了解厄尔尼诺到底是什么。事实上,虽然厄尔尼诺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可能有更多的灾难发生,但对于地球而言,厄尔尼诺暖流不过是太平洋表现出的一种比较反常的自然现象罢了,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

但是,自从时间进入20世纪70年代前后,地球上出现的异常天气便变得越来越多,并且波及的范围更广、且持续的时间也更久,这样的过程导致了太多人遭遇严重的灾情。而科学家们对这种异常气候现象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

而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又有所不同,两者都是因热带太平洋异常增暖而其,但后者的持续时间会达到3个月以上,而不是单纯的在较短的时间里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之所以每当提起厄尔尼诺的时候,都会有拉尼娜现象被涉及,主要是因为它有较大概率会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出现,但两者的形成过程并不相同。

厄尔尼诺的判定依据具体有哪些?

很多时候,人们也将厄尔尼诺成为圣婴现象,前者源自于西班牙语,而后者则是因为那些遭受天灾的渔民们无可奈何的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对于我国而言,厄尔尼诺容易导致北方出现干旱高温的现象,以及台风数量减少和夏季风较弱。

不同于其他自然现象没有任何预兆便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是可以在形成之前有所察觉的。比如,在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域出现气压下降的同时,澳大利亚、印尼和印度洋等地的气压却同步出现上升的情况。

厄尔尼诺有既定的形成前提,包括、但不限于海温和风向的变化,与海温和气温密切相关的气压变化,环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和海平面高度的变化,气压、风向和海温变化导致的旱涝反常现象,以及南极半岛区域的海冰发生异常减少和地球两极发生多次日食现象,这些都会对厄尔尼诺的形成有所提示。

并且,一旦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便可以确定这一年得降水量将会明显比其他年份更大,不仅会造成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发生多次洪涝灾害,而且还会让澳大利亚、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出现严重干旱的极端气候现象。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力是全球化的,就连农作物的生长都会受到波及,全球数十亿人口的口粮都会因此而受到威胁。


悟空科学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厄尔尼诺”是什么以及它大约存在哪些规律。

厄尔尼诺现象到底是什么?

人们常说的厄尔尼诺也被称为圣婴现象,它是南美洲东太平洋沿岸低纬度地区的厄瓜多尔、秘鲁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全球气候模式也将发生改变,造成一些地方降雨量增多出现内涝或洪涝灾害,而另一些地方则干旱少雨出现旱灾。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目前气象学家并没有完全总结出它所呈现出的规律,只能根据一些既有的大数据加以分析,得出一些比较浅的结论。从现有的总结来看,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多数情况下太平洋东、中部的低纬度热带海洋的水温是持续异常升温的。而造成这一海域变暖的因素之一就是东南信风减弱。而据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刹车效应”使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

东南信风减弱与厄尔尼诺现象有何关联?

我们都知道,东南信风是地球的行星风带之一,被它影响的区域也被称为东南信风带。它的形成是赤道低压带的气流上升,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中的气流向赤道低压中心运动时,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由于这种形成于低纬度的东南风方向很少改变,故而被称为东南信风。

东南信风的减弱,其影响之一便是南赤道暖流。正常情况下,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这一带的表层海水在信风的带动下自东向西流动,表层海水被吹走下层海水上泛补充,于是就形成了温度较高的表层海水与温度较低的底层或周边海水之间的热量交换。而一旦东南信风减弱,这种上下层海水的热量交换也会随之减弱或停止,使得表层海水持续异常增温。


由于表层海水异常升温和底层海水上泛动力减弱,一方面使得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所在海域的上升补偿流减弱或停止,失去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等饵料资源,同时水温较高也不利于鱼虾的生存,另一方面这一海域的温度持续增温,也会带来全球气候异常,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0年真的是厄尔尼诺年吗?

从相关记录和总结来看,厄尔尼诺大约4年左右发生一次,而2019年是厄尔尼诺年,因此可以说2020年是厄尔尼诺年的概率比较低,以下是自1949年有记录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具体年份:

1949年~1951年、1954年~1956年、1964年~1966年、1970年~1971年、1973年~1976年、1984年底~1985年、1988年~1989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底~2000年初、2002年~2003年、2007年底~2008年、2010年底~2012年、2014年底~2016年、2018年~2019年。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厄尔尼诺现象,这样持续下去地球会怎样?前几天和上海朋友吃饭,谈及房价,动辄上千万上亿。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后重庆就是沿海城市了。很多年后必然如此,房子也不会走路,只有等着灌老鼠。想想人家全靠房租吃饭,还是希望这一天永不会来。


秋海杨故事汇


我估计是不会有的,为什么?请往下看!

厄尔尼诺现象一听感觉熟悉又陌生,这不是物理学、生物学、化学上的某个某个现象,而是一种特殊的气候现象。

那么它究竟特殊在哪里呢?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东部、中部的海水水温异常的变暖。“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

19世纪早期,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几个以西班牙语为主的国家,渔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一个规律:发现每隔几年,从第一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有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出现,使海洋表层的海水温度显著的升高。而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原本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大量鱼群使得该地区鱼类资源丰富,使得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偏偏在这股暖流一出现,喜欢在冷水中活动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鱼群数量急剧减少,对对捕鱼业造成重大损失。而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把厄尔尼诺现象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大约每4年会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这种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的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分别是东南信风的减弱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1.从东南信风来看。

当来自东南的信风减弱后,海底上涌的冷水的量也就相应减少,彼时,南赤道的暖流正常流动而来便会导致这一地区的海水没有上泛的冷水调和,从而造成海水温会异常偏暖。

2.从地球自转速度来分析,当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时候,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会突然发生相反变化,即地球自转减速,使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会上升;反之温度会下降。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以下:

1.印度洋、印尼与澳大利亚气压上升;

2.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气压下降;

3.南太平洋的贸易风减弱或往东面吹;

4.秘鲁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沙漠下雨,让沙漠短暂的成为了绿洲;

5. 暖空气由太平洋西岸扩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东面,同时它令东面较干燥和有干旱的地方降雨。

像厄尔尼诺这样异常的气候现象是也会给世界带来灾害。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是,现象周边地区就会发生严重的干旱或内涝。这些灾害发生得非常极端,常年气候比较潮湿的地方会出现严重干旱,而比较干旱的地区会出现严重内涝。这种极端气候对人类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特别是农业来说,可能会造成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气候过于干旱,温度升高,造成的热浪还可能夺取人的生命。

一般受影响比较严重的有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也会给我国带来影响,例如,使我国的冬季气候偏暖,南方沿海等地区降水明显增多,北方会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

我从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最近的厄尔尼诺现象从2019年的2月份开始到4月份。所以对于2020年有没有厄尔尼诺现象,不必太过担心,近期应该不太可能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