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的书法大家呢?

125书群


赵孟頫是元代大书法家、画家、诗人,其才气逼人,被元代皇帝直呼神仙中人。赵孟頫的一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是宋代皇族,另一方面又想施展政治抱负,所以在元朝为官的时候半官半隐。

在这些个煎熬的岁月中赵选择了寄情书画,每天书画往来,日书万字,勤奋至极。通书法五体,篆隶真行草无一不精。工绘画,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等无一不晓。创作了大批的艺术作品流传于世,是鲜有的一位艺术通才。

宋朝末大批文人书画家曲解北宋苏轼等人尚意书风理念,以至强调自我盛行不得理法。赵孟頫对此深恶痛绝,决心找突破整顿书坛,遂树立起了复古书风,强调书宗二王,画法晋唐,率先提出书画同源观点,强调诗书画印一体。这样一个观念在元代是实为难见的,因为这样要求一个艺术家要有全面广播的修养,诚然赵孟頫的勤奋助他达到这一点。

比较二王书法和赵孟頫的书法你会发现赵孟頫将二王富于变化的笔法进行了删减,追求一种单一的和谐美感,也是因为这个做法令大多数学者认为赵字太过甜媚。其实不然,赵孟頫在取二王意而写我法,一看赵字就能感受到鲜明的元代特点,这是书法艺术的进步,能够代表时代特点。

赵孟頫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或许他有他的不足和软肋,但他在美术史的意义和地位是无可否认,他的书风一直影响了元末明初几百年,乃至后世学者趋之若鹜。





素清云


作为普通书写者,历史上的各个大书法家,都有他产生影响力的客观条件,后世人适当评论无可厚非,但是不仅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还要有一个包罗万象的胸襟。其实这些大书法家的书艺水平,谁好谁坏,已经不重要了,你认可就虚心学习,不认可就不学。
赵孟頫不仅书法优秀,人家绘画,诗词,音律无所不精,就凭此,就已经甩掉多少文人墨客。其书法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元代,甚至当代效仿者不计其数。赵书得二王笔意,只是表现手法不一样。



如果认为俗,那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并没看到内在精髓
,赵书笔力注入笔画内,这点和不像王字外露精骨,显得力道。如果说魏晋书风崇尚自然之美,唐代追求严谨。那么赵孟頫书法就是继承古朴的同时又遵循了一定规范。赵孟頫不存在高估低估,“楷书四大家”之一名副其实。


书法雅园


赵孟頫在书法史上是极具争议的人物,褒贬都有。贬抑他的人说赵孟頫的字因人品而废,赵字至俗,媚而无骨;褒扬他的则认为赵是堪比二王的书法大家,元代之后无人能出其右。

(赵孟頫画作:红衣罗汉图)


贬赵者,有三个代表人物,董其昌、傅山、康有为。傅山曾言:“予不极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傅山这话,并非完全贬抑,也有肯定的部分,总之是功力深厚,但过于熟媚。


(赵孟頫行书)

董其昌早年也没把赵孟頫放在眼里,评价赵孟頫的书法是因熟而俗,但在其晚年又作如下评价:“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已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不可及也”!康有为就不用说了,因为康彻彻底底就是鼓吹丑书的,在他眼里只有碑没有帖,所有的帖学都是俗不可耐的。

(赵孟頫行书)


赵孟頫是个通才,我认为他的综合才华甚至可以比肩于东坡。元仁宗曾历数他的七个优点,他说赵“帝王苗裔,一也;状貌昳丽,二也;博学多闻知,三也;操履纯正,四也;文词高古,五也;书画绝伦,六也;旁通佛老者,造诣玄微,七也”。元仁宗对赵的评价可谓通天地、绝今古。

(赵孟頫大楷)


宋人尚意,及元,更成风气,赵孟頫主张循古法、崇二王,是复古的领军人物,尤其呼吁鉴学古人用笔。他的楷书法度森严,笔画精到、丰艳洒脱,《元史》称其“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頫行书草书初学高宗,智永,后学二王。其字中和内敛,柔中藏劲,雍容平和,飘逸神俊。近人马宗霍评价他:“元之有赵吴兴,亦犹晋之右军,唐之鲁公,皆所谓主坛坫者”。

(赵孟頫心经)



我认为世人对赵孟頫的评价是基本客观的。颜柳欧赵四大楷家可不是吹的,连虞世南褚遂良都没有列进去,赵孟頫却赫然在列,这应该不是“低估”。而赵孟頫的书法造诣之高,逐渐被后人重视与认可,我觉得这也是名至实归,他也完全有这个实力。



抱庸浅谈。文中插图均自网络。


抱庸詩書


赵孟頫书法一直遭受较多的负面评价,一是将书法与其所谓的人品挂钩,以字如其人贬之;二是以其书风保守、媚俗称之。

但即使对赵孟頫书法颇有微词甚至大骂之下,仍然没有撼动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尤其新中国成立、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传统文化,舆论对赵孟頫的书法有了较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其实,赵孟頫的书法已臻化境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早期的作品以及大量的魏晋书法临帖,多以“二王”以侧取势笔法,呈现妍美书风,这或许是被人认为“媚俗”的缘故吧。但这真不是赵孟頫书法的本质精神。他在传承、复古的基础上,融北碑之笔法,以毕生的书法实践,形成了书法史上公认的“赵体”,这才是他的个性书风,也是奠定他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标志。但有人以为他的“赵体”仍然脱不了“媚俗”,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以为中、晚年作品如《妙严寺》、《胆巴碑》等都以完全脱“媚俗”之气。

赵孟頫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以及多有负面影响,还有一个原因与他的经典“用笔论”有关。他力主恢复魏晋笔法,扭转唐、宋改革变法,他的书论:“用笔千古不易,结体因时相传”,就是指魏晋笔法“千古不易”。这显然得罪了“唐、宋”两代。

至于把“赵体”与其他“楷书三大家”比较,得出“赵体”媚俗,这是不客观的,也没有可比性,唐楷“三大家”毕竟距赵孟頫时代至少四五百年,时代不同,书风自然有别,恰恰是赵孟頫的简洁明快、流畅而质朴的书风成就了“赵体”。

故评价赵孟頫书法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听信传讹,而要有一个客观、理性、全面地分析。








如石书艺


媚俗,是一部分人对孟頫的评价。

其实不然。现在的学书者,有了眼界,变化为不知天高地厚,甚而称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媚俗,瞧不起中华名片王羲之书法艺术。

由此可见一斑,无知者无畏,大不敬。中国的书法继承者赵孟頫了不起的承上启下的书法家,试想,若未有赵孟頫翁的弘扬晋韵,而今天的书史可能重写。或许飘逸遒美的书墨,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的看法,不少高估其成就,而低估了赵孟頫的艺术。

书写赵孟頫的楷书亦或行书,大家都知道其笔画具含银钩,藏着无可学来的真正內质,虽然学来几分貌似,而那种美与筋骨之遒劲难以达及。

首先是造就了韵,文人的书法,而从各种书体的千字文,知其孟頫诸书之概全。都有一定的成熟臻妙。

赵孟頫字妙,画更是厉害,留世甚多,喜欢的人是历代望之惊叹不已,收藏价值高昂。

今人的评价,浅薄的艺术境界,怎能与赵翁比?

赵孟頫号“松雪斋”自号,松雪道人,又称水晶宫。

皇帝追为“文敏”。可见死后给予高的评价。

文人,字,文人,画。聪敏清迈。

管窥之,惭愧。再拜,赵孟頫。


狂喜淡墨a


这个我来回答回答,赵孟頫没有被高估也没有低估,他被列为四大楷书家之一是实力所致,他确实融合了百家之长,创造出了自己的赵氏风格和独特的笔法。

赵体笔法与颜欧柳已经完全不同,起笔回锋少露锋多,行笔绞转之势少,取而代之的是转腕之态,收笔往往有弧度。这与唐三家很不一样。这个问题很可能是笔法历史传承上出问题了,晋唐笔法应该在赵孟頫这没有得到传承。但不妨碍赵孟頫创新力赵楷,不过赵楷也确实媚了一点,不是那么阳刚,很多人不喜欢。

赵孟頫字无问题,但是人有问题,尤其是在笔法的传承与发扬上出问题。按理说他是前朝皇室后代,而且手上真迹无数,从小也接受晚宋书法的熏陶,继承古法应该有条件,可惜赵孟頫嘴上喊着训古,实际上确玩起了创新,加上桌子的越来越大,全都坐着写了,尤其赵孟頫所影响的几代人,古法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扬,赵孟頫这一代人有罪。

赵之后就没出过公认的大家,乃晋唐笔法从这里基本消失。





扬州八怪爷


即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时代的产物。就像唐楷是在篆隶之后官方用字的定型,赵体受推崇也是楷书快写的需要。跟现在流行电脑打字一样,一个时代造就一种文字表达方式。赵体,就是那时候的电脑打字。





窦国书法


我是一人。赵孟𫖯第三个字“𫖯”,不管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有些人的电脑或是手机不能识别。

赵孟𫖯的字是最接近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家,而且赵孟𫖯有不同于王羲之的风貌。由于赵孟𫖯的身份问题,他一直被低估。

为什么说赵孟𫖯最接近王羲之,而且他还能有不同于王羲之的风貌。因为王羲之的字中和之美,中庸之道。

通常不说王羲之的字有什么特色,而是说谁谁的字相比于王羲之怎样。所以有些人会说

赵孟𫖯的字,像王羲之的字,但是有些“谄媚”。

古代文人要是酸起人来,那是非常的厉害。把一个人的字形容称“谄媚”,我们当代也有人有样学样,形容有些人的字“媚俗”。

上图赵孟𫖯《真草千字文》墨迹版,怎么看出来“谄媚”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羡慕嫉妒恨的人很多。赵孟𫖯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优秀。


赵孟𫖯(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𫖯书画双绝,元代画坛冠冕。注意赵孟𫖯绘画也非常非常非常的厉害。

上图相传赵孟𫖯所做,元四家有一个版本赵孟𫖯也在其中。

元代山水画成就极高,其他国画也是影响巨大。没有花时间不明白,但是赵孟𫖯的字实在太实打实了,存量大水平都非常的高。

羡慕嫉妒恨书画上超越不了,那么赵孟𫖯正好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宋朝皇室,元朝为臣。这个是原则的问题,能够否定一切的大问题。如果有人抓住这点,当然没有办法。

赵孟𫖯在元朝称臣,从儒家体系上来看,确实有问题。更大的问题是,赵孟𫖯不但在元朝当官,还是大官,而且还取了个也会书画的漂亮老婆,他的孩子们还非常的优秀。像赵孟𫖯这样的人,当然会遭人嫉恨。

所有讽刺赵孟𫖯字的都是嫉妒,最直接的理由,元朝之后哪位书法家可以称得上大书法家的。宋人尚意之后,要不是赵孟𫖯很难想象书法会怎么发展。

苏轼和黄庭坚他们的最终成型的字是上面这样的,元朝的赵孟𫖯把整个书风拉回唐楷。功劳之大实力之前,空前不能说目前看是绝后的,后世无能超越。

一人有感

现在电脑和电子产品,有大量的“印刷字体”或者电子字体。从这些字体可以发现,大多数人适用的日常字体,还是要一笔一画,正的好辨认。

我个人认为,王羲之书圣,赵孟𫖯第二。正好在属于他们的时代,将书法延续和发扬。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19年10月30日沪。


一人笔记


我一直认为历史是最能客观评价一位书法家了,关于赵孟頫历史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公正的,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的地位不是几个人说一说就会被撼动的。

赵孟頫可谓是少有的一个全才,于书法他是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而且在篆刻方面还有自己的建树。书法好绘画也好,赵孟頫的绘画是元代文人画的奠基者,后世的元四家都是受了他的影响。

《元史·赵盂頫传》说他多才多艺,其成就“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他在音乐上造诣非凡,写有《琴原》.《乐原》,史称“得律吕不传之妙”。看来古人所云修身乃艺术之本,不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全才,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不错的成就者也没几个吧。

在少数民族作为统治者的元代,他几乎是靠一己之力,做到了薪火不灭,古法不失。在书法、绘画、篆刻、诗词、鉴赏等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份功绩又有谁人可比。赵孟頫的一生非常的了不起,作为地位低下的第四等人:南人,他最后官至一品,荣际五朝,名满四海,整个元朝他是独一无二的。元人来復曾经有诗赞他:“雅知国灭史不灭,家声无愧三百年。”而明朝著名学者王世贞在《弇山堂笔记》中称赵孟頫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

那么关于赵孟頫书法的非议主要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董其昌,一个是傅山。董其昌是年少轻狂,说赵孟頫的书法是“因熟生俗”,而自己的书法是“因生而秀”,他一生都在跟赵孟頫PK,但是晚年的时候,他说了句真心话:“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而傅山早年学王羲之的书法,一直学不好,后来明朝亡国,傅山心中十分的愤懑,于是迁怒到赵孟頫身上,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说我为什么学不好赵孟頫的书法啊,是因为赵孟頫是“媚骨”,以宋皇室后裔的身份效忠元朝,是个贰臣,我不是他那样的人,所以我写不好他的字。这种逻辑我也是无语。

但是傅山也是晚年的时候对赵孟頫重新作出了发自内心的肯定,他写了一首《秉烛》诗云:

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赵廝真足异,管婢亦非常。

醉岂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斫轮余一笔,何处发文章。

后人把赵孟頫和唐代的三位巨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合称为“楷书四大家”,直接跨越了两宋,这种历史地位也不是谁都能得到的。


翰墨今香


赵孟頫是元蒙统治华夏时期。推进中国文化的巨擎!因为他的坚持和表率,艰苦卓绝的毅力使得文坛画坛、书法界有了标准和核心。是元一朝汉文化的领军人物。赵一生都在为此努力,提倡传承,尊重经典。元明二朝汉文化得以继承并发扬和他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其本人也是元明清包括现在集大成第一人!赵日书万字,写的是国破山河在、写的是万古存华文!我们试想如果没有赵孟頫,那么中国书画文化将会受到怎么样的衰落。贬低赵的人,就是在砸老祖宗的锅。妄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