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公认的“中国旦角第一嗓”,融合多派唱腔,锐意进取改编新剧

李维康,著名京剧演员。女,1947年生,祖籍北京,中国国家京剧院演员,工青衣,是家喻户晓的京剧界泰斗级人物。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曾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得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主席团成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好的舞台气质和感觉

我觉得这是对演员首要的评价条件,我曾经在其他的文里说过,演员是否好,就要看他在一出场是给你的第一感受,在京剧中所谓的“亮相”,其实我觉得还不仅仅是“亮相”那么简单,更多是从迈出侧幕时到给观众以全身展示时的一个整个的过程。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不是说它能含盖演员艺术的全部,一个演员是要看全面的整体的表演,但是一个演员的出场,就可以看出这个演员的分量如何,好的演员他在舞台上有一种极为“厚重”的力量和底蕴。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是有的。有的演员在一出来的时候,就显得苍白无力,我顿时看戏的兴趣大减。演员的分量来自于几十年的舞台磨练,在现在的研究生班里,就有很多的青年演员缺乏这样的“分量”,看他们的戏总是提不起兴趣来,当然,我不是把李维康和他们做比。我的意思是说:演员的厚重度来自于舞台的磨练,有的老艺术家,演出是腔也黄了,动作表演也简化了,但是他传达给你的感受,就是不同,就是有分量,他能“压”的住你。(这里面也不排除一种对老艺术家的崇拜和景仰的心理因素),李维康的舞台气质,如果您客观的想想,您一定不会否定我对她的评价:华美典丽,雍容大方。

她是公认的“中国旦角第一嗓”,融合多派唱腔,锐意进取改编新剧

在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中,三圣母的华彩,杨贵妃的雍容,李清照的清新,王桂英的大方,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其中能找到一点共性,也就是李维康塑造人物的共性,好象觉得都有一样,就是显得很华丽,也就是说,感觉她演的人物出来后都差不多,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不一定是个好现象,但是同时对于一个大青衣演员来说,这却是一重难能可贵的条件,就是她良好的舞台气质和风韵。李维康的好和坏都同时体现在这里。这是一个演员自身条件使然,性格演员毕竟是少数,张君秋也不是。只有梅兰芳是。梅兰芳也华美,但是他能够很清晰的分开表现。

高超的表演手段和展现

李维康的表演,在她的一举手投足间,透出大方的气度,她没有很拘谨的时候,在任何的一个场合,她都给人以很美的感受。我很仔细的在电视上看过她的表演,我曾经为她的李清照所陶醉,我忽然发现她是那样一个有风韵的女人,风韵不是坏词语,因为我确实被她陶醉了,李维康曾经在“晚霞工程”中说过:我觉得一个演员在台上的时候眼睛里要有“具像”!我忽然的豁然,我深深的理解了她所说的“具像”是个什么意思。

具像---就是一个演员在台上的时候,眼睛里要有一个具体的事物,哪怕是舞台上没有具体的事物的时候,眼睛里也要有,不光是有,还有有你对这个事物诠释的语言,也就是潜台词。

这样说起来很抽象,但是如果,你还保留有她在前几年的一次春节戏曲晚会上演出《李清照》“西皮慢板”的录象的话,你就可以找到她所说的“具像”,特别是在“娇切切意融融羞染霞光”这一句的时候,我觉得她的眼神美极了,新婚燕尔的幸福感受在她眼神“具像”时羞涩的流淌。那一时刻,我忽然觉得她不简单,不是一个一般的演员。她懂得怎样运用表演手段去刻画人物和心理。

不要小看这个“具像”,很多的人没有!不是脸上没有,是心里没有。

优越的嗓音和相貌

“唱念做打”唱为先,李维康是公认的“中国旦角第一嗓”,也有“金嗓子”的称号。我曾经现场看过她的演唱,她的声音没有任何的杂质,很纯净,这是天赋,是求也求不来的。

在她以前,她和耿其昌唱的都是F调,甚至升 F 调,我对此有一定的意见,我向来不赞成高调门,演员嗓音的宽厚是最难得的。现在我发现她的演出都是 E 调了,我校对过,我觉得很好。

李维康的嗓音,可以说是要高就高,要低就低,决无阻挡。运用自如。这样的嗓音和适合音乐的表现力的加强。

我身边有的人(我说的不是网友)曾经对我说过:小唐,李维康现在唱腔不知道她想怎么样,这个拼,哪个凑。不伦不类的。

首先,我要说:这样的责任不要全怪在李维康的身上,记住,她不是作曲。在她所演的一系列剧目中,唱腔不是由她来编的。她只是个代言人。来演绎别人写的唱腔。当然,她既然唱了也就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作为一个国有剧团的演员来说,她还能做些什么呢?她自己并没有“李维康剧团”。

李维康的唱腔大部分是宗“张”。她用梅的腔极少。在表演路数上她是宗“王瑶卿”。尽管她演出了很多的梅派剧目,但是在有些戏上,比如《红鬃烈马》,她绝对是宗王的。

范畹老师说的关于表演路数的问题,我觉得范畹老师说的有他的道理,但是,我想不能以梅的标准来要求李维康,《贵妃醉酒》虽说是梅的代表剧目,但是这是以前传下来的。李不一定就是宗梅的演。据我所知,路三宝,黄桂秋,尚小云,张君秋,都演过,我相信绝对不是一样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李维康在这个戏上有欠缺的地方。

相貌,我更多的说是扮相,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多的观众对演员的扮相更加的关心了,前一段时间说什么张克什么眼的,呵呵。

李维康是对京剧化妆做第二次改革最早的一个,目前还只有见到她改了,她降低了脸部底彩的浓艳,改为淡妆,对眼部眼窝的眼线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们以前看到的是一个大柳叶状的黑块,她则不是,改用淡彩的眼影,这样无疑是对于电视上镜才改的,在舞台上绝对要浓,但是电视是近距离的,只要你夸张了,它就会把你夸张的再次放的很大。通过看李维康前几年的电视录象,就可以看出,她做了有益的尝试,确实感觉很好。再看看李炳淑的化妆,就可以看出她还是老的化妆方法,李维康的举动,说明她是一个有心人。

新剧目的演出

一个演员不可能总是啃老本,不错,传统的是要继承,但是,在如今市场经济的运作下,啃老本真的行吗?我们在不厌其烦的说:春节戏曲晚会真没意思,年年都一个样。是啊,我们也有厌的时候。就是老艺术家天天老演这几个戏,你也会烦的。试看一下,其实,以前的老艺术家谁不在创新,谁不在争相的上演新剧目?只有在不断的进取中,才能吸收好的经验,去掉一些认为不好的,观众不爱看的,我们才在今天看到了所谓的京剧传统剧目。

李维康也是如此,在80-90年代期间,她编演了很多的新剧目《恩仇恋》《李清照》《宝莲灯》等等,她也是在尝试。当她刚刚露出一点头时,就被别人压制了。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压在她的身上。在传统剧目的继承上,她是做了改革,但是她没有大的变动,只是在演唱上一方面遵循张派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条件变了变,就是在一些小腔的地方。

例如,“落得个孝子的名儿在那天下传”中的“名”的腔,她用的就是程派的腔,化到张派里面去了。

还有“今朝仙女会襄王”的“王”字,在老的传统的唱中,是落在“3”音上,但是李维康别具一格,改为了落“5”,没有按湖广韵的格式走,而是按北京音唱的。很好的归正了字音,让你感觉就是“王”这个字的读音。

在新剧目演唱中,有很多新的腔调。我也不认为有的就是很好,但是大都数是非常成功的。例如《李清照》当中的几段唱,非常的不错,是关雅浓设计的。我说了不管成功与否,不要片面的责怪演员,他们只是代言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