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你见过节俭的人节俭到什么程度?

农友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很多农村都富起来了。可是很多人敝帚自珍的心理依然存在。下面我来说说我初中的一个副校长吧,那应该算我见过最节俭的人。瘦瘦高高的,但是穿着打扮说白了,就和农民工一样。

首先衣服就不说了,就他穿的那一身,走在大街上你绝对看不出来是一个副校长,真以为是农民工呢。当时我们上早操的时候,他也在操场跑步,但是他穿的鞋子是不到30元的那种鞋底有疙瘩的运动鞋,这种鞋子我记得我上三四年级在农村穿的人非常多,很便宜而且耐穿,当时只有在出门的时候才会穿,但是我上了初中,这种鞋子我们早就不穿了,但是他每天都穿着跑步,所以我们班很多人当时没事的时候还会调侃调侃他。


其次,再来说说有几次看到他在饭堂吃饭的一些行为吧。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和班里几个同学去饭堂吃饭的时候,正好和他挨着坐,因为我们去的迟,大部分餐桌都还没有打扫,所以找了个相对干净的。我们吃面很少喝汤,但是他不一样,一碗菠菜干拌面,再加两个馒头,还有一叠咸菜。我们开始吃的时候,人家已经吃完了,咸菜吃的干干净净,而且面吃完之后,还要拿馒头把碗里擦一下,然后过去要了一碗稀饭,过来后倒在吃完的干拌面碗里涮了一下,然后喝掉。还有一次看到他吃盒饭,两荤两素,吃完也一样,那些菜汁,从来不剩,用馒头泡在里面一吃,实在吃不完有剩余的菜汁,人家直接端起盘子往稀饭里面一倒,全部喝掉。

最后,再来说说他最让人看不惯的行为吧,那就是捡矿泉水瓶子,我们在上自习的时候,教室里安安静静,他手背在进来了,出去的之后,总是可以从教室后面的垃圾桶里拿几个矿泉水瓶子出去。这不是到我们班是这样,其他班的同学也都有目共睹。还有我们倒垃圾的地方在操场,上体育的时候,有时候他到操场巡视。完了之后最后还会走到那个垃圾池那边看看有没有矿泉水瓶子或者是纸箱子啥的。不少同学都说这完全和副校长的身份不符合啊。

据我所知,我初中的这个副校长家境不错。儿子都结婚了,学历都很高,而且开的车都在十五万以上,我初三那年是2008年,当时人家都是这种家庭情况了。但是它自己开的车,却是一辆三万多的白色铃木王子,而且看他三天两头一个人在那擦洗。这种车现在都没有了,在当时农村人买的还挺多的。2008年中考完之后,我就去了市里读书了,再也没有了我这位副校长的音信。或许是调走了,但现在应该已经退休了在颐养天年吧。只是他这种“抠门”的行为,我现在依然历历在目,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对此,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瑜伽趣分享


农村惨啊,我是80后,出生于浙江农村(别以为浙江就富),小时候,我们村穷得要命,我家更是穷得要命,不得已父母外出打工,我和姐姐跟着爷爷。给大家说几个事例:

一、有次在家里突然尿急,我跑出家门,拉开裤子,对着泥墙就是一泡嘘嘘,拉嘘嘘不是有声音嘛,被爷爷听到了,爷爷赶出来,说:一泡尿也要拉外面去,家里没有马桶给你拉吗?用来种菜多好。

二、小时候,因为穷,很少吃肉,一年到头馋得要命,那时爷爷养了几只兔子,是用来拔兔毛卖的,有次,爷爷很神秘的来叫我和姐姐(爷爷住的地方离我家几十米,大伯家住我家隔壁,跟爷爷关系不好,怕他听到),我问爷爷什么事,爷爷轻声说不要问,走来就是。到他家,香喷喷的兔肉,这辈子都忘不了啊!但你们猜,怎么会有兔肉吃,原来那只兔子生病快死了,只能杀了吃了。

三、爷爷经常要上山砍柴,因为砍柴的地方很远,每次都是早上很早,天没亮四五点钟起床做饭,顺便会做一两个油饼带去,虽然只有很少油,饼里面也基本是梅干菜,但是我实在太想吃了,为了吃饼,我小小年纪,10岁左右,就跟着爷爷爬山砍柴去了,脚和肩膀都起水泡了。

四、吃饭的时候,爷爷是不允许我们碗里剩有饭粒的,必须吃的干干净净,掉在饭桌上的饭粒也必须捡起来吃掉。过年的一盘肉,半个月吃不完,不是不喜欢吃,是舍不得吃,一次只能吃一两块肉,吃到最后都要烂起来了。

我想说,农村也没人真的喜欢节省,就是穷啊,穷得没办法,只能省。爷爷是2003年走的,他苦了一辈子,他希望我考上大学,千万不要当农民,我做到了,希望爷爷在另一个世界可以安详欢乐。


lege1983


农村人确实节俭,可以说大部分农村人的光景是省出来的。城市人攀比的是消费,讨论的是一年到头某个方面消费了多少,而农村人羡慕的是会节省的人,街头巷尾讨论的是某某家今年又攒了多少钱。



农村我见过很多过光景节俭的人,其中我的一家邻居是我认为最节俭的,老俩口生了四个儿子,完全是凭辛苦节俭下的钱加上自己的苦力为儿子们修了四处院落,娶了媳妇。


老两口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老两口吃穿用上要节俭到什么程度呢?一年到头很少吃肉,过年时才舍得买点肉,也不会超过五斤,吃的蔬菜完全是自己地里产的,地里长下什么吃什么,从来不去商店买,地里的蔬菜除去少部分吃的,大部分都要卖出去,为的是挣个零花钱。有一次我看见她买豆腐,她说这是今年第一次买豆腐,当时已经是农历十一月。晚上几乎不开灯,晚饭都是在天黑之前就吃完了,只有回去睡觉时才开一会灯,他们家的电费一个月突不破十位数,穿着方面更是不讲究,一身衣服能穿好几年。

类似这种情况的在农村数不胜数,农村人就是这样可怜巴巴的过光景的,农村人很知足,很朴实,很辛苦。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三农张老师


我一个农村人生活圈子不大,不知道别人节俭到什么程度,但我知道我的婆婆非常节俭,至于节俭到什么程度,且听我细细说来,这几件事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薄薄的煮菜油

我是八七年嫁到婆家的,现在想来都觉得很好笑,婆婆负责在家做一日三餐,我和老公和小姑子三人负责下地干活,每天我们三人干活,上午干到十一点半或者十二点,下午干到六点,饿了就迫不及待的回家了,回到家扔下工具就是找吃的。

一般婆婆总是已经做好饭菜放在桌上等我们了,所谓的菜也就一个自家的青菜或者咸菜而已,肉是没有的,油呢?婆婆会去集市上买斤把肥肉回来,切得薄薄的如指头般大小一条一条切好,然后放进一个事先洗干净了的玻璃瓶里,每次煮菜的时候就用筷子夹一片出来,待锅烧红了就放下去用锅铲使劲圧着肥肉在锅里转圈圈,等油出来了肉被榨干了就把菜倒进锅里,这样经水一煮刚刚榨干了的肉有胖起来了,所以我们三个人每次吃饭看谁先上桌就把那块唯一的肉偷偷吃了。

第二件事:中午只能吃剩饭

我们山里有个习俗,就是女儿出嫁的先天晚上,母亲会把如何做个好儿媳妇的道理和经验合盘托出,目的就是让女儿去到别人家做个人见人夸的好儿媳,我母亲也不例外,我出嫁时整整用哭的方式教了一天一夜的礼数。
当然到了婆婆家后就现学现卖了,每天清早起来挑水,还抢着做早中饭,开始婆婆也没说什么,这样过了半个月天天如此,婆婆就憋不住了,于是婉言告诉我说:我们这不比你们山里,你这样天天一日三餐做饭吃,别人会说你是好吃婆,我们只有早上和晚上才做饭吃的中午只吃剩饭,以后中午就不用做了,吃剩饭就行了。

说实在话,我当时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吃剩饭,煮了也是吃,剩饭也是吃,煮新鲜的不行吗?当然这只是心里嘀咕而已,嘴上没说,然后我就一直观察看到底是为什么。

经过几天观察,婆婆是这样做的,比方一家人一餐要是能吃两斤米,婆婆就会早上一次煮三斤米,那我们早餐吃掉两斤的话,剩下一斤的量就中午吃,不够的话大家相互省着点就可以对付一餐了,这样原本两餐要四斤米按这种方法两餐就只要三斤米了,是不是每天就要节省一斤米了?


原来如此,这样节省的例子还有很多,婆婆实在是穷怕了才这么节俭,实在不能用小气二字贬低婆婆。

我是果农肖大姐,每天带你了解三农,希望我的回答会得到你的认同,有不同见解的朋友欢迎评论区讨论。


瑶乡肖大姐


三十年了,第一次回乡下,我亲眼目睹了农村最节俭的人。此人,男,66岁,一儿一女,老婆常年在外打工。他,农忙时在家耕田种地,农闲时打工。房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大大小小不等的六个破凳子,四间小瓦房,三张单人床,一个木柜子,上面摞了几双被子。客厅里一张小矮方桌。墙角里堆放着农用家具。这就是全部的家当。一间破厨房里,两个锅灶台,用砖头泥巴支起来的一个小案子,几双筷子散落在案子上,七十年代的几个大瓷碗,碗上外面抓革命、促生产的字迹清晰可见,每个碗上面的瓷都掉了大半。他舍不得用电做饭,柴火堆满了灶前。并且,柴火也很少烧。每星期只开一次火做饭,就是一星期只蒸一次馒头。每天早上两个馒头,一碗凉水;中午也是两个馒头,一碗凉水;晚上,为了省电,天不黑,吃两个馒头,一碗凉水。睡觉了事。别人告诉我说:“他这个人太会节俭,几十年了,都是这样,做一次饭吃一星期!从来不吃菜,连咸菜也不吃,有时候啃两个蒜瓣!嘻嘻!五十年代的人就是会过!不过,他还从来不生病!”这个人不抽烟,不喝酒,为了儿女读书,苦了自己,你见过这么节俭的人吗?他的儿女是否了解他父亲的苦心呢!


899399505225


我老姑和我家住邻居,一儿一女都已成家,又都各自的院子。我从小也是在老姑的眼前长大的,在自己慢慢长大的过程当中发现老姑原来是一个节俭、扣到家的人。

每当吃饭时间,我家里做好饭了,我老姑就会准时的从她家端着碗筷就过来了,当然每次都会让老姑坐在桌前再吃点菜,时间一长老姑基本上都是熬点稀饭端过来,带着馒头就过来了,我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是自家亲戚。

到了晚上了,我们一般都在门前坐上一会,聊聊天,差不多的时候各回各家,我老姑也会跟着我们到家,一直随着我们看完两集电视后才回家,到家以后就直接睡觉了,也不怎么开灯或者看电视。所以我老姑一个月的电费最低的时候只有2块钱,很是省钱。

一年到头了过年总该穿个新衣服、家里置办一些新物件吧!没有的,我老姑把我姑给她买的新衣服都放在箱子里,舍不得穿,一直到老姑去世床底下压满了新衣服,都没有穿过。可能老年人都是这样吧,年龄越大对自己越不舍得。总想着能省就省,能凑合就凑合。

老姑已经离开5年时间了,也很想念,只是希望天下的老人都能健康长寿,父母的节俭是对儿女的爱,不想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做儿女的也应该多回家看看父母,其实父母要的不是你买的衣服、补品等东西,要的就是365天当中几天的身边陪伴!常回家看看!爱父母,爱家!




我比佩奇多个ang


说到节俭这个话题,有一个人,我真的是很想要吐槽一下。

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公的伯母。

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可以节俭到这个样子。

他们家的饭菜,不管放了多久,只要没有臭掉,就还能吃。烂掉的水果,从来舍不得丢,将那块烂掉的削掉,然后吃那看起来没烂的。冰箱里冷冻的肉可以存放长达一年 。

衣服就更不用说了,以前的人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是她家的衣服,基本上可以穿满20年,就在不久前还穿着90年代的衣服

装了东西的塑料袋,不管是装了肉的还是装了干净燥东西,从来不舍得扔,把它们洗干净晒一下,留着用

最夸张的是,有次我看见她把一个垫开水壶的盆里的水,也一滴不剩地喝进了肚子里。

我听人家说,子女买给她穿的衣服,她宁愿放着也不拿出来穿,买给他们吃的、用的也大都是放得变质才拿出来用。

我去过他们家里,他们房间里面到处堆的满满的,尼龙袋、纸壳箱,什么都有。

其实他们家不缺钱,她老公还是有工作单位的,家里子女也都混得不错。

不是说节俭的人怎么不好,我甚至还很佩服那些很节约、会过日子的人,但是对于老公伯母这种,我真的不敢苟同。



读书旅行茶


在农村里,见到节俭的人节俭到什么成度?

在我们村里有一家特节俭的人家。听老人们说,这家人的上代人,用盐水淹制的鸡蛋三十多年舍不得吃,后来吃的时侯发现鸡蛋己淹成空壳了。

这家人的后代人延续了其祖先的传统。其父去年刚去逝,还不到八十岁,单身生活近五十年了,吃饭舍不得吃饱,饭后舍不得活动,怕浪费了营养。每次烧菜加的油只有平常人家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现在这家人还有爷爷奶奶和儿子和孙女三代人。还是节俭的很。由于舍不得多加油烧菜,更不用说多吃肉了。小孙女缺营养,受到老师的告诫。当爷爷的也是由于缺乏营养,还不到六十岁,身体就垮了,不能打工挣钱了。孙女的妈嫌公婆太节俭,受不了苦,也舍女儿离婚了。小孙女跟着特节俭的爷爷奶奶生活真是苦不堪言。这是我村的真人真事。

大家认为,这家人的做法如何呢?


农家评述122


这个是我妈妈在家每月的电费,家里喂两头猪(玉米粉碎机一台),电视机一台,电风扇一个,电饭煲一个(来客人了作米饭,平常几乎不用),手机一个,当然在农村作饭几乎不用电,我觉得我的妈妈是最节约的人。

如果我一回去,当月的用电量肯定高,今年3月份妈妈一人在家仅用电7块多,还要用机子打玉米150斤左右用电。家里的电价是0.4985元每度。

我家在汉中某山区,这里4季分明,客观的气侯条件也是冬夏用电不大。我母亲也是从小过苦日子过来的人,至今仍非常勤俭。




农村杨娃


农村人一般都很勤劳俭朴的,因为都知道好生活来之不易。我的左右乡邻都很节约,但我见过最节约的是我们家族的一个堂伯家。

堂伯是个地地道道你农民,除了做泥水活也没别的手艺,有四个小孩,计划生育的时候还被罚了的款的。我懂事的时候,他就有了三个小孩了,第三个和我同龄。那时候农村人还没外出打工,种田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他家总共种了五亩地,农活不忙的时候他就在乡下做零工,哪家需要帮忙就会叫上他。尽管他们俩夫妻都很勤快,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家里喂了几头猪,但都是整只卖给别人,平时别说吃肉,就连吃豆腐都算奢侈了,水果那些除了自家种的,从来就没见他们家买过。

记我们那候都书每学期还要交好几百块的学费,每到开学的时候也是堂伯最愁的时候,每学期都得交上千的学费,那时候在外面做工才二十块一天。所以即使再勤快,家里也总是入不敷出,每年都得到处借钱,东拼西凑的。但即使这样,他也从来没让孩子辍学过。就这样熬到大儿子师范学校参加工作后日子才慢慢改善。不过他家的孩子也挺争气的,老大当时为了帮补家里考取了师范生,那时候一个学期能考上高中或中专的也就几个。老二老三都上了大学,老四更厉害,现在正在读博士,还娶了个德国老婆。现在,堂伯父夫妻轮流被儿母接到出去旅游,而且还给俩老人在老家修了个别墅,俩夫妻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都说他们苦尽甘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