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每逢出征必唱的一首诗歌,雄壮激昂令秦军越战越勇

公元前506年,已经强大起来的吴国联合唐国、蔡国一同进攻楚国,以军事牛人孙武为统帅,指挥联军实施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五战五捷,直捣楚国首都郢城。楚昭王仓皇出逃,楚国军民群龙无首,亡国在即。

大夫申包胥第一时间想到了楚国的盟友秦国。有个成语叫“秦晋之好”, 说的是秦晋两国不止一代联姻、双方之间的盟友关系,其实,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与楚国的关系远比与晋国关系要铁。这两个国家,一个被人称为南蛮,一个被视为戎夷,都是中原国家不愿待见的主,他们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很自然地走到一起,政治联姻不断,现任国君楚昭王就是秦哀公的亲外甥。因此,申包胥毫不犹豫地前往秦国求救。


秦军每逢出征必唱的一首诗歌,雄壮激昂令秦军越战越勇


秦哀公考虑到楚国前任国君楚平王做事太荒唐,导致政局动荡,才让吴国有机可趁,没有爽快地答应申包胥的请求,说是要与大臣们研究研究。申包胥一听就急了,当场就哭了起来,从殿内哭到殿外,靠着秦宫的墙壁哭了七天,而且是水米未进。

秦哀公被申包胥的精神感动了,让申包胥进殿见自己,并当着他的面吟诵了一首古老的秦诗《无衣》,只字未出兵之事。

秦军每逢出征必唱的一首诗歌,雄壮激昂令秦军越战越勇


这是秦襄公时代,遵照周天子的指示,率领秦军出征抵御犬戎时所创作的一首诗歌,歌词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军每逢出征必唱的一首诗歌,雄壮激昂令秦军越战越勇


表达了秦国子弟兵钢铁般的顽强斗志和豪迈的信心,后来就定为秦军的军歌。每逢出征必要唱响这首雄壮的诗歌,鼓舞秦国的英雄儿女们奔赴前线的士气。秦哀公此刻吟诵起《无衣》,充分表达了愿与楚国人民一道同仇敌慨,共同驱逐吴寇的决心和信心。

深知秦国国情的申包胥一听秦哀公的吟诵,马上破涕为笑,激动之余,连叩了九个响头。随后秦国子弟兵就唱着这支雄壮的军歌,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楚国战场,一举将以吴国为首的侵略军赶出了楚国。

这应该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最早的军歌,秦军就是唱着支军歌,从弱到强,从一个边远的小部落一路向东进军,最终统一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