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背后,安徽付出了这些…

“零”的背后,安徽付出了这些…

记者从3月9日上午召开的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四十四场)上获悉,截至3月8日,全省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990例,累计治愈984例,治愈率99.4%,实现在院确诊病例治愈“清零”。

治愈率在全国10个确诊病例较多省份中始终稳居前列,3月5日起连续4天稳居第一位。发布会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邓向阳介绍了安徽省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中的具体做法。

“零”的背后,安徽付出了这些…

2月3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来到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慰问病房医护人员和患者,竖起大拇指,点赞医护,鼓励患者。图/徐国康

关键词:筛查

制定完善新冠肺炎确诊程序和信息报告制度,规范有序组织病例诊断,及时指定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同时,遴选6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省1.5万多名密切接触集中医学观察人员进行筛查,确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

确定99家定点医院,其中省级8家、市级22家、县级69家。同时,确定合肥和芜湖、蚌埠、阜阳“1+3”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基地医院,分区划片,明确任务,强化保障。

关键词:治愈率

根据住院患者临床分型和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病程长短、病情稳定性等相关因素,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合理调配医疗力量,采取精细化治疗方案,努力做到轻症不向重症转化、重症不向危重症转化、危重症不向病亡转化。

对病情发展较快、年龄超过60周岁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等具有高危因素的普通型、重型病例提级管理,全部纳入重型、 危重型病例救治范围,每日跟踪评估病情变化,动态调整临床分型,对病情加重的及时预警,尽最大可能防止病情趋重转化。

严格落实危重患者“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团队”“一天两会诊”和多学科联合诊疗等制度,压实“1+1+1+1”包保责任。

在医疗救治中,我省积极总结推广有关临床诊疗经验,开展托珠单抗、恢复期血浆等最新治疗技术应用,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零”的背后,安徽付出了这些…

2月12日,省长李国英深入合肥、安庆市督导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保供工作。图/安徽新闻联播

关键词:专家

成立由58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治专家组,分成8个组包保联系指导市县定点医院。派出巡回专家组,对收治患者较多、医疗力量相对不足的亳州、六安、安庆3个市进行巡回指导。

对于前期重症患者较多、死亡率较高的蚌埠市,搭建重症救治远程会诊平台,实行每日调度会诊,同时连通国家会诊平台,及时邀请国家专家来皖指导救治和远程会诊。

开展中医药专家驻点救治,向省市30家集中救治定点医院派驻30个中医治疗组、112名中医骨干专家。组建由国医大师领衔的中医药高级别专家组,负责重症患者“一人一案”的临床指导,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保障

全省共确定了99家定点医院,其中省级8家、市级22家、县级69家,同时确定了14家省市后备定点医院。

省市30家定点医院挖掘可用床位2206张、后备床位1958张,组织呼吸、感染、重症医学等相关科室医师1216人、护士2684人;69家县级定点医院可用床位1145张、后备床位2446张,相关科室医师1242人,护士2722 人。

“零”的背后,安徽付出了这些…

全省公安民警用赤子初心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图/合肥在线

关键词:零感染

在物资保障方面,我省持续加强卫生防护用品、治疗药品、医疗设备等应急物资的调拨和管理。截至目前已下拨各类医用口罩365万个(其中N95口罩33.8万个)、防护服14.8万套等防护物资,确保全省无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省财政安排6900万元专项资金,紧急采购69台负压救护车和部分急救医疗设备,确保满足医疗救治需求。

关键词:支援

在应对本省疫情的同时,安徽还从人员、物资和设备等方面全力支持湖北特别是武汉抗击疫情。我省先后派遣8批次共1305名医疗队员、3批23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驰援武汉,随队携带了2台ECMO、18台呼吸机、8台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先后调拨医用防护服34批27.8万件,支援6台奇瑞负压救护车,向湖北武汉、孝感、黄冈、随州、襄阳、十堰等市调配血液总量203.84万毫升。

“零”的背后,安徽付出了这些…

安徽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图/市场星报

重要提醒:

在院确诊病例治愈“清零”不等于病毒清零大部分地区进入低风险并不等于没有风险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防止反弹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来源|安徽商报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

联系|[email protected](如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零”的背后,安徽付出了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