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国家双一流大学毕业的毕业生就根本就不用找工作,因为根本就不用愁工作?对吗?

666的早晨


任何时候工作都是双向选择,也就是说人找工作工作找人,这才是正常的状态,不管是国家双翼六,还是双二流,只要是大学生,你毕业了就要去找工作,当然有时候是工作找你。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工作找人要容易的多吧,但其实工作找人是有条件的,为什么去找一个适合的人的,肯定这个人有适合工作的特点。

所以大学阶段在学校里面该学习的学习,该锻炼的锻炼,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不是因为什么双一流大学,不是因为什么酒吧,我最关键的还是靠自己。

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别人的价值,把这句话我们稍微改一改,一个工作岗位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工作岗位的价值。

现在社会不养闲人,所以亲爱的大学生们不要轻易放弃,该努力的还是努力,也不要轻易自信,前期的辉煌不代表着一生的面包。

知识改变命运,后面命运也改变知识。你只有有了更好的工作岗位,才能不断的让自己的知识升华,你有了更多的知识,然后才能让自己的命运变得更好。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不付出就获得的可能。


义诚老师


我是标准985本硕毕业,我老婆也是。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现在985毕业就是个P。当然,非985毕业P都不是。

当今社会,学历学校只是成功极其微小的一个组成部分。打个比方,以前学历学校可以占50分,家庭背景占50分,你努力考上985,基本上人生成功了一半。可现在,社会给普通人的机遇急剧减少,学历学校顶多占20分,家庭背景等因素占80分,你苦读20年,不如别人爸爸打个电话!

咱再举个简单算术题:985毕业的高才生,工作30年,年薪20万(算高了),工作30年,不吃不喝存600万(基本是不可能的),恭喜你,终于可以买半套北上深的房了!


潇洒出格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也愁找工作的。别说双一流了,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愁。

真经的一个侄子北大化学专业毕业,在毕业那年我正好去北大招聘,和他聊起找工作的事。他说不少同学到大三就自学编程,就是为了毕业能去后厂村做码农,因为码农的收入比做化学的高多了,哪怕你是北大化学毕业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作为一个北大学生,一个天之骄子,还是要有点情怀的,你们确实可以做码农,也确实可以去追求高薪,但你们更应该去做对国家、对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泯然众人。后来侄子申请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继续深造去了。而他的同学,真的有去互联网企业当码农的。

真经在一所211高校工作15年了,可以说,985、211高校,以及现在的双一流学科高校的优势专业,确实是不愁就业。如果比较懒的话,甚至也不用出校门,自然就有大把的好公司到学校来招聘,而且很多都是当场签就业协议的。这些学校每年90%以上的就业率里面虽然有一定的水分,但除了个别专业外,基本上都能实现“想就业就能就业”。去年真经有个在企业工作的同学,带着团队回母校招聘,结果来得有些晚,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已经签了,剩下2、3个四六级都没过,成绩也不太好的学生,同学当时和这几个学生聊了聊,当时就决定要签,因为他觉得这几个211的“中等生”,都比双非高校多数毕业生强(当然,也可能是出于校友的偏见)。

但是,最后这几个学生居然没有签,因为他们还没看上我同学的企业。他们的辅导员也很无奈,说现在这些90后学生就是很有个性,期望值也都很高。据说直到最后,都还有一个学生没有签工作,直接南下闯深圳去了。

这就是我说的,再好的学校,学生们也愁工作,因为很多学生总是不满意自己能找的工作,总想找更好的工作,而好的企业,比如华为、阿里等等,竞争有特别激烈,所以,他们也会犯愁,只不过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高校人才真经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甚至还想连985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这社会不是就不要人做事了。但现实往往残酷得让人无法理喻。

我儿子09年985高校毕业,他班30人除了考研与保研的基本无正儿八经的找到工作。他倒幸运找了家造动力的原国营工厂,为了照顾本班另一个朋友让给了别人,希望等机会。可后来除西部几家不上规模的国有企业勉强愿意接收他就再无机会。我委托朋友联系了一家与其专业多少有关联的企业。第一次去看儿子,他就在一个密罐里拧螺丝,比初中未毕业的南下务工还艰辛,工资还低,档案组织关系都没地方可转。两个月后说是转正,但就是做销售。一个项目前期要你跑,差不多成了就让别人经手,职场比什么都黑暗。还值得一说,现在再回头去看招我儿子的国营厂就只剩下空荡的破厂房和随处的荒草。

搞了一年,儿子和我说要考研。我立马同意,也只有再读书才有希望。儿子在本科学校旁租了房子准备三个月,跨专业考研成功。后来格外珍惜机会,通过硕博连续拿到工科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8篇,外文4篇。就业时被中科院一个研究所和一家央企看中,但他选择回到省城一所老牌重本高校做教师。现在是硕导和系副主任。去年是本科毕业十周年同学会,世事苍桑感慨万千。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猷的985们才知自己在社会的份量轻如鸿毛。


楚天959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双一流大学也要看那种专业。我身边的朋友,比较熟那种,最有钱的就是一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的,2003年毕业。但是他学的专业是当时大家都不看好的市场营销。

这哥们儿也够拼命,居然回到我们老家的小县城,从啤酒销售业务员干起。须知那是2003年啊,很多酒类销售业务顶多是初中毕业生。

如今呢?人家一线城市有房,好几个二线城市有房有别墅。车在2013年就是宝马525了,房子从来不按揭,统统一次付清!!!

说明了什么?211和985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来干这种低门槛的工作,也是强悍无比。


宜宾智酌智游


我是北京中等985本硕,现在还在读研,工科专业,从我身边来看,无论是本科同学还是研三学长学姐,想要找工作是不愁的,本科大部分工作去了电网,研究生大多去了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或是国企,说实话,我不愁工作的事情,只是考虑能否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不过也不要觉得待遇能有太高就是了,毕竟刚毕业,还是要慢慢发展。


不会喵的笨猫


确实是这样的,我亲眼所见。

考上国家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基本是不用愁工作的。因为【1】学校有很大的影响力,合作企业较多;【2】学生自身的能力较强,获得社会信任。

而普通二本院校,大部分是为了整体提高国民素质而开办的,或者是为社会提供有素质的技能工人。



【我本科读的二本院校,虽然是省会院校,但是毕业的时候,找工作也比较困难。

毕业的时候,有个世界500强的三级分公司,去学校招了一批人,但是没过多久,就主动违约了,说法是: 领导不希望从二本招生,要从一本招生。

后来,我考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时间去看了一下他们本科生的招聘,让我目瞪口呆。世界500强的二级公司,去招聘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时,条件很低,只要投简历就录用,并发两万块钱的安家费。

我在毕业的时候,也直接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这是在二本院校的时候,连想都不敢想的!】

原因:

第一,双一流大学的生源优秀,国家支持。

双一流大学的生源,本身就很优秀,在千军万马的高考中脱颖而出。

进入双一流大学之后,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老师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

并且,学校在社会上影响力大,校友在各大行业都是佼佼者,很多企业合作愿意跟双一流大学合作,甚至只招985、211的学生。

国家对双一流大学支持很大,每年给这种大学拨款数十亿。

比如说,清华每年的科研拨款经费有100多亿,而普通二本大学每年只有2-3亿;更厉害的是清华这类学校,自身还能盈利上百亿!


第二,二本大学培养目标与就业不一致。

二本大学的学生,能力不如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强!

但是,培养模式却跟双一流大学,一模一样。在大学里都只学死板的书本知识,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原因】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是为了社会培养工程师,为社会培养学术人才、科研人才。

但是,培养目标与就业实际不符,工程师类的职位是给双一流大学生准备的,而二本的大学只能是技工人员,导致二本的大学生心理落差大!

换句话说,社会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优秀的岗位,留给所有大学生。光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就把这些岗位占满了。二本类的学校、专科类的学校根本没有机会。

二本类的学校,应该转变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员,不要再跟双一流大学似的: 去学一些课本知识,去培养科研人才、工程师。

双一流的大学生,虽然学了课本知识,也没有技能,但是他们学习能力强,走入社会之后,能很快的学习到社会技能。

二本的大学生,既学了课本知识,又没有学习技能,步入社会后,学习能力又没有双一流强,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最后也学不到社会上的顶尖技能。

我认为: 都是高校简单扩招,把这帮人给害了!

原本在社会上,就没有那么多优秀的岗位,给所有的大学生。结果大学生不断地扩招,而好岗位没有增多。

都是“大学生”这个统一的名称,让所有学生不平衡。双一流毕业的学生,叫大学生;普通二本类毕业的学生,也叫大学生。但同样是大学生,结果最后待遇不同,大家肯定心态不好,就会不断的抱怨,不断的跳槽。(并且,二本大学生和双一流的大学生,各自认识不到与对方的不同。)

实际上,这种叫法不对。双一流毕业的学生,叫大学生;普通二本类毕业的学生,叫“次大学生”,三本专科类的学校,叫“准大学生”。

这样,大家就不会抱怨: 就业难,就业岗位不好了,因为自己不同的身份,就适合不同的就业心态!

另外,应该将一大部分二本院校,转变为技能型的二本院校,类似于高职院校。让“次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一些真正的操作技能,而不是学一些简单的知识,这样去工厂之后比较有竞争力,能直接参加工作。


牵牛花牵牛郎


上大学就上好大学,那么相信,高中生都知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一句神话:上了 大学后,你们就轻松了

不少学生就努力的拼搏啊,奋斗啊,就为了考生一所好大,重点大学,当然老师们也煽风点火,考上了大学,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篮球你想打多少就打多少。

肯定老师们也会说:你考211/985,考上了211/985,你还怕找不到工作?当然现在211/985已经成为历史,都叫双一流了。

那么考上了双一流,是不是就不愁工作了?

鉴于双一流的主流仍然是211/985,所以基本211/985认可度最高,所以咱们还以211/985为例子。

这个大学生现在其实不值钱了,不能说满大街吧,至少本科招生,基本上一大半都是本科生,而211比例却只占考试人数的5%,全国适龄人口的2.5%左右。显然211,院校学生更优秀,当然更优秀的是985院校,甚至是华东五校,是清华北大。

为何喜欢211的毕业生呢,因为211/985院校实力强,经费重组,人均经费是普通高校的几倍到百倍。

比如清华大学2019年总经费290亿,但是很多高校一年经费连上亿都没有。你说差距大不大?

毕业生很多,但是好岗位总是有限的,所以同等条件下都是有限选择211/985毕业生。

所以211/985相对与普通高校,想找个工作很容易,但是想找个好工作,那就不太容易了,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啊,顶级好岗位就那么多,比如

金融行业,基本就认清北复交,两财一贸,南开厦门扥,其他211/985高校虽然金融毕业,却很难找到不错的工作,尤其是工科院校的金融专业。

另外最重要的是,冷门专业,不论是清华北大,还是211/985,乃至普通高校,想找好工作都很难,比如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文科专业,环境,化学,生物,材料这类理工科专业,这类专业任何高校都很难找到工作,就是清华北大毕业也是瞪眼找不到工作。

如果是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就是非211的南京邮电,杭州电子科大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某种意义讲,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专业,然后才是高校,冷门专业任何高校都几乎找不到工作,热门专业,任何档次高校都可以找到工作。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最近有人说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根本就不用找工作,因为不愁工作,这种说法对吗?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双一流”,“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在2015年10月,国家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从那时起国家“双一流”的建设便拉开序幕。

而目前一共有一流大学的高校共42所,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而一流学科高校共有95所,两者合起来共137所。

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有着一定的光环

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就如果过去的“985”或者是“211”大学的毕业生一样,有着一定的名气和光环,比如以往人家听说某某是武汉大学毕业的,大家就很自然的想到这是一所“985”大学,是实力较强的名校,同样的以后别人听到一所学校,也很自然地会去想到这是不是一所“双一流”高校,如果是的,那么就会对这样学校毕业的学生有一种较好的印象,很容易会认为他们是优秀的。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不愁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确实是不愁工作的,因为他们的名校光环使得外界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好感,很多企业都很青睐于招募这些院校的毕业生,来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

虽然当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大几百万,求职找工作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是“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明显存在一定的优势,这使得他们能够在众多大学生当中谋得一份工作是比较容易的。

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并非不用找工作

尽管“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是不愁工作的,不至于没有工作,但是也并非是不用找工作的。因为工作是有好与差之分的,大家都想要找一份较好的工作,这个时候即使是“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依然要主动出击,向自己青睐的企业投出简历,这样才有可能获取到比较好的工作。

在一些非常好的企业,即便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进入其中,到最后还要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如果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依然是不会被录取的。

所以,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尽管是不愁工作,但是并非不用找工作,因为想要寻得一份好工作就要酌定出击,去努力争取,你认为呢?


小刘老师说


很多人都在好奇,面对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那些所谓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是不是很轻松就能找到一份月薪2万以上的工作呢?作为国内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我身边211-985学生一大堆,因此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是: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样发愁找工作,而且其中一部分压根找不到工作,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双一流高校学生质量参差不齐

这个原因很好理解,什么学校都有好好学习的 有混日子的,双一流高校的招牌很醒目,但是用人单位不只是看你的学校,你的专业、在校成绩、获奖经历、实习经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用人单位的录用,就拿我身边来说,班里有成绩突出的学生offer拿到手软,每天都在发愁这么多好的offer到底要拒哪个签哪个,而那些表现平庸不思进取的同学可以通过学校招牌获得面试机会,但是也仅限于此,面试之后被刷成为了常态,最终秋招结束也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看到别人手里琳琅满目的录用通知书只能老泪纵横、涕泗横流。




第二点:双一流高校学生更容易好高骛远

作为国内知名院校里面的学生,看到每年各种院校排行榜里面自己的母校排名赫赫有名的时候,心中不免充满自豪感,这个倒可以理解,但是自豪过了头就不好了,所谓的院校排名多少并不能使你的能力提高,如果你不能利用学校的强大资源使自己强大起来,最终也只是和常人无异,学校的名气导致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看到小企业来招聘嗤之以鼻,看到大企业了去应聘却因为实力原因被刷,最终只能落个鸡飞狗跳的下场。




第三点:很多单位开始注重应届生质量

就拿我自己举例,我去年和国内一大批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一起实习,在最后的转正时,很多名气更大的学校研究生反而没有拿到转正机会,而我这样的名气小点的研究生却得到了转正,究其原因就是当一起进入名企实习后,学校的排名和实力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就是在实习过程中你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沟通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因此不管你是名校学生还是普通院校研究生,是金子总会发光。




总结

通过分析会发现,双一流大学毫无疑问会对学生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决定性因素还是你的实力和勤奋,如果你够勤奋够拼搏,非双一流大学毕业一样可以飞黄腾达,超过那些所谓名校毕业的平庸学生轻轻松松,这就是我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