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直博,冒險機械轉電子,四年無論文;辭職做博士後,厚積薄發

對於上海交大密西根學院博士後趙興巖,2019年是厚積薄發的一年,她獲得了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以及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直博第四年還沒發過論文,她是怎麼跨越式突破,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的?

保研直博,冒險機械轉電子,四年無論文;辭職做博士後,厚積薄發


趙興巖,上海交大密西根學院博士後

2012年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博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趙興巖的研究方向為硅基通訊波段光電子元器件(探測器、放大器等)以及完全集成的全硅基光電子芯片。

冒險的決定:從機械專業轉到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專業畢業,2012年9月保送直博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後,做了一個比較冒險的決定,從原來的機械專業換到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併成為但亞平導師課題組的開門大弟子,從事硅納米線光電子器件的研究。

機械與電子兩個專業之間的巨大跨度,密院全英文的教學科研環境、剛剛起步尚在建設中的實驗室,使得我在直博初期面臨極大的挑戰與壓力。導師的鼓勵與耐心指導,使我在新的專業領域慢慢步入正軌,憑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最終取得了較為不錯的學術成果,成為了一個 “光機電一體化複合型人才”。


保研直博,冒險機械轉電子,四年無論文;辭職做博士後,厚積薄發


遵循自己內心,辭職回到學校做博士後,從事全硅基光電子芯片的研究。

在博士畢業後,懷著對工業界的好奇與憧憬,我進入一家半導體企業從事研發工作,希望能夠學有所用,報效社會。但是後來發現與想象中不太一樣。

自己的性格還是喜歡安靜做學術,喜歡做有創新性有挑戰性的東西,每天重複性的工作覺得很枯燥無聊,又陷入了迷茫。當時很多人建議我再堅持一段時間,但是最終我還是遵循自己內心的感受,辭職繼續回到學校做博士後,從事全硅基光電子芯片的研究。

從機械到電子,從學校到企業再回到學校,這個過程中看似走了很多彎路,比別人慢了幾步,但經歷過後回過頭看,這些“彎路”其實都是財富,正是這些不斷的嘗試與折騰,成就了今天的我,使我更加的成熟與從容。其實人生沒有彎路,都是必經之路。


每個人的研究方向不同,出成果有快有慢。研究成果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就像竹子定律。

讀博前兩年主要是在打基礎,除了應付繁忙的課程,還要搭建實驗平臺,探索研究方向,所以沒有論文也還說得過去。轉眼到了第四年,周圍已經有同學可以畢業了,而我自己仍然兩手空空,心裡真的是非常地慌。有時也想過放棄,想做逃兵,可我總覺得既然已經堅持了這麼多年了,現在放棄心有不甘,所以還得繼續奮鬥。

有時做實驗要連續好幾個通宵,慶幸這個過程中一直有導師的鼓勵與指導,還有親朋好友的關心與支持,終於沒有辜負那麼多的通宵實驗,在第五年快結束的時候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此後幾篇論文都發表的比較順利,影響因子也不錯。其中跟導師但亞平合作的那個光電導器件本質上無增益的研究,發現了一個存在了50多年的半導體光電導增益理論的缺陷,並給與了正確的修正公式,有望改寫半導體物理經典教材。


保研直博,冒險機械轉電子,四年無論文;辭職做博士後,厚積薄發

趙興巖在美國MRS國際會議上展示論文

我們身邊不乏有很多讀博第一年就發論文、論文拿到手軟的大神,但是我相信也會有些人如同

因為各種因素,發論文的經歷不是那麼順利,但不要過度沮喪與絕望,相信自己並堅持努力,論文會有的。不要跟別人比誰跑的更快,而要看誰走的更遠。每個人的研究方向不同,出成果有快有慢。

研究成果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就像竹子定律。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僅用了六週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讀博的過程就像生長的竹子,前面的大部分階段都在打基,成效並不那麼明顯,有些人在第3年,甚至第4年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自己都感到意外的豐碩成果

不是運氣和聰明,而是堅持和毅力。守得雲開見月明。


保研直博,冒險機械轉電子,四年無論文;辭職做博士後,厚積薄發

入選基金項目中“全硅基光電子芯片”圖

博士後研究工作已經有一年,這一年內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收穫,一年內分別獲得了2019年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以及博士後基金,連自己也感到很意外。

保研直博,冒險機械轉電子,四年無論文;辭職做博士後,厚積薄發

實驗團隊,課題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