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最大的痛苦不是患病經濟拮据等,而是子女不孝,你怎麼看?

老左心理工作室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如何理解“孝”!也就是說子女怎樣做算孝?做到什麼程度算孝?在不同的老人眼裡答案是不一樣的。

前些天看到一篇報道,講得是一位八十多歲母親,不去養老院,不接受外人的照顧,就是要兒子24小時在身邊照顧生活起居,最後的結果是把兒子送進醫院。

現在還有許多老人仍然抱著“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一味心思的認定養老必須靠子女,堅決排斥養老院,認為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就是不孝之舉,。殊不知目前我國的家庭人口結構已經成為倒金字塔,下邊是小兩口(他們還有1—2個子女),上面有四個老人,老人的上邊還有若干老人。現如今,膨脹的物價,競爭激烈的職場,日益上漲的生活成本,都讓80後、90後感到亞歷山大。對於他們而言,因為步入社會時間不長,經濟基礎並不樂觀。然而,隨著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模式,讓塔尖人不堪重負。除了經濟壓力,空巢現象,也讓防老變得力不從心。不是他們不孝順,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作為老人要認識到這個現實,先改變對養老生活的認識,丟掉舊的觀念,依靠子女養老是不現實的。我也是奔七十的人了,幾年前就和老伴商量好,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儘量不要給子女添麻煩,我們有自己的住房,在失能之前,我們採取居家養老,之後呢就去養老院,儲蓄不夠就把住房賣掉。作為父母,如果你還疼愛你的孩子,如果你還希望他們的能夠幸福快樂,就請你放下自私,能夠有尊嚴的生活。

作為年輕人一代,也要把父母的養老問題放在心裡,可以坦誠與父母討論今後養老生活的想法,平日有事沒事打個電話問候一聲,讓老人感覺到你們還惦記著他們,千萬不要以工作忙有時間為藉口,誰會相信能忙到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心裡裝著父母,能為他們著想,即便不能在床邊照顧,也是盡孝了。


雲臺山風光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為什麼?關鍵是老人對“孝”要求的尺度。我的祖父在他將八十歲的時候,還在為我著想。有一天他看了我一眼又把頭轉到另一邊,慢慢的說,我再能活幾年幫你蓋兩間房。我那時是一個窮教員,已成家,租房。爺爺有退休金,但都貼補我忠厚老實的父親了。他臨死身無分文。也可以說“兩袖清風”。如果像現在的電視劇無事生非那“痛苦”自然不離左右,結伴終生。



守絀田園


我想在現在這個社會,老人患病也好,經濟拮据也好,兒女不孝順也好,其實都是很痛苦的事情。

相比之下,我覺得身體健康最重要。身體健康,經濟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了。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自己豁達一點,當不能依靠別人的時候,自己內心如果能夠平靜,兒女孝不孝順其實都不重要了。只要身體健康,老年人其實需求並不多,所以經濟拮据點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相反,如果自己身體不健康,隨時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行動不方便,即便是自己有錢,吃穿用度都不愁,那也不會有高質量的晚年生活了。就算是子女都很孝順,但是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有他們的工作,自己身體不健康也給他們增添很多負擔,自己也於心不忍。況且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真正能夠全天候守在你身邊,孝敬你的能夠有多少呢?

衷心祝願所有的老人都身體健康,平安幸福,讓我們這個社會真正做到幼有所教,壯有所用,老有所養。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們福、祿、壽齊全,即便是走也是有尊嚴,體體面面的走。


大器6250


此話不全對,因為當今人們受拜金主義思潮影響,一心向錢看,什麼禮儀,什麼孝道,都統統拋到了腦後,只認錢!

我認為老人們如有一定的獨立的自己的存款,那麼晚年的生活,就會比較安逸!

如老年人晚年什麼沒有,那麼作為兒女們,對父母們就是一般,有病時,兒女們也就是走過場,顧大面的,象徵性的去醫院看一看!

如父母有經濟能力,孩子們,會拚命地給父母看病,因為不花自己的錢,而且還能落下好名聲!

所以老人要想讓孩子們對自己好,那有錢是必須的!


老郭正能量


題主站著說話不腰疼吧?孝值幾文錢?老年人最好的結局是錢多點,病少點,自己能照顧好自己,走的時候突然點。最差的結局是錢少,病痛多,快死不斷氣,還指望子女孝順那種。


秦老頭9


舊時有“養兒防老”之說,養兒 是為了傳宗接代,並使自己老有所養。 可是如今有的兒子不孝,還罵老人“老

不死”,這該怎麼辦?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

  ” 要處理好家庭中老、少兩代人的關係 實在是不容易。因為老、少兩代人看 問題的角度、處理問題的方式均有差

異。  面對現實,老年人對子女不要過 分依戀,對子女的孝順不要有過高的 期待。

  我們且設想一下,假如老年 人把自己物質上、精神上所有的幸 福都寄託在兒女身上,那麼兒女是 會不堪重負的,老人也得不到屬於自 己的快樂。

要相互理解、尊重和寬容。作為 現代道德組成部分的“敬老”,是一 種經過現代文化洗禮的“孝”,它應 當與“慈”相對應

作為子女,孝順

和尊重父母,不僅是傳統美德,而且 也是整個人類都需要遵循的生活原則; 同時,作為父母,也應當把子女看作 是有完整人格尊嚴的“人”,給予子 女相應的慈愛和尊重。

兩者是相輔相

成的,不可偏廢。古語說:“上善若 水,上行下效。”“養不教,父之過。” 子女講了過激的話,老人要反省自己



感情影視


確實。子女不孝是老人無解之痛,但有史以來這種事太多了,為什麼不接受教訓呢?說到低,仍是舊思想作怪!不過00後一代到老年時,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會再有這種困擾。看看多少丁克,多少不婚,多少獨生,這充分體現出中國人在進步!而那些老人,只能悔恨和嘆息了。


明越清泉


痛苦的根源無非兩個,一個是自責,覺得孩子教育有問題,當初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忽略了很多東西,但為時已晚。另一個是責他,覺得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孩子沒有教養,不懂得感恩父母,痛恨養了一個白眼狼。金錢方面多一點多花,少點少花,屬於物質層面的,而兒女不孝之痛苦卻是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自己,屬於精神層面的。


夢境雲霄


孝字上面有多重意思看你如何理解。老人去世,堂屋愛掛上幾塊布,上面寫著,某某為救病中的母親在大雪天臥冰取鯉。還有一些我忘了。難道這孝值得嘉獎?小時侯,我見老人去世,發喪那天,孝子都得光著腳送老人上山,運氣好的碰上好天氣,運氣差的碰上下雪天,孝子端著靈牌打著赤腳送老人上山,難道這就是孝?老人若能在棺木裡活過來,看到這一幕,不知作何感想。這人呀,刻薄別人,不冷不澡,刻薄自己的兒孫,恐怕也就認慫了。


茶中客


年紀大的時候經濟狀況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過的拮据開始變得正常起來,所以這個時候對於經濟的條件應該也不是很看重。

身體方面的痛苦也是日勞月積,這個時候對於活下去的寄託變得越來越少,畢竟也看透很多東西。

那能提供精神安慰的親情也讓這段歲月有了依偎。

老有所依就像成是活下去的希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