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預測全球疫情的最後的走向嗎?

海水為什麼這麼藍


這次疫情全球大暴發延續四月中旬,各國使用各種手斷聯合防疫,到六月中旬病因其自限性,其毒性體播力均下降人與病毒合諧相處。


上海呂律師


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我想表達一下個人的見解,在中國控制的同時,日本、韓國、意大利、美國……全球其他國家的疫情開始嚴重起來。從病毒的規律看,其他國家很有可能出現大爆發,全世界遍地武漢的情況。

如果你醫療系統資源充足,它就是流感水平。如果你醫療系統崩潰,

由於超強傳染性,要保證醫療資源充足,只能用高級別防範來遏制傳播。否則很快醫療系但是一些國家醫療可能會不接診,迴避問題。

所以,病毒很可能在全球肆虐,導致多個國家出現嚴重問題,一直到疫苗研發成功並且大

如果病毒肆虐全球,在疫苗出來,全球大面積死亡,生產受到影響,經濟損失巨大。

發現只有中國(湖北之外)、朝鮮、越南、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少數國家和地區損失最小,

幸運自己生在中國



一個被遺忘的花生



語過添亂


可以坦誠地說:暫時無法作出預測。僅就我國在這次戰疫中,取得如此大的成績情況下,站在一線前沿的院士,今天告訴媒體:疫情可能延續到六月下旬。而在十天之前,他預計在四月底可以結束。我覺得他的及時更正,正是一流科學家的良好素質和品德的表現。我國尚且如此,更何況在到全球範圍?!一百多個國家巳經出現疫情,超過兩萬人已經感染,單是一個美國,他們的醫學人士稱:目前缺少20萬張病床。想像這個勢態吧!

不過有一點可以預測,冠毒必將被現代科學技術所戰勝,它的末日是疫苗的製成和特效藥物研製成功,其中包括抗體的製備完成。


信敏498


近期,全球疫情蔓延,各類資產價格也發生較大變化。本文對近期市場和數據進行探討,主要結論如下:

1、 2月PMI大幅回落,是全面停工下的特殊數值,不具有持續性。隨著復工開展,必然大幅回升,需要觀察的是3月回升幅度和4月PMI的延續性。

2、 1-2月工業增加值至關重要,這直接關係到1季度GDP同比。在類似當前的極端情況發生時,高頻數據和發電量等擬合在對GDP預測效果很差。

3、通過工業增加值預測1季度GDP,可以倒推需要的經濟刺激力度。如果1季度GDP為負增長,則基本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難以實現,除非有類似09年的超強刺激;如果1季度GDP為4%以上,則實現全年目標難度較小;如果1季度GDP在2-4%,則需要一定程度的直接刺激措施,但實現全年目標的難度並不太大。

4、此前市場普遍將疫情對標放在中國2003年的SARS,隨著全球疫情蔓延,更為合理的對標可能是2009年的美國H1N1。 根據美國2019年公佈的權威數據,當時H1N1的疫情並不弱於當下疫情,而當時全球股市和全球經濟持續上漲,並未顯著受到當時疫情的影響。

5、 近期黃金、白銀暴跌,從黃金的定價邏輯上看,最為合理的解釋是, 隨著原油、銅價格暴跌,導致產生全球通縮預期,這會導致實際利率上升。影響黃金定價的是實際利率,而非名義利率,因此美債收益率持續下行,而黃金持續暴跌。 此次疫情中真正具有避險作用的是發達國家債券、日元。

6、在當前的價格,繼續投資避險資產本身也是一種風險。對於未來1個月甚至2個月的市場,放棄對短期的預測可能是更好的預測,做好各種情況甚至各種極端情況的應對方案,比賭市場向某一個特定方向演化可能更為重要。因為無論是賭疫情徹底失控、還是賭疫情短期得到控制,都隱含著巨大風險。

7、 對於中國債券市場,當前長端債券沒有配置價值。從短期博弈角度看,已經進入美股驅動中國債市的階段。在美股已經暴跌的情況下,判斷短期美股會大幅反彈還是繼續大跌已經變得非常困難,這也導致判斷短期中國債市已經不太現實。

8、 我們建議投資者根據各類資產的長期價值,以及長期預期收益目標,合理調整當前倉位,即根據資產在未來半年至1年的內在價值、自身當前和未來增量資金流、全年收益率目標、已實現價差收益等因素進行配置持倉和調倉,減少對短期的過度博弈甚至博傻。

PMI創歷史最低值,但實際意義不大

從數據上看,本次製造業PMI數據35.7創下了中採PMI自2005年1月發佈以來的最低值,甚至低於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38.8。非製造業PMI數據大幅滑出平穩區間,2008年12月創下的次低值為50.8,而此次僅為35.7。

從分項來看,大中小型企業的PMI指數同步下滑,下滑比例幾近相同。生產指數自51.3下滑至27.8,下滑幅度最大;新訂單及新出口訂單分別由51.4下滑到29.3和自48.7下滑到28.7;產成品庫存小幅增長0.1至46.1。由於疫情導致的交貨延遲或對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帶來後續一定程度的持續性影響。

2月PMI出廠價格指數自49回落至44.3,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自53.8回落至51.4,工業品價格大幅下滑,顯示2月PPI將可能突破0而轉負。受到全球疫情進一步擴散影響,全球市場上原油、鐵礦石、銅等大宗商品價格均顯著下行。在全球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工業品價格的回升將更進一步變的緩慢,也將控制通貨膨脹率的進一步回升。

整體來看,PMI作為疫情後第一個公佈的中國數據,實際意義非常有限,2月大幅下滑實屬意料之中,且為特殊個例,不具有持續性。PMI的大體含義是有多少企業比上個月好,由於企業復工正在積極推進,由此可以簡單推測3月PMI必然會顯著大幅回升,而這種回升的意義其實類似低基數效應,同樣意義不大。

對於未來PMI,值得關注的是,3月PMI是否會如期大幅回升(大幅回升是正常,回升幅度不大則表明經濟出了其他問題),以及4月PMI迴歸常態後的走勢。

1-2月工業增加值至關重要

如果按照最為粗略簡單的算法,一季度GDP確實應當為負:假定一季度原本的GDP增長率為6%,假定一季度平均復工率為85%(1月100%,2月70%,3月90%),則一季度實際的增長率為(100*(1+6%)*85%-100)/100=-9.9%。

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假定不受影響,第二產業假定與上述相當,第三產業受到影響應該大於第二產業,再考慮一二三產業佔比,結果綜合來看,一季度GDP負值將比前述結果更大。

但這種算法有較大的問題,也不太符合中國統計局的歷史表現。主要問題在於,復工率不等於增加值,以及忽略了一季度股市火爆帶來的金融業高增加值,以及疫情相關行業的額外產出,還有新生活方式帶來的需求替代等等。

從歷史數據來看,與GDP最為相關的是工業增加值,這是唯一可以確定相關的變量,其他數據在極端情況下都不太符合通常時期的規律。

以2008-2009年金融危機為例,當時的季度發電量同比負增長-7%,通過歷史經驗推算GDP增速應當為負,而實際結果是工業增加值和GDP均為正值,最低值也高達6.4%。

圖1 工業增加值與GDP長期高度相似

圖2 08年發電量顯著負增長,工業增加值依然正增長

也就是說,從當前的發電耗煤量推算髮電量,進而推算工業增加值和GDP的方法,在極端情況下基本是無效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2015年2季度,按照當時的股市成交量推算的金融業增加值遠高於實際公佈值,而3-4季度金融業增加值下降幅度也低於股市成交量下降幅度,也表明在極端情況下統計局並非簡單算法。

因此,1-2月工業增加值至關重要,這直接關係1季度GDP同比,進而直接關係2、3、4季度需要多少增速才能實現全年5.5%以上的目標,以確保實現“兩個翻一番”。

假定1季度GDP同比為0,則之後三個季度均需要7%以上;假定1季度為2%,則之後三個季度需要6.7%以上;假定1季度為3%,之後三個季度需要6.4%;假定1季度為4%,之後三個季度需要6%。

整體而言,如果1季度GDP為負增長,則基本全年目標難以實現,除非有類似09年的超強刺激;如果1季度GDP為4%以上,則實現全年目標難度較小;如果1季度GDP在2-4%,則需要一定程度的直接刺激措施(能夠直接產生GDP的政策),但實現全年目標的難度並不太大。

如果我們假定2020年GDP目標必須要實現(高層在各種場合已經多次公開表示),那麼基於1季度GDP可以大致倒推經濟刺激力度。由於1季度GDP可以由1-2月工業增加值大致預測(無法精確,可能低估第三產業,但已經是最優預測),因此1-2月工業增加值應當高度關注。

從2009年H1N1看海外疫情的演化路徑

在一週前,全球市場的基準假設是疫情主要在中國爆發,特別是隨著湖北以外其他地區疫情好轉速度遠好於市場和政府預期,整體市場氛圍逐步樂觀。

從2月20日開始,海外疫情開始出現急劇惡化,呈現多個國家爆發、快速增長的態勢,也導致了全球股市暴跌、債市暴漲,並在後半周開始嚴重影響中國股市。

此前市場普遍將對標放在中國2003年的SARS,但隨著全球疫情的出現,顯然SARS已經不再適合,更為合理的對標可能是2009年的美國H1N1。

根據當時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當時的數據,從2009年4月-2010年4月,感染人數為600萬左右,死亡人數1.25萬左右,感染人數遠超當前疫情,但死亡率極低,也就是普通流感的1-2倍。

但根據2019美國CDC最新的數據(《Ten Years of Gains: A Look Back at Progress Since the 2009 H1N1 Pandemic》),“In 2009, a novel H1N1 influenza (flu) virus emerged to cause thefirst flu pandemic in 40 years. The 2009 H1N1 pandemic was estimated to beassociated with 151,700 to 575,400 deaths worldwide during the first year itcirculated.”, 即第一年H1N1死亡人數已經高達15.17-57.54萬人,這一死亡率實際已經不低於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

另一個算法是,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佔總人口比重。我們選用最為嚴重的湖北省數據,截至目前湖北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約為2700人,仍有重症7370人,假定一半重症會死亡(很可能高估),則死亡人數約為6400人,湖北總人口為6000萬,死亡人數約佔全省0.01%。從全國來看,死亡人數佔全國人口遠低於這一比例,我們不作為參考。

如果按照湖北的死亡比例計算全球(可能高估的點在於,全球發現和引起重視的時間的比湖北早,可能低估的點在於,欠發達國家防疫能力弱於湖北), 則全球75.94億人或將死亡81萬人,與2009年N1N1死亡人數(15.17-57.54萬人) 是一個數量級(還需要考慮2009年全球人口比當前少10%或7億人)。

回顧2009年H1N1對全球經濟和股市的影響,可以說基本沒有什麼影響。2009年4月疫情出現正是美國股市最低點,也是全球經濟最低點,之後一路經濟復甦,全球股市一路大漲。

當然,當時全球經濟和股市已經處於金融危機後的低位,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發現,2009年全球爆發的H1N1疫情並沒有影響當時的全球經濟復甦,即沒有導致二次探底。

從2009年H1N1的防疫措施看,沒有國家採用中國的全面停工、全民自我隔離的應對措施。中國的措施當然有助於儘早將疫情控制,而且是最為有效和快速的方法,但副作用是全國經濟受到衝擊極大。

從目前全球各國態度來看,新加坡、印度等國基本是採取了“佛系”的態度,包括日本在內的大多數國家戴口罩比例仍然非常低,除部分服務業和出現疫情的工廠外基本沒有停工,這無疑會加大疫情的傳播,但從經濟數據來講,影響會相對較小。

綜合上述因素,目前全球疫情的演化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可能性:全球進行防疫但是與中國相比相對“佛系”,那麼疫情可能重複2009年H1N1的大爆發,假定現有死亡率不變,則最終全球將在1年左右死亡80萬人左右,最終結果取決於全球防疫和醫療水平。對經濟影響參考2009年H1N1疫情,實際影響非常有限,但相應結果是新冠病毒可能會長期存在,直到疫苗普及,且可能長期與人類共存。

第二種可能性:全球進行“佛系”防疫,疫情重複2009年H1N1的大爆發,與此同時,假定由於病毒變異等因素導致死亡率急劇上升,最終導致遠超H1N1的全球毀滅性災難。這種可能性較低,但是無法排除,這種未知性也是導致目前全球金融動盪的根源。

第三種可能性:全球效仿中國強力防疫,那麼疫情會在短期內得到控制,同時全球經濟會短期陷入停滯,而長期影響基本可以忽略。按這種演化定價,應當是全球股市受到一次性衝擊之後快速恢復,類似中國2.3-2.20日股市。這種可能性同樣較低,因為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有中國一樣的動員和執行能力。

目前市場正在按照第二種情況進行定價,而實際上第一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其實是最大的。

可觀測變量主要是3-4月的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如果這些國家並沒有陷入第二種情況(重點觀察死亡率,是否與中國相近,或者是否發生顯著變化),則大概率可以類推全球將進入第一種情況。

假定沒有進入第二種情況,則還有一個附加利多股市因素需要考慮,就是政府的對沖措施。從全球政府表態來看,均會對疫情進行對沖政策和刺激政策,這也會弱化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股市的影響。

總結來看,除非3-4月表明疫情完全失控、走向人類毀滅,否則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股市的影響都會是衝擊性的,且衝擊高潮已經不遠。

黃金、白銀為何暴跌?

近期黃金、白銀出現暴跌,超出很多人的預期。隨著全球疫情爆發,做多黃金、白銀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因為在2.20日之前,黃金、白銀確實具有避險作用,而且一度暴漲。

從黃金的定價邏輯上看,最為合理的解釋是,隨著原油、銅價格暴跌,導致產生全球通縮預期,這會導致實際利率上升。

影響黃金定價的是實際利率,而非名義利率,因此儘管美債收益率持續下行,但通脹預期持續下降,導致實際利率預期上升,進而導致黃金持續暴跌。

從2008年來看,在金融危機爆發的高潮,美股暴跌的時期,黃金同樣時下跌的。主要原因我們認為同樣也是在當時原油、銅價格出現持續性暴跌。

圖3:與很多人直覺相反,08年危機時期黃金其實也是暴跌的

白銀除上述邏輯之外,還具有工業品屬性,即當工業生產預期下降時,白銀也會受到影響,這導致白銀跌幅超過黃金。

有觀點認為,在危機時現金為王,導致黃金也被拋棄,這種邏輯我們並不認可。因為按照這種邏輯,無法解釋債券的價格持續飆漲,而不是市場都賣掉債券換成現金。而且黃金的定價主要是期貨定價,有多必有空,按照現金為王的邏輯,則資金從期貨多頭撤出,同樣也會從期貨空頭撤出,沒有理由多空都減少會導致價格下跌。更何況,從COMEX持倉來看,我們沒有看到持倉量超過歷史正常水平的波動。

從全球資產來看,此次疫情避險最為有效的是兩個:一是債券,二是日元匯率。

債券主要因為避險+降息預期的雙重影響,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債券,可能主要因為這些國家降息較為容易,且這些國家的長債彈性更大。中國債券收益也因此下行,但是幅度有限,主要因為中國央行在2.3日降息之後並未降息,且近期採取的基本都是結構性寬信用政策,這些政策對債市並非利好。欠發達國家國債可能受到主權信用風險影響,並非好的避險標的。

日元匯率在初期一度貶值,因為當時日本疫情爆發;但是隨著全球性疫情出現,日元避險屬性迴歸,日元持續升值。

總結來看,如果3-4月出現疫情完全失控的局面,則最佳避險資產仍然是發達國家債券和日元。

黃金、白銀則取決於究竟美債收益率下行的多,還是原油、銅跌得多,並非好的避險資產。

中國債市怎麼看?

受全球疫情影響,中國國債收益率已經低於2月3日低點。

我們整體建議是,從長期投資角度,當前中國長端債券沒有配置價值。因為除非出現極小概率的全球疫情完全失控(這需要病毒的致死率顯著高於當前),否則中國經濟二季度開始回暖、三四季度大幅上行幾乎是必然的,這意味著債券收益率將顯著上行。

從短期博弈角度看,已經進入美股驅動中國債市的局面,即(1)美股-A股-A債,和(2)美股-美債-A債兩條路徑。這就導致,短期博弈中國長債,已經基本等於博弈短期美股表現。

從美股短期邏輯來看,已經進入混沌期:一方面美股下跌速度和幅度已經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美國政府也已經開始維穩,暴跌之後是否有反彈無法預測;另一方面如果美國投資者開始回溯參考H1N1時期,則會發現暴跌已經是非理性。

在美股已經暴跌之後,究竟是全球毀滅預期繼續發酵,還是會出現迴歸理性、疊加政府刺激出現反彈,基本無法預測。

盯盤美股操作A債不太現實,因為美股的波動極大,且經常在中國的夜間波動,這導致一個很大的問題:只要債券隔夜就存在風險。

建議避免對短期波動進行過度博弈,特別是在中國債市已經高度依賴美股,且有博傻跡象的當下。

站在當下,我們的投資建議

投資不應只看收益、不看風險。在當前的價格,繼續投資避險資產本身也是一種風險。如果博弈全球疫情失控,則同時是在博弈疫情不會在合理範圍內爆發(當前定價已經超出合理範圍內爆發,即如果爆發但是合理,則依然可能已經price-in)、全球投資者會持續恐慌、美股不會反彈,而 一旦全球疫情沒有失控,則可能出現風險資產反彈、避險資產大跌,在現在的價格,開始押注疫情失控的損失也將非常巨大。

對於未來1個月甚至2個月的市場,放棄對短期的預測可能是更好的預測,做好各種情況甚至各種極端情況的應對方案,比賭市場向某一個特定方向演化可能更為重要。因為無論是賭疫情徹底失控,還是賭疫情短期得到控制,都隱含著巨大風險。

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者根據各類資產的長期價值,以及長期預期收益目標,合理調整當前倉位,即根據資產在未來半年至1年的內在價值、自身當前和未來增量資金流、全年收益率目標、已實現價差收益等因素進行配置持倉和調倉,減少對短期的過度博弈甚至博傻。


不洗腳的無名君


能,今年一年都是防控疫情年。

印度疫情傳播會徹底失控。

其他國家也必然被疫情嚴重的影響。

病毒會休眠,立夏後會休眠,入冬後會復發。

疫情直到21年2月結束。

但疫情後的影響會需要到五年後才能恢復。

中國的情況好得多了。到4月10前會有滅殺病毒的方法,保並不能特別有特效。新冠毒立夏後才會真正慢慢的消退不見。

至於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自悟。

你還想知道啥?


燚陽火


這次的疫情,可能要徹底改變世界格局。像韓國伊朗還有以後再冒出疫情重的國家,從此要崩潰。歐州也不能倖免,有些小國家經濟成分單一,依賴性強。整年的纏在疫情裡,不亡國才怪。挺過來的大國等著重新劃分勢力範圍,世界秩序應該重組。一旦美國陷入深了,我們應立即考慮武統臺灣。機會不常有,這是中國崛起的機會來了!


荒野舍人


中國的疾控手段是比較科學的。也是經過實踐得來的!所以。我覺得最多四月底。會把病毒鎖住武漢也會清零!中國這麼長時間了!就是因為某些個人素質差。不願封閉和說出行動軌跡!坑自己害別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國外輸入病歷!這個必須下大氣力防控!否則會長期發展下去那就麻煩了!損失太大了!


山莊閒客19548


我是個樂觀主義者。

首先從歷史上來看,所有的疫情都會過去的。不管是付出了什麼樣子的代價,最終人類一定會戰勝它。

接下來就只能探討的是戰勝疫情的方式方法和需要付出的代價。

在組織力比較好的國家以及醫療條件醫療系統比較完善的國家。人類付出的代價相對就要少一些,相反在組織力比較差的國家或者是醫療條件和社會醫療系統不那麼完善的國家和地區,相對來說付出的代價就要大一些。

當然社會付出的代價,一方面是經濟方面付出的損失,另一方面是生命方面需要付出的損失。當然同時它也提升了社會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手段。

從這一次的疫情應對來判斷,國內要完全結束這樣的疫情,大概會到下半年9月份左右,而西方的疫情後發國家包括日本和韓國會持續到2020年底左右。另外還有一些普遍不發達的地區和國家,估計這個疫情會持續到明年2021年的六七月份左右。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根據現在各國對疫情應對狀況的一種判斷。


來一瓶好吃的辣椒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