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三寸丁”武大郎为何能讨得潘金莲做老婆?

siriusdjenny


在《水浒传》中,对于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叙写非常简单,只有短短一段话:

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很明显可以看得出,潘金莲二十多岁,长得颇有几分姿色,在大户人家当婢女。这大户人家的主人垂涎潘金莲的美色,常去撩她,她不肯依从,告到主人婆那里去。

估计主人婆是只母老虎,教训了主人,主人便怀恨在心,一文钱都不要,将她嫁给穷矮矬的武大郎,以此羞辱潘金莲。武大郎就这样娶了美人潘金莲,但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依,天下掉下个美人潘金莲,武大郎却因此丧命。



这文中的大户人家,在兰陵哭哭生的《JPM》中叫张大户,这本小说有较为详细的叙写。

张大户是清河县的土豪,“有万贯家财,百间房屋”,武大郎就是他的租户。张大户膝下无儿无女,老婆余氏是个母老虎,所以张大户是妻管严。张大户寂寞无聊,百般央求母老虎买两个婢女来吹拉弹唱打发无聊的时光,母老虎见自己生不下蛋,心里多少有几分愧疚,便答应了张大户。

潘金莲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被潘母三十两卖给张大户。张大户自然心痒痒,早已对潘金莲的美色垂涎三尺,一日趁母老虎余氏不注意,“收用”了潘金莲。



这事让母老虎余氏知道,她便骂了张大户,打了潘金莲,闹得鸡犬不宁。张大户心生一计,将潘金莲许配给他的租户武大郎,然而继续“收用”潘金莲,武大郎知道天上不会白掉下美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大户风流快活不久,因“收用”潘金莲过多,突然暴毙。母老婆余氏便不再租房给武大郎、潘金莲,将他俩扫出门外。



潘金莲说武大郎“三寸丁”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形容武大郎长得矮小吗?

其实原话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这个情节发生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

武松成为打虎英雄威风凛凛王者归来,潘金莲水性杨花,第一次见到帅气威猛的武松,春心荡漾,心中自个嘀嘀咕咕起来,原著这么写她的心理活动:

武松与他(武大郎)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的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气力。

三寸丁谷树皮是武大郎的绰号,这段话是潘金莲嫌弃武大郎不够帅也不中用,都是一个妈生的,怎么武松是帅哥中的极品,而武大郎是穷矮矬,再加上潘金莲、武大郎之间的夫妻生活又不和谐,于是便百般埋怨起来,潘金莲也由此开始撩斗勾引武松。



对于小说中武大郎的绰号三寸丁谷树皮,清代程穆衡的《水浒传注略》有详细的解释:

《隋书》男女十七岁以下为中,十八岁以上为丁,言三寸丁者,甚言其短小也。《本草图经》:榖(谷字的繁体字)树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纹,谓之斑榖。云榖树皮者,甚言其皮色斑麻粗恶也。

三寸丁就是指武大郎身材矮短,《水浒传》成书于明代,明代测量制度中,三寸大概相当于十厘米。施公是以文学夸张手法,用三寸丁谷树皮形容武大身材上的缺陷。

有些人望文生义,以为三寸丁是形容武大郎“某方面”,而与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意义不同。

三寸丁谷树皮,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夸张形象、词汇丰富的运用。至于武大郎娶潘金莲,仅是一个别人的计谋下的闹剧,是人性深处丑陋的映射。


我就是竹韵


武大郎应该是最令人羡慕的一个人物了,当然说的是他遇到西门庆之前。号称三寸丁的他竟然能娶到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这得令多少英俊帅哥愤愤不平,又会令多少平凡无奇的朋友信心大增。要说他是怎么逆袭赢得潘金莲,我想主要有几点因素。



一、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

潘金莲最初是清河县(也就是武大郎的家乡)一大户人家的婢女,因长得很有姿色被男主人看上,那时还单纯的潘金莲把男主人意图告诉了女主人。结果呢,主人家一个怨恨,一个吃醋,双双出于报复把潘金莲以超低价许给了武大郎。这个情节就像扈三娘上山后被许配给王英一样,人在屋檐下,由不得你做主。封建社会大户人家的奴仆就像牲口一样,主人让你去哪儿,就得去哪儿。


二、封建社会女子的思想

在潘金莲看来,也许是宁愿嫁给普通人当正牌妻子,也不愿当大户人家的小妾。想不到主人家出于报复,给她指定的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家:当地出了名了的又丑又好欺负的光棍汉武大郎。开始潘金莲或许是万般不情愿,但木已成舟没有任何办法。但在那种社会环境下,女子的思想从小就稳稳当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嫁人后,潘金莲该做的家务得做,烧火、做饭、做饼、洗衣服等家务她都毫无怨言的做。试想,这放到现在,能像潘金莲这样能认清自己位置、安于过平凡生活的女孩,还真是不太好找。



三、武大郎的运气是最主要因素

武大郎能娶潘金莲,不是他身上有什么优点,尽管很勤劳,但这不是他吸引潘金莲和那大户人家的因素。恰恰是因为他的极端普通,成就了武大郎的这段姻缘。全县那么多人,人家不选其他人偏偏找到你,这除了运气,还能怎么解释?当然,潘金莲内心是不平衡的,看到好男人两眼就放光,但这其实是不平等婚姻初期的一个正常反应。如果不是王婆和西门庆的出现,我想,最多三五年过后,潘金莲也习惯了这种平凡生活,那时任何人想再调戏她,也是很难的了。

有点可惜了……


戴草帽的小老鼠


潘金莲本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侍女,因长得十分美艳,被主人相中,想纳她为妾。但金莲自己不愿意,便将此事告诉给女主人。女主人听后心中有气,还因此迁怒到金莲身上,于是将金莲嫁给相貌丑陋、身材矮小的武大郎为妻,甚至陪送了很多嫁妆给武大郎。

年轻貌美的潘金莲内心一千个不愿意,她觉得武大郎配不上自己。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每次武大郎出去卖炊饼时,潘金莲就打开大门,在竹帘下面故意露出自己的“三寸金莲”,她打扮美艳,口中嗑着瓜子,头油的香气能飘到很远的地方。久而久之,潘金莲不好的名声传遍了大街小巷,武大郎在街坊邻居面前丢尽了脸面。后来他们实在在清河县住不下去了,武大郎只好带着潘金莲搬到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水浒传》将武大郎塑造成“三寸丁”的形象,将潘金莲描述成不守妇道的坏女人形象,其实历史上的武大郎、潘金莲与小说中的形象差距甚远。

武大郎本名武植,是个有1.78以上身高文武双全的聪慧之人,他中年考上进士,官拜七品。妻子潘氏乃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夫妻二人恩爱有加,前后生了四个孩子。

武植出身微寒,曾获一个王姓同窗资助,武植做官以后这个同窗恰逢家道中落,不远万里来投奔武植,他希望得到武植的帮助也能做个一官半职。但武植是个清正廉洁的人,不喜这些,王姓同窗在武植家住了大半年也没能谋个前程,一怒之下便回了家乡。

路上王姓同窗越想越气,便到处散播谣言张贴告示抹黑武植夫妇。谁知回到家乡的王姓同窗发现武植早命人帮他在家乡置办了家产、田产。后悔万分的王姓同窗想撕下告示,收回当初的话,可惜谣言早已传开,谁也无法再收回来了。


天蓬菟




其实武大郎娶潘金莲,这是婚姻形式的常态,巧女常伴拙夫眠,好男常同痴女睡。我们看看身边的男女组合,郎才女貌的相当少见,大多数都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所以武大郎娶潘金莲本身没问题。不存在武大郎配不上潘金莲的问题,如果武大郎像西门庆一样有钱,西门庆像武大郎一样穷,我想大家就不会说武大郎配不上潘金莲了。



千言万语一句话,武大郎跟潘金莲悲剧的根源是两个字,没钱。长的老丑挫不是主要问题。宋江跟武大郎一样丑,一样低,一样挫,比武大郎还黑,但是没人说宋江配不上阎婆惜。



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婚姻的根本性质其实就是一场交易。经济基础好,上层建筑就稳,反之亦然。武大郎跟潘金莲的根本问题就是,武大郎经济基础薄弱,养不起潘金莲这个水性杨花的贱货。其他的,都是意淫胡扯。


唐风宋月


看水浒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里面很多人都是有绰号的,不单单是梁山好汉,很多普通人也都有绰号,绰号似乎就是水浒人物的标志。

很多人可能本事一般,但是绰号都比较唬人,让人一听之下不敢忽视,比如什么打虎将李忠,母大虫顾大嫂等等。一般绰号都会为了拔高某人,像梁山好汉里有很多龙、虎结尾的好汉,就是如此。哪怕被杨志打死的泼皮牛二,都有个绰号“没毛大虫”,也是跟老虎沾边。而到了武大郎这里,他的绰号就不一样了,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这名字一听就不是什么好名字,三寸丁是说武大郎矮,有明言说他不足五尺,而水浒里面大汉高的经常是八尺甚至九尺,这样一对比,五尺估计顶多一米三四的样子,也就是说,武大郎可能身高不足一米三。而谷树皮就是说这人皮肤很差,毛里毛糙的,长成这样倒也罢了。关键是武大郎性格懦弱,头脑可笑,所以人们才用三寸丁这样带羞辱性质的词来形容他。



不过呢,武大郎虽然形容猥琐,比普通人还要差三分,但却是他靠着做炊饼的手艺把武松抚养长大的,也算是个小生产者。想想看,武松何等雄壮大汉,饭量巨大,而且以前在家的时候也是不事生产,武大郎居然可以把他养大,足见武大郎还是具备基本的生存本领的,这也间接说明了北宋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真的不赖 。不过,武大郎虽然有生存本领,但是他长得太丑太矮了,正常男人多的是,像武大郎那样的身量,想娶亲那是几乎不可能了。

就在武大郎放弃希望的时候,老天突然给了他一个媳妇,而且不是一个相貌粗野的村妇,反而是一个漂亮风骚的美女,多少普通男人想娶都娶不到呢。当然了,这样的好事不是说随随便便摊到武大郎身上的,这个美女叫潘金莲,是一个大户人家使女,那大户想纳她为妾,潘金莲却不乐意,告诉了大户媳妇,大户十分记恨,就故意把她嫁给城里最丑最挫的一个人,非但如此,还给了嫁妆,也就是武大郎了,目的就是好好羞辱潘金莲。

想想看,这个潘金莲敢反抗大户,其实是有几分泼辣劲的。而武大郎呢,做梦都没想到讨到这么漂亮老婆,自然不自觉就矮她一头,在潘金莲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潘金莲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住了武大郎,然后就开始肆意妄为了。潘金莲本来就是个风流女子,她不嫁给那个大户就是嫌弃人家老丑,嫁给武大郎之后,自然是百般不满意。而当地一些年轻闲汉看潘金莲这么个大美人嫁给武大郎,也都感觉不忿,于是纷纷来调戏,潘金莲跟他们是一拍即合,勾搭个不亦乐乎。武大郎看了是敢怒不敢言,后来他想了个法子,既然在这被人调戏,那就换个地方,大家都不认识,潘金莲不就安分了吗。

那个时候女人再放肆,大事还是男人做主的,所以武大郎说要换地方,潘金莲只能答应,就这样从清河县去了阳谷县。到了阳谷县,武大郎租了一个小楼,继续卖炊饼,尽管潘金莲对他颐指气使,但日子总算过得去。

看的出来,武大郎开始时候可以靠着卖炊饼养武松,后来也能靠着卖炊饼养潘金莲。这个武松能吃好喝,潘金莲是个风骚女子,穿衣打扮也总要用钱,两人都不是省钱的主,但是武大郎都能把两人养活的不错。所以说,武大郎可以娶到潘金莲是因为大户记恨潘金莲要羞辱她,对他来说算是天上掉馅饼,而武大郎能够跟潘金莲过长久日子,还是因为他有一技之长,能够养活一家人。只可惜,有一点,天上掉馅饼这种事情,往往都不是那么好吃的,武大郎也想不到,这个馅饼有毒啊。

潘金莲自从嫁给武大郎之后,对他可以说没有半点感情,因为她是个风流为上的人,在清河县还有几个浪荡弟子厮混,来到阳谷县则谁都不认识,可把她憋坏了。直到看到武松以后,潘金莲一看,哎呀,武大郎如此猥琐,怎么这兄弟这么高大英俊呢,她对自己美丽十分自信,所以很快就想勾搭武松,没想到武松却是个正义好汉,言辞拒绝她,还把她骂一顿,潘金莲不敢再放肆,心里面却是又恼怒又难受,恼怒的是武松如此羞辱她,而且不受勾引,难受的是她好不容易盼来个发泄对象,谁想到对方油盐不进呢。直到后面遇到了西门庆,这下总算找到臭味相投之人了,立马干柴烈火,不亦乐乎。

武大郎这个人吧,虽然说长得丑,性格也懦弱,但是自尊心还挺强的,而且对老婆挺上心。自己辛辛苦苦养家,婆娘却跟别人鬼混,如何忍得下这口气,偏巧那时候武松又不在,他自己找回去捉奸,被西门庆一脚踢成重伤,重伤以后呢,武大郎还不甘心,还说等自己兄弟回来收拾你们。西门庆潘金莲压根不在乎武大郎,唯一怕的就是武松,现在听他这么一说,立马合谋毒死了武大郎。

看到武大郎如此下场,不由得想到了另一个矮挫之人,那就是宋江,宋江可能比武大郎高点,壮点,也是又黑又丑,不过人家有钱,而且情商极高,志向远大,曾经也有个相好的叫阎婆惜,和人家好了个把月就没兴趣了。这个阎婆惜本来是个卖唱的,也是看不上宋江,但为了吃喝不愁也就从了他,宋江冷落她之后,她直接跟宋江同僚好上了。这个宋江对此不是不知道,而是压根就装不知道,如果不是后面阎婆惜作死,要告他私通晁盖,宋江对这顶绿帽估计也不会计较。

不得不说,宋江能成为老大不是没有原因的,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后来统领梁山,威震天下,好不威风。而武大郎呢,身形体貌跟宋江差不多,却连这点事情都忍不了,关键不分析敌我力量,不会等待援军,难怪他也只能卖炊饼了,而且炊饼卖的也不太平,最后含冤去世,可悲可怜。


一览众河小


前面有人摘录原著,回答很正确,我要补充说明的是,那是缺乏人性的迫害.把一个青春美丽的女子,强行嫁予一个侏儒,违背人基本的审美观,这是潘金莲出轨的原因.也是封建主义迫害妇女的手段.


桃源风


武大也不错呀。虽然个子可能矮点,但自己是早餐店老板,弟弟还是县公安局刑警队队长。而金莲除了长得好看,其他就很普通了。我看他俩结婚,谁都没占谁便宜。


上策视觉


施耐庵老先生在书中交代的很明白,又何必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