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裡的樓山關: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從“不要臉”開始

最近,電視劇《安家》熱播,作為7名房地產中介之一的樓山關,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家庭一般,不會油嘴滑舌,沒有啥銷售技巧,但是就是這樣的小人物,卻永遠對生活充滿的激情和敬畏。


《安家》裡的樓山關: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從“不要臉”開始

圖自@電視劇安家微博


比如樓山關為了賣房不斷給不同客戶打電話,被“騷擾”的客戶們也一次一次拒絕他。其中客戶姚太太非常嫌棄,甚至趕來門店投訴樓山關。但樓山關仍然只是懇求姚太太去看下商鋪,並保證只要去看,以後不會再騷擾姚太。姚太太一氣之下與樓山關前往商鋪,沒想到意外的是姚太太竟然很滿意,隨後決定買下,至此樓山關開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單。


樓山關他在慶功宴上說:“要想開單就是不要臉,要想吃肉就得更不要臉,持續的不要臉。”



很多人為了臉面活,為了臉面死,為了臉面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自我滿足,他們不知道,一個人的世界、格局變大,恰恰是從不要臉開始的。

這裡的“不要臉”,並不是貶義詞,而是說他能夠為自己熱愛的事業豁得出去,放得下身段,彎得下腰,沒有死要面子活受罪。


前太平洋集團總裁嚴介和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我們幹大事的從來不要臉,臉皮可以撕下來扔到地上,踹幾腳,揚長而去,不屑一顧。”

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從他臉皮變厚開始,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專注為夢想而努力。

《安家》裡的樓山關: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從“不要臉”開始

圖自@電視劇安家微博


年輕時的黃渤,在拍一個富有喜感的片段時,他按照導演要求表演得滑稽搞笑,拍一條就過了,可他閒下來後,覺得不對勁兒,想找導演重拍。

導演瞪大眼睛問他:“哪裡不妥?”

他認真地說:“那不是喜劇,而是鬧劇。”

導演白了他一眼說:“劇本怎麼寫,你就怎麼演。”

在導演面前碰了壁,他又去找編劇。

結果編劇不耐煩地說:“導演都沒說什麼,你起什麼哄?”

接連受到兩個人的冷眼相待,臉皮薄的早都偃旗息鼓了,黃渤還沒放棄,晚上他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條上,塞進導演房間門縫裡。

第二天一早,導演找到他說:你小子居然真能把喜劇和鬧劇分清,就衝這一點,我重拍那段戲。

原來,黃渤在紙條上寫的一句話打動了導演:

鬧劇和喜劇其實只有一線之隔,最大的區別就是,鬧劇裡沒有認真,也就沒有了意義,而喜劇是一個人特別認真地去做在別人看來特別傻的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電影上映後,他的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後,更多的橄欖枝拋向了黃渤。

《安家》裡的樓山關: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從“不要臉”開始


日劇《校閱女孩》中有這樣一幕讓人印象深刻,河野悅子為了成為雜誌社的編輯,連續幾年去應聘。這股“厚臉皮”的勁兒,讓面試官都認識她了,當她第七次去面試時,面試官們說“你又來了。”河野悅子:“是的,我又來了。”

《安家》裡的樓山關: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從“不要臉”開始

其中一個面試官,一臉不耐煩地說,“今年我們還是不收時尚編輯。”

換做別人,或許給個臺階就下了,河野悅子呢,不僅沒出去,還“死皮賴臉”推銷起自己,給出一堆必須錄取自己的理由後,說出,“請錄用我!”這樣的話。

最後,正是她這段“不要臉”的演講,讓她獲得了進雜誌社的機會。

《安家》裡的樓山關:一個人的格局變大,從“不要臉”開始

有人通過“不要臉”給自己爭取到工作的機會,職場上還有一種“不要臉”,叫不懂就問。

一個公司來了兩個實習生,其中一個只要不懂就會去問前輩,還有一個呢,覺得開口問別人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所以什麼事都自己琢磨。

這一天兩個人同時接到一個任務,總請教別人的實習生,在大家的幫助下,幾個小時就完成了。另一個呢,一直卡在最初的環節,同事問他要不要幫助,他覺得讓別人幫忙太丟臉了,就嘴硬地說,“我可以的,我琢磨一會兒就好了,你去忙吧,不用管我。”

結果可想而知,直到項目截止他也沒有完成。



職場上最要不得的就是臉,當你業務能力不行,還“要臉”的時候,那你離滾蛋就不遠了,因為你耽誤的不是自己,是整個團隊。反觀那些業務能力過得去,又“不要臉”的人,往往在職場上混得如魚得水。


很多時候,機會往往垂青那些願意厚著臉皮再多爭取一次的人,捨得放下臉面,才能在成功的路上更進一步,黃渤的厚臉皮,不是不知羞恥,而是他明白藝術的真諦遠比淺薄的臉面重要。

一個格局大的人正如此,不在乎他人的評價,只對自己的事情拼盡全力,這是他變強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