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石斛仿原生态栽培方法有哪些?如何栽培?

农人周幺妹


金钗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润养阴津、护肝利胆、清热止痛、降低血糖、抑制肿瘤、增强体质等多种功效,位列九大仙草之首,历史上有“南石斛、北人参”之说。金钗石斛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广西、云南、四川、贵州、台湾等地区。贵州主要分布在赤水、习水、罗甸、兴义、三都等地,其中尤以贵州省赤水市为全国金钗石斛主产区。云南次之。



金钗石斛防原生态栽培方法有哪些?如何栽培?

防原生栽培模式主要有垒石栽培模式、树桩集约化栽培方式、花钵集约化盆栽方式等。栽培方法如下:

一、选地

金钗石斛垒石栽培地宜选择在海拔500m以下的半阴半阳的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冬季气温在5℃以上以及石材较丰富的地区。垒石所用石块以泡砂石或丹霞石为主,含水量高,能满足金钗石斛生长所需的水分。尽量选择在阴凉、湿润地区,石块上1~2年就能长出苔藓和地衣,石块表面有少量腐殖质。选择的地块要种植或适当留存已有的阔叶树种,如榕树(黄桷树)、梨树、栗树等阔叶树作为遮荫树。

二、整地垒石

在垒石前,要将林地里的杂草和多余的树木清除干净,适当平整地块,以便按一定密度进行垒石,将较大的泡砂石或丹霞石进行爆破,碎成直径约30cm片石块作为垒石来源。



三、垒石栽培模式

垒石栽培模式又分为锥状垒石栽培模式、垄状垒石栽培模式、厢式平铺垒石栽培模式。种苗定植以经过驯化2~3次的组培苗为宜,定植季节在春秋两季,以春季3~4月定植为最好,秋季在9~10月定植,秋季主要是利用小阳春有一个生长期,利于苗的成活和抽发新芽。

(一)锥状垒石栽培

1、选地:锥状垒石栽培主要应用于地块不规则,乱石较多,地块大小不一的地方种植。

2、堆石:锥状垒石按垒石与垒石之间相距100cm,底宽直径80cm,垒石高80~100cm,顶宽直径30~40cm规格进行,垒石密度为每亩206堆。

3、填泥:在砌堆垒石时,片石块垒在周围,中间填入泥土,中间泥土起到保水作用。每堆垒石栽40~50丛,株距20cm左右,每亩栽种8200~10300株。

4、定植并施底肥:在定植时结合施底肥一并进行,底肥按牛粪300kg+适量地衣+复混肥50kg+水50kg进行拌混后,施在植株基部,每窝施50g压住根起到固定和保水保肥作用。垒石与垒石之间种植阔叶树,起遮阳作用。按原生态栽培每亩3000株测算,圆锥状垒石栽培模式可以增加集约栽培面积,达到1∶(2.7~3.4)的比例,也就是说,种植占地1亩的面积相当于种植了2.7~3.4亩。这样充分达到了原生态集约化栽培的目的。

(二)垄状垒石栽培

1、选地:垄状垒石栽培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较适宜。

2、距离:垄状垒石按垄与垄之间的距离100cm,垄的高度60cm,垄基部宽80cm,顶端宽60~70cm,垄的长度根据地块确定,须因地制宜。

3、填泥:在垒石时,垄的中间先填放泥土或山上的带泥腐殖质,起水分的蓄积作用。

4、栽植:种植时,每垄种植5行,行距20~30cm,株距15~18cm,在定植时结合施底肥一并进行,底肥按牛粪300kg+适量地衣+复混肥50kg+水50kg进行拌混后,施在植株基部,每窝施50g压住根起到固定和保水保肥作用。

5、遮阴:如果没有预留阔叶树,则要在垄与垄之间,每隔5m栽1株阔叶树进行遮荫。

这样种植密度为每亩16600株,扣除垄与垄之间100cm后,实际种植密度为每亩3300株,按常规每亩3000株计算,种植1亩的地块相当于种植了1.1亩。



(三)厢式平铺垒石栽培

1、选地:厢式平铺垒石栽培主要应用于地势平坦和坡度小于60°的地块种植。

2、距离:厢式平铺垒石厢面宽1.4~1.8m,厢与地面高20cm,厢的长度根据地块确定,厢与厢之间的距离保持30~40cm宽的农事操作管理预留走道。在垒石时留存的阔叶遮荫树可以是在厢中间,也可以在操作预留走道里,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栽植:栽种时,按行距28~34cm,窝距22~27cm的规格进行定植,种植密度为每亩7200~10800株。定植时结合施底肥一并进行,底肥按牛粪300kg+适量地衣+复混肥50kg+水50kg进行拌混后,施在植株基部,每窝施50g压住根起到固定和保水保肥作用。

按常规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株计算,种植1亩的地块相当于种植了2.4~3.6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原生态集约化栽培。

二、树桩集约化栽培方式

选择水源方便的地块,用直径20cm以上的阔叶树桩立于土中,在树桩上覆盖遮阳网,在树桩之间铺设喷灌设施,随时保证所需要的80%左右的湿度树桩高200cm,树桩密度为100cm×100cm,每亩立667根,每根上栽种石斛8~10层,每层3~4株,用线卡固定种苗基部,也可以用细铁丝或遮阳网剪成条捆绑种苗基部,固定后在根部涂抹稀牛粪。这样计算下来,每亩可栽16000~26000株,按常规每亩3000株计算,相当于种1亩地的面积实际种植5.3~8.7亩。但这种种植方式存在缺点,也就是在5年后(刚进入盛产期)树桩可能开始腐烂,会导致金钗石斛苗翻蔸和脱落,而且,这样种出来的石斛茎秆能否达到国家药典标准也还是一个问题,因而,不宜作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花钵集约化盆栽方式

这种栽培方式是选择平坦、水源较近的田地,先放干田水,搭上遮阳网,安装喷灌设施。用市场上出售的烧料陶瓷花钵,装上腐熟的锯木面和腐熟的油饼或沼渣,适当加细石砂,三者的比例为5∶3∶2。每个花钵内装4/5,每个花钵内栽1~2株金钗石斛种苗,注意不要将种苗基部埋得太深,一般将种苗的须根全部埋在基质里即可,装好后摆放在已准备好的遮阳棚下,为了便于管理,尽量摆成4钵一排,长度根据地块而定,栽种摆好后,浇一次定根水,后期管理重点做好水分、遮阳及病虫害的管理。栽后3年,部分茎秆叶片脱落,说明茎秆已成熟,可以采收鲜金钗石斛茎秆。


四、选择健壮组培苗

金钗石斛种苗在起苗时,要对组培苗进行分级选择,按株高相对一致进行捆扎,以100株/捆为宜,便于清点数量,在分级过程中要清除老僵病残弱苗,充分利用健壮苗,便于定植后快速生长抽发新芽。壮苗标准:经过2~3次驯化的组培苗,每丛有1~2个分枝,株高在20~30cm,生长发育良好,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危害。

五、田间管理

金钗石斛田间管理主要是施肥、水分、遮荫、培植地衣、清除杂草、病虫害防治和翻蔸管理。

1、施肥管理

(1)基肥:金钗石斛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定植时,结合施基肥固定植株,基肥按牛粪300kg+适量地衣+复混肥50kg+水50kg进行拌混后,每窝施50g压住植株根部。

(2)追肥

植株成活后,每年春秋各施一次肥,春季第1次为促芽肥,在春分至清明前后进行;第2次为保暖肥,在立冬前后进行。用油饼、豆渣、牛粪、猪粪、磷肥及少量氮肥混合调匀,然后在其根部薄薄地糊上一层。由于石斛的根部吸收营养的功能较差,为促进其生长,在其生长期内,每隔1~2个月,用2%的过磷酸钙或1%的硫酸钾进行根外施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栽培的金钗石斛,其施肥时间都要在清晨露水干后进行,严禁在烈日当空的高温下施用,否则将会严重影响石斛的正常生长。


2、水分管理:由于金钗石斛种植在石头上,保水能力非常差,特别是定植当年的6~8三个月,温度高蒸发量大,容易引起石斛苗缺水现象,因此在天干时要进行浇水灌溉,以保证植株生长有充足的水分来源。在建设基地时,必须要考虑建设灌溉设施,以喷灌方式较适宜。在浇水灌溉时,灌溉时间不宜太长,只要喷湿植株和石头表面即可,否则,浇水太多造成积水,容易发生病害。

3、遮荫管理:金钗石斛属于喜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只需要30%~70%的阳光就能正常生长。在集约化栽培中,必须种植遮荫阔叶树,一般每隔5m种植一株,遮荫阔叶树以榕树(黄桷树)、梨树、栗树、五倍子树等树种为宜。如果前期遮荫树苗小,达不到遮荫的目的,就要用遮阳网进行遮荫。待遮荫树长到适当高度和郁闭度能达到遮荫的目的时,就可以不再用遮阳网进行遮荫。


4、培植地衣:地衣在金钗石斛栽培中主要起到固定和保水保肥作用,同时,时间长还可以形成腐殖质,以提供金钗石斛生长的有机肥源。在定植时底肥中的地衣,经过2~3年逐步培植即可长成。

5、清除杂草:金钗石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阴闭的石头上,在垒石的缝隙中容易滋生其他杂草。因而,每年必须在施肥前进行人工杂草清除,以避免杂草争光争肥,影响金钗石斛植株正常生长。金钗石斛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第1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2次在11月间。在夏季高温季节,不宜除草,以免影响金钗石斛植株正常生长。

6、病虫害管理:金钗石斛在仿原生态集约化栽培下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又称叶斑病)、炭疽病、根腐病、茎腐病、花叶病;害虫主要有红黄蜘蛛、介壳虫、蚜虫、蜗牛、东风螺、刺蛾、舟蛾、斜纹夜蛾。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防治需要喷药时,必须在采收后才能施药,否则,施药后进行采收,将有可能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金钗石斛产品质量安全。

7、翻蔸管理:金钗石斛栽种5年以上,植株萌发很多,老根死亡,基部逐渐腐烂,病原菌容易侵染植株,使植株生长不良,故应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翻蔸,除去枯朽老根,进行分株分蔸,分出来的植株另行栽培,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增产增收。

六、采收

金钗石斛栽培2~3年后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以立冬至清明前植株未萌芽收获的为最佳,用剪刀从茎基部1cm处将生长2年以上并且叶片基本脱落完的老熟植株剪下来,留下嫩的植株,让其继续生长,加强管理,来年再采,达到一年栽种,多年受益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